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也已成为产业体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与新动力。传统产业在赋予新的功能过程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渗透和介入,产生了彼此间的技术、市场和产品等诸多要素的融合,引起产业升级或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生产自动化、综合信息服务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物医学、三网融合、互联网+等。因此,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建立面向市场、行业支持、上下贯通、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适应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实现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
(二)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重数量、重规模的教育价值观将取代以重质量和内涵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价值理念。随着教育理念与人们观念的变化,职业教育内部办学体制不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不畅等结构问题和发展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与形成健全的教育体制和惠及全民的优质教育存有较大差距。各层次职业教育贯通,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既能进一步促进教育公正,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又能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各层次职业教育贯通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
过去,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之间缺乏衔接,职业教育体系是割裂的、不完善的。由此造成职业教育层次不高、职业教育不能科学发展等问题。为此,国家与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文件,规定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教发展的目标之一,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一个“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编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
上海市也于2010年开始了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高职贯通)的首批试点,试点规模不断扩大,贯通模式也逐步推广到中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培养)、专科高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高本贯通培养)。至2016年,全市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学校51所、专业点100个,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多人;开展中本贯通试点学校16所、专业点14个,在校生近2000人。2017年开始首批高本贯通培养试点,共有2所高职院校与1所应用本科学校开展2个专业的试点,在校生共计80名。目前还正在积极探索推进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构建起“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相互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国外职业教育体系引发的思考
目前,世界各国推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美国为代表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中职和高职校际间合作或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职教教学大纲和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高职衔接主要是靠完善的课程体系的衔接来实现的,并且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
(2)英国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等值承认职业资格的制度,并统一制订了完备的教学单元式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3)澳大利亚实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
(4)德国中高职通过教学大纲衔接、职业实践衔接、学校过渡衔接三种方式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从以上几个发达国家建立的完善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各自都一致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人整个人生中所接受的一部分教育、一个阶段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本书以实践研究、应用研究为主,力求为我国中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衔接)、中本贯通(衔接)、高本贯通(衔接)等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实施方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决策参考。全书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贯通培养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高本教育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方法与策略等,探索了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突破,呈现了两个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供开展职业教育贯通的职业院校参考,为研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者提供实践案例与素材。
(二)研究内容
全书围绕上述目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实施的现实环境分析
以上海为例,分析开展应用型人才“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贯通培养的现实环境,包括一体化贯通培养实施具备的现实条件和可能存在的挑战等。
2.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经验分析
(1)上海市已开展的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的实施情况分析,分析一体化贯通培养与非贯通培养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包括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势、质量提升、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等;总结其在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中可借鉴的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等。
(2)对国内其他省市如江苏、浙江、山东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实施经验进行分析,包括运作机制、政策环境等。
3. 国际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经验分析
国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体制机制和方案比较研究,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4.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运行体制机制研究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例,研究提出应用型人才“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贯通培养试点所依赖的管理体制、制度突破和运行机制。主要有:试点工作协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运行规则等;试点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如教学文件构建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试点的招生、甄别遴选等手段等;试点工作跨界运行制度,如院校间资源共享制度、互通有无的实施细则等;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
5.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实施方案研究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例,研究试点院校如何协同合作研究开发制订合理的一体化贯通培养试点实施方案,比对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专业设置的特点、开发出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各阶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资源配置方案、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法等,为其他院校提供实施范例。
6. 中高职贯通德育一体化研究
主要分析了中高职贯通德育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中高职贯通德育教师培训机制等。
7.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的理性分析与政策建议研究
结合实践经验,从理论上研究制订应用型人才贯通一体化培养的专业确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制订原则、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师资等教学资源的匹配原则,提出继续推进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等试点工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招生考试制度、学制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制度(含甄别与转段制度等)、贯通质量监控等。
(三)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具体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深入企业、行业协会等调查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面向上海市17所贯通试点高职院校和6所贯通试点中职校及其在校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贯通培养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对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2. 文献分析法
查阅贯通培养以及其他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相关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报道等,收集分析相关理论研究结论和本市及外省市成功经验。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转型、职业教育政策环境等为一体化贯通培养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3. 比较研究法
查阅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经验;比较国内部分省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4. 案例研究法
选取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实施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和高本教育贯通培养试点的案例,分析试点工作所需的各种政策支撑。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试点的经验基础上,联合贯通院校三个层次的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系统设计“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体制和机制。
5. 行动研究法
在中高、高本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同步展开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及时总结、审视培养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使课题与实践相辅相成。项目组对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共同开展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12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跟踪调查,分别在其入学、二年级、三年级及毕业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变化、认知变化等,了解学生来源、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群体特征、学习需求与建议等。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这批学生的评价与建议。
6. 头脑风暴法
邀请18~20位行业、企业相关人士以及贯通院校专业负责人,召开职业岗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领域的分析会和课程体系重构的设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