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盛唐始,海上丝绸之路就从明州港启航;至清末,“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开埠通商,“宁波帮”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宁波把城市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推出《宁波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以城市国际化引领新一轮全面开放,合力提升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教育的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内涵,宁波教育主动融入宁波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积极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全国首个启动部市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独具宁波特色的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和品牌。
为切实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市教育局组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80余位师生,对我市15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进行了走访,汇编成《行走的新闻:领跑教育国际化》一书。这些案例是我市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缩影,更是我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成果体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创新机制,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职业教育领域多元合作,牵手世界知名学府,促进高校提升层次和水平。创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全国第一个供应链创新学院,全省首个中澳合作、中高职贯通的宁波TAFE学院;建成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与英国12所联盟高校合作推进中英纺织服装设计中心建设;开设中澳高中英语特色班,引进IB, A P高中国际课程项目8项。中外合作办学总数达到39项,占全省三分之一。
二是增进互动,架设中外交流友谊桥梁。积极推动中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千校结好”行动计划,结对学校总数达387对,8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千校结好”特色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千校携手项目优秀学校,200多名外籍教师在全市各中小学任教,年师生双向交流总数达3500余人次,积极打造“留学宁波”教育品牌,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外国学生在宁波高校留学。连续举办5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2000多名国外学生竞相来甬交流学习,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深化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十年间,共签订教育合作项目67个,42对学校结成姊妹学校,3500余名四地师生实现了双向交流学习。搭建中国与中东欧教育合作发展的新平台,连续举办3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活动,成立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等学术机构4个;在罗马尼亚设立了宁波外事学校分校——中罗(德瓦)国际艺术学校。与中东欧国家的50多所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科技联合研发、博士生联合培养等30余个项目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三是主动服务,提升宁波国际影响力。积极服务城市国际化发展需求,着力提供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内唯一的“中国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参训学员达1400余名,受援国达109个,在非洲贝宁建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自成立以来,每周开展免费教学,至今已无偿接待了五大洲共1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3500多位外籍人士。与澳洲新州教育部、西悉尼大学合作的赴澳汉语志愿者项目,累计派出9批72人次赴澳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辐射澳大利亚学生近20000人,被当地誉为“小玫瑰”项目。借助国家、省、市高层次引才平台,建设宁波大学“111”引智计划地方高校试点项目,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学者10余名,国家高端项目外国专家30余人,以及各类海外留学人员617人,为宁波区域经济的创新和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15个案例分别从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姊妹学校交流、涉外教育服务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我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轨迹,形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国际化工作不断深入,有利于宁波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宁波城市国际化和港口经济圈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