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识别哪些人在说谎:微表情、微动作与识谎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谎言吗?(2)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谎言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谎言,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谎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谎言的领域划分,可分为政治谎言、经济谎言、科技谎言、文艺谎言、情感谎言、医学谎言等。

政治谎言,主要是指历代统治阶级即政权的掌握者,为了剥削压迫被统治阶级而制造的各种政治术语和政治理论。这些理论在人类历史中浩如烟海,他们的理论就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行为是合理的、科学的、正义的、高尚的,至少是必要的或不得已的;也是为了证明被统治阶级除了对统治者歌功颂德和忍耐顺从外没有别的选择。政治谎言的目的就是把剥削和压迫包装美化为“恩典”“关爱”“服务”“造福于人”等等,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政权。

经济谎言,一般是指通过借钱、借物或者股票、彩票等“经济行为”,借助一定的“经济学说”把剥削和掠夺说成是合法和合理的。这类谎言可以是有钱人和有钱人,也可以是有钱人和无钱人之间的行为。

科技谎言,是指很多的科技发明不考虑对人类的危害,或者故意隐瞒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使相关的发明者和统治者从中获取经济上的暴利,导致他人的身心深受其害。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就属于科技谎言的范畴。

文艺谎言,主要是指文艺界色情暴力等“精神鸦片”借文艺之名发展和泛滥,相关人员从中牟利。

情感谎言,以情爱欺骗为典型。一些人以“爱”为借口,欺骗他人感情,谋取个人利益。这些年不断爆出的通过“结婚”骗取他人财产为职业的重婚罪犯,就是典型的情感谎言。

医学谎言,是将一些所谓的“药物”或“技术”说成治病的良药或良方,而实际上,很多是无效的甚至有害的。这种情况在“经验医学”中很严重、很普遍。

按照谎言的目的,谎言可分为欺骗他人型谎言和自我欺骗型谎言两类。前者是人们在主观上刻意说的,而后者则来自人的潜意识。

此外,谎言还可以分为满足自我需求的谎言和满足他人需求的谎言。在这一标准下,心理学又将谎言分成以下几种:防御性谎言、逃避性谎言、操纵性谎言等。

防御性谎言,又称为自我保护性谎言。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在心灵的某个角落里都有一个不愿被外人踏入的隐私地带。许多时候,人们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此时的撒谎俨然是一种防卫机制——任何人都无法忍受把自己的弱点或过失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面前,因而,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撒谎,为了掩饰自己而撒谎,为了防御伤害的来临而撒谎,为了融入既定的状态或环境、即刻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撒谎。并且,为了维持第一个谎言的“真诚”,还必须不断地编造新的谎言。

逃避性谎言的动机是为了“逃避”责任,因为责任代表着一个人必须付出与牺牲。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通过谎言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保护自己免受责罚,说谎的“天赋”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到来。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后,可能会“栽赃”给家里养的小动物,以免受大人的责罚。

操纵性谎言是指说谎者以假话操纵他人意志和行为,使受骗者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

炫耀性谎言是指夸大自己的能力、成就和荣耀,引起他人的注意、羡慕或崇拜。

夸张性谎言是指为了激发人们的恻隐之心,通过装病、痛苦的可怜模样,来博得他人的关心、同情和正义感。

以上介绍了几种谎言的类型,当然,世界上的谎言远远不止这些,在此不再详述。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谎言就大致有了大概的了解,实际上,谎言和欺骗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谎言分善意、恶意谎言,而欺骗就是恶意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分什么样的谎言是有害的,以确保自己不受欺骗,不被煽动,保持头脑的清醒。

别把“谎言”全盘否定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谎言。这些谎言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人。

儒家的圣人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满口花言巧语的人少有仁德。确实如此。比如新闻报道上刊登的虚假的骗局总是害得不少人倾家荡产;还有,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花言巧语骗取他人的情感;这些让人防不胜防的谎言让人痛恨之极。人们时常被谎言欺骗、伤害,人们也不喜欢那些说谎的人,但有时人们却悲哀地发现:有时出于利益关系或者情感需要,自己也会时不时地说谎。

换个角度来看谎言,我们就会发现谎言并不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虽然人们讨厌伤害,认为谎言意味着对真实生活和情感的粉饰,但是,设想一下,一个只有真相的世界真的会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如果大家都说出由衷之言,真的能让人们彼此感情更相处得融洽吗?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情况下,真话同样意味着残忍的伤害,意味着对生活丑恶毫不留情地揭露,也意味着精心维护的亲密关系不复存在。

对于谎言,前面我们说了,要区别对待。因为谎言的影响不都是负面的。谎言按性质分为两种:善意的和恶意的。虽然我们不提倡说谎,然而,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有恶意,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有些谎言是“令人愉快”的,有些谎言是富有“幻想”色彩的,这些“谎言”点缀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美好的,相信生活是光明的,相信人生是多彩的。这些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美丽的,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曾经有一位老教师,他撒了一个谎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这个学生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那个学生将来能当作家,那一个学生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熏染、鼓励和塑造下,孩子们都相信自己有非凡的潜力,他们变得勤奋刻苦、懂事向学。几年后,这些学生都以优异成绩迈进了著名高校的大门。人们真的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对他崇拜至极。还有人跑去好奇地问他有什么秘诀,这位老教师却坦然地一笑,他说,他没有什么先见之明,他是将一个个美丽的希望种植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它鼓励孩子们向着梦中的理想而努力。事实证明,老教师的理想在他用“谎言”为孩子们描绘的蓝图中真的开花结果了。

