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与交易系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国际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1.1 外汇市场的由来

外汇市场确定了每一(本国)货币以其他(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一般说来,我们将每种货币与一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并且假设在国内交易中,交易双方仅接受本国的货币。这一惯例是外汇市场存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国的货币和货币制度都是互相独立的,一国货币不能在另一国流通。这样,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对外债权、债务清偿和结算及国际投资时,人们就需要将外国货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或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外汇交易就成为必然和必要的了。

可以说,国际经济贸易的发生,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外汇融资和外汇保值等业务的需要,促成了外汇交易的产生和外汇市场的发展。此外,从资产角度考虑的持有不同货币的动机,是外汇交易产生的更为深刻的根源。不同的货币持有动机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外汇交易。

1.国际贸易结算的需要

从事对外贸易需要进行外汇交易,这是外汇交易最初的动因和最早的类型。据统计,在现代贸易结算中,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比例超过40%,其他如欧元、日元、英镑等,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而言,出口商在交易伙伴支付货款后都会将其兑换成本币或其他种类的外币,从而产生外汇交易的需要;进口商从国外进口货物,通常也要将本币(或其持有的非结算货币的外币)兑换成结算所需外汇,从而产生外汇交易。

国际贸易的结算问题,需要依靠外汇交易解决。外汇交易商是随时准备买入或者卖出剩余的货币,并且计划对其承受的费用和风险获取合理回报的代理人。外汇交易商这个中介能够使不定期和在不能预测的时间进入市场的国际贸易买卖双方的交易顺利进行。

2.对外投融资的需要

对外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和个人直接到另一国企业或机构进行投资,这可以通过创办新企业、收购国外企业股权、以利润再投资的方式进行;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债券或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来实现。无论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需要将本国货币或他国货币(外汇)转换成投资所在国的货币(外汇),这样就形成了为进行对外投资而产生的外汇交易。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发行的国库券约70%被日本人购买,日本还在美国进行大量的房地产业及实业投资,收购美国企业、购买美国企业股票等。这些投资,需要将日元兑换成美元,而所获得的美元收益也需要兑换回日元,这都是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外汇交易来实现的。

除了对外投资,对外融资的需要也离不开外汇市场。如果借入的外汇与进口付汇所计价的货币不同,就产生了货币转换问题,外汇交易的需求也就随之产生了。例如,一家企业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在伦敦发行英镑债券,得到的分别是日元和英镑;但如果进口付汇需用美元,则需要进行外汇交易,把融资获得的货币转换成付汇所需要的货币。再例如,如果海外融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到海外发行债券,融到的资金用于国内,也必须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转换。

3.资产保值的需要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是常态。货币的升值和贬值会给货币的持有者带来收益或者损失。为了使资产保值,全世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甚至一般居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参与外汇交易。

首先,外汇可以作为一种保值的资产配置。在通胀率较高的国家,比如阿根廷、俄罗斯、越南等国,本国货币是一种较差的价值贮藏手段,因此,这些国家的居民通常期望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以保持他们的实际财富。其次,外币余额可以抵消某些金融风险。对于与预期的外币负债有关的汇率风险,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可能会起到直接的防范作用。而且,即使没有计划任何外国购买行为,外国资产(如普通股或者债券)也可以降低一项投资组合的回报(以本币计价)的整体变动性。再次,买方和投资者可能发现金融债权的某些特征(如到期日或者税收状况)只能在外国市场中体现出来,这就使得外币交易成为必要。最后,本国居民也许仅仅是认为外币资产被低估,因此他们可能只是为了纯粹的投机目的而要求持有外汇,从而赚取更高额的回报。

因此,虽然本币通常是本国交易的交换媒介,但是本国居民仍然希望持有外币作为一项资产,或作为一种价值贮藏手段。外汇保值交易(卖出汇率趋跌的货币,买入汇率趋升的货币)如果做得好,不仅能使外汇保值,而且还能盈利,实现外汇增值。

4.投机性交易的需要

投机性的外汇交易一般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或资本流动作基础,仅仅希望从汇价的变动中获取利润,通过低买高卖的转换来获利。这种交易在外汇交易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投机商们在外汇市场上频繁地买进卖出,推波助澜,使外汇市场的变化更加神秘莫测。在世界各个角落里都有银行、企业及个人在进行货币投机交易。在我国,货币投机交易已开始兴起,一些金融机构已获准开展自营或代客外汇交易,成为投机者追逐的新目标。

