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逍遥遊第一
【題解】
本篇通過幾則寓言辨析大用小用、有用無用、小年大年、小知大知、有待無待等問題。人生最高境界爲無待,即無所依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爲無待之狀況。至人、神人、聖人,皆“無己”、“無功”、“無名”,故能無待而逍遥。此爲《莊子》描述之最高人格理想和最高人生境界,亦爲整部《莊子》核心思想之一。司馬彪云:“言逍遥無爲者能遊大道也。”亦此之謂也。
北冥有魚[1],其名爲鯤[2]。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3],其名爲鵬[4]。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5],其翼若垂天之雲[6]。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7]。南冥者,天池也[8]。
【校注】
[1]冥:海。冥亦作“溟”。陸德明《釋文》:“北冥,本亦作溟……北海也。”成玄英疏:“溟,猶海也,取其溟漠無涯,故(爲)[謂]之溟。”郭慶藩《集釋》引《一切經音義》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經》卷二引司馬云:“溟,謂南北極也。去日月遠,故以溟爲名也。”可備一説。
[2]鯤:小魚。郭慶藩《集釋》:“方以智云:‘鯤本小魚,莊子用爲大魚之名。’其説是也。《爾雅·釋魚》:‘鯤,魚子。’凡魚之子名鯤,《魯語》‘魚禁鯤鮞’,韋昭注:‘鯤,魚子也。’……莊子謂絶大之魚爲鯤,此則其物之寓言,所謂汪洋自恣以適己者也。”錢穆《纂箋》:“楊慎曰:‘莊子乃以至小爲至大,便是滑稽之開端。’”章案:莊子故意用小魚之名稱巨大之魚,表明他已經消除了大物與小物之間的界限。
[3]化:變化。成玄英疏:“化魚爲鳥,欲明變化之大理也。”章案:此物化爲彼物,爲古代人一種物候觀念。《夏小正》:“田鼠化爲鴽。”鴽(rú)即是一種像雞樣的小鳥。
[4]鵬:大鳥。郭象注:“鯤鵬之實,吾所未詳也。夫莊子之大意,在乎逍遥遊放,無爲而自得……達觀之士,宜要其會歸而遺其所寄,不足事事曲與生説。”成玄英疏:“《説文》云:‘朋及鵬,皆古文鳳字也。’”郭慶藩《集釋》:“鵬者鳳也。”章案:鯤鵬之名,是寓言之物,不宜過於落實。
[5]怒:鼓怒,振奮。成玄英疏:“鼓怒翅翼,奮迅毛衣,既欲摶風,方將擊水。”
[6]垂:懸掛。陸德明《釋文》:“司馬彪云:‘若雲垂天旁。’”
[7]運:行。王先謙《集解》:“行於海上,故曰‘海運’。”郭慶藩《集釋》:“《玉篇》:‘運,行也。’《渾天儀》云:‘天運如車轂,謂天行之不息也。’此運字亦當訓行。莊子言鵬之運行不息於海,則將徙天池而休息矣。”
[8]天池:喻指大鵬休息之所。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王先謙《集解》:“言物之大者,任天而遊。”
齊諧者[1],志怪者也[2]。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3],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4],去以六月息者也[5]。”野馬也[6],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7]。天之蒼蒼,其正色邪[8]?其遠而無所至極邪[9]?其視下也[10],亦若是則已矣[11]。
【校注】
[1]齊諧:書名,或人名。陸德明《釋文》:“司馬及崔並云人姓名。簡文云書。”成玄英疏:“姓齊,名諧,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齊國有此(徘)[俳]諧之書也。”錢穆《纂箋》:“簡文曰:‘齊諧,書也。’羅勉道曰:‘齊諧書,齊人諧謔之言。’《孟子》曰:‘齊東野人之語。’則齊俗宜有此。”
[2]志怪:記述怪異之事。陸德明《釋文》:“志,記也。怪,異也。”成玄英疏:“齊諧所著之書,多記怪異之事。”
[3]擊:擊打。陸德明《釋文》:“崔云:‘將飛舉翼,擊水踉蹌也。’”成玄英疏:“擊,打也。”
[4]摶(tuán):聚集。成玄英疏:“摶,鬭也。”郭慶藩《集釋》:“《説文》:‘摶,以手圜之也。’古借作專。《漢書·天文志》‘騎氣卑而布卒氣摶’,如淳注:‘摶,專也。’《集韻》:‘摶,擅也。(擅亦有專義。)又曰:聚也。’摶扶摇而上,言專聚風力而高舉也。” 扶摇:旋風。陸德明《釋文》:“風名也。司馬云:‘上行風謂之扶摇。’”成玄英疏:“扶摇,旋風也。”王先謙《集解》:“崔云:‘拊翼徘徊而上。’《爾雅》云:‘扶摇謂之飈。’郭璞云:‘暴風從下上。’”錢穆《纂箋》:“水擊,平飛而前。摶扶摇,旋轉而上。”
[5]以:憑藉。 息:氣息,雲氣。郭慶藩《集釋》:“去以六月息,猶言乘長風也,與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對文。”錢穆《纂箋》:“陸長庚曰:‘息,氣也。’宣穎曰:‘大塊噫氣爲風,六月氣盛,故多風。’”
[6]野馬:雲氣。郭象注:“野馬者,游氣也。”陸德明《釋文》:“崔云:‘天地間游氣如野馬馳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時,陽氣發動,遥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
[7]吹:吹動。成玄英疏:“天地之間,生物氣息更相吹動以舉於鵬者也。”王先謙《集解》:“《漢書·揚雄傳》注:‘息,出入氣也。’言物之微者,亦任天而遊。”
[8]正:純正,原本。
[9]極:極限,盡頭。郭象注:“天之爲遠而無極邪?”
