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之二十一
2011年4月25日
2011年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教授主持召开《新大众哲学》编写工作第21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孙伟平研究员、周业兵秘书,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教授、郝永平教授、毛卫平教授、杨信礼教授、辛鸣教授,博士生王磊、陈界亭。
会议重点讨论了杨信礼和辛鸣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历史规律论》和《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两份稿件。
杨信礼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历史规律论》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并重点介绍了对文章所作的修改。(一)对各部分的题目进行相应的调整。总的题目从《求解历史之谜的金钥匙——唯物史观的创立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修改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历史规律论》;第一部分题目从“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改为“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第四部分题目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改为“在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的统一中开辟前进的道路”。(二)批判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最终导致唯心史观,凸显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什么是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有何特点时,从劳动入手谈人的生产、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在指出经济基础的基础性地位时,也肯定其他要素的重要性。在第三部分“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风云际会的近现代中国”的开头加入一段:“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同时又具有主体选择性。……人们可以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但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才能成功。”大家认为该部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建议辩证地论述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精简内容,紧扣主题,有针对地进行论述;确定文章的主题,找出要解决的几个“扣”,并将这几个“扣”按一定的逻辑来论述。
辛鸣的《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要想超越巨人必须站在巨人肩上”、“要想为中国接纳一定要立足中国”、“中国化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形态”四个部分。大家认为该部分内容全面,建议进一步融会贯通、系统整理,做到语言形象化、活泼化;建议完善结构,写好三篇文章:一是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次会议时间为2011年5月9日下午6点,讨论毛卫平教授、杨信礼教授、冯鹏志教授、辛鸣教授的稿子以及郝永平教授的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