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二画

力不从心

东汉名将班超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他博览群书,能言善辩,有勇有谋,能够权衡轻重,明察秋毫。

班超受皇帝派遣,率人出使西域,在西域驻守了二十多年。他不仅用武力镇抚各国,更善于用外交手段去联络较远的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然而,班超在西域度过了二十多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汉永元十二年(100年),他上书给汉和帝请求恩准自己返回故土。他在奏折中写道:“臣不敢奢望到酒泉郡,只要能活着进入玉门关就已满足了。臣现在年老体弱,且疾病在身,冒死提这种违反事理的要求,望陛下原谅。现在我让儿子带着进贡之物回到洛阳,趁我还活着,让儿子替我亲眼看一看故乡的土地。”可惜汉和帝刘肇看到这份奏折后,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班超的妹妹班昭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她理解哥哥的心情,也很想念他。班超自从上书皇帝后,很久不见皇帝的回音。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替哥哥求情。奏折中有这样几句话:“班超在当时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猝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也不能顺从心中的意愿。如此,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使臣子前功尽弃,实在令人痛心哪!”

汉和帝刘肇读了班昭的奏折,被深深地感动了,终于传旨调班超回朝。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病逝了,终年七十岁。

释义:心里很想做某件事,但力量不够,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了如指掌

禘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祭奠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活动。周朝的祭祖大典分为三类:第一,天子继位,在太庙举行的大祭,上自始祖下及历代祖先合祭;第二,天子、诸侯五年一次的大祭,高祖及高祖以上的神主祭于太庙(高祖以下分祭于本庙);第三,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

有人向孔子请教禘礼的内涵及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懂得禘礼的人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这里一样可以掌握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孔子明知道禘礼,却回答“我不知道”,是不想说的推托之辞。他为什么不想说呢?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礼崩乐坏,旧的等级制度被破坏,宗法秩序混乱。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完美的,他本人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孔子不愿回答的原因可能是不屑于回答那人的提问,或者是鲁国的季氏祭祀违背了周礼,又或者是他认为鲁国的禘礼不符合他所知的标准。

释义: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就像指着手掌里的东西让人看一样。了,了解、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出处:《论语·八佾》。

七步之才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胞弟,曾被封为陈王。曹植自幼聪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深得曹操宠爱。曹操认为曹植在几个儿子中是最能成大事的,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可是曹植生性随意,不拘礼法,屡犯禁令,经常惹得曹操大怒。曹丕嫉妒曹植得到曹操的赞扬,就开始小心翼翼、处心积虑地赢得曹操的好感,终于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被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立称帝。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仍旧记恨曹植。有一次,曹丕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将他拿下问罪,并要判他死罪。卞太后知道这件事,连忙为曹植求情,让曹丕看在他们是同母兄弟的份儿上手下留情。在审问期间,曹丕指责曹植倚仗自己的才学,故意无视礼法,他说:父亲生前常夸你才思敏捷,落笔成文,却没有当面考验过你。今天就限你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果不能,休怪我问你罪责。

曹植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你就以‘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想了片刻,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为何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完这首诗,曹丕明白了曹植作这首诗的寓意,想到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

释义:在七步之内,能作成一首诗。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曾担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务,后来又担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自幼喜爱书法,他的父亲王旷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小就受到王氏家族的熏陶。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下面的《笔说》,就偷偷拿来习读。他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勤学苦练,得到她的真传。后来又辗转跟从几个老师学习。王羲之不断开阔视野,广闻博取,博采众长,逐渐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人们用《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来形容他的书法之美。王羲之流传后世的名帖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等,他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盛名。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虽和他的天赋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为了练字,无论是走路还是休息,都在心中揣摩书法名家的字体结构、间架和气势,手指不停地在衣襟上画着字形,时间一久,他的衣襟都被手指划破了。

王羲之长年累月地勤奋练字,久而久之竟然练得腕力十足,写出的字力透纸背。有一次,晋朝皇帝要去北郊祭祀,他命令王羲之把祝词写在木板上,再派木工拿去雕刻。木工雕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字的墨迹。木工惊叹道:“王右军的笔力雄劲,竟能入木三分哪!”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比喻见解、议论很深刻。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人人自危

前210年,秦始皇出巡东南一带,随行的人员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出巡时的车舆)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等。赵高兼理掌管皇帝玉玺、发送皇帝诏令等工作。七月间,秦始皇一行人巡游到沙丘(在今河北广宗一带),秦始皇忽然患上重病。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久,就命令赵高代替他给长子扶苏写信,让扶苏速回都城咸阳,主持丧事。诏书刚写好,秦始皇还没来得及看就死了。诡计多端的赵高见机把诏书藏了起来,于是遗诏和玉玺就落到了赵高手中。

赵高扣下遗诏不发,却跑去和胡亥密谈,怂恿胡亥继位。起初胡亥有顾虑,害怕落下不仁、不义、不孝的骂名,后来经不住赵高一番诱惑,就同意了。

赵高顾忌丞相李斯的大权,和胡亥商量后决定拉拢李斯。于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也被迫同意胡亥继位。

赵高和李斯合谋,伪造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同时,又伪造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诏书,捏造罪名,逼令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自杀。

胡亥继位后,被称为秦二世,对赵高更加宠信,升他为郎中令。从此,朝政大权便落在赵高手中。

秦二世昏庸无道,他害怕被人识破他与赵高的阴谋,不能当一辈子皇帝,便问赵高怎么办。赵高说:沙丘之谋,您的兄弟和朝中大臣都有怀疑,心中怀有不满。长此以往,皇上的皇位一定坐不稳。依我之见,要先下手为强,必须采用严刑峻法,把有罪的人满门抄斩,还要把老臣除掉,用新人来代替。

凶残暴戾的胡亥听从了赵高的奸计,立刻下令处死蒙毅等一批老臣。胡亥把秦公子十二人处死在咸阳闹市上,又把十个公主用酷刑处死,被牵连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一时间,大臣和公子们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唯恐有一天灾祸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从此,秦二世和赵高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们用各种残酷的手段屠戮亲族和大臣,对老百姓更是横征暴敛,无所不为。满朝文武大臣个个提心吊胆,许多人都想站出来反抗他们。他们的苛政和专权,终于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接着全国烽烟四起,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三年后,秦王朝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释义:人人都感到自身不安全。形容局势或气氛十分紧张。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