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思考能够支撑结论(想要传达的信息)的框架
不是将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还要有之所以这么说的依据。要通过对文章框架的思考,恰当地整理回答依据。
在第1章中,我们介绍了对依据来说十分重要的两个逻辑构成,即演绎法和归纳法。基于这一原则,我们试着更加深入地思考适用于人际沟通的“框架”。
1 以“自上而下”的顺序思考依据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因为A所以B”这样结构简单的逻辑。比如“因为市场很有吸引力,所以我们也应该加入”,或者是“商品销售有些停滞,那么我们降价吧”。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很容易觉得信息本身十分明确,依据也很充分。此时停下来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表达这一信息的时候,必须有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从“市场很有吸引力,所以……”的例子来看。从这句话看,最终信息是“应该加入市场”,但这里必须要问:“如果已经进入市场了,我们必须拥有的条件是什么?”换言之,就是“什么条件下我们才会认为应当加入市场?”
图表2-2 信息及其依据的关系
像这样冷静思考后你会发现,虽然市场吸引力很重要,但“我们在这个市场能取胜吗?”“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吗?”也是必须抓住的重点。
本来如果要对加入市场发表意见,至少也要用这些依据进行准备,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只把“市场很有吸引力”当作依据进行考虑。
其原因大概是只考虑了“从依据出发”(自下而上)。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有了“市场很有吸引力”这一依据后,就只会思考出“所以我们要加入市场”的结论。当然,从依据出发思考信息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要从零思考信息的依据。像这样不仅自下而上,并且自上而下地思考,得到的信息就会有更加牢固的逻辑。
其实“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中存在不少难点。原因是“因为A所以B”,即“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已经扎根于思想之中,即使有意识地想“自上而下”进行思考,实际上也很难做到。
下面我想介绍两种有助于“自上而下”思考的技巧。
2 灵活运用现有业务的思维框架
第1个技巧是灵活运用现有业务的思维框架。
说到思维框架,大家认为具体指什么呢?代表性思维框架有著名的3C(Customer:顾客;Competitor:竞争对手;Company:公司)营销模式。这是在分析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时使用的思维框架。除此以外,还有4P模式以及5种能力模式等多种思维框架。
在这里我们不一一介绍各种思维框架,但在想要表达“我们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时,如果把3C等思维框架作为依据来使用,从“市场目前如何变化”“对此竞争对手已经采取了这种战略”“另一方面我们公司还处于这种状况”的视角思考,构建思维框架的时间就会一下子缩短不少。
就像这些事例一样,虽然很容易联想到某个营销专家提出的一些英文缩写,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够运用的模式。比如:
●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天空(=现状)、雨(=从现状推测出的未来)、伞(=对此需要采取的行动)
●紧急性、重要性
●Can(能够做到的事情)、Want(想要做的事情)、Should(应该做的事情)
将这些思维框架存入自己的大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为“自上而下”的思考添砖加瓦。
3 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另一个技巧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对信息做出最终判断的是信息的接收者,说得极端一点,只要信息接收者觉得这一依据已经足够就可以了。
基于这一观点,如果能从“听到这一信息的时候,对方会想知道什么”的角度进行思考,将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
比如,假设你现在要向公司员工提出某种新产品的企划,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公司现在应该推出这种商品”。
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公司的员工会抱有怎样的疑问?例如“推出这种商品可以提高多少营业额和利润?”“这一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这么做会对我们的品牌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应该现在做?”等问题。只要回答出应对这些问题的依据就可以了。
具体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应该推出这种产品。为什么呢?首先,从提高营业额和利润的观点出发,我们希望能取得〇〇这样的业绩。虽然大家会怀疑是否能够达成目标,但通过□□的形式就很有可能实现。预计它会对我们公司历来重视的△△品牌带来较好的影响。如果再迟点起步,由于××理由可能会削弱其影响。因此,我认为应该现在就着手讨论这一产品的企划。”
我们在传达某种信息时,很容易只考虑自己的观点。如果眼前信息较多,将无法构建自己的逻辑并打动对方。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思维框架,可以传达给对方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