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伟大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贯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于当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一 毛泽东奠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为领导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深刻认识到建立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努力扩大党的队伍。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大会以为在现在的时候,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倘若扩大执行委员会关于组织问题的议决案不能实际地实行,则吾党决不能前进,决不能由宣传小团体的工作进到鼓动广大的工农阶级和一般的革命群众的工作。同时最近在中国之解放运动的全部进程上和我党对于这个运动之积极的参加,实要求我们与劳动群众和革命的知识分子——不能以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国民党之政策为满足——之关系日紧一日。因此,引导工业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革命的小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以至于乡村经济中有政治觉悟的农民参加革命,实为吾党目前之最重要的责任。”[1]1926年召开的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指出:“支部并不是分部,而是党在各工厂、矿山、学校及某区域的核心。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就是集合这许多的社会的核心,而成为一个党。”[2]192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党章首次将中共的组织系统划分为五级,即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省代表大会——省委员会,市或县代表大会——市或县委员会,区代表大会——区委员会,支部党员全体大会——支部干事会。对中共的中央组织、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和党的支部的地位、任务和活动方式等内容,分别用专章加以规定,改变了原有党章将各级党组织都笼统地用“组织”一章加以规定的做法。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共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陈云认识得很深刻。他说:“我们的工作要深入下层,就要深入到乡和行政村中去。真正贯彻执行上面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要靠乡和行政村的干部。比如党中央向特委、县委、区委发出一个要大发展党员的指示,直接做工作的还是乡支部。只要基层组织积极、认真、切实地按照中央的指示去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行得通;如果基层的组织和干部不积极工作,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3]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正确、深刻的认识,中共才能够通过不断发展和壮大基层党组织,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和基层政权,并最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注重加强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势是全面错误的。”[4]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强调了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这就解决了在落后的农村环境中,在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党从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通过整风,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一致,也加强了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1947—1948年,中共结合土地改革又进行了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解决了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方面所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接着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响亮口号。1939年,陈云指出:“做好行政村的工作的关键在党支部。要建立一个纯洁的、健全的、得力的党支部。有了这样的党支部,就可以领导党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就可以领导各个群众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各项工作,开展扎扎实实的群众运动;就可以向各种坏分子及不良倾向作斗争,领导群众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的各项任务。党支部要真正成为乡村一切组织的核心,成为完成一切任务的领导力量。”[6]正是有了这样“纯洁的、健全的、得力的党支部”,中共才可能把农民作为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和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开创一条团结农民、依靠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道路。
(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创建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面临许多挑战和考验的情况下,十分注重围绕建立新的基层政权、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等任务,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继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抓住要领,建设好党支部,党支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实现党在基层的中心任务而开展。中共迅速在全国全面展开了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创建工作。195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问题。1954年11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指出:“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是要组织和领导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在农村中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积极加强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必须认真做好发展和巩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工作”。[7]1962年,中央制定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65年,中央批转下发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三个问题〉的报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基层党组织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推进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基层党员也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五)围绕整党整顿基层党组织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中共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共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但是,由于1950年整风的时间短,重点是解决领导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因此,中共的组织大发展所带来的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与组织不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情况下,如何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纯洁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成为当时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1951—1954年,中共又进行了以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为主要任务的整党,通过整党,提高了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在整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些制度,如干部参加劳动、“两参一改三结合”、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联系。1959年年初,中共发现基层干部有多吃多占、贪污公款等特殊化作风,就把特殊化作风列为“五风”之一加以纠正。1960 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强调改善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1965年11月,《中共中央对中央组织部〈关于提拔新生力量、接收新党员、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三个报告的批示》中肯定了关于整顿好农村整党的标准、方法和做法。
二 邓小平开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开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到在新时期建立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邓小平一贯重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他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8]这是因为“党是依靠全体党员和全党的各个组织,来联系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为了从人民群众中收集他们的意见和经验,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它变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并且组织人民群众加以执行,一般地都必须经过党员的努力,经过党的下级组织的努力”[9]。“党的下级组织”,就是中共的基层党组织。那么,中共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呢?邓小平指出:“工厂、公司、院、校、所的各级党组织,要管好所有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使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各个企业事业的骨干,真正成为教育和监督所有党员的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10]
(二)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注重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82年1月,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本段简称《纪要≫)。《纪要≫针对一些地方“由于放松了领导,生产队的机构和领导班子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致使很多工作无人负责”的状况,明确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团结广大群众前进的核心和战斗堡垒”,并要求广大党员“保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尊重群众的意愿,代表群众的利益,振作精神,研究新问题,学会新本领,团结和带领农民进行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11]《纪要≫决定从1982年起,以县或公社为单位,利用农闲时间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首先是社队干部进行分批轮训。要组织他们学习六中全会的决议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用整风精神总结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提高觉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健全党课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把农村支部建设好,使基层支部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核心,以保证党对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规范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较大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党组织建设方面,邓小平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他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2]1978年10月,《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高等学校的校长,是国家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后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经过党委讨论。党委员会作出决定后,由校长负责组织执行。”这意味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确立。针对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遭到弱化的实际,1985年通过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在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中,企业党组织的地位由领导核心改为政治核心。
(三)通过整党纯洁基层党组织
针对一个时期党内存在的忽视思想政治建设的倾向,邓小平强调,“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13]。他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此,1982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座谈会,强调“在工业企业分期分批地进行全面整顿中搞好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在农村等其他战线抓好问题多而严重的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4]。到1982年底,全国农村已经整顿和正在整顿的基层党组织大约占70%,基本上改变了农村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的状态,提高了党员的觉悟,推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15]1983年到1987年,中共进行了全党范围的整党。1985年,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对适应农村改革需要,大力抓好农村党员教育,调整和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从1986年开始,全国整党转入农村,重点解决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整党,进一步纯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
