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富县历史(第一卷)(1921-194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中共鄜县地方组织的建立

一 早期党员及党的组织

(一)鄜县早期的中共党员

鄜县较早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和加入党组织的,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在延安、西安等地上学的青年学生。他们在城里读书,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得到中共组织的培养和指引,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

鄜县钳二村的李永文。1924年9月至1926年7月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受南开中学“爱国乐群、严谨务实、蓬勃向上、艰苦创新”校训的熏陶,以及党领导的社团组织广泛活动的影响,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积极向上,立志报国。1927年春在西安成德中学秘密参加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大革命失败后,西安成德中学党组织遭到破坏,李永文离开西安。1928年2月入北平京师大学校(北京大学等几校合并成立)补习班,一边补习功课,一边以学生身份为掩护,秘密为党组织印制发放文件和资料。1931年在国立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继续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多次参加北大学生的爱国游行示威等活动,曾在北大红楼和其在一起学习世界语的同学崔义(后为志丹县干休所离休干部)一块印刷党内文件。1932年后半年,李永文在北平延安会馆介绍李杰庸李杰庸(1908—2005),又名李忠信,陕西省延长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市委秘密交通员,热辽专署专员、辽西省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等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平市社会科学联盟的组织工作。

1934年,李永文离开北京回到陕西西安,在杨虎城部某团任上尉军需,并秘密为中共组织搞兵运工作。1935年3月,他辞去军需职务回到鄜县,仍然从事革命活动,曾多次化装简行,秘密潜入县城调查搜集国民党政权、劣绅们的有关情报。4月,参与陕甘游击队攻克卜巷民团寨子的战斗,消灭了民团武装。随后,别母离妻,来到甘泉下寺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秘书处,负责苏维埃政府《红色西北》报的誊写和印刷,并协助编辑工作。在此,他还翻译了一些从国统区搜集来的英文报刊上的文章,给党组织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1935年10月,李永文在陕北错误肃反中惨遭杀害。

鄜县田厢村的王树勋。1928年秋考入省立延安四中学习。在校期间,他秘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中共延安组织编印的《荧火》、《曙光》等进步刊物,积极参加中共延安四中组织的活动,勇于接受和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29年秋经同学王世泰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省立延安四中学生支部担任宣传委员、党小组组长等职。在此期间,入党的还有鄜县同学李文斌、鲁永文等。1930年冬,因闹学潮,国民党当局解散了省立延安四中,王树勋等受到通缉。于是,王树勋改名王创业,李文斌改名李向阳,与鄜县同学一起返回家乡组织革命活动。1931年春,王树勋等鄜县籍同学又到榆林职中上学,由于军阀井岳秀在榆林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中共地下组织决定王树勋等学生党员离开榆林,分别去外地活动。王树勋等回到家乡,开办了农民夜校,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同年秋,王树勋在交道塬建立了鄜县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支革命武装因遭国民党民团“围剿”失败。1932年春,王树勋只身赴陕北寻找党组织,先在今吴起县新寨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工作,与红军游击队里应外合,攻克新寨堡,战斗中王树勋被俘,后跳崖逃脱。1933年,王树勋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被派到甘肃国民党军邓宝珊部新编11旅搞兵运工作。1936年3月25日,王树勋率部起义,遭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部“围剿”,起义失败。王树勋于5月4日被捕,6月18日在兰州英勇就义。

鄜县直罗、槐树庄、张家湾一带紧临甘肃陇东南梁一线,是刘志丹领导的陕甘工农红军较早开辟的游击区和苏区之一,党员的发展工作也相对较早。

1930年10月,直罗镇小河子川屈家沟村的何彦江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并在部队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何彦江受中共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在中共陕甘特委干部李彦(陕西关中人)等人的帮助下,秘密发展党员,建立革命武装。通过走亲访友,宣传革命道理,进行革命活动。这年腊月初三,何彦江在药埠头介绍韩明奎、朱应有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党组织的还有青年农民张生太、薛建有、邓耀才、柯玉建等。到1933年底,直罗镇南川、西川共发展党员14人。1934年,何彦江、韩明奎又秘密发展了屈尚文(屈家沟人)、张庆才等一批党员,直罗南川、西川共有党员31人。这些党员大都成为地方武装力量的骨干。土地革命时期,何彦江为鄜县的党员发展、党组织的创建以及地方武装的建立都做出了贡献。

