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筑材料现状
如果把建造一个工程项目看作烹饪一顿大餐,人的因素就是烹饪大餐的大厨,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应当是烹饪大餐的原料。原料的优劣是影响大餐美味的重要原因,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负责烹饪的大厨则是最关键的因素。
1.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种类繁多,规格上万,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我国现在的建筑材料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能否托起百年建筑的重任呢?
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这是当代建筑的“骨骼”和“肌肉”,支撑起一个建筑物的框架。那么,中国的钢筋质量如何呢?首先从标准上看,我国目前的钢筋制作标准相比发达国家还是要低一些的。如果把发达国家的钢筋标准比作100分,我们的钢筋标准大概相当于85分左右。再看市场合格率,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几年,钢筋生产合格率大体在70%至80%之间,近几年合格率有所上升,可以达到80%至90%。但这只是生产企业抽样水平,不代表整体水平,更不代表建筑工地的水平。那么,工地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请看关于上海的一些报道:
沪建安质监〔2010〕29号所做的《2009年下半年度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显示:本次建材质量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首次在全市19个区县范围内同时进行,检查涉及在建工程139个,共抽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简称带肋钢筋)、生产混凝土用原材料、施工脚手架用钢管扣件以及建筑防水材料共953组样品,经检测平均合格率82.06%。本次监督抽检带肋钢筋力学性能合格率达到95.22%,重量合格率为84.56%,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钢筋缺斤短两等质量顽症正逐渐好转。重量偏差合格率比上半年提高50.79个百分点,力学性能合格率提高了5.82个百分点,但是经销商供应低质钢筋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盘卷钢筋调直拉细,重量超负偏差现象仍很严重。在被查的工程中仅有35%的项目建立钢筋合格供应商名单,因此,加强对调直钢筋管理必须制定长效措施。
重量偏差合格率比上半年提高50.7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上半年该项指标合格率是33.77%。这可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情况,上海一直是注重质量的地方。改革开放前我们都以能拥有上海货为骄傲,可现在竟然也变成了这样!再看混凝土的情况:
目前混凝土组成材料质量不稳定,如水泥28天抗压强度富裕程度普遍偏低、砂石料质量下降比较明显,特别是磨细粉煤灰细度超标已成为新的质量重症。这次检查共抽取了64家混凝土搅拌站的307组原材料,经检测,有72组不合格,平均合格率76.55%,其中合格率最高为93.5%(矿粉),合格率最低为60.6%(粉煤灰)。抽取的67组水泥样品虽然都符合产品标准,但是65组普硅42.5水泥质量不稳定,其强度相差最大达19.2MPa。66组粉煤灰有26组不合格,抽检合格率仅60.6%,其中24组细度超标,占不合格总数的92.30%。砂石料质量呈现下降,质量已大不如前,128组砂石料样品有36组不合格,其中建筑用砂合格率78.1%,建筑用石合格率65.6%,而且不合格项目也有所增加,如以往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细度模数、颗粒级配,这次抽检不合格项目则增加了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原材料质量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已刻不容缓。
问题很严重,但这还是比较好的地区的情况。而且这是2009年的情况,应该比20世纪90年代要好很多。2010年以后,建材市场情况有所好转。
还是上海。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2010年建材质量及监督工作情况通报:2010年本市主要建材质量一方面呈现总体基本平稳,重点结构性材料的质量状况明显好转。据2010年全年市安质监总站对全市各类建设工程现场监督抽检统计,建筑钢筋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3.6%,比去年提高22.6个百分点,“瘦身”钢筋猖獗泛滥的局面得到了基本扭转;2010年预拌混凝土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2.5%,其中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试件抽检合格率为87.3%,搅拌站生产现场混凝土试件抽检合格率为95.5%,比去年下半年明显提高。
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2009年上海建筑钢筋监督抽检合格率为71%。
以下是2012年福建工商抽查50个热轧钢筋样品情况报告:
近日,福建省工商局对福州和泉州两个地区32家经销单位销售的50个热轧钢筋样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本次重点对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尺寸偏差、重量偏差、化学成分(碳、硅、锰、磷、硫、铬、钼、镍、铜、钒)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其中6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换句话说,合格率88%。
再来看看关于重庆的一些报道:
2014年4月25日华龙网-重庆日报报道: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4月24日发布了2013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形势分析报告。去年,全市共抽查建筑材料3056组,2964组合格,不合格率为3%。抽检不合格的建材情况如下:防水材料抽检58组,不合格率8.6%;钢筋焊接抽检150组,不合格率5.3%;砌体材料抽检308组,不合格率4.5%;保温节能材料抽检126组,不合格率3.2%;钢筋原材抽检2414组,不合格率2.5%。换句话说,总体合格率97%。相当不错了。以上呈现的都是比较好的,下面再来看看中等的。
