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从生态视角反思西方哲学
柯布认为,我们的哲学塑造了我们。为什么现代西方承认非人类世界的内在价值如此困难?“答案部分在于基督教将所有内在价值集中到人类。但也在于哲学上对事物本身的重要实在性(significant reality)的否定。如果不首先克服主流哲学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基督教传统无法通过将关怀扩展到人类以外的受造物伙伴来转化自身。”基督教神学的以上弊端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因此,要实现基督教的生态转化,还必须变革现代西方的哲学。
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环境伦理学》杂志的创办人尤金·哈格洛夫也持相同的意见:“尽管哲学拥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成就,然而在整个西方文明的进程中它始终不能为环境思想提供一个基础。这一失败表现在它所有主要的学科中: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社会和政治哲学、科学哲学,当然还有美学。尤其是希腊形而上学关于物质实体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毁灭性的概念,使得许多西方人直到20世纪都非常难以从环境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柯布看来,当前哲学的任务是克服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与传统基督教相比,现代西方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更为极端!“现代哲学更进一步。依它的观点,不仅只有人具有内在价值,而且只有人具有内在实在性。”主流的现代哲学认为,事物的存在、事物的真实性只在于人对它的经验。谈论不被人经验的事物、谈论事物自身是什么,都是无意义的。事实与价值是决然割裂开的。“如果非人类世界自身什么也不是,如果它的存在只在于人类对它的经验,那么,思考我们自身属于它并和它相互作用是无意义的。那样一来,如果我们对我们的生物伙伴具有亲切感,想去分享进化过程而不是去毁灭它,以超出全人类的更广范围的善为目标——这些都将是多愁善感。”柯布认为,如果现代哲学的这种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能被克服,人类就不可能真正关心非人类世界,生态危机就不可能逆转。
尤金·哈格洛夫也提出了与柯布类似的观点:“在过去的三个多世纪中,价值对哲学家和科学家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种变化开始于对第一/第二属性的区分,加速发展于休谟对是/应该或事实/价值的区分,在20世纪早期随着逻辑实证主义把伦理和价值陈述当作无意义的命题加以拒斥而达到顶点。”
如何克服?柯布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恢复非人类世界的重要实在性。柯布分析,主流哲学认为感官知觉是我们人类与世界联系的根本方式,将感官知觉作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出发点和基础。不论世界发生什么,都是我们感觉世界在发生什么。从根本上来说,经验只是人类的感官知觉。非人类世界只是人的感官知觉的感官数据库。作为感官数据库的非人类世界离开人的知觉就不具有重要的实在性。
柯布曾进一步明确指出,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焦点问题在于克服现代哲学中以人类为中心的认识论。“西方思想的主流,包括更正教神学的主流,是更安于保留以知识论为焦点。因为知识论的焦点是内在地以人类为中心,于是这主流便没有恰当地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纵使它再次把信仰联系于科学。从进程神学的观点来看,对圣经的思维方法的再发现帮助了克服这主流的人类中心主义;然而,除非先直接面对这知识论的开始点的问题,这改进将不会得到全面的影响。”
西方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在现当代更为极端,主流的哲学质疑甚至否定了非人类世界的实在性。这是一个在东方人看来十分奇怪的问题。然而,西方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非人类世界自身缺乏实在性。如果非人类世界缺乏实在性,那就更谈不上非人类世界具有内在价值了。因此,哲学的任务是首先确立非人类世界的实在性。
柯布分析了西方的实在观,他追溯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首先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柯布认为,受希腊和基督教传统实在观的影响,笛卡尔将实在归为物质与精神、身与心两类。非人类世界只是被视为物质的存在,没有感情、知觉和主体性,仅仅是机器。
随着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就连非人类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也成了问题。典型的代表是贝克莱和康德。在他们那里,非人类世界自身无法再作为实体而存在。在康德那里,我们的经验世界是人的先天统觉整理后天的经验材料的结果,并非自然世界自身。而康德所说的本体(noumana)超越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与经验世界并无多大关系。
