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市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2016年,在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和通力配合下,杭州资本市场抓住国内、省内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有利时机,迎难而上,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
一、杭州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一)企业上市挂牌节奏较快,后备资源充足
2016年,杭州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4家,占全省新增总数的46.67%,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91家,占全省新增总数的38.82%,均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16年底,杭州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2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3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47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926家。另外,全市尚有拟境内上市企业98家,其中辅导期企业50家,已报会待审核企业44家,已过会待发行企业4家。杭州企业上市、挂牌速度较快,在各个市场板块之间形成明显的梯队效应,为后续发展打下较好基础(见表1)。
表1 2016年杭州境内上市挂牌企业基本情况
(二)首发融资增长迅速,再融资略有下降
2016年,杭州共有13家公司在境内A股市场完成IPO,融资132.62亿元,同比增长346.53%。其中,6家公司在主板上市,融资105.19亿元;1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融资2.87亿元;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融资24.56亿元。35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募集资金506.98亿元,同比下降16.32%。其中,29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融资,募集资金443.48亿元,同比下降24.3%;6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募集资金63.5亿元,同比增长217.5%。杭州企业积极参与公司债品种创新,全国首单可续期公司债、全省首单双创债相继在杭州落地,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见表2)。
表2 2016年杭州境内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情况
(三)证券经营机构回归本源,服务实体能力提升
截至2016年底,杭州共有证券公司5家,证券公司分公司34家,证券营业部228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证券投资者开户数466.17万户;证券经营机构托管市值9409.78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442.1亿元。2016年,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实现代理交易额14.47万亿元、手续费收入40.19亿元、利润总额16.87亿元。杭州证券经营机构着力去通道、去杠杆,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企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如财通证券推进“金融+产业”国企改革新模式,以直投子公司为载体为浙江省商旅集团提供全方位国有资产证券化服务;浙商证券完成行业内首单可续期公司债和绿色公司债承销等。
(四)期货公司发展领先,期现结合成效初显
截至2016年底,杭州共有期货公司10家,期货公司分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58家;期货投资者开户数22.56万户,客户保证金余额341.18亿元。2016年,全市期货经营机构累计实现代理交易额28.21万亿元、手续费收入13.8亿元、利润总额12.41亿元;期货公司累计实现代理交易额38.52万亿元、营业收入30.78亿元、利润总额12.41亿元。在2016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中,永安期货获评AA,南华期货、中大期货、宝城期货获评A。杭州期货公司积极探索利用期现结合模式服务供给侧改革,如永安期货为瑞安、平阳等地塑料企业提供多种期现结合采购模式;浙商期货持续推动棉花、大豆等期货品种的“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三农”;大地期货为浙江纺织品进出口集团量身定制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等。
(五)私募行业持续壮大,集聚发展特色突出
2016年,杭州私募基金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底,杭州共有83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发行产品2401只,管理资产规模2539.32亿元。杭州私募基金集聚区建设更具规模,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天使小镇等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通过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已吸引入驻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800亿元(见表3)。
表3 2016年杭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基本情况
表4 2016年杭州证券期货交易情况
二、杭州资本市场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证券、期货、基金公司综合实力偏弱
目前,财通证券、浙商证券的实收资本均仅排在行业中游水平。期货公司中除永安期货外,其他公司实收资本的行业排名均在30名之外。浙商基金股权变更尚未通过审批,进一步增资扩股受限。杭州证券期货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虽有较大进展,但对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016年,杭州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68%和52%,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1%和46.81%)。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起步晚、积累少、人才缺,与杭州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不匹配。证券、期货、基金公司的通道类资管业务占比均超过50%,其中基金公司达到85%,主动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部分市场主体合规风控基础不牢,薄弱环节较多
2016年,经过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双随机”专项检查、“合规风控管理提升年”专题活动等一系列专项活动的开展及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快速打击,杭州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合规风控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然而,部分市场主体仍存在制度不全、管控不严、措施不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督促整改规范。
(三)基金小镇同质化竞争严重,存在风险隐患
基金小镇模式运作时间不长,在行政便利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为入驻机构提供的投融资信息撮合、财富管理产业链建设等专业金融服务仍较为单薄。各小镇之间主要的竞争仍然停留在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补贴力度等方面,尚未形成定位专一、特色鲜明的金融生态圈。随着以税收中性、税收公平为原则的税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税收的差异性将被逐渐填平,基金小镇后续招商与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困境。此外,前期调研发现,基金小镇异地经营问题较为普遍,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仅30%左右的注册机构入驻办公,其余机构的实际办公地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小镇对这些机构的情况基本不掌握,这些“候鸟”型机构一旦引发风险,将对小镇的声誉和区域金融稳定造成影响。
三、2017年杭州资本市场发展展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关键一年,随着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推进,杭州资本市场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呈现分化发展,资本市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市场风险的复杂程度、量级将成倍增加,维稳压力加大。
(一)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助力供给侧改革
证券市场方面,随着新股发行和审核速度的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功能的进一步强化、新三板各项机制的不断完善,杭州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渠道将更加畅通,更多优质企业将通过上市、挂牌等进入公众视野;期货市场方面,随着股指期货的松绑、期货品种的进一步扩容,杭州期货市场交易有望复苏,帮助实体企业降成本、去库存的成效将更加显著;交易所债券市场方面,随着公司债券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的陆续推出,杭州公司债发行有望保持增长势头,有利于帮助更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地方交易场所方面,随着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的全面铺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监管规则的进一步明确,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地方交易场所将迎来规范发展局面。
(二)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分化发展
2017年,《证券法》《期货法》修订制定及审议工作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私募基金条例、上市公司监管条例有望出台,新三板条例有望启动起草制定,市场操纵、“老鼠仓”等刑事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将有序开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将进一步完善。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以及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的持续践行,杭州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优质市场主体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而不合规、不诚信、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将受到限制、处罚甚至被淘汰。以上市公司为例,劣质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忽悠式重组、炒壳卖壳、再融资等行为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触发退市条件的将严格实施退市;在排除“搅局者”之后,优质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渠道将更加通畅,可以通过定向增发、优先股、可转债、公司债、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获取资金、先进技术及专利,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市场风险进一步积累,风险量级成倍增加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2017年,全球经济调整仍未到位,“逆全球化”倾向上升,国际复杂因素影响不可低估;国内、省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杭州资本市场运行所处的内外环境将更趋复杂。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跨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对证券期货行业渗透的不断加深,杭州资本市场潜在风险的复杂程度、量级将成倍增加,债务违约风险、股权质押风险、信用风险、退市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任一单体风险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做好充分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