还有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个学生,他对长跑很头疼。但在一次测试中,老师告诉他他的长跑速度比其他同学快,只是缺乏耐力,还说他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叫他好好努力。那个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之后非常兴奋,因为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没有长跑天赋。从这天起,他真正喜欢上了长跑,每天清晨坚持跑步。过了一段时间后,本来对长跑很头疼的他,竟然真的被选上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了。

可见,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原动力。它会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信任和感动,从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

当然,善意的谎言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有时父母的一句善意谎言,是为了不让涉世未深的孩童知道人性的丑恶和自私;有时老师的一句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彷徨的学子不再困惑;有时医生的一句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万念!灭的病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其作品《最后一片叶子》中,描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透过病房的窗户,病人可以看到风中摇曳的树木。当一片片叶子落下去,病人也越来越难过,他把落叶看成是自己生命衰亡的象征,他悲观地想,当最后一片叶子飘落时,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然而他的心思被一位充满爱心的画家知道了,画家精心勾画了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让这美丽的谎言维持了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善意的谎言,促使生病的人坚强地活下去,这不正是体现人性美好的象征吗?

所以说,虽然为人要讲诚信,但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要对谎言抱有偏见,要承认谎言在生活中的正面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谎言的本质。更为关键的是,要知道善意的谎言在各种场合下的规则以及对各种关系的维护,并明白善意的谎言的一些忌讳。

换种心态重新看待谎言,你会发现,生活没有那么沉重,你可以在善意的谎言中活得更轻松,生活也会有更多的美好。

许多谎言是可以被识别的

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一直渴求探求真理,同时,相对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言,识别谎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不管科学如何进步,人们对谎言的判断力还是相当有限的,识别谎言的能力也比较弱。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很有代表性的研究,他们对109个随机抽取的参与者进行了测试,考察他们识别谎言的能力。这些人包括犯人、警察局侦探、巡警、狱警、海关官员和大学生等,结果发现只有3个人成功识别谎言的概率超过70%。研究人员要求这些参与者列举他们借以识别他人撒谎的依据,结果发现,犯人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为敏锐,列举的线索数量也更多。研究者分析,这或许是因为犯人常年生活在一种充满欺骗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犯人得到了更多关于说谎时的微表情、微动作的反馈。

心理学家的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由于面部表情的展示规则不同,加深了谎言的伪装和掩饰。

比如,当两个人进行贸易谈判时,一人很少用眼神去接触对方,而是转向其他方向,更经常的是长时间地保持沉默。这说明此人心机较重,防范心理十分强。而另一人则一直看着对方,并且不停发问、讲解、阐述,渴望得到对方的回答,这说明此人没有太多掩饰自己。心理学家们认为,两人如此谈判也许会把贸易问题弄糟。

心理学家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怀疑其中有诈或认为有问题并不能提高识别谎言的精确性,寻求真实性反而会降低了识别谎言的准确性。当撒谎者被逼急了的时候,他的眼神不再躲躲闪闪而是显得更加坚定,并且还会利用各种近乎真实的表情,以使对方相信他的话是真诚的。所以有公司研发出许多语言分析系统来“捕捉”这些谎言中的蛛丝马迹。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法律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测谎系统,它包含多种识别标准,目的是辨别出谎言传递的真正信息。在这些标准中,涉及描述的细节、语言结构,还包括在叙述过程中语言的断续情况等。这种测谎系统的应用原理是,当人在叙述某个编造的谎言时,要比叙述某个事实花费更多的精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测谎仪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让人百分之百地信服和采纳的。测谎仪是人造出来的,有疏漏在所难免,而且人的大脑活动、面部表情极其复杂,区分得再细也难以完全概括。

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书信等传统的沟通方式。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为欺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比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说谎的人更不容易被识别。比如,在网络上,我们看不到说谎者当时的情绪和情感(视频聊天除外),说谎者会使用不同于本人的虚拟形象来误导对方,这就让受骗者更容易上当。

综上所述,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和客观环境中扑朔迷离的干扰会让识别谎言变得越来越难,那么,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识别谎言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就可能被那些充斥在生活中的“骗子”、虚假信息或者别有用心的说谎者哄骗得晕头转向,事后叫苦不迭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只要我们提高了对识别谎言重要性的认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加强防范意识,有意识地学习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识别谎言的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识谎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别以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微表情、微动作辨别谎言的重要性在科学上已经得到证实。德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对面孔和声音以及动作的研究能提高人们识别谎言的能力。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说谎》一书中写道,有些人识别谎言的准确率高达80~90%,事实上,他们能达到如此高的准确率,主要是依靠面部和语言、肢体动作所发出的信号。这无疑是对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识别谎言重要性的有力肯定。

当然,识别谎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线索来识别谎言,这其中的学问不单单是仅靠技巧,还有阅历等人生各种因素。关于识别谎言的微表情、微动作有哪些重要线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分别一一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