[10]其:代詞,指鵬。王先謙《集解》:“其,謂鵬。”
[11]若是:如此。郭象注:“鵬之自上視地,亦若人之自此視天。”成玄英疏:“人既不辨天之正色,鵬亦詎知地之遠近!”王先謙《集解》:“是,謂人視天。……借人視天喻鵬視下,極言摶上之高。” 則已:而已。王先謙《集解》:“鳥在九萬里之上,率數約略如此,故曰‘則已矣’,非謂遂止也。”王叔岷《校詮》:“王引之云:‘則猶而也,則已矣,而已矣也。’(《經傳釋詞》八。)案陳碧虚《南華真經闕誤》引文如海本‘則已矣’正作‘而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則負大舟也無力[2]。覆杯水於坳堂之上[3],則芥爲之舟[4];置杯焉則膠[5],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6],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7],而後乃今培風[8];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9],而後乃今將圖南[10]。
【校注】
[1]且夫:轉折語氣詞。成玄英疏:“且者假借,是聊略之辭。夫者開發,在語之端緒。” 積:聚集。成玄英疏:“積,聚也。” 厚:深。成玄英疏:“厚,深也。”
[2]負:承載,擔負。
[3]覆:傾覆。 坳(ào)堂:庭堂窪陷之地。成玄英疏:“坳,污陷也。謂堂庭坳陷之地也。”王先謙《集解》:“支遁云:‘謂堂有坳垤形也。’”
[4]芥:小草。陸德明《釋文》:“李云:‘小草也。’”成玄英疏:“夫翻覆一杯之水於坳污堂地之間,將草葉爲舟,則浮汎靡滯。”
[5]膠:膠著,粘黏。陸德明《釋文》:“崔云:‘膠著地也。’李云:‘黏也。’”成玄英疏:“膠,黏也。”
[6]厚:意謂力量巨大,與上文“水之積也不厚”對文。成玄英疏:“風不崇高,大翼無由凌霄漢。”
[7]斯:語助詞,同“兮”。成玄英疏:“大鵬九萬,飄風鼓扇其下也。”
[8]培:同“馮”,憑藉,乘也。郭慶藩《集釋》:“王念孫曰:‘培之言馮也。馮,乘也。(見《周官》馮相氏注。)風在鵬下,故言負;鵬在風上,故言馮。’” 而後乃今:意即乃今而後。下同。郭慶藩《集釋》引王念孫曰:“必九萬里而後在風之上,在風之上而後能馮風,故曰而後乃今培風。”王叔岷《校詮》:“‘而後乃今’,乃猶而也。《左》襄公七年《傳》:‘孟獻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王引之云:‘乃今而後,即而今而後也。’(《經傳釋詞》六。)與此同例。”章案:“乃今”用法常見於古書。《左傳》昭公二年:“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9]夭閼(è):中斷,阻礙。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夭,折。閼,止也。’李云:‘塞也。’”成玄英疏:“夭,折也。閼,塞也。”王叔岷《校詮》:“閼與遏通,《爾雅·釋詁》:‘遏,止也。’《淮南子·俶真篇》:‘莫能夭遏。’又云:‘而莫之要御夭遏者。’並本此文,字即作遏。”
[10]圖:圖謀。郭象注:“此大鵬之逍遥也。”成玄英疏:“逍遥南海,不亦宜乎!”王先謙《集解》:“謀向南行。”
蜩與學鳩笑之曰[1]:“我決起而飛[2],搶榆枋[3],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5]?”適莽蒼者[6],三湌而反[7],腹猶果然[8];適百里者,宿舂糧[9];適千里者,三月聚糧[10]。之二蟲又何知[11]!
【校注】
[1]蜩(tiáo):蟬。陸德明《釋文》:“蜩,司馬云:‘蟬。’”成玄英疏:“蜩,蟬也。” 學鳩:小鳥。陸德明《釋文》:“本又作鷽,音同。本或作鸒,音預。……司馬云:‘學鳩,小鳩也。’”郭慶藩《集釋》:“據《文選》江文通《雜體詩》:‘鸒斯蒿下飛。’李善注即以《莊子》此文説之。又引司馬云:鸒鳩,小鳥。”王叔岷《校詮》:“《釋文》引司馬注‘學鳩’,《文選注》引作‘鸒鳩’。作‘鸒鳩’蓋司馬本之舊,作‘學鳩’乃郭象本之舊。……日本高山寺舊鈔郭象《注》卷子本作‘學鳩’……可驗也。……‘學鳩’當是小鳥,不必分爲二物。《釋文》引司馬注之‘小鳩’,疑本作‘小鳥’,與《文選注》同。”章案:王氏所云甚確。下文“之二蟲又何知”可證蜩與學鳩各爲一物。
[2]決起:迅疾而起。陸德明《釋文》:“李頤云:‘疾貌。’”成玄英疏:“決,卒疾之貌。”
[3]搶(qiāng):跌撞之貌。郭慶藩《集釋》:“支遁云:‘(槍)[搶],突也。’”錢穆《纂箋》:“陳碧虚《闕誤》本此下有‘而止’二字。” 榆枋(fāng):榆樹,檀樹。陸德明《釋文》:“榆,徐音踰,木名也。枋,徐音方。李云:‘檀木也。’”王先謙《集解》:“榆、枋,二木名。”
[4]時:有時,時而。 則:或者。王先謙《集解》:“王念孫云:‘則,猶或也。’”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王氏引之《經傳釋詞》曰:‘則,猶或也。’引《史記·陳丞相世家》‘則恐後悔’爲證。此文‘則’字亦當訓爲或。” 控:投,掉下。王先謙《集解》:“司馬云:‘控,投也。’”郭慶藩《集釋》:“崔云:‘叩也。’”
[5]奚:何。王叔岷《校詮》:“‘奚以’猶‘何用’。” 爲:語助詞。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二云:“爲猶焉也,感歎之詞。”
[6]適:往,至。下同。成玄英疏:“適,往也。” 莽蒼:意指郊野。陸德明《釋文》:“司馬云:‘莽蒼,近郊之色也。’李云:‘近野也。’支遁云:‘冢間也。’崔云:‘草野之色。’”成玄英疏:“莽蒼,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王叔岷《校詮》:“《小爾雅·廣言》:‘莽,草也。’‘莽蒼’,近郊之色也。”
[7]湌:同“餐”。王先謙《集解》:“三飡,猶言竟日。”王叔岷《校詮》:“《道藏》成疏本、王元澤《新傳》本湌並作餐,《白帖》一〇引同。湌爲餐之或體,俗作飡。” 反:同“返”。
[8]果:形容詞,似圓圓果實一般。陸德明《釋文》:“衆家皆云:飽貌。”
[9]舂糧:舂米儲糧。成玄英疏:“百里之行,路程稍遠,舂擣糧食,爲一宿之借。”王先謙《集解》:“隔宿擣米儲糧。”亦通。
[10]三月聚糧:儲聚三個月糧食。郭象注:“所適彌遠,則聚糧彌多。”成玄英疏:“適於千里之途,路既迢遥,聚積三月之糧,方充往來之食。”
[11]之:代詞,此。錢穆《纂箋》:“馬其昶曰:‘之,是也。’”王叔岷《校詮》:“之猶此。下文‘之人也,之德也’,亦同例。” 二蟲:指蟬、小鳥。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二蟲即承上文蜩、鳩之笑而言,謂蜩、鳩至小,不足以知大鵬之大也。”王叔岷《校詮》:“二蟲,謂蜩與學鳩。”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及大年[2]。奚以知其然也[3]?朝菌不知晦朔[4],蟪蛄不知春秋[5],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6],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7],衆人匹之[8],不亦悲乎?