1933年8月,北道德湫塬村的何思恭在宜君红军游击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城关监军台村的李忠在陕甘红军队伍加入党组织。大申号村的孙继堂也参加了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工农红军的宣传影响下,鄜县各地青年纷纷觉醒,投奔红军,加入党组织,参加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中。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

随着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共鄜县地方组织建立的条件日趋成熟。1933年秋,中共陕甘边区特委派李彦等到鄜县直罗镇一带,创建党的地方组织、建立工农政权和革命武装。农历腊月初三(公历1934年1月17日),李彦召集何彦江和新接收的党员韩明奎、朱应有、张生太、薛建有、邓耀才、柯玉建共7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屈家沟党小组,何彦江担任党小组组长。这个党小组是鄜县最早建立的党小组,直接由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领导。同月,李永文利用学校放寒假时间,在黑水寺杨家湾建立了以刘德有为组长的党小组,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此时,鄜县有两个党小组开展秘密活动。屈家沟党小组一成立,就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1934年2月,又新发展党员7名。同年4月,鄜西县革命委员鄜西县革命委员会,详见本章第二节“二 鄜县苏区政权的建设”。会成立后,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鄜西县革命委员会辖区的小河子川,创建了中共药埠头支部(书记朱应有)、小河子支部(书记薛建有)和屈家沟支部(书记邓耀才)等3个中共基层支部,共有党员31名。这3个党支部是鄜县建立最早的党支部,开始隶属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领导,1934年9月,划归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直辖,1935年9月又归中共陕甘特委领导。1935年直罗镇南川、西川又发展党员16名,到年底,直罗的药埠头、小河子、屈家沟、寨子湾等党支部共有党员47人。同年11月,大申号区建立了中共古义川乡支部(书记张德贵)、畔上乡支部(书记王尚志)、岔口乡支部(书记韩学增)、黄甫店乡支部(书记杜聿金)。张村驿区成立了中共下河湾乡支部(书记石昌国)。至此全县共有党员60多人。这时候的党员大都是单线联系,秘密开展工作,党员的主要活动是组织村农会,成立赤卫队,参加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

中共鄜县基层党支部创建后,在中共陕甘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开展农民运动为中心,积极组织雇农会,领导穷苦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同时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保卫新生的苏区政权,为中共鄜县县委的建立创造条件。有阅读能力的中共党员,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人都做党的宣传员,通过农民夜校、群众集会,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号召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现耕者有其田,巩固和发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与此同时,在鄜县境内建立的鄜甘、中宜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革命委员会),在其辖区也都组建了中共基层组织。这些基层组织的建立和活动为县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 中共鄜县委员会的建立

(一)中共鄜县工委的成立

1935年10月初,中共陕甘特委派李继德到鄜县,以鄜西县革命委员会辖区的中共党员和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了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李继德任工委书记。中共鄜县工委隶属中共陕甘特委领导,内设组织部(何彦江任组织部长)、宣传部(屈尚文任宣传部长)两个部门。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整顿党的组织,扩大苏区,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

(二)中共鄜县县委的成立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11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陕甘晋省委,设立中共陕北省委和中共陕甘省委。中共陕甘省委书记朱理治、副书记李富春。鄜县划归中共陕甘省委领导。11月10日,中共陕甘省委撤销了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合并鄜西县和鄜甘县的中共组织,成立了中共鄜县委员会,并派红15军团政治部地方部代理部长郭子清担任县委书记。县委设组织部(部长何彦江,后任张育民)、宣传部(部长屈尚文,后任郝向华)、军事部(部长李兴发)、保卫部(部长施作善)、统战部(部长田玉成)等部门,办理日常事务。县委机关驻地北道德东村。县委成立后,立即在所辖的五个苏区分别建立了五个区党委,即中共第一区(大申号)委员会(区委书记王志敏)、中共第二区(钳二)委员会(区委书记罗积全)、中共第三区(道德)委员会(区委书记王友山)、中共第四区(张村驿)委员会(区委书记霍生江)、中共第五区(直罗)委员会(区委书记柯玉建)。从此,鄜县的各级党组织逐步健全。1935年11月,中共鄜县县委辖五个区委、八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0余名。

