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与他的《海康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雷州任职

范梈在雷州的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的官职是照磨。由于时间久远,关于他的任职,歧说甚多。有的说,他到雷州是升职。《元史·范梈传》:“……翰林院编修官。秩满,御史台擢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照磨的官职不误,但是称任照磨是“擢”,则大谬不然。天下哪有从八品的翰林院编修“擢升”为九品照磨的?有说他的职务是知事的。张养浩《送范德机赴海北道宪司知事》,诗歌题目可证。另外,元吴澄《范亨父墓志铭》:“宪台有闻名者,改擢将仕佐郎、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知事。”《元史》本传也持此说。看来,当时京城里权威性的文献,均持“知事”说,定有原因。在元代肃政廉访司中,设知事一员,正八品。如果他是海北海南道的知事,与他在京城的编修是同一级别,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仍然不是“擢”。而且他任的不是肃政廉访司知事,而是照磨。在肃政廉访司内,照磨兼管勾一员,为正九品。且不说京城与岭南的地域区别,就官职而言,照磨与编修相比不仅不是“擢”,反而降了两级。有的说,范梈到海北担任的是廉访使。明《正德琼台志》卷十六有“延祐三年,海北廉访司照磨范梈”的记载。康熙《临高县志》卷十二:“范梈,元廉访使。”此说不确。范梈在岭南八年,从未超过照磨之职,其离正三品的廉访使,不啻有天壤之遥。有的说,他在岭南担任的是廉州路总管。道光《广东通志》卷十七说:“范梈,延祐三年(1316),廉州路总管。”其根据,大概是因范梈在廉州写了《海角亭记》吧。但是,此说是错误的。路的总管,秩在正三品至五品之间。元刘岳申《与范德机书》:“足下自海北移江西,虽为底僚,然在执法。”(元)刘岳申.申斋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范梈在从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转任江西湖东,再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知事,正八品,仍是“底僚”。直到天历二年(1329),范梈任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从七品,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官,次年他即去世。那么,终其一生,范梈的最高官职才从七品,离可怜的七品芝麻官,还差一级。故上述关于范梈在海北海南道任职的廉访使、总管、知事诸说,均是错误的。

这些误说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范梈的任职本来蹊跷。范梈从京城正八品的翰林院编修,为什么被“擢升”为海畔瘴疠之地的正九品照磨呢?原来,大德年间,朝廷对怯薛等长官们所随意“显擢”的官员,进行整肃。《元史·孛术鲁翀传》:“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孛术鲁翀的谏言,主要是限制长官随意擢升自己属下的官员,级别不得超过五品,但是这对整肃滥升官员的降职,没有影响。孛术鲁翀的谏言在延祐二年(1315)之后,可见在延祐元年(1314)时“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的圣旨早已施行。故此类官员,依例一律被降二等。范梈当时正八品,降二级,正好是正九品。本来,七品以下的官员革职,不得任用。范梈是正八品,还被任用,朝廷对他已是法外开恩了。历史上,一般官员总是不断地升迁,但是范梈却相反,他从京城八品被“擢”为天涯海角的九品官,实在违背常理。范梈的遭遇不符合官场的常规,不明白这段历史特殊背景的人,以为他从京城来到岭南,一定是升了官,于是产生了种种“擢”的误说。实际是由于朝廷整肃官场,范梈遭遇了池鱼之殃,于是从八品编修变成了九品的照磨。这便是范梈所说“南游未是谪”的历史之谜,也是范梈从京城翰林院被“擢”到中国“南极”雷州的历史真相。

什么是照磨?时下流行的解释是:“照磨,官名。即照刷磨勘的简称,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另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元典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mn-xipVdQbBQPZgAVTtewtFgkM_xKQmZOXNpxvAgfor6hPhaDzvV_nvTzSZR_cQ.认为照磨即负责审计和监察,有望文生义之嫌。而且,照磨,也非全是正八品,还有从八品、正九品等级别的。