2009年3月28日《常州日报》:本报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和工程管理工作会议获悉,竟有部分建筑工程使用违法调直、拉伸、拉长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钢筋……从检查情况看,全市监督人员抽查在建工程122项,共抽检钢筋432组,合格钢筋330组,合格率76.4%。
就全国来看,2012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全国冷轧带肋钢筋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2.0%。此次抽查的29个省份706家企业生产的715批次冷轧带肋钢筋产品中,合格产品372批次,不合格产品343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2.0%。
比如2010年11月21日《内蒙古日报》:1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的第三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报中了解到,由于企业无证生产情况突出,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抽检合格率仅为50%。不合格项目为配筋不足。主要原因是企业间恶意竞争,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
这已经是2010年以后的情况了,以前的情况还要更糟!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是建筑工程使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对热扎带肋钢筋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抽查范围包括生产企业、建材市场和建筑工地。本次共抽查了201家企业的278种产品,合格16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0.1%。抽查结果表明:一是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二是在建筑工地抽查的产品质量较差,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37.5%;三是未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1.6%,比已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的77.8%低26.2个百分点。
最后,再来看看最差的。
2012年7月4日中安在线:日前,凤阳县工商局经济执法局对该县建材市场中的钢筋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率竟达97%。工商局陆局长不无忧虑地说:“此次共抽检的31组钢筋产品中,合格的仅1组,合格率仅为3%。”不合格率竟达97%,他在该局工作了六年,六年来情况基本如此,很难有改观。但他也强调说,由于一看明显合格的钢筋没有抽检,所以合格率肯定不止3%。
无独有偶,工商局与建设局检查结果大相径庭的不止凤阳县,还有更极端的“零合格率”的连云港市。
2007年8月23日《江南时报》记者报道:日前,连云港市工商部门依据对全市建筑工地所使用的20个批次的钢筋商品进行了抽样检查结果,发布了“建筑工地钢筋抽检合格率为零”的“消费警示”。消息一披露,旋即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极大关注。“这还了得,钢筋合格率为零,那房子的质量怎么保证?”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对“零合格率”却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对建筑用钢筋负有监管职能的连云港市建设局对此的回应却是:今年1月至8月初全市钢筋送检合格率为96.5%。
为什么两个行政部门得出的结论差距如此之大呢?我认为,两个部门的检测结果都应该没有问题,所不同的是:检测的对象不同。建设局检测的是开发商选择的合格产品,所以合格率高;工商局检测的是自行抽查的开发商正在使用的产品,所以合格率低。
混凝土的情况会如何呢?请看一组数据: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2年5月24日报道:黔南州预拌商品混凝土合格率37.5%。贵州黔南州质监局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了辖区内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8家,其中5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6年1月12日报道: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公布2015年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全省10个市县56家生产企业70个样品,有13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检合格率为81.4%。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强度、坍落度。
《中国质量报》2013年4月11日报道:山东平原县质监局抽检混凝土砌块,合格率81.8%。不合格项为尺寸偏差、抗冻性能。
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如果水泥不合格,就会造成抗冻性差、抗干缩能力差、易起粉、早期强度低、抗侵蚀能力差、抗干湿交替变化能力低等问题。
混凝土全国平均合格率现在可以达到70%以上,2010年以前更低。
2.建筑装饰装修产品的质量问题
2006年3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国产胶合板中约二分之一是乡镇企业或个人承包的小厂生产出来的,不少生产厂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使用一些劣质木材作芯板,胶合效果也差,但却冒充名牌,以低价格抢占市场。例如当时林业部门在对174家产品的抽检中,各项指标合格的仅44家,合格率仅为25.3%。又如1995年对中纤板进行抽样调查的合格率仅为50%,其中有57%的产品甲醛释放量过大,对人体有危害。
