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晚年通过手稿、书信、笔记等形式对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阐发,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三个复信草稿、《〈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和《人类学笔记》(1870—1882年)等文献中。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4],即如不抓住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它最终将沿着西欧的道路走向资本主义;二是“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5],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走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因为,第一,19世纪后期的俄国公社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使它有可能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肯定成果作为跨越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前提;第二,俄国土地适合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而且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合作经济过渡;第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明显暴露,俄国不必再经“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6];第四,俄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得多”[7]。
马克思虽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跨越,但是认为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并不可分割的层面:其一是制度层面,即在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其二是生产力层面,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8]。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客观规律,必然经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不能人为地跨越商品经济直接进入产品经济。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与马克思是一致的,他说:“发生在商品生产和私人交换出现以前的一切形式的氏族公社同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定的东西即生产资料由一定的集团公共所有和公共使用。但是单单这一个共同特性并不会使较低的社会形态能够从自己本身产生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9]因此,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即使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首先完成了生产关系的跨越,此后也必须“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10],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最终实现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生产力。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力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跨越的完整链条。
(二)恩格斯:跨越发展有条件地“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可以发现,他曾五次研究跨越发展问题。第一次是1874—1875年《流亡者文献》的第四、第五篇,第二次是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第三次是1890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第四次是1893—1895年为回应俄国经济学家丹尼尔逊而进行的研究,第五次是1894年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恩格斯最重大的贡献之一便是根据时代新的发展变化,把马克思针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跨越发展思想推广到一切经济落后国家。他明确指出:“当西欧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可以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11]这一重要论述大大拓展了跨越发展的适用范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更加广泛的指导意义。
(三)列宁:苏维埃组织“不仅可以应用于无产阶级的关系,而且可以应用于农民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关系”
当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候,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跨越发展理论作出三点重大发展:一是在《论欧洲联邦口号》和《论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而最可能是在一个国家中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新战略,并据此取得“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在《论我国革命》中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我们为什么不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12]认为无产阶级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手中的政权发展生产力,并提出新经济政策,利用小农经济的作用、私人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利用自由贸易、市场和货币的作用,恢复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经济,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跨越。三是为当时封建、半封建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关于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的报告》中,他强调:“建立苏维埃组织……不仅可以应用于无产阶级的关系,而且可以应用于农民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关系。”[13]“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14]而且当革命中心继续向东方转移时,他前瞻性地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15]可见,列宁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给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中国特色道路的确立带来了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