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认识阿惠,是因为小说。十几年前,老朋友、时任《清明》杂志主编段儒东先生常和我谈论并推荐省内新锐作家的作品。有一次,他交给我一部中篇小说《天堂有约》,嘱我一定要看一看。我一口气便读完了,小说写得很感人,一打开便停不下来,非读完不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形象塑造生动鲜明,心理活动刻画尤为真挚细腻,我很为小说的人文精神所打动。《天堂有约》是阿惠写的,我很赞赏她的才华。

过了些时候,在合肥见到了阿惠,她很文雅,不张扬,和友人小聚时总是静静地听别人说话,并且听得很认真,很少插话,从不多言;对自己的作品,更是绝口不提。再过了些时候,她奉池州所在单位的安排至合肥办事处就职,见面的机会便多了起来。这期间,又读到她写的一些小说,有的还在省内获了奖,我很为她的成就高兴,也深深感到她的不容易。阿惠完全是业余创作。自觉而乐此不疲地利用一切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一件事,当然是源于一种痴迷,一种对于文学的痴迷。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乐趣和鲜为人知的得意的哪怕是细小的体会,但其中的艰苦却难以言表。单位将她一人派驻合肥独当一面,她视为是一种信任,在这个金钱便是一切的氛围下,信任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首肯与尊重,这很难得,理所当然地应当珍惜,绝不能辜负。她又很敬业,无论大事小事,都办得尽量周到实在,丝毫不敢敷衍。那时她的女儿正在上中学,一个中学生母亲的后勤工作是既费时又费力的。可以想见,阿惠的小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挤掉睡眠时间写出来的。长期坚守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一个美丽的痴迷,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千寻》是阿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写得很投入,也很辛苦。初稿写成后,她打印分送朋友和有关人士征求意见,然后择善而从,做了较大的修改。第一稿、第二稿我都读了,两相比较,觉得在第一稿的基础上,第二稿有了较大的提高。文学作品大约都会带有地域的印记,故乡和乡情,始终是阿惠挥之不去的心结,《千寻》正是她的这种心结的表达,地域的印记更是分明。阿惠的地域印记是在长江边上,那里是她的故乡,滔滔而去的江水、来往于江面的大轮船、木帆船、芦苇荡,合欢花、香樟树、野蔷薇、栀子花、粉红的满塘的荷花,鸡头米、菱角、紫红的刚抽出的芦笋尖、嫩藕加上肉丁炒红椒……“故乡的味道真好啊!”这些童话般的田园风光,虽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渐渐地逝去,但却深深地留在了阿惠的记忆里,真是说不尽的乡愁,说不尽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浓郁的延绵不断的乡愁里,让阿惠无法割舍的当然是她的许多乡亲,写在小说里,便是秦一文一家、伍爷一家、范师傅一家、柳叶一家等等。小说将这许多人物,巧妙地组合在长江边上的生活画面里,融洽而自然。秦一文和他的两个妹妹秦一心和秦连曦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三个人物,作家浓墨重彩地描述他们的苦难、善良、励志和经历的奇特,读来让人动容。秦一文明知秦连曦是他父母领养的妹妹,他也明知连曦的内心是真正地倾慕于他的,却始终无动于衷。这样去描写两个正处妙龄的青年人,稍不留神,便容易出现矫揉造作的痕迹,但阿惠的分寸把握得很好,秦一文的端方自持在小说中怡然自得。这样的君子之风,或许是作家理想化的表达,但也是对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愤怒反叛与无情鞭挞。秦一文与柳叶的那段恋情,虽然有些离奇,却独具古朴浓郁的民间色彩,是小说的绝佳看点。柳叶带着她和秦一文生的女儿柳琴千里迢迢从黄河边来到长江边的青城,绝不是为追究什么,更不是想得到什么,就是想来看看多年不见的“大哥”秦一文,其中所包含的思念情感分量多么沉重!柳叶母女来到青城后,在未见到秦一文之前便落住了脚,并很快开了一家面馆,这其中虽有连曦的暗暗相助,更多地却体现出时代的风貌。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个异地农家妇女,来青城或别的什么地方开餐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有许多条文和法规的关卡难以逾越。伍爷作为最基层的生产队长,他的朴实、宽厚也写得好,早年间,他因生计的无奈,发生过因宅基地的纷争而引起秦家的不愉快。但秦一文的父母因车祸故去后,他和伍娘将秦家三兄妹视如己出地呵护着,这既是一队之长的责任,但更显现出人间真情的光彩。还有一个细节,也很能体现伍爷的为人,他的小儿子伍好,外号伍孬子,这个外号只是说他性格憨厚老实,并非精神上有什么毛病。伍孬子小时候是小伙伴们捉弄调侃的对象,有一次捉弄得过火了,怂恿他骑在水牛背上随水牛浮过江去,江面过宽、江水过大,刚入水时还能骑在牛背上,渐渐地只能跪在牛背上了,到了江中间,只好在牛背上站起来,伍孬子紧张又害怕,站不住了,掉到江里去了,幸好伍爷及时赶到,将他托出江面,才幸免于难。这个细节,现代人或许不能理解,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圩区水田多水牛多的地方,牧童站在水牛背上浮过水去,是常见的事,但水面不宽,也没什么风浪,掉下水去也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浮过长江便大不相同了,波浪滚滚,是会被江水卷了去的。但惊险过后,伍爷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好好教训了他的儿子伍孬子一顿,并没有责备其他小伙伴。这个细节既是生活的真实,也体现了伍爷的宽容的性格。范师傅一家,也是小说着力描写的。范师傅是秦一文父母惨遭车祸的肇事者,虽然经过法律程序,范师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出于良知,他对孤苦伶仃的秦一文兄妹仨始终放心不下,想方设法地维护他们,他甚至不顾舍弃自己儿子的利益,也要为秦一文找到一个当驾驶员的职业,这是他最大的能耐了。人间真情,在范师傅一家体现得也很真挚。《千寻》也写了许多矛盾、争斗和曲曲折折,但字里行间,传递的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关爱,抱朴归真,大爱至上,这也是阿惠小说所追求的主题。

读完《千寻》初稿之后,我抄录了一首宋人姜夔的五言诗送给阿惠,诗曰:“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化石哪解语,作草犹可舞。陌上望骓来,幡然不相顾。”姜夔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这首诗却一反常态,一反传统,写了一个刚毅果敢的虞姬,不是“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柔弱虞姬,而是“幡然不相顾”的刚毅虞姬,在姜氏诗词中独树一帜。抄录这首诗,是想表达我对当前文学的一些想法,简言之,我觉得文学的阳刚之气少了些,而阴柔之气太多了,我期待大气磅礴的阳刚之作,也希望阿惠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唐先田

2016年9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经生活过的却已然消失了的村庄以及那片土地上我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