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本体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再版序

罗国强教授的《国际法本体论》再版,体现了一位中国年轻学者对国际法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所抱有持之以恒的理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近年来,包括罗国强教授在内的一批中国年轻国际法学者在国际法基本理论方面已经贡献了不少力作,作出了很可贵的探索。[1]清末民初以来逾百年,中国的国际法学者始以周鲠生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先驱;[2]继以王铁崖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为中流砥柱,[3]承前启后;我们花甲之辈在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政法院校,追随老一辈学习国际法;如今三四十岁的年青一代国际法学者,在更加开放的中国,经过系统的法科学习,并拥有博士学位,更具创新能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国际法学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不断努力,谱写新篇章。此为再版序的由衷感慨之意。

罗国强教授在《国际法本体论》初版之际就决定继续纵深地拓展其理论研究,在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任教期间从师于中国当代著名法律史学家何勤华教授,对其构建的自然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古今中外的历史渊源展开全面深入的博士后研究。何勤华教授在法律史学领域贯通中西,[4]为罗国强教授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008年,罗国强教授又回到他当年在黄进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的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出版了博士后研究成果《论自然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同时与刘瑛博士合作翻译了近代国际法学史上最有名的自然法学家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第一、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随后,他赴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初步完成了《国际法本体论》再版稿,回国后最后完稿。可以说,这本书是罗国强教授从2003年9月起在我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至今十多年,始终如一地探求国际法理论中深奥问题的心血结晶。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学术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理解,《国际法本体论》旨在探讨中国国际法学者如何正确看待近代源自于欧洲社会的国际法理论,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提炼诸如“和谐”观念此类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精髓,融入当代国际法理论体系。这一创新性思路理应充分加以肯定。这也是我当初支持他以此作为博士学位论文主攻方向的缘故。诚然,如何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法体系及语境中重新确立自然国际法的地位,需要做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尤其是结合国际法院、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等国际裁判机构的丰富实践,加以更全面、深入的探究。

近日在复旦大学国际法博士与导师学术交流会上,罗国强教授以《中国国际法发展之新思路》为题做了演讲,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在思考这一重大问题时应以中国在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创建联合国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正义事业中所做的不可磨灭之伟大贡献为起点,梳理和阐发新中国在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互惠互利等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的各方面所做的一系列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的自信心和发扬以礼相待、平和处世的优良美德。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联合国创建七十周年。我们应充分认识并讲透伟大祖国为人类正义事业所做的贡献,同时直面国际社会现实,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等各个视角透视错综复杂的国际法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点和全球视野的新思想、新思路。我注意到《国际法本体论》最后部分提及了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及国际法的贡献,但是,似乎还应进一步深化。

张乃根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2014年10月12日


[1]譬如,何志鹏:《国际法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刘志云主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第1—4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014年版。

[2]周鲠生教授代表作:《国际法大纲》,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国际法》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王铁崖教授代表作: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学史》第一卷、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