【校注】
[1]知:同“智”。陸德明《釋文》:“知,音智,本亦作智。”
[2]年:年歲。成玄英疏:“年則或短或長,故舉朝菌冥靈。”
[3]奚:何。成玄英疏:“奚,何也。” 然:如此。成玄英疏:“然,如此也。”
[4]朝菌:一種蟲子。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大芝也。天陰生糞上,見日則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終始也。’崔云:‘糞上芝,朝生暮死,晦者不及朔,朔者不及晦。’”郭慶藩《集釋》引王引之曰:“《淮南·道應篇》引此,朝菌作朝秀……高注曰:‘朝秀,朝生暮死之蟲也,生水上,狀似蠶蛾,一名孳母。’據此,則朝秀與蟪蛄皆蟲名也。朝菌朝秀,語之轉耳。”王叔岷《莊子校詮》:“《莊子》此文,漢時舊本作‘朝秀’,至晉時始轉爲‘朝菌’,因有芝菌、木槿諸解説。《列子·湯問篇》:‘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就‘菌芝’而言,正可證今本《列子》之晚出矣。” 晦朔:夜與晝。陸德明《釋文》:“晦,冥也。朔,旦也。”王先謙《集解》:“晦謂夜。”
[5]蟪蛄(huìɡū):蟬。又作“惠蛄”。成玄英疏:“蟪蛄,夏蟬也。”陸德明《釋文》:“惠本亦作蟪,同。蛄音姑。司馬云:‘惠蛄,寒蟬也。’一名蝭蟧(tíláo),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6]冥靈:大樹名。陸德明《釋文》:“李頤云:‘冥靈,木名也,江南生,以葉生爲春,葉落爲秋。’此木以二千歲爲一年。”成玄英疏:“冥靈大椿,并木名也,以葉生爲春,葉落爲秋。”郭慶藩《集釋》:“案《齊民要術》靈作泠,引司馬云:‘木生江南,千歲爲一年。’”
[7]彭祖:傳説長壽者。郭慶藩《集釋》:“《神仙傳》曰:‘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今案《史記·楚世家》,……以世系推之,彭祖乃顓頊玄孫陸終之子,《禮》所謂來孫也。” 特聞:見聞,待聞。陸德明《釋文》:“故以久壽見聞。”郭慶藩《集釋》:“崔本作待問。”王叔岷《校詮》引王念孫云:“待、特聲相近,故字亦相通。《漢書·韓延壽傳》:‘延壽遂待用之。’《漢紀》作‘遂特用之’。”
[8]匹:比。王先謙《集解》:“言壽者必舉彭祖爲比。”錢穆《纂箋》:“姚永概曰:‘衆人之言壽者,皆以彭祖爲比方,適可悲耳。’”
湯之問棘也是已[1]。窮髮之北有冥海者[2],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3],未有知其脩者[4],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萬里[5],絶雲氣[6],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7]:“彼且奚適也[8]?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9],翱翔蓬蒿之間[10],此亦飛之至也[11]。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12]。
【校注】
[1]湯:商湯。商湯滅夏代最後一帝桀,爲商朝開國帝王。成玄英疏:“湯是帝嚳之後,契之苗裔,姓子,名履,字天乙。母氏扶都,見白氣貫月,感而生湯。” 棘:商湯賢臣。陸德明《釋文》:“李云:‘湯時賢臣。又云是棘子。’”成玄英疏:“棘者,湯時賢人,亦云湯之博士。”郭慶藩《集釋》:“《列子·湯問篇》‘殷湯問夏革’,張注:‘夏革即夏棘,字子棘,湯時賢大夫。’革棘古同聲同用。” 是:此。郭象注:“莊子以所問爲是也。”成玄英疏:“殷湯請益,深有玄趣,莊子許其所問,故云是已。” 已:語助詞。
[2]窮髮:無毛髮,意指荒漠之地。陸德明《釋文》:“《地理書》云:‘山以草木爲髮。’”成玄英疏:“地以草爲毛髮,北方寒冱之地,草木不生,故曰窮髮,所謂不毛之地。”郭慶藩《集釋》:“窮髮,言極荒遠之地也。”
[3]廣:寬也。
[4]脩:同“修”,長也。《古逸叢書》覆宋本作“修”。成玄英疏:“修,長也。”
[5]羊角:旋風。陸德明《釋文》:“羊角,司馬云:‘風曲上行若羊角。’”成玄英疏:“旋風曲戾,猶如羊角。”
[6]絶:遏絶。成玄英疏:“遏絶雲霄,鼓怒放暢,圖度南海。”
[7]斥鴳(yàn):鴳雀。陸德明《釋文》:“司馬云:‘鴳,鴳雀也。’”郭慶藩《集釋》:“斥鴳,《釋文》引崔本作‘尺鴳’,是也。《説文》:‘鴳,鴳雀也。’……斥、尺古字通。《文選》曹植《七啓》注:‘鷃雀飛不過一尺。’言其劣弱也,正釋尺字之義。”
[8]彼:它,指鵬鳥。 奚:何。 適:往,至。
[9]仞:古度量單位,八尺爲一仞。成玄英疏:“八尺曰仞。”
[10]蓬:草名。有蓬户、蓬門之説。王叔岷《校詮》:“《一切經音義》引‘蓬蒿’作‘蒿萊’。”
[11]至:極致。郭象注:“各以得性爲至,自盡爲極也。”
[12]辯:同“辨”,此處有辯論、辨析雙重意義。郭象注:“向言二蟲殊翼,故所至不同。”成玄英疏:“斯盡辯小大之性殊,論各足之不二也。”錢穆《纂箋》:“奚侗曰:‘本書多借辯爲辨。’”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鄉[2],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3],其自視也亦若此矣[4]。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6],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7],定乎内外之分[8],辯乎榮辱之竟[9],斯已矣[10]。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11]。雖然,猶有未樹也[12]。夫列子御風而行[13],泠然善也[14],旬有五日而後反[15]。彼於致福者[16],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17],猶有所待者也[18]。若夫乘天地之正[19],而御六氣之辯[20],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21]!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22]。
【校注】
[1]故夫:轉折語氣詞。王叔岷《校詮》:“‘故夫’,複語,夫亦故也。” 知:同“智”。陸德明《釋文》:“知音智。” 效:功效。成玄英疏:“自有智數功效,堪蒞一官。”
[2]行:行爲。 比:同“庇”,庇護。錢穆《纂箋》:“吴汝綸曰:‘比,猶庇也。’”王叔岷《校詮》:“案‘比’借爲‘庇’,《説文》:‘庇,蔭也。’” 鄉:古代行政單位。成玄英疏:“國是五等之邦,鄉是萬二千五百家也。”
[3]而:同“能”。郭慶藩《集釋》:“‘而’字當讀爲‘能’,能、而古聲近通用也。官、鄉、君、國相對,知、仁、德、能亦相對,則而字非轉語詞明矣。《淮南·原道篇》‘而以少正多’,高注:‘而,能也。’” 徵:徵信,取信。陸德明《釋文》:“司馬云:‘信也。’”成玄英疏:“自有道德弘博,可使南面,徵成邦國,安育黎元。”
