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网络数字化革命的冲击下,人类的文献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这样指出:“电子传播模式的爆炸式发展就像活字印刷术发明一样具有革命性。”中国大学图书馆购置了现代化的数据存储与传输设备,并购买大量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学术论文的获取从原先的“图书馆订购主要的学术期刊→读者到馆阅抄或全文复印”的模式转换为“图书馆订购学术期刊数据库→读者通过网络终端浏览、下载”的模式,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文献信息获取的传统方法渐渐远去,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图书馆已处在一个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的时代,学术论文的获取也已由网络传输所主导。与传统模式相比,新的学术文献传递模式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读者能迅速、及时地获取国内外的学术信息,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二是大学图书馆还将所购买的数十、数百个数据库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上,使整个数据库的容量大大超过了任何一个传统图书馆所购买的印刷型期刊所包含的信息量,读者的查找结果也不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范围,得到更多跨学科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可以说,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和文献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极大地便利了中外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将纸质文献数字化以后,研究者可以对某些(个)学科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开辟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最为明显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出现,克服了纸质版不具备全文检索的弊病,于是研究者利用《四库全书》光盘数据库对一些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做了前人无法开展的跨时代、跨领域的研究。从引文分析法演变而来的一些科学研究工具数据库,如SCI, SSCI数据库等,也在学术研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总之,形形色色的数据库在当前和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革命性的信息获取方式对于学习和研究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如何有效获得所需的信息,特别是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参考了《实用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毛一国、卓勇,2006),对古今中外传统的印刷型工具书重新进行了梳理、补充和修改,保留了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的部分,着重介绍了中外数据库的使用,同时对网上免费的各种开放学术资源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共分15章,陈剑光对全书的大纲、结构和内容等作统一规划和制定。其中,第6、7、8、9、10、11、12章由陈剑光撰写;第1、2、3、4、5、14、15章由毛一国撰写;第13章由赵惠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