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国内的论证篇章研究

在我国,古代虽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但论辩并不像雅典那样发达,老子认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儒道两家也都没有留下类似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这样的论辩专著,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策士说客的活动还是为论证篇章研究开启了先声。如墨子留下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墨辩》,其中《小取》言谈篇关乎论辩细要,讨论辩论推理应遵守的原则。《鬼谷子》具体论述了当时“游说权谋之徒”的裨阖术、揣摩术等论辩技巧。后代的文论、文选也对论证体篇章偶有议及,如陆机《文赋》中“议”“论”各为一科,萧统《文选》专列“论”为一门,《文心雕龙》有《论说》专门讨论论证体,这些著作对各类论证篇章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探讨。隋至清因科举制的施行,从篇章生成角度研究论证也较习见,如明代方以智的《文章薪火》、归有光的《文章指南》、徐师曾的《文体明辨》等,这些著作围绕论证篇章的立意谋篇、文辞修饰及风格等方面展开讨论,对现代论证篇章的生成研究很有启发。目前我国对论证篇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述四个方面:八股文等古代论证篇章的研究、论证结构研究、学术篇章研究和新闻评论研究。

(一)八股文等古代论证篇章研究

1.八股文研究

近来对古代论证篇章关注较多的是八股文[6]。20世纪80年代起对这一被诟病的文体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方面,启功开了先河,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启功(1997:125)不仅考辨了八股文的源流,概括了八股文的程式,分析了八股文论证结构的语言匹配和各股的具体写作要求,还特别注意到了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口气”标记,认识到“言者身份”在八股这类古代论证体中的作用。金克木(2000:75)对八股文较赞赏,认为八股文“体兼骈散,继承了战国策士的言论,汉魏六朝的赋,唐宋的文,而以《四书》为模范”,是“汉文的文学语言和文体形式凝聚的样本”。曹聚仁也肯定了八股篇章的结构合理性,认为八股结构“概括地说是提出问题—论述问题—得出结论这三个基本步骤。而论述问题往往有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转引自吴伟凡,2009:91);吴伟凡(2009:91)与曹聚仁持相同看法,认为八股文的“破题、承题是绪论,分股部分是本论,大结部分是结论。其结构很像我国近八十年推行的‘绪论、本论、结论’的议论文格式。”

总体看,研究者们认为八股文作为论证篇章有其存在价值,揭示了八股文的结构配置、一些结构功能的独特性,如讲究辞藻和韵律、具备音乐美等(启功,1997:145;吴伟凡,2009:94)。

2.先秦论证篇章研究

邱渊(2009)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了先秦论说文的发生、演变及演变机制,对比分析了先秦时期“言”“语”“论”“说”等四类论证篇章的特征,对这四类论证篇章论证的语言结构形式做了探讨,如指出《国语》等论证篇章以格言警句为论据时,其管领词(详见本书第七章第二节三)可由“闻”“曰”“语有之”等构成,其中“曰”又有“谚曰”“言曰”“诗曰”“诗亦有之曰”“书曰”“书有之曰”之别等(邱渊,2009:178)。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描写“言”“语”“论”“说”等的篇章结构形式特征,对具体的语言现象剖析不多,以列举为主。

(二)论证结构研究

1.廖秋忠的论证结构研究

廖秋忠是国内篇章研究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自1983年至1991年,从篇章衔接、连贯、篇章管界、篇章结构等多个方面,对汉语篇章做了开创性研究。在论证篇章方面,廖秋忠以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为语料,廓清了论证结构的概念,提出以论证结构作为识别论证体篇章的形式标准,为从结构形式着手分析篇章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详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给人很大启发。廖秋忠的方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所采用,如曾常红(2007)以廖秋忠的论证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大专辩论赛中的论证结构。

2.其他论证结构研究

(1)书面论证结构研究

乐明(2006)通过一个自建的约80万字的汉语财经评论篇章语料库对汉语财经评论进行定量研究,主要研究财经评论篇章的句间连接关系和关联词的使用。据其自建语料库,汉语财经评论绝大多数(93.1%)都能用树结构作大致的形式化表示;在关联词使用上,使用句间关联词语的频率为28.5%,其中最高频的连词是“而”;句间的让步、罗列等关系常有关联词语标示,句间是方式、引述关系的几乎没有关联词语;句间关联词语连用大致可分为强调(或缓和)语气、交叉限制关系和分辖上下文三类。另外,汉语财经评论篇章的句间回指指示词是“这”和各种带“这”的词语,标点符号在篇章中有明显的标示篇章单元间修辞关系的作用。乐明的研究还为计算机语言学提供了篇章上的支持。