[4]視:審視,評價。成玄英疏:“視己所能,亦猶鳥之自得於一方。”王先謙《集解》:“此謂斥鴳。方説到人,暗指惠施一輩人。”
[5]宋榮子:人名。陸德明《釋文》:“司馬、李云:‘宋國人也。’崔云:‘賢者也。’”成玄英疏:“子者,有德之稱,姓榮氏,宋人也。”又,錢穆《纂箋》:“梁玉繩曰:‘宋榮子,即宋鈃。荀子言宋子見侮不辱,韓子言宋榮子義設不鬭,與《天下篇》言鈃諸語正同。’劉師培曰:‘幵二聲,古均通轉。《月令》腐草爲螢,《吕紀》作爲蚈,是其比。’”可備一説。章案:宋鈃(jiān),中國古代哲學家。 猶然:笑之貌。陸德明《釋文》:“李云:‘猶,笑貌。’”錢穆《纂箋》:“馬其昶曰:‘猶與逌同,《漢書》逌爾而笑。’”
[6]舉:全,皆。成玄英疏:“舉,皆也。” 加:增加。 勸:勉勵。成玄英疏:“勸,勵勉也。”王叔岷《校詮》:“案《吕氏春秋·至忠篇》:‘人知之不爲勸,人不知不爲沮。’高注:‘勸,進。’”
[7]非:非議。與上文“譽”相對。 沮:沮喪。陸德明《釋文》:“敗也。”成玄英疏:“沮,怨喪也。”
[8]定:確定,分定。郭象注:“内我而外物。”成玄英疏:“知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雙遺,物我兩忘,故存於内外之分定而不忒也。”章案:“内外”一般爲《莊子》用來指稱“我”與“物”(世界)之詞,自我即“内”,世界萬物即“外”,金錢、地位、榮譽等皆屬“外”。《莊子》重“内”而輕“外”。
[9]辯:分辯。王叔岷《校詮》:“辯、辨古通。” 竟:同“境”,境域,境界。成玄英疏:“返照明乎心智,玄鑒辯於物境。”郭慶藩《集釋》:“古竟、境字通。”
[10]斯已:如此而已。郭象注:“亦不能復過此。”成玄英疏:“斯,此也。已,止也。宋榮子智德止盡於斯也。”
[11]彼:代詞,指宋榮子。 世:世事,俗務。郭象注:“足於身,故閒於世也。”王叔岷《校詮》:“世,謂世事。” 數數然:急功近利之狀。陸德明《釋文》:“司馬云:‘猶汲汲也。’崔云:‘迫促意也。’”成玄英疏:“數數,猶汲汲也。宋榮子率性虚淡……故不汲汲然者也。”王先謙《集解》:“言不數數見如此者。”王叔岷《校詮》:“數讀爲速。”
[12]樹:立。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樹,立也,未立至德也。’”成玄英疏:“樹,立也。”
[13]列子:列禦寇,傳説中之得道者。陸德明《釋文》:“李云:‘鄭人,名禦寇,得風仙,乘風而行,與鄭穆公同時。’”成玄英疏:“姓列,名禦寇,鄭人也。與鄭繻公同時,師於壺丘子林,著書八卷。得風仙之道,乘風遊行。”章案:現存《列子》一書,確證係魏晉時期僞託列子所著。 御風:意謂乘風如御馬一般。
[14]泠(línɡ)然:清涼、輕妙之態。郭象注:“泠然,輕妙之貌。”陸德明《釋文》:“泠音零。”郭慶藩《集釋》:“泠然,涼貌也。” 善:好。成玄英疏:“乘風遊行,泠然輕舉,所以稱善也。”
[15]反:同“返”。成玄英疏:“既得風仙,遊行天下,每經一十五日回反歸家。”
[16]彼:代詞,指列子。 致福:獲致完備。成玄英疏:“致,得也。”郭慶藩《集釋》:“致福,謂備致自然之休。”錢穆《纂箋》:“章炳麟曰:‘福,備也。《禮記·祭統》:無所不順之謂備。’”王叔岷《校詮》:“《天下篇》‘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此文之‘致福’,猶彼文之‘求福’,亦即‘求備’也。”
[17]行:走。成玄英疏:“乘風輕舉,雖免步行,非風不進,猶有須待。”王叔岷《校詮》:“《廣雅·釋詁三》:‘行,迹也。’御風者雖無迹,猶有所待於風。”
[18]待:依賴,憑藉。郭象注:“唯無所不乘者無待耳。”王先謙《集解》:“雖免步行,猶必待風,列子亦不足慕。”章案:“待”爲《逍遥遊》最爲重要概念之一。《莊子》認爲,列子雖能乘風而行,然還需憑藉風力。而人生最高境界爲“無待”,即無所依賴。下文即是描述“無待”之狀。
[19]正:純正,意指自然。郭象注:“天地以萬物爲體,而萬物必以自然爲正。”
[20]六氣:説法不一。成玄英疏:“杜預云:‘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也。’又支道林云:‘六氣,天地四時也。’”郭慶藩《集釋》:“《洪範》‘雨暘燠寒風時’,爲六氣也。”諸説皆可參照。 辯:同“變”,與上文“正”相對。成玄英疏:“辯者,變也。”郭慶藩《集釋》:“辯與正對文,辯讀爲變。《廣雅》:‘辯,變也。’”王叔岷《校詮》:“《胠篋篇釋文》引向秀云:‘乘天地之正,御日新之變。’即本此文,辯正作變。二語謂‘存天地之真淳,應節候之變化’。”
[21]惡(wù):何。成玄英疏:“惡乎,猶於何也。”王先謙《集解》:“無所待而遊於無窮,方是《逍遥遊》一篇綱要。”章案:王説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皆爲《莊子》比喻“無待”之狀況。郭象注云:“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順萬物之性也。御六氣之辯者,即是遊變化之塗也。”頗得《莊子》旨趣。
[22]至人、神人、聖人:皆《莊子》人格理想。成玄英疏:“至言其體,神言其用,聖言其名。……其實一也。”王先謙《集解》:“不立功名,不以己與,故爲獨絶。”王叔岷《校詮》:“‘无己’猶‘忘己’,至人與萬物爲一體,故忘己。《秋水篇》‘大人无己’,大人亦至人也。‘无功’猶‘忘功’,神人功成而不有,故忘功。‘无名’猶‘忘名’,聖人名成而不居,故忘名。”章案:至人、神人、聖人,皆爲無待而遊無窮者。“無己”、“無功”、“無名”有互文之義,皆描述其行爲和結果。
堯讓天下於許由[1],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於光也[3],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4],其於澤也,不亦勞乎[5]!夫子立而天下治[6],而我猶尸之[7],吾自視缺然[8]。請致天下[9]。”
【校注】
[1]堯:傳説中“五帝”之一,即陶唐氏,亦爲聖人。成玄英疏:“堯者,帝嚳之子,姓伊祁,字放勛。” 許由:傳爲上古隱士。陸德明《釋文》:“隱人也,隱於箕山。司馬云:‘潁川陽城人。’”成玄英疏:“許由,隱者也,姓許,名由,字仲武……堯知其賢,讓以帝位。許由聞之,乃臨河洗耳。”
[2]爝火:人燃之火。陸德明《釋文》:“爝,本亦作燋,音爵。郭祖繳反。司馬云:‘然也。’向云:‘人所然火也。’一云:燋火,謂小火也。《字林》:‘爝,炬火也。’”成玄英疏:“爝火,猶炬火也,亦小火也。”
[3]光:發光。意謂讓它發出比日月更大的光。成玄英疏:“且以日月照燭,詎假炬火之光。”
[4]浸灌:浸泡灌溉。郭慶藩《集釋》:“《正韻》:‘浸,漬也,又漸也。’《陰符經》云:‘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易》之《臨》曰:‘剛浸而長。’浸者,漸也。《博雅》:‘灌,聚也,又溉也。’”
[5]勞:徒勞,辛勞。成玄英疏:“時雨滂沲,無勞浸灌之澤。”章案:此句意謂,讓灌溉像河澤的功效一樣,不是太徒勞、辛勞了嗎?
