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盐成
马跃的态度让李如龙很满意,他在写给马跃的信中交代了对他们的官职安排。李如龙让李鸷便宜行事,尽快的将马贼们在燕地的家眷接过来,同时命马跃在5月底之前率部到定远镇外的长水军大营接受整编。
长水军改制势在必行,待春种事了,新的军制便会实施。安达和叶先两个小王子被任命为长水军第一卫和第二卫的校尉,他们正在挑选表现出色的大队长和中队长担任改制后的军司马和率长。
李如龙在东源待了小半个月,见证一座防守森严的哨所从无到有的矗立在铜绿山上。
由于此地发现了铜矿,这座无名山头被李如龙命名为铜绿山。八百余名铜矿矿工和煤矿矿工生活在此地,加上其他配套、安保、家属人员,两处山中矿洞旁形成了将近两千人的聚集区。
莫远志奉命把守在此,东源守备黄高有新的任务。
督建东源盐场。
起因是在5月初,李如龙见到了以沟滩制盐法生产出来的新海盐。
“这,这是海盐?!”
张安世不敢相信的捻起一把晶莹剔透的盐粒,东源原先产的海盐颗粒粗大,看上去不是白色而是近似泥沙的颜色,吃在嘴里也是苦涩的咸腥味,因此一直卖不上价格。
而十几天前颇不看好晒盐法的老盐农此时满脸堆笑的捧着一袋新海盐,经过细网和纺纱两层过滤后的新海盐粒粒分明,颗颗都带着亮晶晶的光泽。
张安世放入嘴中一尝,味道虽不如郡城豪贵们吃的上等精盐,但绝对比先前的好上太多,要知道这是海盐,不是井盐湖盐更不是质量最佳的矿盐,能有这种味道已经是市面上海盐难以匹敌的了。
李如龙端坐在官椅上,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老盐农只觉这位上制使大人高深莫测,随手便解决了东源产盐的弊端。按他的新方法投产,不仅盐的品质更好,每月产出也将大大提升!
“以此法产出的盐造价几何?”张安世问道。
老盐农答道:“以新法产出的盐每斤所费仅原先一半,我等操作尚不熟练,日后扩大规模,增加熟练人手,所费还能更低!”
“如果让老丈预测,东源月产盐最高可达多少?”
张安世拍拍手上的盐粒问,他只觉面前堆着的不是盐,而是金子。
“倘若人手充足,当有两万斤!”老盐农语气肯定的说道。
“好!”
李如龙起身叫好,他走到堂下对张安世说道:“我会从魏县调来一批老盐工,你命人在东源和六镇范围内招募新盐工。把黄高调回来督建东源盐场,在整个东源推广新法制盐!”
“是!”张安世领命道。盐场一成,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收入将向着东源府库涌来!
李如龙笑眯眯的对老盐农问道:“是老丈第一个试验成功的?”
老盐农把头点成了小鸡啄米。
“一百两赏银即刻兑现,你去海边自己划十倾盐田作为你的盐场,官取五成,余下都归你!”
“多谢大人!”老盐农拜倒在地叫道。
“以后有能改善新法者,视其改善效果,都有奖励!”
李如龙大手一挥,老盐农千恩万谢的下去领赏。
开心过后,张安世有些忧心的对李如龙说道:“主公,这些新盐品质好过原先太多,售价也应涨些。莫非斯联邦那边恐怕并没有多少部族能够吃得起这新盐,就算维持原价,莫非斯联邦的市场也有些小了。”
“谁说这些盐都要销往莫非斯联邦了?”
李如龙笑道,李氏在魏县有盐业,几处井盐矿盐都是私产私销,贩到燕地卖给勋贵,所获之利颇丰。不过李如龙这次却没有把东源海盐运往燕国销售的打算。
“那是?”张安世问道。
新海盐比原先旧海盐的市场竞争力强太多,运往平原郡内销售想必也不缺买家。但平原郡内的盐业一直被平原商会垄断,张家也有参股其中,若是因此让大哥的利益受损,张安世会感到良心有愧。
李如龙走到堂上,他指着官椅后悬挂着的陆尔全图。张安世见到他的手点在东源上,手指划过海岸南下,停留在镜城郡北部的北海港。
“我们有一个十倍富于平原的新市场,镜城!”
李如龙朗声说道。东源靠海,船只沿岸而下两三日便能抵达镜城郡北部的北海港,从北海港转陆路,两日可达镜城郡郡城。而如果运往平原郡内销售,走陆路需要六天,燕国更远,路途所费便要占据一笔不小的开支。
“平原郡内的盐市场已经被你大兄的平原商会垄断,我当然不会跟自家人抢生意。”李如龙笑道,他拍了拍张安世的后背,张家小妹近来颇为活跃,似乎是缠上李鸢了。
张安世羞道:“舍妹顽皮,让后制使为难了。”
李如龙摆手道:“哪有的事,阿鸢对她也颇有好感,等他年底行冠礼之后便可婚配。到时我为他们两人做媒证婚!”
“多谢主公成全。”张安世哭笑不得的拱手道,上制使自己都没娶妻就着急为弟弟找妻子了,这算哪门子操心。
两人说回正事,沟滩之法制成的新海盐成本低、质量好,在平民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为打开新市场,李如龙决定先按比镜城盐价稍低的价格吸引大众买家。等研究出提纯技术,造出更好的精盐时再逐步开发上层市场。
“多产的盐要找新市场,给莫非斯联邦的供盐也必须保证。我们不提价格,按原先的盐价贩卖利润也比之前大得多,这是一条稳定的财源。”李如龙对张安世吩咐道。
“安世晓得。”张安世点头道:“镜城以商贸繁荣而闻名于世,那里想必已经有许多商人把持盐业,背后肯定还有勋贵参与其中,我们贸然闯入恐怕会得罪一批人。”
张安世提醒道:“主公可派一心腹先行前往打探消息。”
陆尔的盐业法理上是官营,但实际上早就被各个地方的盐商联合权贵操纵,只是挂着官府的名头出售而已。这种现象持续已久,且每处地方的盐情都有所不同,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李如龙如今还不算强龙,他自然也晓得这么做要冒着极大地风险。
至少镜城郡原有的盐业商人和参股其中的勋贵们的利益会被新海盐撬动,届时难免又是一场商业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