外汇交易已经被广泛用作金融投机工具,并由此产生了许多金融衍生产品。

2.1.2 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

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与货币体系的演变密不可分。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也遭到破坏,金本位的统治时期成为过去。30年代中期,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成为外汇交易和建立外币储备的主要货币。当时俚语中把英镑以及英镑兑美元的汇率称为“电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进行交易的通信方式为通过电缆传送电报和信息。

1930年,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成立。最初的创办目的是为了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赔偿支付及其有关的清算等业务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结算机构,该行的宗旨也逐渐转变为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便利,并接受委托或作为代理人办理国际清算业务等。

20世纪30到60年代,外汇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现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市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自由汇率制度的普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能被兑换成黄金。到1973年,各主要工业国的货币汇率浮动更加自由了,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和需求量调控。随着交易量、交易速度以及价格易变性在20世纪70年代中的全面增长,比价天天浮动,全新金融工具逐渐问世,市场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得以实现。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器及相关技术的问世,跨国资本流动加速,将亚、欧、美等洲时区市场连成一片,80年代后外汇交易呈爆发式增长。80年代中期,全球外汇交易量日均约700亿美元,到2001年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13年三年一度的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达到了5.3万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货币的变动与其他货币的变动不再关联。任何希望进行货币交易的人都可以进行货币交易。因此,引起了银行、避险基金、中间商等投机机构的进入,个人资本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外汇市场。政府的中央银行偶尔会出来干预,使汇率移动或尝试使汇率向他们希望的水平移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30多年间,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增长了近75倍。外汇交易规模膨胀的背后,浮动汇率实施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强是基础性推动力量。而外汇交易方式的变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交易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在本章2.3节中加以介绍。

2.1.3 国际外汇市场的运行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外汇市场更加迅猛地发展,新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呈现出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外汇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影响日趋显著

尽管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大多是出于微观经济目的来进行外汇买卖的,但是外汇市场的交易总量及交易价格(汇率)对一国的国民收入、就业量、物价指数和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却有着重大作用;同时,外汇交易及本国货币汇率也受上述种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外汇市场不仅对本国经济的宏观变量极为敏感,而且还容易受别国经济盛衰的影响。

2.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剧烈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外汇市场就呈现动荡不安的特征,美元大多数时候也都处于贬值通道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趋向自由化,世界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的汇率更加涨落不定,动荡剧烈。多种货币都经历过汇率的大涨和大跌。其中,美元与日元的汇率更是大起大落。外汇市场变化跌宕,必然会给各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带来极大的风险。

3.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加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外汇市场的同步化发展,一国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往往迅速波及全球,对待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仅靠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在目前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国“联合干预”。

4.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自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后,汇率频繁波动,外汇风险增大,各种防范汇率风险的金融创新不断应运而生,如货币互换及其与利率互换相结合的混合互换、货币期货交易、货币期权交易等,并且这些外汇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日益结合,使金融创新更加深入,从而使外汇市场交易更加丰富多彩。

5.近年来呈现集中化趋势

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迅猛,交易规模已超过危机前水平。据BIS统计,2013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已达5.34万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上涨35%。在交易规模增长的同时,全球外汇市场在地理位置、交易货币、交易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

(1)地理集中趋势显著。据BIS统计,目前全球交易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分别为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瑞士、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其中,英国和美国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分别为2.73和1.26万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上占比分别为40.86%和18.93%。近年来,地理集中趋势更加明显,2010年前五位国家(或地区)的交易量占比为71.18%,2013年该比例则提高至75.26%。

(2)交易货币集中度高。据BIS统计,2013年外汇交易最活跃的5个币种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其市场份额之和超过80%。其中,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的市场份额之和达60.23%。交易货币在不同交易平台上也存在相对集中趋势,如路透(FXall/Dealing/Matching)在英镑、澳元等英联邦货币方面具有传统优势,EBS则长期以来汇聚了欧元、日元等非英联邦货币的流动性。

(3)交易方式集中化,电子交易成为主流。2013年,电子交易市场份额达55.37%,即期市场上电子交易占比为63.84%。此前,非交易商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声讯或单银行平台直接达成交易,但近年来该类机构越来越多地转向流动性更高的EBS、Reuters Matching、FXall和Currenex等电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