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加快,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比突破50%,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劳动市场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劳动供给拐点开始出现,人口红利优势不断丧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的同事任继球博士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上,可以为缩小劳动市场性别差异,改善女性在劳动市场上的表现,提升女性的劳动供给,缓解中国劳动力短缺提供决策支撑。
经济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归纳总结经济现象,对之进行解释,并提出启示和建议,该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作者将对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观察置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中,置于世界主要国家历史数据的跨国比较中,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这一新命题。该书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市场性别表现差异的缩小机制。该书还检验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影响,并基于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解释的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即利用中国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来解释中国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工资的性别差异。该书研究发现,中国大量的流动人口发生的外出迁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视角下发生的,即他们选择是否迁移和挑选迁入地会综合考虑到家庭的整体利益,由于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要强于女性,这导致了女性在迁移中处于被动地位,她们往往沦为“被动迁移者”,这会限制她们在迁移地的就业机会,降低她们的劳动参与率,进而减少她们的工资水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劳动力的转移。流动人口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很多学者重点研究流动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户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健康和子女教育等,鲜有学者意识到流动人口也带来性别差异扩大的问题。作者采用严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翔实的数据证实了流动人口带来的性别差异扩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改善女性在家庭迁移中的被动地位,促进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的政策建议。
作者任继球博士,读博期间在产业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利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该书选题新颖,框架合理,思路清晰,问题的提出具有独创性,对问题的解释逻辑缜密、结论可信,对策建议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该书的出版给国内读者了解劳动市场性别差异带来一个新的视角,给相关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启发。当然,该书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分析是一个探索性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能还不尽全面,还有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黄汉权
201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