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园区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蒙古的“草原之路”及俄罗斯正在推进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有机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而且是通过管道、港口、高铁、光缆等将广阔的亚欧大陆连接起来,将亚洲、欧洲以及跨越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从亚欧经济一体化发展角度来说,堪称重大的地缘结构连接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推动,将加速亚洲与欧洲市场不断增强共生关系,对于亚欧经济带的形成也会产生双赢的局面。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能会推动新亚欧时代的到来,为多边贸易组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北京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北京东南亦庄地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东部发展带上,是京津塘产业带的起始地带,也是环渤海经济产业圈的核心发展地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战略产业开发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截至2012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聚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7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08个项目,以及一批优质内资项目。同时基于这些重点项目,成功打造了若干产业集群:以诺基亚(诺基亚目前已经被微软收购)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以及以拜耳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SMC、ABB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和以国富安为代表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二)天津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千米,人口263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包括九大功能区:一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二是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三是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四是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五是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六是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七是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八是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九是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在全国57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14年位居第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京、津,辐射三北,其所在的环渤海区域是一个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高的黄金地带,具备发展工商业的良好条件。以“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为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目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3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天津开发区拥有九大支柱产业,围绕各支柱产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拥有电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装备、食品、石化三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服务业比重达到22.2%。先进制造业中,电子行业成为首个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领域也形成了以新兴金融、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务服务、商贸物流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发展走在前列。
天津自贸区:中国政府设立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总面积为119.9平方千米,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的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学习和复制上海经验基础上,重点摸索天津特色,包括:用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借“一带一路”契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经济,依托于东疆港强大的政策及航运优势,将天津港造成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产业层面突出航运,打造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等特色。天津自贸区着力打造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点,积极开展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三)大连
大连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千米。大连金普新区是中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东北三省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地理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建设大连金普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带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各领域的合作。设立并建设好大连金普新区,对于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入推进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金普新区定位于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主要产业包括:(1)以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加工制造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以数控机床及关键件、专用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核心,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4)以空海航运、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现代商务、科教研发、创意设计、金融保险为核心,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5)以休闲购物、旅游度假、影视娱乐为核心,打造高端生活服务业集群。
大连保税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于1992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是目前中国北方大陆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之一。大连保税区的主要功能是: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商品展示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及商业服务等业务。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成一个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资分拨中心。
(四)沈阳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开发区之一。2013年,沈阳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50.6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药医疗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6%,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7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重点实验室13个、科技孵化器4个、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12个,拥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占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6.3%,是辽沈地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沈阳高新区已建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IC装备、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沈阳综合保税区:在整合原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辽宁沈阳出口加工区、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设立,汇聚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部优惠政策,是地处内陆的虚拟港口,是口岸功能的内陆延伸。沈阳综保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功能完善区与提升区,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体系的枢纽节点,成为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沈阳综合保税区重点承担通关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主要功能,可进行仓储物流、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以及海关允许的其他业务,形成通关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配套服务四大功能区。
(五)长春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春市东部,毗邻长春母城,是长春市“双心、三翼、多组团”整体规划中工业化推进的主要区域,长大、哈大、长吉高速公路从中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目前辖区面积1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万人。长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建设“九大特色产业园区”,即南区建设汽车零部件园区、快速消费品园区、生物制药园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区四个园区,北区建设生物产业园区、专用车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综合保税及物流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五个园区;发展“八大产业”,即做大做强专用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个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两个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光电信息、生物制药和新兴产业;打造“三大商圈”,即会展中心—临河街—自由大路商圈、东方广场商圈、兴隆山商圈;建成“两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即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成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经济起飞的引擎、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的旗舰。
兴隆综合保税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长春经济开发区兴隆山镇内,处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位置。兴隆保税区的建立力图打造高层次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推动吉林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振兴。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上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主,同步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产品研发等;产业上结合长春陆路干港、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功能,依托东北亚中、日、韩、俄联运通道,打造立足长吉图区域,辐射东北亚乃至全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业;进出口加工业方面,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品为主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业,以及交通装备工业零部件制造与模块组装两大主导产业。
长吉图经济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吉林、延边、松原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生物、光电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先导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作为长吉图腹地支撑的新增长极、哈长城市群发展的新引擎和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长吉经济区不仅是新平台的功能中枢,而且可以通过开放与发展促进互联互通,为构建新通道、新门户发挥腹地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使长吉图先导区更好地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
(六)哈尔滨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9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于1991年6月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辟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优势主导产业的引擎,先后辟建了1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哈飞、东轻、东安等国有大型企业和美国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为代表的大运载产业集群,以哈药集团、珍宝制药、益海嘉里、韩国希杰、百威英博、美国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浪潮集团、国裕数据等为代表的云计算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8.5%,形成了总面积40平方千米的主导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