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纪念胡先骕校长诞辰120周年
田延光 梅国平
2014年5月24日是胡先骕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胡先骕先生是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也是江西师范大学血统文脉的奠基人和创立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回望国立中正大学创校以来74年的风雨历程,历经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但秉承胡先骕校长等前贤先哲筚路蓝缕、发奋创业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矢志树人、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经过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传统不断光大,先后成为江西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高校,并与海峡对岸的中正大学成为两岸七对“双胞胎”大学之一。“却顾所来径”,我们倍感前贤先哲特别是胡先骕校长留下的精神财富,那是学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
作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中国近代生物学的开创者、江西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的首任校长,曾被毛泽东称赞的“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胡先骕无疑是江西在植物学界、教育界、文学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毕生所为对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一生也是一代学者的生动写照。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厚厚封尘,先骕校长的人格魅力依然闪烁着绚丽的光芒,激励着后人永远向前。
他执着理想、救国在己的坚定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少年时期就抱有“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宏志的胡先骕,终生把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无论是在留美期间还是烽火岁月,他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留学归国后,面对我国植物标本不断被外国掠夺的局面和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空白的状态,胡先骕克服各种困难,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先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创立和发展我国生物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等众多领域,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成为中国植物学开启山林的大学者。1935—1948年间,胡先骕连续三次当选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学术地位获得充分肯定。1940年,正值国难当头,受邀执掌国立中正大学后,胡先骕奔赴地处江西偏隅的泰和,反哺桑梓,为国育才。治校期间,尊师重教,心系国难,自信“东方抗敌多人杰,众志成城苏故国”,他的爱国教育深深影响了一代学子。1941年,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姚名达教授壮烈牺牲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国人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先骕校长慨为“永留浩气壮山河”。先骕校长胸怀民族兴亡的强烈使命感,深深影响着这所江西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为这所大学烙上了执着理想、救国在己的精神印记。
他坚持真理、追求科学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作为科学家的胡先骕既有科学事业上的“漫诩三年刻楮功”,更有对真理大无畏的科学精神。胡先骕一生尊重科学、投身科学事业,孜孜以求,取得了卓越的科学成就。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大学植物学教科书《高等植物学》,创立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生物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了东亚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并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学队伍。特别是他与郑万钧联合发现并命名了珍奇活化石植物“水杉”,科学预见我国有川苔草科植物分布,引起全世界植物学家的震惊,为中国科学赢得了世界喝彩。在科学事业上,胡先骕始终坚持批判精神和独立思维,敢为人先,敢讲真话。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氛围下,胡先骕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当时受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苏联李森科谬论进行直面批评,显示出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傲骨和科学良知。卓著的科学成就使他当之无愧成为“生物学界的老祖宗”、“教授中的教授”、“院士中的院士”。先骕校长用生命对科学真理的维护,真正诠释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价值追求。
他严以育人、爱生如子的师表风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先骕校长一生矢志树人。作为教育者,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寄予厚望,倾注了毕生心血。在他主政国立中正大学时期,学校办学以“严”闻名:入学考试严、讲课要求严、学生纪律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先骕校长对育人的严肃思考。在学业上,他“对学生教导极为认真,各科内容力求充实,各种考试力求严格,军训及体育均极重视”。在品行上,要求学生“醉生梦死之生活必须改正,奋发蓬勃之朝气必须养成,苟且偷安之习惯必须革除,自私自利之企图必须打破,纷歧错杂之思想必须纠正”,希望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健全精神,乐过俭朴生活。正是这种严谨、严格的要求,使中正大学走出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大学校长、中共省委书记在内的一大批英才。如果说严以育人是途径,爱生如子则是先骕校长的情感向度。作为大学校长,他笃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为天职所在。1943年,先骕校长顶住巨大的压力保护了砸民国日报社事件中的学生,后更因此事而去校长一职,彰显一代大师的责任担当和大爱无疆精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骕校长对学生的严教与深爱构筑了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后人谱写了一首美妙的园丁之歌。
他唯才是举、术德兼修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战时,创校伊始,条件简朴、生活艰苦,然而几年之后,学校声名鹊起,名重国内,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一时并称为“民国三中”,这与先骕校长不畏时艰任重、励精图治分不开,更得益于他卓越的教育思想。“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先骕校长甫一到任即用心延揽人才,竭尽全力聘请大批名流学者到中正大学担纲教职,其中不乏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毕业的博士,一时名家毕至,学者云集,蔚为大观。据有关统计,国立中正大学在全国25所国立综合大学中,有教授78人,排第13位;副教授45人,排第3位。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大学,这是先生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先骕校长在育人上主张“术德兼修”,尤以德为先。在任校长期内多次就学生进德修业进行讲演,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被训练者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分子”,而且“使其成为具备高尚人格的一个人”。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先骕校长格外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希望学生不仅是专长于技术,更要富于人文精神。在他的《精神之改造》、《如何获得丰富快乐之人生》等文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对现代大学教育目的的深远思考。先骕校长所主张的“德术兼修”、“尤贵宏通”等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大学教育和精神的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先骕校长以个人的威望、学识和魅力开启了江西创办综合性大学的先河,并创造了江西高等教育的辉煌历史,他所缔造的大学传统与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品格。在先骕校长诞辰120周年之际,作为后来者,我们深深感受到先骕校长为后人留下的极其丰富和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躬逢盛世,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胡先骕精神,使之成为师大文化精神的遗传基因,濡染每一位师生,成为师大人的精神徽章,并激励师大人向着建设“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行。
(作者田延光为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梅国平为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