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统一战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统一战线是爱国精神的聚合

在中国传统的皇权统治下,历届的统治者从来很恐惧民众组织起来。20世纪初,面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景况,许多文人墨客和革命家也曾哀叹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事实上,当时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皇权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人民尚未形成“国家”的概念,只有效忠“皇上”的意识,是否需要组织和引导以及如何组织和引导民众,是件非常考验能力和智慧的事情。但现代化的转型过程,恰恰是政治力量扎根于中国社会并深入广大民众的绝好契机,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共同的理想、坚强的组织、严格的纪律、统一的思想和顽强的意志,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调动起全国党政军民的爱国热忱,形成爱国精神的合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主国家的建立。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殊死搏斗。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伐的加快和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如何应对人民的危难?如何保卫民族的独立?如何建立民主的国家?中国人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尖锐且极其宏大的历史课题,解决这一历史课题,必须有能够凝聚人心、统领人心的纲领、方针、路线、政策,让千千万万的民众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危难已经事关生死存亡,组织他们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我进、敌寡助我多助的战争基本特点,提出了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并不断针对变化的战争情势,发展和完善这套理论。

一是以国共合作为中心,鼓舞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开展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主要政治力量间的团结,而且两党以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实际行动分别影响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取得合法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现代新型政党形象,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有条件地开放党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改革,对于动员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国民党内曾相互对立、倾轧的派阀和反蒋势力,在国难当头之际也都集合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二是发动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强调战争胜利的深厚根源来自民众,主张进行全国军队、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在敌后也提出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战热潮。解放区广泛动员人力、物力、畜力支援前线,大批青年踊跃参军参战。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以“独立自主”的精神,实现根据地的经济基本自给,并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国统区人民群众把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结合起来,以服兵役、力役、劳军、献金、纳粮等方式,支援前方抗战。在沦陷区,遭受日军残酷屠杀、掠夺和奴役的中国民众不屈不挠,以各种形式同侵略者展开斗争。爱国知识分子或以笔为枪,在思想文化战线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或投笔从戎,奔赴血与火的战场。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起来,创作大批抗战文艺作品,激励军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爱国实业家抱定‘决不以厂资敌’的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将工厂迁往内地,为发展大后方经济、积聚抗战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怀着赤子之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竭力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不仅在岛内开展了艰苦、悲壮的抗日斗争,在全国抗战期间还有约5万人渡海翻山,冲破封锁,回到祖国大陆参战。”[1]中共在统一战线理论中创新了人民群众的动员途径和组织形式,从而解决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问题。

三是阐明了抗日相持阶段的战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通过回答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争取持久战的最后胜利,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争取持久取胜的战略战术,鼓舞全国党政军民能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还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强调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抗日的利益,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从而抵制了抗日相持阶段出现的破坏统一战线、分裂统一战线的言行,维系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