[6]夫子:古代對男子尊稱,此處指許由。成玄英疏:“堯既師於許由,故謂之夫子。” 立:君主即位。成玄英疏:“若仲武立爲天子,寓内必致太平。”
[7]尸:古代祭祀中一職,代爲死者受祭。後來用牌位、畫像取而代之。此處爲動詞,意謂佔據位置。成玄英疏:“尸,主也。”錢穆《纂箋》:“尸,居也。”
[8]缺:不足。成玄英疏:“自視缺然不足。”
[9]請:謙辭。 致:交還,辭讓。成玄英疏:“致,與也。”王叔岷《校詮》:“致猶讓也。”
許由曰:“子治天下[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名者,實之賓也[2]。吾將爲賓乎?鷦鷯巢於深林[3],不過一枝;偃鼠飲河[4],不過滿腹。歸休乎君[5],予無所用天下爲[6]!庖人雖不治庖[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8]。”
【校注】
[1]子:古代對男子尊稱。此處指堯。
[2]賓:歸屬,從屬,與“主”相對。郭象注:“斯有爲君之名而無任君之實也。”成玄英疏:“實以生名,名從實起,實則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賓。”
[3]鷦鷯(jiāoliáo):小鳥。陸德明《釋文》:“李云:‘鷦鷯,小鳥也。’郭璞云:‘鷦鷯,桃雀。’”成玄英疏:“鷦鷯,巧婦鳥也,一名工雀,一名女匠,亦名桃蟲,好深處而巧爲巢也。” 巢:動詞,築巢,巢居。
[4]偃鼠:一種善挖洞之大鼠。成玄英疏:“偃鼠,形大小如牛,赤黑色,獐脚,脚有三甲,耳似象耳,尾端白,好入河飲水。”郭慶藩《集釋》:“《説文》鼢下云:‘地行鼠,伯勞所化也,一曰偃鼠。偃,或作(鼹)[鼴],俗作鼹。’《玉篇》:‘鼴,大鼠也。’《廣雅》:‘鼹鼠,鼢鼠。’” 飲(yìn):飲水。
[5]歸:歸去。成玄英疏:“君宜速還黄屋,歸反紫薇,禪讓之辭,宜其休息。”
[6]予:我。 爲:嘆詞。王叔岷《校詮》:“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二云:‘爲猶焉也,感歎之詞。’”
[7]庖人:廚子。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郭慶藩《集釋》:“《説文》:庖,廚也。” 治:管理,處理。
[8]祝:古代祭祀中一職,代替鬼神説話,與“尸”有别。陸德明《釋文》:“傳鬼神辭曰祝。”成玄英疏:“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 樽:酒器。成玄英疏:“樽,酒器也。” 俎:剁肉刀板。成玄英疏:“俎,肉器也。……尸祝之人,終不越局濫職,棄於樽俎而代之宰烹;亦猶帝堯禪讓,不治天下,許由亦不去彼山林,就兹帝位。”
肩吾問於連叔曰[1]:“吾聞言於接輿[2],大而無當[3],往而不反[4]。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5];大有逕庭[6],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7],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8],淖約若處子[9]。不食五穀[10],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11]。其神凝[12],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4]。”
【校注】
[1]肩吾、連叔:人名。陸德明《釋文》:“肩吾,李云:‘賢人也。’……連叔,李云:‘懷道人也。’”成玄英疏:“肩吾、連叔,并古之懷道人也。”
[2]接輿:又作狂接輿,與孔子同時。陸德明《釋文》:“接輿,楚人也,姓陸,名通。皇甫謐曰:‘接輿躬耕,楚王遣使以黄金鎰車二駟聘之,不應。’”成玄英疏:“接輿者,姓陸,名通,字接輿,楚之賢人隱者也,與孔子同時。而佯狂不仕,常以躬耕爲務。”章案:《論語·微子》有云:“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
[3]當:底。王先謙《集解》:“當,底也。”王叔岷《校詮》:“無當,猶無底止也。《淮南子·説山篇》:‘三寸之管而無當。’高注:‘當猶底也。’《爾雅·釋詁》:‘底,止也。’”
[4]反:同“返”。
[5]河漢:銀河。成玄英疏:“猶如上天河漢,迢遞清高,尋其源流,略無窮極也。”
[6]逕庭:相遠之意。王先謙《集解》引宣穎云:“逕,門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謂相遠之甚。”錢穆《纂箋》:“方以智曰:‘逕庭猶霄壤,言逕路之與中庭,偏正懸絶。’王敔曰:‘逕外庭内,隔遠之意。’”
[7]藐姑射(yè):寓言中山名。郭象注:“此皆寄言耳。”陸德明《釋文》:“山名,在北海中。”成玄英疏:“藐,遠也。《山海經》云:‘姑射山在寰海之外,有神聖之人,戢機應物。’”郭慶藩《集釋》:“考《山海經》本有兩姑射。《東山經》:‘盧其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海内北經》:‘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列子·黄帝篇》:‘列姑射在海河洲中。’與《海内北經》同。”王叔岷《校詮》:“藐與邈通,《廣雅·釋詁一》:‘邈,遠也。’”章案:此爲寓言,無需落實山名、人名。
