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新秩序:全3册(第三卷) 欧亚转型: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俄格战争的国际战略内涵

2008年8月8日,肯定会被历史学家与“9·11事件”一起载入国际关系史册。如果说“9·11事件”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那么8月8日的“俄格战争”则意味着“冷战后时代”的一个重要转折。也许我们今天还很难说这是一个新历史时代的开端,但至少它展现了新时代的一些重要战略内涵。

“俄格战争”见证了俄罗斯的强势崛起及其国际战略观的显著变化,但俄罗斯无意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俄格战争”不会引发“新冷战”。20世纪,国际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地缘政治变化莫过于苏联的兴衰。俄罗斯人在苏联70年中实现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而在苏联解体后则饱尝了失落与哀伤,这种巨大的反差在俄罗斯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也聚集了奋发图强的强烈渴望。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衰败之后,普京在八年时间里迅速使俄罗斯实现了政治由乱到治、经济由衰转兴、社会由乱转安。八年间,俄罗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2007年跃升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重回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当前,俄罗斯政府正加紧制定《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成为“经济强国”的宏大目标:2015—2020年GDP进入世界前五强,2020年人均GDP达3万美元,中产阶级超过居民人数一半,福利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强势复兴使俄罗斯的国际战略观发生了重要变化。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2007年出版的《2017年:俄罗斯面临的世界》认为,“尽管从中期看,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但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将会下降,由于扮演‘世界警察’和建立由一国主导的全球霸权体系而产生的疲倦正困扰美国”。[1]在2008年6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梅德韦杰夫批评美国“侵略性的金融政策不仅导致企业亏损,而且使世界上大多数人变得更穷了”。他强调,“关于一个国家可以扮演全球政府角色的见解完全是幻想!现在的全球管理制度体系不适应当前的挑战”。[2]评论家认为,这一讲话“在某些方面很像普京2007年年初的慕尼黑讲话,唯一的区别是,梅德韦杰夫强调的是与经济领域的‘单极’世界作斗争,而不是与这种单极现象的政治代价作斗争”。[3]7月12日,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构想认为,“由于国际市场自由化而更平均地分配发展资源,新的全球发展中心的经济潜力更大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振兴正在变成政治影响力”。这导致的重要结果就是,“西方正在失去全球化进程的垄断权”。与此同时,“多中心国际秩序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4]

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响正在下降,西方正在失去对全球化的主导,多中心国际秩序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俄罗斯国际战略观的核心内容。在这一基础上,俄罗斯对自身的国际定位也做出了重要修正,那就是:在国际政治中,不仅要成为“全球议事日程的参与者”,更要成为“制定者”;在世界经济中,不再做“被剥削者”,而要做“得利者”;在对原苏联国家关系中,不再做“供养者”,而要充当“主导者”。

身份定位的变化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更加积极主动,这让已经习惯于俄罗斯俯首帖耳或默不作声的西方政治家难以接受,他们惊呼俄罗斯“帝国野心”复活,担心“冷战”重新爆发。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是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俄罗斯无力也无意与西方国家全面对抗。此次俄罗斯在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的目标是有限的,那就是划出自己的利益“红线”,坚决阻止西方对独联体地区的进一步渗透,防止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俄罗斯新闻社的评论说得很中肯:“俄罗斯是一个有雄心的世界大国。莫斯科在从拉美至非洲、从中东到远东的世界各地都有特定的影响力工具。然而,俄罗斯借助这些手段不是要谋求全球主导地位,甚至也不是全球存在,而是要维护自己在欧洲和欧亚大陆的利益。”[5]正是由于俄罗斯的目标有限,因而笔者认为“俄格战争”不可能引发俄罗斯与西方的全面对抗,不会导致“新冷战”。

“俄格战争”表明,原苏联国家寻求新身份认同的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欧亚地区的新一轮分化还将继续。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后,独联体国家的表态十分引人注目。乌克兰时任总统尤先科表示乌对俄的决定“无法接受”,认为俄罗斯此举“不仅是对高加索地区的严重挑战,也是对欧洲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挑战”,强调乌克兰将联合国际社会帮助格鲁吉亚重新实现领土完整。而大多数独联体国家反应谨慎,官方基本保持沉默,仅有白俄罗斯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支持。这反映出独联体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复杂心态,更展现了这些国家在身份认同上的彷徨。

在苏联解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原苏联国家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它们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如果说苏联解体意味着原苏联国家要解决是脱离莫斯科还是与它留在一起的问题,那么今天对于这些新独立国家来说,它们则面临着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6]从“颜色革命”浪潮到“俄格战争”,原苏联国家寻求新身份认同的第二个阶段已经经历了不短的时间。这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不是“脱离谁”的问题,而是“靠近谁”的问题。这些国家的身份需要确定:对于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甚至白俄罗斯来说,面临的问题在于能否成为当代欧洲的组成部分,从内部实现欧化之后加入欧盟;对于中亚国家来说,问题在于当前的世俗政权是得以维持并向更加稳定的方向演进,还是有可能受到宗教激进主义的影响;而对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来说,则面临着是欧洲化还是中东化的选择。