除了理念主义(idealism)之外,柯布还考察了西方的经验主义和物质主义。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是休谟,他的经验主义留给我们的是缺乏实在性和价值的感官知觉和概念之流。不仅非人类世界的存在与价值,就连人类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也被消解。经验主义最后发展为实用主义,只考虑人类当下的需要,认为考虑价值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西方的物质主义主要有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柯布看来,机械唯物主义将世界看作客观、独立的存在,而没有看到人与世界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理论自身的主观性。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的实在性和客观性,但认为物质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的经济价值,而经济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需求。因此,物质世界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可言,它们只具有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价值。
柯布得出结论说:“对现代哲学的主要学派作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它们没有一个将重要实在性归于事物自身。它们中的一些学派认为非人类世界自身只是某种纯粹物理的、物质的或完全不可理解的存在。另一些学派甚至连这一点都否定了。不论是哪种情况,对我们的生物伙伴的爱和关心都被认为仅仅是多愁善感。”
柯布认为,主流哲学导致了某种它自己往往没有注意到的矛盾后果。这鲜明地表现在主流哲学忽视了进化论关于人类的出现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已被科学有力证明,而主流哲学并没有对进化论及其影响做出反思。“但主流哲学很难与人类由更低等级的生命发展而来这一观点相协调。因为对主流哲学的严格坚持必将坚持以下两者中的一种:或者伴随着人类的出现,整个实在突然从无中产生;或者一种完全不可知的和不重要的实在性被激进地转化为人类。”柯布认为,第一种情况显然已经被进化论所否定,而第二种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
面对进化论,主流哲学必须进行彻底地转化,发展一种强调有生命物体与无生命物体、非人类世界的经验与人的经验的连续性(continuity)的哲学。人与自然的二元论无法与进化论相容,进化论支持的是人与自然的连续性。柯布认为:“对哲学来说,对进化论的认真考虑要求哲学自身的彻底转变。哲学必须找到一种途径来肯定世界的实在性,动物和人类的经验在这个世界中出现,并且人类的经验是与世界的经验相连续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要人类经验在根本上被理解为感官知觉,这种转化就是不可能的。”
柯布认为,怀特海哲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怀特海哲学倡导有机整体论,人类与非人类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是一种相互内在(mutual immanence)的关系;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self in relation)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另一方面,怀特海的广义经验论(panexperientialism)认为,经验不只是人类的感官经验,人类之外的非人类世界,包括植物甚至原子也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经验,人类经验和非人类世界的经验有着连续性。这种主体经验活动就是怀特海所说的“摄受”(prehension)。摄受是一个事件通过与过去事件的联系,生成其自身的过程。柯布解释说:摄受是彼处的事物被称为此处的事物的方式。一个摄受是两个现实事态(actual occasions)之间的联结。过去的事态参与构成了新的事态。这是内在的联结,通过摄受,实在将它与世界其他事物的关联内在化。我们通过我们的摄受成为我们生成的事物,“总是”至少部分地由“过去”构成。
当我们在讨论事物的实在性和价值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们说的是对谁的实在性和价值。这样我们就容易察觉到我们认知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西方近现代的主流哲学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还是判断万物的实在性或存在的尺度。柯布认为,非人类世界自身具有重要实在性是因为其存在是自为的存在。非人类世界的存在和价值不取决于它们对人类的实在性和价值。它们作为自为的存在依据自身本性并为自身而存在。“一种进化论的哲学必然肯定,先于人类和有感官经验的动物存在的事物已经是某种自为的存在。”
柯布认为,承认非人类世界的实在性是对主流哲学的一个根本性改造,经验的性质、关系性、主体和客体及因果关系等都需要被重新理解。可喜的是,怀特海的哲学正是我们需要的进化论哲学,它就是我们需要的生态哲学。“过程思想在前一种意义上(即强调不同层次的个体的相互依赖)是生态学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强调。它还在第二种意义上(即经验的享受属于现实的所有层次)支持了一种生态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