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外交能力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外交能力建设的分析框架

本书主要从外交程序的分类来建构外交能力建设,即伙伴协作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外交谈判能力和公共外交能力。而战略素养、机制创新、要素协调等被视为子能力将在这四大能力建设中进行分析。

首先,伙伴协作能力。对于现代外交,很多外交议题都是全球性的问题,都在一个全球性框架中获得解决,因此国际谈判常常划分为若干个小集团。如何在外交进程中获得可以信任的伙伴是外交能力建设的重点,如何与这些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协作也是外交成功的重要因素。伙伴协作能力涉及如何寻找合适的伙伴,如何进行有效率的协作,如何维持长久的伙伴关系等。在国际气候外交中,中国的气候伙伴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以“基础四国”为核心。

其次,国际合作能力。国际合作能力指的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展开气候合作的能力,此处的气候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气候伙伴的气候谈判合作,二是与国际社会任何相关国家在治理气候问题上的气候合作,如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合作、与邻国开展的区域气候治理、对气候脆弱性较高的国家的绿色援助等。在国际合作能力建设的架构中,协调能力和机制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分析对象。提高国际合作能力,有助于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获得更大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国际气候合作也将为中国的企业和社会发展带来机遇,帮助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

再次,外交谈判能力。外交谈判的能力提高主要涉及谈判团队的组建,谈判策略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谈判议题的创造与议程控制能力。中国气候外交要想获得突破,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议题。在当前的气候谈判中,中国还没有能够提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议题来说服或者影响西方的气候决策,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西方的气候外交轨道上开展外交活动。一旦在西方设计的气候外交轨道上运行,就不会获得太多的自主性,至少气候政策制定的自由度会受到相应限制。因此,中国需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中国的外交话语权,也是切切实实地在为全球利益服务。创造议题能力是外交话语权的基础,因此议题能力也是中国外交能力建设的核心。

最后,公共外交能力。公共外交能力实际上指的是中国气候谈判中的劝说能力和宣传能力,它涉及传媒平台的打造、国际传媒的合作、公共外交机制的创新、公共外交手段的创造等诸多能力建设领域。鉴于中国在气候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负面形象,比如西方某些国家就将中国视为气候谈判中的“顽固者”,声称中国阻碍了全球气候机制的达成,等等。中国必须加强气候治理宣传,以便充分介绍中国的气候治理政策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1] [英]R.P.巴斯顿:《现代外交》(第二版),赵怀普、周启鹏、刘超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2] [英]戈尔·布思主编:《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3] [英]哈罗德·尼科松:《外交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23—24页。

[4]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eds.,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250.

[5] 鲁毅等主编:《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6] James Der Derian,On Diplomacy:A Genealogy of Western Estrangement,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1,p.61.

[7] James N.Rosenau,Turbulence in World Politics:A Theory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8]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出席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载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9687355.html。

[9] 苏长和:《中国外交能力分析——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视角》,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4期。

[10] 赵可金:《统筹外交——对提升中国外交能力的一项研究》,载《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

[11] 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外交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12] 《解振华详解气候谈判,为国家争取更长战略机遇期》,载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12/08/content_2735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