“俄格战争”不是简单的利益之争,它体现出原苏联国家在选择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上的分歧。“俄格战争”之后,格鲁吉亚要求北约尽快批准其“入约”申请,乌克兰官方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愿。但是乌克兰国内就是否加入北约问题的分歧很大,2008年3月乌克兰舆论调查机构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6%的被调查者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只有21.6%的人表示支持。这表明乌克兰国内很难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可以确定,原苏联国家确认新的身份认同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俄格战争”表明,多方角逐增加了这一过程中冲突激化的危险。

“俄格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控制力正在下降——欧洲难以完全整合以及北约的尴尬处境。俄罗斯出兵南奥塞梯后,美国官方显得似乎有些措手不及。之后,时任总统布什、白宫、国务院以及两党总统候选人都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谴责。尽管美方的声明以严厉的言辞向俄罗斯发出了“警告”,但国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问题上都需要与俄方合作,因此美国不可能与俄罗斯彻底摊牌。与美国相反,俄罗斯却显得底气十足,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将尽全力避免一场新冷战,但也坦言俄罗斯“绝不惧怕冷战”。针对美国“将重新考虑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挟,普京不退反进,表示俄罗斯在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其成员国谈判过程中“承担了沉重的负担”,正考虑退出与本国利益相抵触的协议。拉夫罗夫说得更加坦率:“俄罗斯是自给自足国家,制裁对俄罗斯毫无意义。”同俄罗斯的强势相比,美国的战略决断显得瞻前顾后,缺乏对俄罗斯的有效制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全球控制力的下降。

“俄格战争”后,欧洲内部在如何对待俄问题上意见不一。中东欧国家反俄情绪更加强烈,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呼吁坚决反击俄罗斯“新帝国主义扩张”,波兰迅速与美国签署了在其领土上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而欧洲大国则相对谨慎,时任的意大利外长表示不支持欧洲成立“反俄联盟”。欧盟内部对是否制裁俄罗斯存在分歧,现实的原因是欧洲对俄罗斯存在着巨大的能源依赖。对此,俄罗斯似乎很有信心。时任俄罗斯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主席奥斯特洛夫斯基警告说,孤立俄罗斯只会给美国和欧洲带来巨大损失。他认为,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杠杆来影响欧盟的政策制定,西欧国家也不愿破坏同俄的稳定关系。

“俄格战争”后,北约领导人重申了吸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承诺。但俄罗斯军事行动所体现出的决心给北约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北约是否愿意为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同俄罗斯开战”?英国评论家认为,“从军事实力上看,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是举足轻重的核大国。如果北约国家不准备为茨欣瓦利那一小片土地同俄罗斯?作战,那么格鲁吉亚就绝无可能加入北约,因为北约的成员资格意味着,成员国必须为彼此的领土完整而战……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两个黑海国家加入北约曾是整个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在俄罗斯军队进入格鲁吉亚之际,这一计划已灰飞烟灭”。[7]

“俄格战争”体现了新国际秩序的一些苗头,世界陷入“无极混乱”的前景使人担心。苏联解体之后,国际体系从“两极对抗”转向了“一超多强”。但近年来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新安全挑战的凸显正在迅速改变着世界。“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以及伊朗的“核危机”正不断冲蚀着国际安全和美国霸主地位的堤岸;美元疲软、油价飙升、次贷危机、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则成为世界权力转移的重要表征。世界似乎正在走向一种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惶恐的新秩序。

对于即将到来的世界新秩序的性质,分析人士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对于新秩序的混乱或“管理真空”却有着一致的担心。沃勒斯坦认为,世界已确确实实步入了多极态势,实力稍逊的国家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地缘政治的新形势显然与世界长久以来的所见所闻都不尽相同,使世界体系正从均衡状态步入混乱之中。与地缘政治混乱相伴而生的是世界经济的强烈不确定性,美元衰落使其他国家在经济上陷入一个棘手的处境。[8]理查德·哈斯强调,21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是“无极”秩序,世界不再由一两个或多个国家支配,而是受几十个拥有并运用各种力量的角色控制,民族国家失去了它们在力量方面的垄断以及在某些方面的优势。虽然美国是而且仍将长期是全球最大的力量聚合体,但这掩饰不了美国地位的相对衰落。单边秩序已经结束,全球化加强了“无极”特性。[9]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专家则认为,“目前,国际舞台上缺乏能弥补美国影响下降的力量或力量组合,因此美国影响下降的后果不是建立传统的多极世界,而是在国际关系中形成更大的管理真空”。[10]冷战结束之后,国际社会原本有机会构建一种更加平衡、稳定的国际秩序,但是西方战略家却被“历史终结论”的“神话”冲昏了头脑。恣意妄为的单边行动、考虑不周的北约扩大、反恐过程中的滥用武力,使世界失去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认为,“西方对这个世界没有一项始终如一的长远战略和它不能做出地缘政治妥协,是建立稳定的世界秩序的最大障碍。西方领导人声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却没几个人承认这是由他们思考不周造成的。格鲁吉亚事件生动地说明了缺乏战略思维的后果”。[11]而就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来说,西方对俄罗斯的长期漠视和压制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感。英国观察家认为,“在普京带领俄罗斯崛起的过程中,西方已经尽一切可能对他采取孤立措施。而这种做法反而鼓励普京完全不在乎国际舆论。同样,西方鼓励萨卡什维利不要再忍受普京,而要对他发起挑战。这个政策却导致战争爆发。”[12]