仇小屏(2005)的《篇章结构类型论》以古代诗文为主要语料,大致以时间、空间、时空交错、事(情)理为依据将篇章结构分为37种结构类型,每一种结构类型再分若干小类,例如“因果结构”下分“由因及果”“由果溯因”“因果因”“果因果”四个小类。仇小屏的篇章结构类型划分细致,每小类都以具体篇章为例进行说明。结合仇小屏所举语料看,其中的因果结构、本末结构、浅深结构、论叙结构、假设与事实(虚实)结构、立破结构、抑扬结构等都是论证体篇章的常见结构。仇小屏对论证体结构的这些分类可为篇章写作或篇章阅读的教学提供较大便利。但仇小屏的类型切分主要依据个人主观判断,缺少可参照的结构和形式标记,分类带有一定主观性。

(2)口头论证结构

曾常红(2007)以大专辩论赛的口头篇章为语料,研究了汉语口语体的论证篇章。曾常红从篇章回指和话题推进两方面揭示汉语口头论辩篇章的语脉系统,指出主题单一,逻辑性强是口头论辩篇章的特征。在口头论辩的话轮中,最常见的是由表示逻辑推理的构件所组成的因果链或并列或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曾常红构拟论辩中反驳句的语义类型系统,讨论口头辩论篇章的韵律特征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比较深入。曾常红还将韵律研究和论证结构的分析结合起来,其论辩的韵律特征研究对实际辩论有指导意义。

赵英玲等(2008,2009)对汉语日常言语冲突事件中的论证结构做了分析,认为就论题和论据的线性关系看,日常言语冲突事件的论证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结构三种;就论证结构的复杂性看,冲突话语中有单一论证,多重论证、并列论证和从属论证。赵英玲等还对汉语日常冲突对话的起始话步、结束话步的结构序列做了分析,并从逻辑角度对论证进行了分类:主要有类比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省略式的三段论四种。这四种论证结构和前述伯格兰德和德雷斯勒提出的四种论证结构相类,只是前者所论为口语体,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结构的树形图分析,也适用于书面篇章的论证结构分析。

(三)学术论证篇章的研究

黄萍等(2010)以1000多篇英文论文为基本语料,整合了修辞结构理论、体裁分析以及语块理论研究学术论文,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学术论证篇章关键句的语块划分与标注加工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提出了一个依据其整合理论标注学术论证篇章的模块类型。黄萍等的研究重在篇章生成,对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和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余渭深(2002)以9篇汉语应用工程研究论文和6篇英语应用工程研究论文为对象,统计具有语境功能的汉英标记性主位的使用及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论在汉语还是英语的学术论证篇章中,具有语境功能的汉英标记性主位的使用有助于篇章功能的表达;汉英具有语境功能的标记性主位使用有差别:汉语学术论文中使用的表示物质过程的标记性主位多于英语;英语学术论文中表示说理性的标记性主位多于汉语,英语学术论文比汉语学术论文更强调理论性。余渭深的研究对英语科技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较有裨益。

杨玉晨(2003)选取收录于卡特和麦卡锡(Carter R. & M. McCarthy)编写的《词汇和语言教学》(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中由英语本族人所写的8篇学术论文,将之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基础英语教学研究》一书中14位中国英语教师的汉语论文做比照,同时参照中国硕士生的13篇英文论文,对篇章首段的句型和篇章主题的出现位置分别做了考察,认为英语学术论文的开头大多采用“转折式”,呈线性结构;而汉语学术论文的开头大多采用“因果式”,呈“包容型”或“分解排除型”结构;并认为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国人遵循“从一般到必然”思维模式,而西人思维则不如此。

英语界学术论证篇章的研究多以学术论文或汉英学术论文为研究语料,也有一些是对硕博士论文的摘要和引语的研究,多以服务于当下英语教学为目的,对学术论文篇章做全面综合考察的研究尚未见到。

(四)新闻评论的研究

1.新闻评论的话语标记研究

胡壮麟(1994)对属于论辩语篇性质的新闻报道证据来源标记话语进行研究。胡壮麟选取1992年2月26日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校刊《每日新闻》(DAILY NEXES)刊登的一个580词的英文论辩篇章,在切夫(Chafe)语言可证性(evidentiality)框架下,将论证篇章的证据来源标记[7]分成信念、归纳、传闻、演绎、信度、言语性资源和预期七个范畴进行分析,总结了新闻评论篇章证据来源标记的显隐规则。

黄勤和熊瑶(2012)对英汉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使用做了对比分析。他们选取英汉新闻评论各30篇,根据海兰德和谢(Hyland & Tse)的分类,先将汉英新闻评论的元话语分为引导式(interactive)和互动式(interactional)两大类;再以达夫斯(Dafouz)的元话语分类为基础,根据汉英语言的特点做适当改进,将帮助读者理解语篇的引导式元话语分为逻辑标记语、序列标记语、内指标记语、话题标记语标和语码注解标记语5个子类;将建立读者和作者关系的互动元话语分为模糊标记语、肯定标记语、证源标记语、态度标记语和评论标记语5个子类,通过对这10个子类的量化统计分析,认为英语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要比汉语新闻评论中的数量多,汉英篇章在序列标记语、话题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其他标记语的使用有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中国作者倾向于用肯定和直接的表达方式构建其具有权威性和决定性的形象。黄勤和熊瑶的分析较深入,但如能更透过汉英文化差异做出解释将更有说服力。

