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走出抑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名称的由来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也称为抑郁症(depression)。这是一类以发作性的持续性心境(或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人类认识抑郁症已有很长历史。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了对抑郁的经典描述。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在著作中使用了“忧郁(melancholy)”一词。到19世纪中叶,将以不同程度的悲观、沮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忧郁症(melancholia)。同时期,有法国医生观察到,忧郁状态和躁狂状态可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反复交替出现。后来,德国医生也证实了法国医生的观察。由此提出,抑郁症对于“忧郁”与“抑郁”的关系含义,目前尚无权威性的理解。在本书中,可将忧郁与抑郁互为通用。——作者按和躁狂症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1896年,克雷丕林把抑郁症和躁狂症合二为一,划为一个疾病分类学单元,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躁狂忧郁症。后来,该分类观点被临床广泛接受,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由于抑郁主要表现在情感或情绪的低落上,而躁狂主要表现在情感或情绪的高涨上,因此,躁狂忧郁症又可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或情感障碍,也可称为心境障碍。

到了19世纪50年代,Leonhard将躁狂忧郁症分为两类: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为双相情感障碍;只有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而无相反一极发作者为单相情感障碍。只出现抑郁发作者,为单相抑郁障碍;只出现躁狂发作者,为单相躁狂。实际上,只有单一躁狂发作者在临床上十分少见。因为躁狂发作者多伴有抑郁发作。临床上更常见的是抑郁发作,而且抑郁发作更难被人们所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