新秩序蕴含着机遇和风险,新时代挑战着国际战略家的智慧。如何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就国际安全、世界经济和全球政治稳定与发展做出合理的安排,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

“俄格战争”的背后是激烈的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国际能源战略环境将进一步趋于复杂。“俄格战争”是里海能源争夺战中的一次重要攻防转换。苏联解体后,美欧加紧争夺里海能源,力图使里海能源摆脱俄罗斯的控制、畅通无阻地输往欧洲。由美欧主导修建、从格鲁吉亚过境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和“巴库—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削弱了俄罗斯在里海能源外运中的垄断地位,俄罗斯早就对其怀恨在心了。近年来,俄罗斯精心布置能源棋局,加紧修建波罗的海管道系统、“蓝流”“南溪”和“北溪”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的修建减轻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过境运输依赖,削弱了上述两条从格鲁吉亚过境的油气管道的价值。另外,俄罗斯2007年年底同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达成修建“沿里海天然气管道”的协议,2008年3月又同意以国际价格从中亚购买天然气,这两个步骤使欧盟酝酿多时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胎死腹中。2008年下半年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又加紧了对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天然气外交,与其签署了大笔天然气开发与运输合同,这使欧盟将北非作为重要的天然气多元化来源的努力大打折扣。所有这一切,都加重了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俄罗斯扼住了欧洲的能源“命门”,不仅经济获益丰厚,而且外交底气十足。

更为重要的是,“俄格战争”使里海、中亚、中东地区的能源博弈相互激荡。外高加索动荡更催化了“大中东”和“大中亚”的紧张形势。伊朗时任总统内贾德呼吁“伊斯兰世界”对西方采取更强硬立场,“从防御转为反攻”。而伊拉克、阿富汗问题前景复杂。这一切都使国际能源战略环境乱上加乱。

“俄格战争”凸显了“双重标准”对国际法原则的严重冲击。国际格局正酝酿深刻变化,国际法体系也必然经历重要转型。“俄格战争”进一步凸显了主权与人权、领土完整与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与人道主义干预等国际法原则的相互纠葛。俄格战争中,美欧支持格鲁吉亚领土完整,俄罗斯则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美欧指责俄罗斯承认南、阿独立违背了国际法原则,是对格鲁吉亚领土完整的侵犯;俄罗斯则强调,是美欧承认科索沃单方面独立开创了危险的先例。科索沃余波未平,欧亚地区“未被承认国”的风波又起,国际法体系遭受到严重冲击,又给国际社会投下了一道浓重的阴影。


[1] Совет по внешней и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экономики и Центр развити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Мир вокруг России:2017-Контуры недалекого будущего.Сборник докладов.М.,2007.

[2] Медведев Д.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Ⅶ Петербурско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форуме.http://www.kremlin.ru/text/ appears/ 2008/ 06/ 202221 shtml.

[3] Ситнина В.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 провозгласил претензии России на миров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лидерство.http://www.qwas.ru/russia/rprf/id_106892/;Медведев Д.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Ⅶ Петербурско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форуме.http://www.kremlin.ru/text/appears/2008/06/202221.shtml.

[4]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www.kremlin.ru/text/docs/2008/07/204108.shtml.

[5] РИА Новости от 28 августа 2008.

[6] Тренин Д.Россия и конец Евразии.Pro et Contra.Июль-Август 2005.

[7] Лафлэнд Д.НАТО-бумажный альянс.https://ria.ru/osetia/20080825/150658577.html.

[8] Wallerstein I.,“Where Is the World Headed?”,http://yaleglobal.yale.edu/ display.article?id=11057.

[9] Richard N.H.,“The Age of Nonpolarity:What Will Follow U.S.Dominance”,Foreign Affairs,May/June 2008.

[10] Совет по внешней и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экономики и Центр развити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Мир вокруг России:2017-Контуры недалекого будущего.Сборник докладов.М.,2007.

[11] Mahbubani K.The West is strategically wrong on Georgia,http://www.ft.com/cms/s /0/ c65798bc- 6 ec6 - 11dd- a80a- 0000779fd18c.html.

[12] Jenkins S.Bush rebuking Russia?Putin must be splitting his sides,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08/aug/13/russia.geor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