2.新闻评论话语的全面研究

翁玉莲(2007a)运用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报刊新闻评论话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考察新闻评论的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的言语表征,并做出解释。翁玉莲(2011)认为:及物性[8]系统上,新闻评论的过程选择以属性和思维过程为主,过程动词在语义特征上体现为[+心理,-位移],句式倾向于突出焦点的主观化处理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等;情态系统上,从“了、的、吗、呢、吧、啊”6个语气词在消息和新闻评论中的分布看,语气词使用数量有限,新闻评论中的语气词多于消息;语篇功能上,新闻评论倾向于主语“话题化”(翁玉莲,2007b)和“新信息+旧信息”的表达式结构。翁玉莲的研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进行计量统计分析,通过和新闻消息的对比,发现新闻评论语体的标志性语言结构要素。翁玉莲的研究对论证篇章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相比其他语域,新闻话语中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在文本层面会有较多的体现。翁玉莲所考察的语气词较为有限,对结论的支持略显不足。

董育宁(2007)整合功能语言学、语体学、语篇分析、语用学、言语行为以及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新闻评论篇章的语境构成、形式结构、功能特征以及深层的修辞机制等做了多向度的探讨。董育宁对新闻评论篇章的标题、词汇、句式选择、衔接手段、语篇结构等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以互文理论为基础揭示了新闻评论篇章中存在的相异言语成分,即不同的话语主体、不同的语体类型在篇章中交叉出现的现象,探究相异成分的结构形态、语篇功能和本质特点,有独到的见解。董育宁的多种理论整合的方法使其研究考察多维、思路开阔、予人启发。不足是语料主要来自纸质媒介中的报纸,所得结论无法涵盖数字媒体的新闻评论,量化统计时的人工方法,也使语料的统计量和统计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3.网络新闻评论研究

数字媒体的推广和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使网络新闻评论也引起了较多关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传播特征方面,网络新闻评论有“传播即时性”“时空穿透性”“议论交互性”“价值多元性”的特点(周瑞金,2006),与平面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的栏目设置更多样,容量更大,包容性更强,传播和互动更及时,形式也更加灵活(潘英,2004)。二是传播功能方面,网络新闻评论在提供公民政治表达渠道、培养公共观念和舆论品格、建设现代文化模式和提升公民的理性精神方面有较大作用(张宁,2005),并已“开始承担公共精神培养的重任”(阂大洪,2003:84)。三是语用修辞方面,韩书庚(2010)以体育新闻的网友评论为对象,揭示其词汇选择上使用方言词、流行语的特点,以及篇章用字的字形和标点符号的特点,认为网友的新闻评论风格上“以幽默、讽刺为主”;陈忻(2006)指出了网络新闻评论语用上的较多不足,认为“语言情绪化色彩严重”,“常带有偏激的倾向,甚至出现谩骂攻击的现象”,语言使用上不纯洁健康。

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研究多数是传播学角度的,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各种篇章现象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论文虽然有一些,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所择取的样本数也较少。在目前网络新闻评论以论坛、博客、微博客、新闻跟帖、手机短信等多途径、多手段整合的媒介语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篇章研究特别需要在论题选择、言语表述的俗(大众喜闻乐见)雅(经典雅丽)共赏、评说方式的多媒介统一方面有更多探索,以实现对网络主流舆情的正确“表述与引导”(尹韵公等,2010),引导舆情的良性传播。

(五)国内论证篇章研究小结

国内的论证篇章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就文类看,汉语界对古今的论证篇章均有研究,英语界主要研究现代论证篇章,以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的研究为多。相较学术论文的研究,汉语界和英语界都更重视新闻评论的研究,这与新闻评论篇章的社会功能有极大关系。就文类所涉语域看,汉语界和英语界的研究均较为狭窄,除对新闻评论、学术论文、八股文和先秦的议论文有研究外,很少议及其他的论证篇章,文化蕴涵极为丰富的艺术语域的论证篇章研究几乎是空白。第二,语料选择上,英语界倾向于选择英语篇章或汉英平行篇章作为研究对象;汉语界以现代汉语篇章为主,间或以古代汉语篇章为语料。第三,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面,功能的思想已成为主流,英语界倾向于在功能语法的框架下进行,韩礼德的三大系统的分析方法是英语研究者普遍使用的方法。英语界善于借鉴国外的论证篇章模型展开研究,但语料多限于英语,似有不足。汉语界注意整合各种理论展开研究,古今中外都为我所用,不仅吸收传统文章学、修辞学、语用学以及文学批评中关乎篇章的理论思想,也吸收西方语言学界的各种思想和理论,特别是功能语法,理论选择上比英语界更开放。第四,研究方法上,汉语界和英语界大都注意观察篇章实例(token)的多寡,从实例的多寡中发现篇章结构的构成及其功能的规则和趋势。

总之,论证篇章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叙述篇章的研究相比,对论证篇章的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在研究对象上,不少论证文类没有研究,论证篇章的各种现象也尚未有全面认识,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