三 江泽民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一)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指导方针
江泽民同志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16]“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的就在于健全和发展党的每个细胞,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实现具备更加巩固的基础。”[17]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第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第二,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第三,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第四,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18]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19]这是中共对四项指导方针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1990年8月,中央有关部门在山东省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密切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来进行村级组织建设。会议指出,现阶段的农民和农村工作,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团结和组织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1994年10月,江泽民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群众拥护的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培养锻炼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好队伍;选准一条适合当地加快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经营体制;健全一套体现民主管理、保证工作有效运转的好管理制度。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自治,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1999年,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在高校党组织建设方面,1989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7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强调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领导职责。在领导体制上重新确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视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在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996年3月18日)、《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1998年6月22日)、《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0〕8号),等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详细规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原则、设置、职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对群众组织的领导等一系列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最重要文献。此外,还加强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自1990年至2002年,连续召开了1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对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做好加快和深化高校改革的思想工作、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党组织的建设。
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1989年8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的地位”和“企业党委要参与讨论企业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三句话”指导方针。1997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这一时期,中央还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例1994年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会后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决定用三年时间集中整顿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到1996年6月,就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全国省地县三级领导分别建立自己的联系点,不少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深入农村,实行面对面指导;全国先后分两批选派92万名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帮助工作;全国有99.7%的县委建立健全了农村党建责任制,许多县(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地还普遍加强了督促检查,通过派调查组、巡视指导组、召开阶段性会议,季度汇报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在建设“班子”、武装“脑子”方面,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学理论、学党章、学科技、学文化”培训班60多万期,培训骨干385万人,轮训党员2925万多人。1995年冬至1996年春还集中培训乡镇干部21.7万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66.8万人。河南、安徽、天津、山西、广东等地由省市委直接培训了一批农村党支部书记。北京、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区市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中专、大专学历培训,其中江苏有74个县(市)开办了农村基层干部大中专班。在“治瘫”与“治穷”方面,全国第一批整顿的5.5万个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村党支部以及3.2万个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村,经过整顿,80%以上有了明显变化。[20]1997年,中央决定再用三年时间对后进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建设。从2000年12月到2002年6月,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1520多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全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企业和高校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 胡锦涛开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阶段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进一步抓好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中共十六大闭幕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中央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巩固农村“学教”活动成果,进一步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2006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视频会议,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对进一步赋予“三级联创”活动新的内涵,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高校党组织建设方面,中央在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头脑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 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这些都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2005年下半年各高校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制度,改进了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机制。此外,第12-1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相继举办,重点研究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及和谐校园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建的方向
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部署了中央企业应如何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明确指出,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主要是党组织要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框架出发,在这个框架内寻求既有利于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又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发挥作用的模式。这样,党委成员可以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党员也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保证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进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党章,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依据。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由9.9万个增长到17.8万个,增长了79.8%。全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到94.2%。截至2006年年底,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达到286.3万人,个体工商户中有党员81万人。各地还把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许多地方采取建、联、挂、派等方式建立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社区党建方面,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组织体系,发挥党员作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各地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建制镇的“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率都达到了99.9%以上,不断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许多地方组织社区中的党员开展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特色鲜明的活动服务群众,深受欢迎。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1]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先进性教育等全党范围的教育活动
一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胡锦涛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22]在乡以上党政机关和城市基层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后,在农村基层开展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有这样一些特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来开展;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来推进;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找准抓住突出问题并积极着手解决;切实加强领导,下派干部实行“面对面”地指导。到2006年6月底,历时一年半、在全党7000万名党员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重要的实践、制度和理论成果。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又在全党分批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探索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创先争优活动。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纯洁了党的队伍。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任务。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是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些论述,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6]《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9页。
[7]《人民日报》1955年3月9日。
[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9]同上书,第225页。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页。
[11]《人民日报≫1982年4月6日。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14]《人民日报≫1982年6月27日。
[15]《人民日报≫1983年1月29日。
[1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17]《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9页。
[18]《人民日报≫1994年10月7日。
[19]《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
[20]《人民日报≫1996年6月25日。
[21]《人民日报≫2007年7月13日。
[22]《人民日报≫200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