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两个飞跃”思想的理论价值

考察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必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回顾邓小平的系列讲话内容,重新认识“两个飞跃”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

30多年前,1980年5月31日,针对有人担心实行包产到户会影响集体经济,邓小平在和有关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1]

20多年前,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2]

邓小平的上述两次讲话,时间相隔10年。两次讲话的内容,都是“两个飞跃”思想的组成部分。两次讲话从前到后,是循序渐进的逻辑过程。

如今,我们看到,30多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沿着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设计的轨迹在演进着。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个新阶段中,我们再次重温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进一步认识“两个飞跃”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非常必要。

根据邓小平的阐述,“两个飞跃”思想可以分为“第一个飞跃”和“第二个飞跃”。事实上,“第一个飞跃”(废除人民公社)在中国早已实现,是完成时态,已成现实;“第二个飞跃”(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是设想,在等待条件成熟。但是目前在中国局部地区,已部分实现,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是进行时态。

“第一个飞跃”的实现,中国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农产品供应、农民收入、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

“第二个飞跃”虽未实现,但已在进行之中,中国农业正朝着高水平的集体化方向发展,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两个飞跃”思想,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就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废除人民公社,就是使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为发展高水平的集体经济打下深厚的基础。

其次,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指出了发展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从所有制的根本问题上确定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所有制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

再次,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集体经济有多种组织形式。这个论断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邓小平曾指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在农村,还得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要承认多种多样的形式。照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3]

最后,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闪烁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光辉。从“第一个飞跃”到“第二个飞跃”都是很大的前进。是从低水平集体化向高水平集体化的发展。重要的是“第一个飞跃”为“第二个飞跃”准备了条件。没有“第一个飞跃”,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和发展。正因为有了生产力的发展,才有可能继续实现“第二个飞跃”。这里还应该指出,邓小平特别强调“适度”两个字,“适度规模经营”具有条件性,符合辩证法思想。

“第一个飞跃”为“第二个飞跃”准备了什么条件?邓小平指出:“第一,机械化水平提高了(这是说广义的机械化,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第二,管理水平提高了,积累了经验,有了一批具备相当管理能力的干部。第三,多种经营发展了,并随之而来的各种专业组或专业队,从而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起来。第四,集体收入增加而且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4]

邓小平在1980年5月的谈话时,又一次谈到了因地制宜问题。实际上,这才是所谓邓小平“猫论”的真实含义。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方向性、科学性、条件性、时间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论断和规律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两个飞跃”思想闪烁着科学真理的光辉,将始终指导着中国人民在实现全面小康和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