[8]冰:同“凝”。郭慶藩《集釋》:“冰,古凝字,肌膚若冰雪,即《詩》所謂‘膚如凝脂’也,(《風俗通義》引《詩》云:‘既白且滑。’)《説文》:‘冰正字,凝俗字。’”錢穆《纂箋》:“冰,凝也。”王叔岷《校詮》:“《爾雅·釋器》:‘冰,脂也。’郭注:‘《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9]淖約:形容少女之美妙風姿。陸德明《釋文》:“李云:‘綽約,柔弱貌。’司馬云:‘好貌。’”成玄英疏:“綽約,柔弱也。”
[10]五穀:五種糧食,亦統稱糧食。成玄英疏:“五穀者,黍、稷、麻、菽、麥也。”王叔岷《校詮》:“《孟子·滕文公篇》:‘樹藝五穀。’趙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11]四海:喻塵世。成玄英疏:“智照靈通,無心順物,故曰乘雲氣。不疾而速,變現無常,故曰御飛龍。寄生萬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故曰遊乎四海之外也。”王叔岷《校詮》:“《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齊物論篇》亦云:‘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
[12]凝:安静。成玄英疏:“凝,静也。”
[13]疵癘(cīlì):病災。陸德明《釋文》:“疵,病也。司馬云:‘毁也。’癘,惡病也。本或作厲。”成玄英疏:“疵癘,疾病也。”王叔岷《校詮》:“《説文》:‘疵,病也。癘,惡疾也。’” 熟:豐年。成玄英疏:“五穀熟,謂有年也。”王叔岷《校詮》:“‘年穀’,複語,《説文》:‘年,穀熟也。从禾,千聲。’《晏子春秋·内篇·雜上》:‘和則年穀熟。’《戰國策·趙策一》:‘年穀豐盈。’並同此例。”
[14]是:爲。成玄英疏:“謂爲狂而不信。”王叔岷《校詮》:“是猶爲也。” 狂:同“誑”。王先謙《集解》:“音讀如誑。言以爲誑。”錢穆《纂箋》:“王敔曰:‘狂、誑通,疑其誑己。’”王叔岷《校詮》:“宣穎《南華經解》云:‘狂同誑,疑其爲誑。’”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1],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2]?夫知亦有之[3]。是其言也,猶時女也[4]。之人也[5],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爲一[6],世蘄乎亂[7],孰弊弊焉以天下爲事[8]!之人也,物莫之傷[9],大浸稽天而不溺[10],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11]。是其塵垢粃穅[12],將猶陶鑄堯舜者也[13],孰肯以物爲事[14]!
【校注】
[1]瞽:盲人。陸德明《釋文》:“盲者無目,如鼓皮也。” 與:給予。成玄英疏:“既瞽既聾,不可示之以聲色也。” 觀:名詞,即所觀之物。王叔岷《校詮》:“《大宗師篇》:‘夫盲者无以與乎眉目顔色之好,瞽者无以與乎青黄黼黻之觀。’”
[2]唯:唯有。成玄英疏:“豈唯形質獨有之耶!” 形骸:形體和骨骼,即肉體。
[3]知:同“志”,心志。郭象注:“不知至言之極妙,而以爲狂而不信,此知之聾盲也。”王叔岷《校詮》:“‘夫知亦有之’,《淮南子》知作‘心志’,《抱朴子》作‘心神’,此文知上疑脱心字,(《人間世篇》:‘夫徇耳目内通,而外於心知。’亦本書‘心志’連文之證。)‘心知’猶‘心志’也。知、志古通,《禮記·緇衣篇》:‘爲上可望而知也,爲下可述而志也。’鄭注:‘志猶知也。’本書《繕性篇》:‘人雖有知,无所用之。’《書鈔》一五引知作志,並其證。”
[4]是其:複語。王叔岷《校詮》:“‘是其’,複語,其亦是也。” 時女:若你。錢穆《纂箋》:“焦竑曰:‘時,是也。女,汝也。謂知有聾盲,即汝之狂而不信者是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奚侗曰:‘時借作之。女讀爲汝,謂肩吾也。’……錫昌按:奚説較郭注爲勝,當從之。《經傳釋詞》:‘之猶若也。’是‘猶之汝也’,言猶若汝也。”王叔岷《校詮》:“《爾雅·釋詁》:‘時,是也。’此謂知亦有聾瞽,即是汝肩吾耳。”
[5]之:代詞,指接與。
[6]旁礴:意謂混同。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旁礴,猶混同也。’”成玄英疏:“旁礴,猶混同也。”王叔岷《校詮》:“《淮南子·俶真篇》:‘旁薄爲一,而萬物大優。’即本此文。《説文》:‘旁,溥也。’滂與薄,並借字。礴,俗字。” 一:無分别之狀。蔣錫昌《逍遥遊校釋》:“猶《齊物論》所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爲一’……人至此境,物我合一,是非兩忘,無往而非逍遥也。”章案:此爲《莊子》齊物思想,亦爲《莊子》之核心思想,即與萬物等同爲一。
[7]世:世人,世道。 蘄(qí):同“祈”。陸德明《釋文》:“徐音祈。李云:‘求也。’”王叔岷《校詮》:“蘄借爲祈,《廣雅·釋詁》:‘祈,求也。’”王先謙《集解》:“蘄同期。”亦通。 亂:治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世蘄乎亂,謂世間求之乎治。”王叔岷:“《爾雅·釋詁》:‘亂,治也。’”
[8]弊弊:辛勞勤懇之狀。陸德明《釋文》:“簡文云:‘弊弊,經營貌。’”成玄英疏:“誰肯勞形弊智,經營區宇,以事爲事,然後能事。”郭慶藩《集釋》:“神人無功,豈肯有勞天下之迹!”