这里还涉及对“廉访司”的理解。也许一看“肃政廉访司”几个字,便认为它是“纪律检查委员会”之类的监察机构。其实不然。元徐明善《送郑大使之广东序》:“廉访使,即汉刺史职也。”(元)徐明善.芳谷集·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肃政廉访司并非法院,而且即使是在法院工作的人也未必就是法官。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照磨负责监察”说的荒谬了。照磨原是金人官名,元代因之。元许有壬《御史台照磨题名记》:“厥初无照磨官。至元壬辰,台臣以赃入既伙,出纳无适,爰始奏设。又虑员之冗也,乃以其职冠承发管勾兼狱丞。之上,遂为定制焉。”(元)许有壬.至正集·卷四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其实,“照磨”的本意即“照摩”,是照抄、誊录的意思。故《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有“每月一照磨,每季一计点”之言。《元史·世祖本纪九》:“立云南按察司,照刷行省文卷。”照刷文卷,即比照抄录,同时核查文件。照刷文卷,是按察司即廉访司的职责,并非仅仅只是照磨的职责。《元典章·台纲二·体察》:“管民官与按察司递相照刷文卷。”《元典章·户部五·典卖》:“所据文簿,候肃政廉访司依例照刷。”其实,元代以后照磨是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缮科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陶宗仪《辍耕录·为将嗜杀》:“时王元吉为本府照磨,元吉能备言其详,且有抄录公文。”可见,照磨相当于主簿、典史一类文书,他还兼管勾、承发架阁库等钱粮,因此照磨便成杂吏。在肃政廉访司中,从廉访使到照磨共六个官阶,照磨为倒数第一,秩正九品,说照磨负责监察,未免夸张。另外,元朝中央各部、司,如礼部、刑部、工部、客省使、都提举万亿宝源库、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京畿都漕运使司、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提举都城所等,均有照磨一职,其职并无监察可言。另外,照磨的官职,由从九品到正八品,分跨三个级别,官职的大小也颇悬殊。总之,认为照磨是审计监察官员,未中肯綮。

范梈到达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任职时(延祐元年),驻雷州的廉访司的官员今可知的有:正三品的廉访使余琏、正五品的佥事赵珍等。其时,正值海北海南道廉访司政府换届。据延祐元年湖广行省儒学提举张图南的《重修雷州儒学记》,延祐二年至延祐七年(1315—1320),继任的廉访使是嘉议大夫卜达世礼,正四品的廉访副使是李元。范梈的上司还有廉访副使拜都(明万历《雷州府志》)等人。范梈在廉访司官位低,因而工作繁杂。明叶盛家中藏有范梈的《海角亭记全文》,所谓“全文”,是据范梈《海角亭记》的原文抄录,比流行的《海角亭记》的内容完整,特别是保存了范梈署名的全称:“前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今授将仕佐郎、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管勾、承发架阁库兼照磨高平范梈”,这对研究范梈的生平、籍贯、履历等,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范梈负责的事有“管勾、承发架阁库,兼照磨”,主管提控案牍和仓库等杂事。廉访司照磨,官秩从九品或九品,相当于今天的副股长或股长。范梈《潮州路经历司衡政厅记》:“制经历、知事、照磨,秩自七至九(品)。郡凡三员,上以承太守,下以摄郡吏,已又处中焉。”照磨九品,其上是正八品的知事和从七品的经历。范梈任将仕佐郎时与中议大夫同级,从八品;任翰林国史院编修时,正八品。编修在翰林院十一级官阶中倒数第二,年俸二十二贯,廪米二石。那么,范梈在雷州担任的照磨即使是正九品,也比翰林院的编修低二级,相当于今天的正股长。他到只有逐臭之夫才到的海畔,出任小小的照磨,实在是出于无奈。在《登石城驿亭》中他说“南游未是谪”,其实这比“谪”更甚。元代任照磨的大文人不少,如“元诗四大家”之一杨载,他曾任海船万户府照磨;大诗人苏天爵,曾任功德使司照磨;诗人萨都剌,中进士后,任燕南道廉访司照磨,人称“燕山萨照磨”。张伯雨《次韵答萨天锡见寄》:“巡官畏虎盛前呵,惊动燕山萨照磨。”元许有壬《御史台照磨题名记》说:“阶是(照磨)腾为达官者,不知几人;而湮没无闻者,亦复不少。”范梈便是其中的湮没无闻者之一。范梈上任的照磨所,在雷州府城之西,故又称“西厢”。可是,雷州的文献已经忘却了这位位卑才高的照磨,范梈真是被湮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