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当前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相关平台,查阅、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田野调查法
本研究选取武陵山区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少数民族村寨、社区民俗体育进行田野调查,以恩施的摆手舞和宜昌的巴山舞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个案,通过访谈和观察,对演进中的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媒体融合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以纸笔记录、录音、录像、拍照为主要技术手段,采集相关材料。
(三)问卷调查法
编制《恩施州来凤县在校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摆手舞”的文化自觉现状调查》等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民族地区在校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为土家“摆手舞”在当地高中的传承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四)专家访谈法
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体育局局长、退休体育教师以及长阳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村长——“巴山舞之父”覃发池等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现状,厘清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相应对策。
[1] 华志、卢兵:《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2]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光明日报》2007年12月29日第3版。
[3] 刘英、马玉荣:《“一带一路”赋予全球化新的内涵》,《前线》2018年第2期。
[4] 孙强:《中心与边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定位》,《体育学刊》2008年第9期。
[5] 《2014:创新传承让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2014-12-2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3/c_1113750487.htm)。
[6] 彭林:《多元时代需要更强大的民族精神——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0期。
[7] 姜凤艳、武树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危机》,《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8] 徐华:《传播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第15页。
[9] 《胜固可喜 败亦无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体现的人本精神》,2015年8月22日,华奥星空网站(北京)(http://sports.163.com/15/0822/18/B1L3FCU700051C8U.html)。
[10] 刘辉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光明日报》2015年9月2日第13版。
[11] 陈永辉:《“美丽中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与建设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12] 《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寓意几多》,《青海科技》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