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
基于公众慈善捐赠行为模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人口学特征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等基本信息。问卷第二部分对公众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中的6个潜变量进行测量。所有问题都采用Likert 5级量表设计答案,答案选项的分值设置为“非常赞同=1”到“非常不赞同=5”。第三部分是开放式问题,征询被调查者认为会影响其捐赠行为的其他因素、被调查者对《慈善法》的了解程度以及被调查者对《慈善法》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作用的态度。
如表1所示,问卷第二部分借鉴已有研究的问卷内容,并根据逻辑性和专业性进行了适当调整。在对知觉行为控制进行测量时,从理论角度将知觉行为控制分为控制信念和知觉强度,其中控制信念是指个体所感知的可能促进或阻碍行为执行的经济、时机、环境等外部因素,如“是否进行慈善捐赠,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意愿”;知觉强度是指个体感知这些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如“您进行慈善捐赠时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在对行为态度进行测量时,将捐赠行为态度细化为对捐赠结果的信念以及对捐赠结果的评价,分别通过“慈善捐赠能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通过慈善捐赠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非常有价值”等内容进行测量。在对捐赠行为的主观规范进行测量时,分别测量个体以他人作为行为参考对象的规范程度和遵从程度,如“对您而言很重要的人会赞许您进行慈善捐赠”“对您而言很重要的人对待捐赠的看法对您来说很重要”等。在对捐赠行为进行测量时,采用Ajzen.I曾提出的捐赠者自己描述已执行捐赠行为的频率或次数进行测量。
表1 TPB理论中潜变量的测量题项
(二)数据收集
在开展问卷调查时,选取上海市公众为调查对象。上海是我国典型的具有深厚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慈善公益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行业发展、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领跑城市之一。对上海市公众的捐赠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市联劝公益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协助发放问卷,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发放时间为2017年8月初至9月中旬。共回收有效问卷526份。
在回收的526份有效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为45.4:54.6;年龄结构中25~34岁的最多,占28.9%,其次是35~44岁,占25.1%;454名被调查者有过捐赠行为,占总体的86.3%,这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类似。详情见表2。
表2 样本主要特征
针对问卷第三部分关于影响公众捐赠行为的其他因素的开放式问题,共101位被调查者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其中,42.6%的被调查者认为捐赠流程、善款流向等信息的公开程度是影响其捐赠行为的首要影响因素;12.9%的被调查者认为慈善捐赠的时间、信息可获得性会影响其捐赠行为,希望捐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活动时间更加合理;7.9%的被调查者表示捐赠之后的善款用途等信息的反馈会影响其下一次的捐赠行为。针对《慈善法》相关的问题,61.4%的被调查者对《慈善法》有一定的了解,68.9%的被调查者认为《慈善法》的颁布将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