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以画学为主的国画山水画论研究

以画学为主的国画山水画论研究指的是以国画山水画的创作为视角的画论研究,包括画理画法、笔墨技法、源流传承、真伪鉴别等。画学为主的国画山水画论研究可分为史论式的研究和对某部画论著作的专门性研究。前者以王世襄的《中国画论研究》为代表,后者以对石涛《画语录》的研究为代表。

(一)王世襄的史论性国画山水画论研究

王世襄是史论式的画论研究集大成者,其《中国画论研究》是作者年轻时写就的,半个世纪后再行检视,虽然作者觉得“论说罗列多于分析研究,未能揭示各时期理论作法之发展,与画家画迹相印证”(2010:3作者自述《中国画论研究》出版记),但全书考释谨严,梳理清晰。《中国画论研究》以史的描述为线,以理论、品评、画法为论述主要内容,既巨又细,对先秦至清代浩如烟海的画论典籍挖掘爬梳,以严谨的审慎之态对古代山水画论的流绪传承评议解说,评点精要。

王世襄注重细致深入的对比分析,不仅以文字,还以大量图表直观显示:如历代画论著作性质分类表、历代画法著作科目分类表、历代品评著作内容比较表等。全著还对历代画论所论及的山水画法画理条分缕析,分系归类,为后来的山水画论研究打下较好基础。如附录的“山水皴法名称分系表”,古代画论所议及的山水皴法即可一目了然,很有参考价值。正如作者于1996年写的《大树歌图》所言:“上起谢六法,下逮董画禅 ……楷法皆详述,理论亦试诠”。王世襄自己也能写山水[9],其所论既契画理也合画法,很有参考价值。惜乎王世襄在明代家具研究方面国际国内影响太大,在漆器、葫芦等文玩杂项方面的成就也很大[10],文物研究的成就湮没了其画论的研究成就,致使该著迄今未得到应有重视[11]

俞剑华(1956/2011)的《中国古代画论精读》[12]以“按”(语)的方式在每部画论的正文之后有简要的评点。葛路(2009a:后记)史论性的画论研究对国画山水画论也有些论述,葛路的著作被译成了韩文,在汉字文化圈内有一定影响。

(二)对石涛《画语录》的研究

自傅抱石的《石涛上人年谱》[13]60多年前问世以来,石涛及其画作的研究一直是美术界的研究焦点。迄至9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涛的生卒年、有无妻女、交游、作品真伪等方面[14],对石涛的画论专著《画语录》探讨不多。近年来,《画语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可参见张长虹(2000)的综述,此不赘言。下面就中外专著对《画语录》的研究做一概述。

中外的研究者在各自的专著中都极为赞扬石涛的《画语录》,或称其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朱良志,2005:1),或认为“中国史上鲜有画家兼理论家通过画论产生的历史影响,能与石涛相提并论”(乔迅,2010:365),或云“清代画论最多,作画的人有论稿存世,对画略为关心的文人也有论稿行世,画论多至不可胜数,然多数所谓画论可读可不读,最值得一读的乃是石涛的《画语录》”(陈传席,2001:560)。

由于《画语录》的影响深远,所以解读不断。朱良志、陈传席、乔迅、吴冠中分别在各自的专著中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社会学、美术创作等角度对《画语录》展开研究[15]。朱良志、陈传席、乔迅、吴冠中都对《画语录》的内容结构做了解读诠释、对《画语录》中的“一画”“法”等代表石涛绘画思想的重要概念做了探源分析。但因各家身份不同,视角不一,各有侧重。

最深入的是朱良志(2005)的研究,在其70万字的《石涛研究》中,分五章对《画语录》中的“一画”“尊受”“资任”三说和“法”“蒙养”“生活”三个概念做抽丝剥茧式的考证分析,认为:石涛的“一画”是“画之一,是石涛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2005:7),其源头是大乘佛学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入于不二法门”的思想和南禅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观念。朱良志特别强调“尊受”说,认为“尊受”指尊崇由自然直接启悟的创造,是石涛借佛学概念来讨论绘画创作中的心理问题,石涛强调直接感受,强调由这一直接感受的超越,达到感性直觉的境界,实现直面自然,自然而然的感悟(2005:55—56)。

陈传席(2001:560—564)在其《中国山水画史》中设“石涛的画论”一节专门讨论《画语录》,概括了《画语录》十八个章节的大意,和朱良志一样解释了“一画”“法”等重要概念,对“一画”的看法大体和朱良志一致。陈传席认为《画语录》受佛、道、儒家的影响很重,但不似朱良志这样重视“禅”、认为“禅”是石涛的“一画之髓”(朱良志,2005:24);也不同意多数人对《画语录》“高深莫测”“玄虚很深”的评价。陈传席认为《画语录》表意清楚、流畅。此外,陈传席还特别称道石涛的“反潮流精神”,对石涛晚年修改《画语录》内容,“将一些具有鲜明观点的反潮流语言删改为一般模糊的语言”深表惋惜[16]

美国人乔迅(2010)在其专著《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中,以“一与至人:石涛的画论”为标题讨论《画语录》,除了认为“一画”是总则性的而非具体画法外,还认为“一画”与更为直接的“画”的概念并用(即“一画”为“绘画”的具体表现),最后乔迅(2010:365—371)将“一画”和“至人”联系起来:认为“一画”等同于“道”,“一画”章“起首关于宇宙起源的陈述,引用《道德经》而为艺术实践的返本归一奠立基础”,画家“由是参与了‘至人’的道家理想,成为自己肉身宇宙的统治者”,即成为“至人”。

吴冠中(2010)的《我读石涛〈画语录〉》在西方绘画理论的观照下以画家视角进行解读,以“译·释·评”方式对石涛《画语录》的十八章的要义一一做了评析,从画技画法角度就“法”、“笔墨”、临摹和写生的关系、诗与画的关系等独抒己见,思路开阔,在美术界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