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建设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多措并举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一)优化教育资源

不断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了深圳城市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开放性,以开放促建设和发展。

1.培养优质的教师资源

2012年,深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意见》,[6]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实施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工程,包括:(1)为人师表工程。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师德建设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教育英才工程。引进与培养并重,集聚教育高层次人才。(4)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规范对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下同)校长、教师的准入和管理。(5)师资建设国际化工程。大力开展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外籍教师引进规模。到2020年,全市聘请外籍教师的中小学比例达50%以上。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1)改进教师招聘制度。教师招聘以用为本,规范准入。(2)加强教职工编制和职称管理。探索完善教师核编方式,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优化编制结构。(3)实现师资均衡配置。(4)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以竞争上岗、交流提拔、公开遴选等多种方式选拔校长,建立健全开放式的后备校长培养选拔制度。(5)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全市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282人,数量居全省第一,队伍优势明显。

2.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规划要求,深圳市将从推进深港澳教育深度合作、建设国际化教育人才队伍、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构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提高深圳教育输出能力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深圳教育国际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深圳高校与100 余所国外大学签订校际交流协议,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课程和原版教材,职业院校还按照国际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深圳民办普通高中开设国际高中课程试验,在全国率先引进A-Level国际高中课程,毕业生直接申请国际名校。2011年,设立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注入原始基金2亿元,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深学习,深圳大学、深职院还与国外7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累计联合培养学生近4000名。

深圳还引进国内名校建设深圳校区。2016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6 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共建深圳校区。

3.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帮弱校等办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集团化办学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名校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会为区域教育提供驱动力,公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采取实体化合并或联盟发展、委托管理等形式,充分输出名校的管理机制和经验,有助于孵化一批新的学校,进而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除了鼓励公办学校,深圳市教育局为了提升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水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实力,还鼓励民办学校的集团化发展。

早在2006年,深圳市教育局就制定《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这一办法主要针对深圳教师队伍建设与深圳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深圳“十二五”期间,在全市统一中小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连续开展两轮“百校扶百校”活动,组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发展。深圳还起草《深圳市民办高中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公办高中帮扶民办高中,还设立帮扶经费,帮扶经费主要用于公、民办高中在帮扶工作中产生的教研、培训、代课、讲座、宣传、交通、误餐、场租、住宿及资料等费用。

近年来,深圳市集团化办学驶入了快车道,相继成立深圳红岭教育集团、宝安中学(集团)、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宝安区新安中学(集团)、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7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

2017年6月15日南科大实验教育集团挂牌成立,该集团的成立迈出了高校、政府合作共建公办教育集团的第一步,校地联姻,合作办学被应用于集团化办学领域。

(二)推动互联网+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2012年深圳发布《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的要求。同年12月,深圳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全市5 个区还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为了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助力智慧深圳建设,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深圳市于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深圳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2015年《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随即出台,该《规划》绘就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养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出台《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试行)》,建成60 所“智慧校园”和12个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基地,累计制作优质课程视频资源2万多节,点播量超1600多万人次。

深圳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城市信息化重点规划,较早地建成了深圳教育城域网,100%的公办学校和部分民办学校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市、区、校三级互联互通。建成千兆校园网、无线局域网、全方位校园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基本框架,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教室普遍配备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公办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课室。

深圳市还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养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深圳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各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码,全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总投入近5亿元。

(三)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国家化的办学水平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和方法,借助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同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相比,深圳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国家的学生来深圳接受学历教育,并留在深圳就业。

深圳福田区成为全国教育国际化试验区,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提升校长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福田区还开设了区域性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课程,推动该区各学校引进优质的国际学科和活动课程,此外,还积极构建双语课堂教学机制,鼓励各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高校是国际化的重点。深圳发挥毗邻港澳优势,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提升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各高校以国际化为目标,例如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是由吉林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位为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水平大学。未来10年,高校布局向东延伸,在龙岗区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形成中外合作举办的高校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