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行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少年眼中的祖国

梅贻琦在沦陷前就离开了北平。而梅祖彦一家是在父亲离开后一年,才离开沦陷区的。

南下,对于少年梅祖彦是一段重要的心路历程。他说:

从北平到昆明来,陆地上不通,很难走。所以走的海路。这段路也是很深刻的教育吧:我们逃出来,到天津的时候住在租界里,看到外国兵。然后坐船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也看到印度的巡捕、红头阿三。从上海到香港,也有外国兵,那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到了海防,海防也是法国的军队。

所以不知不觉之中,总是感受到外国人在侵占我们中国的领土。这是很具体的印象,路上的人都有这么个印象。

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逃难,而所逃之处,则皆是外国人的势力范围。所谓安全的地带,其实是那些早年就沦陷了的土地。

梅祖彦的人格形成,与家庭、学校有关,更与铸造他的时代有关。在他们那一代少年人的眼中,总会敏感地看到自己的祖国贫弱受辱。

我曾经问他,为什么不顾父母的去向,却独自从法国回到新中国?他说:“年轻人,向往新中国。”新中国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废除了所有外国的不平等条约,把他们全部赶出国土。这一点在当时是令所有知识分子和青年人感奋而人心所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