国家质监局:1998年2季度建筑材料抽样合格率为77.8%。其中石棉水泥波瓦75.0%,耐酸砖和耐酸耐温砖75.0%,表面活性剂分散剂67.9%,石棉胶乳抄取板66.7%。
国家质监局将2001年第3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如下:
本季度抽查了2662家企业的75类3421种产品,有1887家企业的2533种产品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4.0%。本季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的3个大型灯具专业批发市场共抽查了79种固定式灯具产品,合格21种,抽样合格率26.6%。其中抽查北京健翔桥灯具批发市场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抽查上海闸北灯具批发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产品抽样合格率为34.5%,抽查广州古镇灯具批发市场产品抽样合格率为33.3%。抽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是灯具的耐久性差,内部线路和外部线路导线截面积小于标准规定,灯座、接线端子座的绝缘材料不耐热和不耐火等。
在流通领域抽查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时发现,许多存在安全隐患、质量极差的产品或者假冒他人的品牌、厂名、厂址,或者标注不明确、不具体、不准确的厂名厂址。在被抽查的93种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产品中,合格21种,抽样合格率仅22.6%。
建筑装饰装修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问题较多。本季度抽查了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陶质砖、天然花岗石和大理石建筑板材、强化木地板、机织地毯等10类装饰装修产品。抽查发现: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产品中,有3种产品耐洗刷性均只有5次,远低于国家标准合格品不小于100次的要求,与优质产品高达10000次以上的质量水平相比差之更远。
另外,浙江温州生产的陶质砖产品在装饰装修市场上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次在该地抽查了6家企业的产品,在反映陶质砖产品性能的关键指标抗釉裂性、破坏强度等项目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陶质砖抗釉裂性差、破坏强度低,施工铺贴后,墙面易出现龟裂、开裂、破碎等现象。抽查的机织地毯有8种产品在地毯的耐用性、地毯的绒簇粘接强力、耐燃性等反映地毯使用性能的项目上存在质量问题,产品被判不合格,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不耐燃、毯面纤维脱落、不耐踩踏等问题。
抽查发现,未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差。如抽查的钢管脚手架扣件,20家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而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20家企业的20种产品只有8种产品合格,抽样合格率仅为40%。同时,在生产钢管脚手架扣件企业较为集中的河北省沧州市的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等地,抽查了19家无证企业的19种产品,经检测有12种产品在抗破坏性能、直角扣件扭转刚度性能等关键质量指标上不合格。如果使用这类扣件产品构筑脚手架,当受到一定的荷载时,如风荷载等,扣件易发生断裂,可能导致脚手架失稳或脚手架整体倒塌事故的发生。
抽查中还了解到,少数产品质量差的企业为了顺利进入市场,逃避检查,甚至采取了购买许可证的方法。
2003年由北京市质监局对京城建材市场上销售的木地板及胶合板等产品进行了抽检。此次共抽查了13个建材市场,74家经销企业的74种不同品牌的板材,合格的只有31种,抽样合格率为41.9%。其中,抽查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39种,合格7种,合格率17.9%;强化木地板抽查35种,合格24种,合格率为68.6%。
3.建材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后改为质量监督局)的抽样报告来看,20世纪90年代各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基本在70%左右徘徊,到2010年以后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14年达到85%左右,但总的说来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有的甚至依然很差。比如从2008年起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325号水泥,可是在现实中,企业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生产的水泥名为425号,实际上连325号的标准都达不到,致使灌筑的顶20天都拆不了模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商品房大规模兴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般说来80年代后期的产品质量开始下滑。按理说现在的建材整体质量水平上去了,房屋的整体质量应该有很大提高才对,但事实上近几年出现的问题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是因为盖房子光靠建材是不行的,还有很多其他的环节。就说建材吧,也不能只看生产厂家的合格率水平,因为从这些年抽查的结果看,生产领域的产品合格率要高于市场流通领域的产品合格率,而市场流通领域的产品合格率又高于建设工地现场检测的产品合格率。这是为什么呢?且听下面继续分解。
众所周知,产品从生产到最终用在建筑里,还要有好几个中间环节,比如说运输、仓储、市场交易、现场存储等等。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建材的质量。
《中国制造2025》把目标定在了调结构上档次上,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希望我们的产品离优质的标准越来越近,最后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