[9]莫之傷:莫能傷之。郭象注:“物亦不傷之也。”
[10]大浸:大水。成玄英疏:“百六滔天之禍。”王叔岷《校詮》:“大浸,大水也。《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三一引浸作水。” 稽:至。陸德明《釋文》:“司馬云:‘至也。’”成玄英疏:“稽,至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引章炳麟曰:“‘稽’借爲‘詣’,同從‘旨’聲也。《説文》曰:‘詣,候至也。’”
[11]流:化也。成玄英疏:“假令陽九流金之災。”王叔岷《校詮》:“《淮南子·詮言篇》:‘大熱鑠石流金。’流亦化也。”章案:“不熱”與上文“不溺”對文。《莊子》經常以此形容神人、至人、聖人不能爲外物所傷。
[12]塵垢粃(bǐ)穅:污垢糟粕。陸德明《釋文》:“塵垢,猶染污。”成玄英疏:“散爲塵,膩爲垢,穀不熟爲粃,穀皮曰糠,皆猥物也。”王先謙《集解》:“言於煩碎之事物,直以塵垢視之。”王叔岷《校詮》:“《説文》:‘秕,不成粟也。’秕、粃正假字。成疏穅作糠,穅、糠正俗字。”
[13]陶鑄:陶冶,鑄造。成玄英疏:“熔金爲鑄,範土曰陶。”
[14]事:事務,事業。與上文“以天下爲事”對文,意謂專注於外物。錢穆《纂箋》:“褚伯秀曰:‘神人之德,與天同運。推其緒餘,猶足成唐虞之治。而其真,則非世人所知也。’”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1],越人斷髮文身[2],無所用之[3]。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4],汾水之陽[5],窅然喪其天下焉[6]。”
【校注】
[1]宋:宋國。陸德明《釋文》:“宋,今梁國睢陽縣,殷後,微子所封。” 資:販賣。陸德明《釋文》:“李云:‘資,貨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説文》:‘資,貨也。’貨者,猶今所謂販也。”王叔岷《校詮》:“資當訓貨。《廣雅·釋詁四》:‘資,貨也。’” 章甫:冠名,一説專指殷冠。成玄英疏:“章甫,冠名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釋文》引李云:‘章甫,殷冠也。’宋爲微子之裔,故尚殷冠。殷冠者,必須雲鬢以承。越既斷髮,故無所用之也。” 適:行往。 諸越:越國。成玄英疏:“二國貿遷往來,乃以章甫爲貨。”郭慶藩《集釋》引李楨曰:“諸越,猶云於越。《春秋》定五年《經》‘於越入吴’,杜注:‘於,發聲也。’《公羊傳》:‘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何休注:‘越人自名於越。’此作諸者,《廣雅·釋言》:‘諸,於也。’《禮記·射義》注:‘諸,猶於也。’是疊韻假借。”
[2]斷:剪斷。 文:同“紋”。王叔岷《校詮》:“《説苑·奉使篇》:‘剪髮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
[3]之:代詞,指“章甫”。王叔岷《校詮》:“《淮南子·説林篇》:‘毋賞越人章甫,非其用也。’高注:‘越人斷髮,無用冠爲。’”
[4]四子:指四位得道者。陸德明《釋文》:“司馬、李云:‘王倪、齧缺、被衣、許由。’”王叔岷《校詮》:“《天地篇》:‘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即司馬所注‘四子’之本。”
[5]陽:山南水北曰陽。陸德明《釋文》:“汾水出太原,今莊生寓言也。”成玄英疏:“汾水出自太原,西入於河。水北曰陽,則今之晉州平陽縣,在汾水北,昔堯都也。”
[6]窅(yǎo)然:冥然。成玄英疏:“窅然者寂寥,是深遠之名。”王叔岷《校詮》引奚侗曰:“窅借爲杳,《説文》:‘杳,冥也。’郭注:‘夫堯實冥矣,其迹則堯也。’蓋亦以‘窅然’爲‘冥然’也。《御覽》四十五引正作‘杳然’。” 喪:忘記。成玄英疏:“喪之言忘,是遺蕩之意。”王叔岷《校詮》:“堯忘己之有天下也。”
惠子謂莊子曰[1]:“魏王貽我大瓠之種[2],我樹之成而實五石[3],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4]。剖之以爲瓢[5],則瓠落無所容[6]。非不呺然大也[7],吾爲其無用而掊之[8]。”
【校注】
[1]惠子:惠施,約與莊周同時代哲學家。成玄英疏:“姓惠,名施,宋人也,爲梁國相。”
[2]魏王:梁惠王。成玄英疏:“魏王即梁惠王也。昔居安邑,國號爲魏,後爲强秦所逼,徙於大梁,復改爲梁,僭號稱王也。” 貽:贈送。成玄英疏:“貽,遺也。” 瓠(hù):葫蘆。王先謙《集解》:“瓠,瓜也,即今葫蘆瓜。”
[3]樹:動詞,栽種。成玄英疏:“樹者,藝植之類也。” 成:長成。 石:重量單位。十斗爲一石。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實中容五石。’”成玄英疏:“惠施既得瓠種,藝之成就,生子甚大,容受五石。”王叔岷《校詮》:“《説苑·辨物篇》:‘十斗爲一石。’”
[4]堅:堅實,引申指强度。成玄英疏:“虚脆不堅,故不能自勝舉也。”錢穆《纂箋》:“王闓運曰:‘瓠脆盛重,故不可舉。’”
[5]剖:剖開。成玄英疏:“剖,分割之也。” 瓢:葫蘆瓢,古時用作舀水具,今日民間亦有。成玄英疏:“瓢,勺也。”
[6]瓠落:平淺,廓落,形容不能盛水。陸德明《釋文》:“簡文云:‘瓠落,猶廓落也。’司馬云:‘瓠,布護也;落,零落也。’言其平而淺,受水則零落而不容也。”成玄英疏:“瓠落,平淺也。”王叔岷《校詮》:“《御覽》九七九引‘瓠落’作‘廓落’,從簡文注也。《御覽》七六二引此作‘護落’……,與‘瓠落’同。瓠、濩並與通,《廣雅·釋詁三》:‘,寬也。’”
[7]呺(xiāo):虚大之貌。陸德明《釋文》:“本亦作號。徐許憍反。李云:‘號然,虚大貌。’”錢穆《纂箋》:“俞樾曰:‘呺,《文選注》引作枵,虚也。’”王叔岷《校詮》:“枵、號正假字。呺,俗字。”
[8]掊:擊破。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擊破也。’”成玄英疏:“掊,打破也。”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1]。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2],世世以洴澼絖爲事[3]。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4]。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5],請與之。’客得之,以説吴王[6]。越有難[7],吴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8]。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而浮乎江湖[9],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10]!”
