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芬:档案拓荒,一丝不苟
李亚芬是学校的档案室管理员,伴随着学院的档案馆从无到有,从纸面到数字化,她笑着说,做档案工作是一件非常枯燥烦琐的事情,但她却从事这枯燥烦琐的档案管理工作28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李亚芬老师回答记者的问题
哪怕你讨厌我,我也要打电话给你
李老师是2002年9月份来学院的,学院是2001年6月份成立的,这一年中所产生的大部分档案资料都是随便塞在办公室柜子里或者存放在电脑里,没有档案馆,没有数字软件,没有办公场地,面对这样的情况,李老师决心做档案工作的拓荒者。谈起工作初始,她表示当时最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做档案工作是一个非常枯燥烦琐的工作,很多人会嫌它太过琐碎而少有成就感。”李老师直言道。
为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李老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工作的特点,并且对各部门的文件资料都了然于心。为了收集资料,李老师与档案收集员一起跑遍各个办公室,她笑着说道:“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打给各个办公室。”回想当时,李老师无奈地说:“后来人家一接到电话就知道是我,我心里就想,哪怕你讨厌我,我也要打电话给你。”
在档案工作中,李老师不仅仅只做领导所交代的工作,她还根据自己对档案工作多年的经验,提出一些便于学校领导管理的建议。李老师说:“做档案工作,其实是为了促进管理。”她曾建议教务处要有优秀毕业论文成册。但当时教务处觉得这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而且毕业论文都是电子版的,系统里都有。但李老师一再建议,不断向领导讲解,并且提出一些假设:如果优秀毕业论文需要立即调出,但在机器出问题时,论文成册就能备用了,特别是领导考察阶段。现在,每年都会有优秀毕业论文入档。
在学院里,李老师已经工作13个年头了,理工的档案管理也从最初的凌乱变得正规有序。
开辟档案管理数字化之路
通过李亚芬的不懈努力,档案卷渐渐填满了档案室。但在如今的信息和电子时代,李老师决定从浙大引进档案材料的计算机管理。实际上,当时浙大设计的单机版软件十分简单,甚至不能上传电子文档,但是李亚芬认为速度至少比手写快。
然而在2008年,软件出了差错。管理系统开始启用网络版,需要导进原来的数据。李亚芬老师回忆:“各个兼职档案员从各部门拷贝完数据后,再拷贝到我这里。后来检查系统里的东西,发现有些部门我拷贝了两三遍。”一个部门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数据,只能人工删,可想而知工作量非常大。
这次差错反而促使了李亚芬老师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2010年,宁波地区像宁波大学等很多高校做数字化管理基本上都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即把要做的工作外包给服务机构,按一页纸多少钱计算费用。在理工没有对档案数字化投入经费的情况下,李亚芬老师自己动手,对往年利用率高的文书档案、科研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学籍档案扫描数字化。
李亚芬老师说:“数字化是一个趋势。”说完,李老师向我们展示她建立的档案信息网,李亚芬老师左手指着屏幕介绍:“我们对于档案条目的检索实行校园内开放化的管理,只要你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相关信息,十分方便。”李亚芬老师在照片档案“领导来访”这个分栏下输入“习近平”,网页立刻显示出一些关于“习近平来访理工”的档案条目。李亚芬老师说:“档案的标题要取好,否则是大海捞针;图片说明要准确,否则过了十年或二十年以后,看不出照片是谁,那样的照片根本没有保存价值。”
从初期的手工式管理到单机管理,再发展到网络化管理,李亚芬老师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理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的艰辛与苦涩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
一个工作狂母亲的自白
在档案工作小有成就的背后,其实李老师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牺牲和奉献。
李老师刚到宁波理工的时候,也是我们学校建校初期,平时不仅忙于追讨之前的档案,还要留心当时的资料,每天是忙上加忙的状态。那几年,李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每日早出晚归,和孩子谈心的时间被占用,更别说管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出于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李老师为学校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每天早上7点到校,晚上6点回家。工作忙时,晚上周末都得加班。工作里光鲜亮丽的先进个人奖项,却是牺牲多少陪伴家人的时间换来的。李老师的先生也从事档案方面的工作,28岁便已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馆长。“他也是个工作狂,那时我先生被请到这儿来负责这个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才刚建,忙的程度与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家的事情也很少过问,都希望我能多管管孩子。”
谈起管理孩子的方式,李亚芬说她就是两个字——“放养”。“我儿子刚到宁波读初二,原来他在老家读书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后来他凭自己的成绩进了效实中学。”
“效实中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和镇海中学的完全不同,他们也是放养,他毕业时我翻他练习题,看到的基本是空白、崭新的。”讲到这时,李老师不禁激动起来,时不时地比画习题堆起的高度,内疚之情无法言喻,“持续这样放养下去就不行了,后来我儿子高考就没考好,上了宁波城市学院。”话落,李老师脸上泛着苦笑。“之后我丈夫还得了‘高考恐惧症’,别人一提高考,心里就因为儿子考砸而感到难过。”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丈夫,李老师都心怀愧疚,为了工作为了学校,没能让丈夫安心,顾及到家的精力实在太少。
不过最让李老师欣慰的是,效实中学培养了一个会自主学习的儿子。就算在城院,她的儿子也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水平以及勤奋努力过关斩将,初露锋芒,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先后获得不错的成绩:全省英语演讲比赛拿奖,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三等奖等等。如今,李老师的儿子已经是上海某高校一名出色的英语老师。
做历史无悔的记录者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她在学院图书馆僻静的档案馆里埋头做着这样一份枯燥琐碎却意义重大的工作,牺牲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也忙坏了身体,但她未曾后悔。
“档案促进管理”是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她说,如果规范了档案的管理,对提高未来的工作效率,对促进部门和单位的管理都将会有重大的作用。另外,她还严格要求档案里的每张照片都应标注对事件的概述,并且从左到右对人物进行名字的标注,她说,许多年以后当人们回头看这些文字和图片时就会有清晰的记忆,也许,这就是记录历史的意义所在。
李老师在图书馆读书月“写下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的活动中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李老师一直所坚持的。虽然不像保尔那样为人类最宝贵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但李老师的的确确把她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学院的档案管理事业。
在外人看来,档案整理工作不但枯燥,而且做完了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但从李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忠于自己事业的档案管理师如何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多年来,始终如一,做一个无悔的历史记录者。
采访:姚凯利 郑佳 张依珺 俞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