网络利他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初始量表的57个项目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2。表3—2中数据显示,被试得分最高的是项目52“在网上祝福他人”(M=2.60),得分最低的是项目10“在网上捐赠自己不用而别人又需要的物品”(M=1.27)。

表3—2 量表各项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592)

img

续表

img

二 项目分析

(一)项目通俗性

项目通俗性是指被试在测验给出的答案范围里回答项目的程度(金瑜,2001),其实质就是计算项目的得分率。如果样本很大的话,一般采用极端分组法计算通俗性。具体方法是:以量表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项目得分率,然后求这两组被试的项目得分率的平均数。

量表各项目的通俗性见表3—3。从表3—3中可知,通俗性最高的为0.52,最低的为0.12。从总体上看,量表各项目的通俗性偏低。但这与预先的设想较一致。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网络利他行为在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但其发生的频数不高。由于学业的紧张、学校上网条件的限制及家庭经济的拮据等原因,很多大学生不会经常上网,大部分网络利他行为也都是偶尔发生,不会经常去做。项目通俗性偏低也验证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了所获的数据资料是真实可信的,较好地反映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现况。

表3—3 量表各项目的通俗性(n=592)

img

(二)项目区分度

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反映了测验项目对被试特质水平的鉴别力,是对项目进行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指标(顾海根,2008)。本节以常用的极端分组的决断值(Critical Ratio,CR值)和鉴别力指数(D值)来分析项目区分度。

首先,把量表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各项目得分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CR值即为两者均数差异检验的t值。当CR值达到显著水平时,表明该项目对不同被试的特质水平能有效鉴别;如CR值达不到显著水平,则表示该项目鉴别度较差,应考虑予以删除。有研究者认为CR值大于3才具有鉴别力(邱皓政,2002)。本节结果显示(见表3—4),CR值在所有项目上都达到显著水平,其值都大于3。

为进一步确定各项目的区分度,本节再以鉴别力指数为标准进行区分度的分析。其方法是:以量表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计算两组被试的项目得分率,用高分组的项目得分率减去低分组的项目得分率即为鉴别力指数(D值)。D值越大,表示项目的鉴别力越大,质量越好。一般对区分度的检验标准是:0.40以上,区分度很好;介于0.30和0.40之间,区分度较好;介于0.20 和0.30之间,区分度尚可;小于0.20,区分度差(顾海根,1999)。量表各项目的鉴别力指数见表3—4。以D<0.30为删除项目的标准,结果删除1、2、3、10、17、42等6个项目,保留51个项目进入下一步的统计分析。

表3—4 量表各项目的区分度(n=592)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注:***表示P<0.001。

三 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表及分析量表的结构,本节对项目分析后保留的51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KMO (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是对观测相关系数值和偏相关系数值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其值越大,表明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主要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从而判定因素分析模型的恰当性。Kaiser (1974)给出了KMO的度量标准:0.90以上,极佳; 0.80以上,良好; 0.70以上,一般; 0.60以上,平庸; 0.50以上,可悲; 0.50以下,无法接受。样本检验结果见表3—5。从表3—5中可知:KMO=0.970,Bartlett球形检验X2=16619.465 (df=1275,P<0.001),表明样本数据很适合因素分析。

表3—5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img

采用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和Promax斜交旋转(假设公因子之间是相关的)抽取因子,旋转在56次迭代后收敛,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7个,解释总变异的57.262%。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采用以下标准确定因子数目(雷雳、杨洋,2007) :(1)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2)因子数必须符合碎石检验; (3)抽取的因子在旋转前至少解释3%的总变异; (4)每一因子至少包含3个项目。结果抽取4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50.338%,各因素负荷及贡献率见表3—6。

表3—6  51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负荷矩阵及贡献率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注:因素负荷小于0.30的不写,下同。

然后参考以下标准删除量表中不合适的项目:(1)因素负荷小于0.40; (2)在不同因子上有相近的负荷。结果删除27、15、53、37、48、34、7、40、39、11、9、41、14、19、43、50、49、24等18个项目。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对剩下的33个项目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961,Bartlett球形检验X2=9563.868 (df=528,P<0.001),表明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和斜交旋转方法,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解释了总变异的53.559%。各因素负荷及贡献率见表3—7。

表3—7 33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负荷矩阵及贡献率

img

续表

img

根据以上删减项目的标准,再次删除项目36、项目13和项目18。最后对剩下的30个项目进行第三次因素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955,Bartlett球形检验X2=8550.303 (df=435,P<0.001)。采用主成分法和斜交旋转方法抽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解释了总变异的54.647%,各项目的负荷在0.445—0.821之间。各因素负荷及贡献率见表3—8,碎石图见图3—1。

img

图3—1 30个项目的因素分析碎石检验

表3—8 30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负荷矩阵及贡献率

img

续表

img

根据上述因素分析的结果,分析各因子所含题项的内容和含义,对四个因子分别进行命名。

如表3—8所示,因子1包含52、46、32、56、30、45、47、16、29、55、33等11个项目,分析因子所含项目的内容,这些项目都表示在网上给予他人肯定、鼓励、支援的支持行为,如在网上祝福他人;对网友给予关心和鼓励;倾听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快并对其开导;在网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等,故将因子1命名为网络支持。

因子2包含44、20、28、57、23、26、25等7个项目,这些项目都表示在网上给予他人帮助的指导行为,如上传有用的程序、指导网友如何防毒杀毒、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等,故将因子2命名为网络指导。

因子3包含8、4、6、5、21、12、22等7个项目,这些项目都表示在网上将自己拥有的资源给予他人的分享行为,如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在网络上转载他人发表的有意义的文章日志或帖子、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在网上发表一些读书心得与网友共享等,故将因子3命名为网络分享。

因子4包含51、31、54、35、38等5个项目,这些项目都表示在网上给予他人的一些提醒行为,如在网上提醒他人警惕某些诈骗、引诱等不良信息;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在网上受了骗,自觉发帖子提醒大家;告诉网友们一些网络陷阱等,故将因子4命名为网络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