【校注】
[1]用大:使用、處理大物。
[2]龜:龜裂。郭象注:“其藥能令手不拘坼。”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文坼如龜文也。’又云:‘如龜攣縮也。’”成玄英疏:“手指生瘡,拘坼有同龜背。”
[3]洴澼絖(pínɡpìkuànɡ):漂洗衣物。郭象注:“常漂絮於水中也。”陸德明《釋文》:“李云:‘洴澼絖者,漂絮於水上。’絖,絮也。”成玄英疏:“洴,浮;澼,漂也。絖,絮也。”錢穆《纂箋》:“盧文弨曰:‘洴澼雙聲字,是擊絮之聲。’”
[4]方:藥方。陸德明《釋文》:“李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成玄英疏:“他國遊客,偶爾聞之,請買手瘡一術,遂費百金之價者也。”
[5]鬻:買。成玄英疏:“鬻,買也。” 技:技術,技藝。此處指藥方。
[6]説(shuì):遊説,説服。成玄英疏:“客素禀雄才,天生睿智,既得方術,遂説吴王。”
[7]有難(nàn):發難。指越國發兵進犯。成玄英疏:“越國兵難侵吴。”王叔岷《校詮》:“有猶爲也,謂越爲兵難侵吴也。”
[8]裂地:割地,指封地。成玄英疏:“獲此大捷,獻凱而旋,勳庸客著,胙之茆土。” 封:封侯。
[9]慮:考慮,計劃。蔣錫昌《逍遥遊校釋》:“慮乃考慮或設法之義,常語也。”王叔岷《校詮》引朱駿聲曰:“《廣雅·釋詁四》:‘慮,議也。’” 樽:酒器。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樽如酒器,縛之於身,浮於江湖,可以自渡。’”蔣錫昌《逍遥遊校釋》:“‘樽’爲酒器。‘大樽’者,言瓠瓢之形猶如大樽。”
[10]蓬:草名,此處形容如同茅塞。郭象注:“蓬,非直達者也。”成玄英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錢穆《纂箋》:“向秀曰:‘蓬者短不暢,曲士之謂。’阮毓崧曰:‘此與《孟子》茅塞義略同。’”王叔岷《校詮》:“《孟子·盡心篇》:‘今茅塞子之心矣!’”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1]。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2],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3],立之塗[4],匠者不顧[5]。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6]。”
【校注】
[1]樗(chǔ):樹名。成玄英疏:“樗,栲漆之類,嗅之甚臭,惡木者也。”
[2]大本:主幹。成玄英疏:“根本擁腫。” 擁腫:病腫。陸德明《釋文》:“李云:‘擁腫,猶盤癭。’”成玄英疏:“擁腫,盤癭也。”王叔岷《校詮》引奚侗云:“擁當作癰。《説文》:‘癰,腫也。腫,癰也。’癰、腫互訓,亦連語也。‘大本擁腫’,言其形盤結如癰腫然。” 中:切中。 繩墨:木匠度量、切割木材之器具。
[3]小枝:與上文“大本”對文。成玄英疏:“枝幹攣卷。” 規矩:圓規和尺,木匠工具。成玄英疏:“規圓而矩方。”
[4]立:樹立。成玄英疏:“立之行路之旁。”王叔岷《校詮》:“立猶植也,生也。” 塗:同“途”。成玄英疏:“塗,道也。”
[5]顧:顧盼,看。成玄英疏:“樹既擁腫不材,匠人不顧。”
[6]去:拋棄。王先謙《集解》:“猶言棄而不取。”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1]?卑身而伏[2],以候敖者[3];東西跳梁[4],不避高下;中於機辟[5],死於罔罟[6]。今夫斄牛[7],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爲大矣[8],而不能執鼠[9]。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10],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11],廣莫之野[12],彷徨乎無爲其側[13],逍遥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14],物無害者[15],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16]!”
【校注】
[1]獨:猶“何”。王叔岷《校詮》:“獨猶何也。” 狸:貓。王叔岷《校詮》:“狸與貍同,《廣雅·釋獸》:‘貍,貓也。’《説文》貍下段注:‘即俗所謂野貓。’” 狌(shēnɡ):鼬,黄鼠狼。陸德明《釋文》:“司馬云:‘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馬氏以爲‘狌’即《説文》之‘鼬’,是也。……鼠狼單言之,或曰鼪,或曰鼬,均無不可。惟連言之,則曰鼪鼬。”王叔岷《校詮》:“司馬釋狌爲,與鼬同,《秋水篇》:‘捕鼠不如狸狌。’《釋文》引崔本作鼬。《廣雅·釋獸》:‘鼠狼,鼬。’王氏疏證:‘今俗通呼黄鼠狼。’”
[2]伏:藏伏,藏匿。成玄英疏:“卑伏其身。”
[3]敖者:指雞、鼠等。陸德明《釋文》:“司馬音遨,謂伺遨翔之物而食之,雞鼠之屬也。”蔣錫昌《逍遥遊校釋》:“《説文》:‘敖,出遊也。’‘敖者’指出遊之物而言,如雞鼠之類是也。”王叔岷《校詮》:“敖、遨正俗字。”
[4]跳梁:跳躍。成玄英疏:“跳梁,猶走躑也。”
[5]中:被擊中。 機辟:機關。王先謙《集解》:“辟,所以陷物。《鹽鐵論·刑法篇》‘辟陷設而當其蹊’,與此同義。亦作‘臂’。《楚辭·哀時命篇》:‘外迫脅於機臂兮。’機臂,即機辟也。《玉篇》王注以爲弩身。”
[6]罔罟:網。罔同“網”。成玄英疏:“罔罟,罝罘也。”王叔岷《校詮》:“《山木篇》‘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與此同例。”
[7]斄(lí)牛:牦牛。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旄牛。’”成玄英疏:“斄牛,猶旄牛也,出西南夷。其形甚大,山中遠望,如天際之雲。”王叔岷《校詮》:“《御覽》八九九、《記纂淵海》九八引斄並作氂,《事類賦》二二三《獸部三》注引作犛,《説文》:‘犛,西南夷長髦牛也。’段注:‘旄牛即犛牛,犛牛之尾曰氂,以氂爲幢曰旄。’”
[8]能爲:可謂。王叔岷《校詮》:“‘能爲’,猶‘可謂’。”
[9]執:捉拿,捕捉。成玄英疏:“跳梁投鼠,不及野狸。”
[10]患:憂慮,操心。
[11]無何有:虚無之意。成玄英疏:“無何有,猶無有也。”
[12]莫:大。陸德明《釋文》:“謂寂絶無爲之地也。簡文云:‘莫,大也。’”王叔岷《校詮》:“《小爾雅·廣詁》:‘莫,大也。’”章案:“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皆《莊子》寓言筆法,喻虚無縹緲之地。
[13]彷徨:逍遥之意。陸德明《釋文》:“彷徨,猶翱翔也。”成玄英疏:“彷徨,縱任之名。”王叔岷《校詮》:“成疏‘彷徨’爲‘縱任’,與‘遊戲’義略近。”
[14]夭:夭折。 斤:斧也。
[15]物:外物。成玄英疏:“匠人不顧,斤斧不加,夭折之災,何從而至。”
[16]安:爲何。成玄英疏:“何所困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