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再版
彼得·德鲁克(以下简称为德鲁克)先生辞世已近12年。很高兴看到“德鲁克热潮”在中国持续多年以后变得更加理性、更有生命力。没有想到《管理者的德鲁克》一书在出版10年之后还能够有机会再版。近30年来,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热爱者、追随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但是直接宣称“德鲁克管理学”恐怕仍然是大胆之举,难免有人起疑。
在经济学领域,或许有凯恩斯经济学、熊彼特经济学之说。回顾现代管理思想史,有泰罗之科学管理、梅奥之人际关系学及戴明之质量管理等,然而并没有泰罗管理学、梅奥管理学或戴明管理学。因为科学管理之于泰罗、人际关系学之于梅奥、质量管理之于戴明,这些标签已经大致准确地显示了他们对于管理学的贡献。
可是,给德鲁克贴一个什么样的标签呢?目标管理的发明人?经验主义学派的创立者?民营化的提出者?知识社会的预言家?还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先驱?我们能否不做选择题,而是将这些标签浓缩简化成为一个呢?现如今,德鲁克已经被封为“现代管理宗师”,只是这个头衔不够专属,把它戴到泰罗头上恐怕也合适。那么,称之为“德鲁克管理思想”如何呢?这个说法看起来可以包含上述各种标签。然而,这个说法的准确程度似乎还是不够。管理思想必须更进一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才能使“管理”成为一门学科。
德鲁克正是推动“管理思想”演变为“管理学”的那个关键之人。汤姆·彼德斯曾说:“在德鲁克之前并无管理学存在。”正是德鲁克建立了“管理”这门学科,并开启了战后持续30年的管理热潮。如果说泰罗揭开了“工作”的秘密,那么可以说德鲁克破解了“管理”的密码。德鲁克构建这套理论体系历时60余载,著述洋洋千万言。德鲁克认为管理是涉及人类和社会价值的一门学科和一种实践,管理学是一门人文艺术学科。德鲁克申明了其管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描述了社会秩序和组织制度的基本纲要。其研究对象涉及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所有组织形态,讨论的话题涵盖从使命到绩效的整个管理流程。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每一代人都以为自己正在经历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创新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正如丹尼尔·雷恩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所说:“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昨日的解决方式对于明天的问题并无实际价值。”然而,所谓创新果真意味着抛弃前人智慧吗?德鲁克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在周期性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今天又正处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代,不过,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可以预料,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将一次比一次来得更加猛烈。
为了应付新一轮挑战,政府、市场和社会不仅需要自身做出变革,还需要前所未有的合作精神。这正是德鲁克能够继续教导我们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和企业重组再造的过程中,非营利部门正在迅速崛起并被寄予厚望。德鲁克十分看重非营利组织对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但是他又认为非营利组织并不具有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性,任何一项活动如果能够创造利润却采取非营利模式,那就是反社会的。
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人文精神式微、科学研究范式横扫一切社会科学领域的时刻,德鲁克的思想仍然是一缕清风、一剂良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很多人的思想随风飘散,只有少数人的智慧历久弥新,继续伴随我们前行的每一步。在新一代管理者们遇到难题和挫折时,德鲁克管理学或许可以一直是他们可以回首遥望的一座灯塔。
非常感谢博瑞森图书公司选择再版这本书。非常感谢占小卫老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提供的大力帮助。在我遗失本书原稿电子版的情况下,占小卫老师想办法很快重新录入和认真校对书稿,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再版。同时也感谢所有朋友与读者的支持和鼓励。
张远凤
2017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