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浅析
【摘要】通过对2010-2014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5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虽逐步改善,但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我国食品安全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需巩固完善食物中毒事件的风险评估及中毒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城市及农村地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宣传的力度,加强对学校等集体食堂与餐饮服务单位场所的监管,减少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学生集体食堂
通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害有毒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的情况称之为食物中毒。近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学校食堂也不例外,已发生多起食源性疾患。如何在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下改进食堂管理工作,给高校师生一个安全的就餐环境,成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和各高校后勤管理竞相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近5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统计分析,探究食物中毒的规律及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统计数据来自2010-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布的我国食物中毒的事件的通报。
(二)研究内容
2010-2014年我国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况、中毒原因、场所分布及我国学生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防控建议。
(三)统计学分析
2010-2014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所、季节、人数、中毒原因、死亡率及学生食物中毒等指标结合统计表进行描述。
二、结果
(一)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况
2010-2014年我国累计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95起,食物中毒人数33608人,死亡人数686人,中毒死亡率高达2.04%。2009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179起,每年有6722人发生食物中毒,平均每月发生15起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为560人,平均每年死亡137人,每月死亡11人。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综合数据所得。
(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情况
5年以来,微生物是引起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共计报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332起,占报告总数的37.09%,共有20657人中毒,占中毒总人数的61.46%,且有58人中毒死亡,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8.45%。其次是食用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事件,共发生324起,占食物中毒总量的36.2%,导致5182人中毒,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15.42%,并有418人中毒死亡,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60.93%。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综合数据所得。
(三)食物中毒的季节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2010-2014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对我国其间食物中毒的季节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最高的都是第三季度,分别占总数的40.89%、40.28%和40.52%。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综合数据所得。
(四)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分布情况
在2010-2014年期间,集体食堂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共计450起,占报告总数的50.28%,共计12473人中毒,占中毒总人数的37.11%。其次是家庭,共发生194起,占报告总数的21.68%。近5年因食物中毒死亡的人数最多的场所为家庭,死亡共计56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81.78%。数据来源:2010-2014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综合数据所得。
(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2010-2014年我国学生食物中毒共报告166起,占报告总数的18.55%,中毒人数为10817人,占中毒总人数的32.19%,其中136起发生在学生集体食堂,占学生食物中毒报告总数的81.93%。数据来源:2010-2014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综合数据所得。
三、讨论
食物中毒事件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普遍性,受季节、中毒原因、就餐场所及人群等因素制约。本文对近5年我国食物中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895起,中毒人数为33608人,死亡人数686人,年均发生179起,月均发生15起,年均死亡137人,月均死亡11人。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至今,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4年时间里死亡686人,死亡率高达2.04%,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不同的有害食物与食物中毒类型有密切关联。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及中毒人数都是最多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温度和时间有密切联系,一般微生物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短时间内就能迅速繁殖。如食品的储存条件不当及加热中心温度不够都能导致微生物数量剧增;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餐具用具及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都能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微生物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就能引起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也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5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导致418人死亡,死亡率高达1.24%,虽无规律可言,但死亡人数是最多的。上述结果表明,各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动植物及蘑菇安全食用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季节与食物中毒有一定关联。2010-2014年食物中毒季节分布结果表明,每年的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发生的热季,共发生中毒事件366起,中毒人数为13536人。因为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微生物极易生长繁殖,从而导致食物腐败变质。此外每年第三季度还是毒蘑菇、豆类、薯类及黄花菜等的收获期,若加工方法不得当或者缺乏辨别能力易引起食物中毒。上述结果表明,第三季度应该狠抓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
就餐场所与食物中毒状况相关。2010-2014年食物中毒就餐场所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是集体食堂,其中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其次是家庭,虽说家庭食物中毒人数略低于集体食堂,但死亡人数最多,死亡率高达1.67%。原因可能是家庭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同时家庭自行抓捕、采摘及食用某些动植物及蘑菇时,没有相应的鉴别能力,且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加之农村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导致家庭成为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场所。
学生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形势严峻。2010-2014年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共计136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于学生集体食堂,占食物中毒总报告数的15.20%,占学生中毒总报告数的81.93%。很可能与学生食堂就餐时间集中、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拥挤及就餐对象的特殊性等有很大关联。上述结果表明,各级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需结合当地饮食结构、气候特点及师生生活习惯特点等,着重加强对师生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教工作,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让师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结论
引起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特别是第三季度;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是农村地区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略低于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至今,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从“三鹿奶粉事件”到上海“福喜事件”及台湾“地沟油事件”,不难发现,作为一部极具针对性的法律,《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将食品安全的热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肃.1985-2000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5):26-28.
[2]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卫办应急发〔2011〕26号)[R].2010.
[3]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卫办应急发〔2012〕18号)[R].2011.
[4]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卫办应急发〔2013〕30号)[R].2012.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国卫办应急发〔2014〕15号)[R].2013.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本文发表于《高校后勤研究》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