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的道与术:胡安源解密太极养生的奥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养生:跨越时空的永恒追求

第一章 翻开生命的底牌

第一节 人的“寿命在天”吗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寿命各不相同并难以预料,有的人昨天还生龙活虎,今天却猝死离世,可谓人生无常,吉凶难料。因此,从古至今就盛行“寿命在天”的观念。那么事实是否如此?

我国古代《孔子家语》一书中早就说过:“人有三死,而非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意思是说,有三种情况能加速人的死亡,即睡眠、饮食、劳累,而不是命运注定。

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曹操在《龟虽寿》中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其意在告诫人们,有志之人,虽然知道人寿有限,但是,绝不可相信成败寿夭全由天定。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寿命仅仅是指由生到死的时间概念。人出生后,带着先天的遗传因素,经历社会因素的洗礼、生物因素的干扰、特殊情况的遭遇等,使人的寿命不尽相同,人的寿命长短也不可能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

世界上,只有人类才有可能改造影响寿命的外界环境,其他任何自然条件,只不过是人的机遇而已,如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科技发展,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增强战胜各种疾病的能力等,都要靠人的力量,以延长人类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寿命应该是“由人注定”的。

名家鉴赏

庄子的那棵长生树

庄子,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所著《庄子》(又名《南华经》)不仅创新和发展了道家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养生学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诣。

《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那时,我们的祖先只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也就是说,这个大椿是以16000年为“一年”。树是如此,人又如何养生长寿呢?

一、顺应自然,缘督为经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中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居人身之中,不偏不倚,以此作为行事的准则,自然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随之,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来阐明这个观点。

二、虚静恬淡,忘我无欲

养生重在养神,养神须做到“清静无为”,须“忘我”,而“无欲”则是“忘我”的前提。《庚桑楚》篇中认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碍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这是说,此24种内容不在胸中作怪,内心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彻,明彻就能顺应自然。《天地》篇中还指出: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臭薰鼻,五味浊口,五曰趣舍滑心,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只有去掉“四六”,除去“五害”,才能达到“忘我”的境地。

三、导引吐纳,动静结合

庄子崇尚像彭祖那样导引吐纳、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刻意》中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所以,把形体锻炼与精神调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与阴同德,就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与阳同波,就像九天之上,自强不息。动静之间,营卫周流,气血无郁,何患之有!

四、乐观豁达,节制食色

《盗跖》篇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大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庄子形象地比喻道:生活在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逍遥自得,乐观无比,因之得以保生;而养在笼中的鸟儿,神态虽然旺盛,饮食虽然充实,但意志消沉,不得自乐,因之难以全生。庄子主张安居处,节色欲,定食饮。《胠箧》篇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庄子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对生与死却有着直面的认识。他的妻子去世,惠子来吊丧,看到庄子随意而坐,还敲着盆子唱歌,惠子指责他为什么不哭而歌?庄子坦淡地说:她刚刚离世,我怎能不悲伤呢?可是想到她起初本没有生命,没有形体,还没有气息。在恍恍惚惚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幻化出了形体,形体生成了生命。如今又变成了死亡,如同春夏秋冬一样。我鼓盆而歌,是欢送妻子重新回归自然,所以我不哭。这种面对生与死洒脱的态度,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