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自然色彩与绘画色彩

2.2.1 自然色彩

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千变万化的色彩。春天,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色满园、百花齐放,如图2-1所示;夏天,和风细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莲叶满池,如图2-2所示;秋天,秋色迷人、秋色宜人、果实累累,如图2-3所示;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瑞雪纷飞、冰封雪盖,如图2-4所示。

图 2-1

图 2-2

图 2-3

图 2-4

自然色彩,一般指在阳光照射下的一切景物的颜色,它随着季节、气候、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早、晚景物的受光面呈暖色调,背光面呈冷色调。中午,受光面呈冷色调,背光面则有暖色味的感觉。

2.2.2 绘画色彩

绘画色彩就是研究物体在光照射下所呈现的丰富色调,同时用绘画色彩解决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及其相互影响和变化规律的关系问题。中国是一个色彩古国,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演绎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中国画(图2-5)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和光源色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图 2-5

中国画、油画(图2-6)和水粉画(图2-7)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较大差异,在薄与厚、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种矛盾体中求得视觉上的最终统一。在传统油画技法里,色彩的影响力也是极为显著的,画家可以凭借理解、想象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显露其自身的魅力和美感。因此,画家的色彩感觉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画家必须对色彩的纯度、明度、色相及色相之间的细微差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才能驾驭它并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虽然自然界的色彩为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资源,并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彩相貌,但是我们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总是在不断提高和变化的。特别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不仅认识到色彩的差异性,同时也认识到它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这种色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构成了绘画色彩的基本关系,成为我们掌握绘画色彩关系的关键,因此,色彩成为我们表现自然、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勤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色彩,才能把自然色彩转化为绘画色彩,才能设计出我们需要的最理想的色彩画面和艺术作品。

图 2-6

图 2-7

1.物体色

物体的颜色称为物体色,也是物体本来的颜色。这种颜色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又称为固有色,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物体的颜色。

2.环境色

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称为环境色。事实上,任何物体的颜色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一种绝对的颜色,因此,它必须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3.光源色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称为光源色。一般太阳光、灯光、火光等光源发出的光是呈黄色和红色的。

4.三者的关系

1)迎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

受光色调=光源色+固有色

2)中间色受固有色的影响(固有色成分最多)

中间调=固有色+光源色(少)+固有色(少)

3)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