中共鄜县县委建立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同年11月11日,刚刚成立的中共鄜县县委和鄜县苏维埃政府立即组织鄜县苏区广大军民在北道德的东村,兴高采烈地欢迎胜利结束长征,到达鄜县的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和中央红军。县委动员老百姓纷纷腾出自家的房子、窑洞,供红军宿营;拿出家里的小米、白面、咸菜,送给红军,千方百计为红军提供各种方便。在直罗镇战役期间,中共鄜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宜县委、中宜县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抬担架、运送粮食,全力以赴做好战勤工作,保证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直罗镇战役后,中共鄜县县委又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扩红和创建地方武装工作,扩大巩固了鄜县苏区。是年冬,县委在积极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力量的同时,以基层组织为单位,分别秘密举办了一次党员培训班,时间20天左右。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发展党的组织,如何开展地下工作,如何巩固和扩大苏区,如何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一切工作任务。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明确了工作方法和斗争策略,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正当革命形势发展处在高潮的时候,1936年3月,国民党东北军乘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离开鄜县之机,又以七个师的兵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5月,东北军第57军111师在数架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在北道德的中共陕甘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及中共鄜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红29军奋力抵抗,257团团长乔凤鸣在阻击战中壮烈牺牲,原鄜县游击队队长、独立营营长边德荣也在阻击战中阵亡。由于敌强我弱,鄜县党政机关随陕甘省委、省政府转移到甘泉县府村川一带,进行游击战争。接着,国民党又侵占了鄜县除大申号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鄜县苏区的各级党政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党政干部和党员投敌叛变,一些党员和组织失去联系。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党的组织和一大批坚定分子,使鄜县的党组织和党员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和锻炼。6月,中共陕甘省委撤销,中共鄜县县委划归中共陕北省委管辖。根据中共陕北省委的指示,为适应战争环境,中共鄜县县委和鄜县苏维埃政府合并组成党政合署的鄜县战地工作委员会,韩明奎任鄜县战地工作委员会书记。鄜县战地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积极开展了争取国民党东北军联合抗日的工作,领导全县军民坚持在大申号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9月,中共鄜县县委恢复,韩明奎担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驻地在大申号区罗家塔村。县委坚持在大申号、城关一带开展游击战和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4月,中共陕北省委任命霍士廉为中共鄜县县委书记。经国共双方协商,县委机关迁入鄜县城内,以鄜县抗日救国会的名义开展工作,中共鄜县县委书记霍士廉兼任鄜县抗日救国会主任。

国民党东北军侵占鄜县以后,中共组织的活动主要以地下斗争为主,党员都是单独行动、单线联系,收集、递送情报,发展党员,发动群众进行抗粮、抗捐、抗丁等活动。大申号区在区党委和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动群众完成土改任务,补发土地证,发展壮大党团组织队伍,扩大自卫军武装力量,搞好扩红征兵工作,组织群众土法自制武器弹药,创办织纺合作社,建设苏区,保卫苏区,有力地支援了前方和敌占区人民的抗粮抗捐和减租减息斗争。1936年10月,区党委在第三乡新庄科秘密举办了党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党员10多人,培训时间20多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地下工作,扩大革命斗争范围,树立坚决完成党所交给的一切任务的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鄜县的中共组织及其党所领导的政权组织、军事组织、群众团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艰难的斗争历程,为扩大苏区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鄜县党的地方组织创建之初,处在最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党的日常活动以秘密的地下斗争为主,发展党员,壮大队伍,开展武装革命,创建苏区并进行土地革命运动。

三 中共中宜县委员会的建立

1935年11月,中共陕甘省委派刘恩善来到鄜县寺仙前桃园村,在中宜县苏区建立了中共中宜县委员会,县委书记刘恩善,组织部部长李继德,宣传部部长王英王英(1914—1994),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曾任中共中宜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陕甘省委巡视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安市政协常务委员。。中共中宜县委直属中共陕甘省委领导,县委机关驻鄜县寺仙前桃园村。中共中宜县委辖鄜县境内的寺仙、南道德、吉子现等区乡的中共组织。直罗镇战役前,中共中宜县委迁至张村驿镇,领导群众开展支前工作。直罗镇战役后,县委机关又迁回前桃园村。1936年春,中宜县委根据中共陕甘省委的工作指示,积极开展扩红运动,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积极大胆地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3月,各项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东北军趁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入侵陕甘省所辖中宜、鄜县大部地区,中宜地区成为游击区,中共中宜县委机关迁至北道德。4月,中共陕甘省委决定撤销中宜县建制,中宜县委随之撤销,其所属中共基层组织归中共鄜县县委领导。

四 鄜县群团组织的建立

(一)鄜县基层农民联合会

1930年后,刘志丹率领部队,在鄜县西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鄜县农村普遍建立了雇农会、贫农团,随后统一改组为农民联合会(简称农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苏维埃基层政权基础组织。1934年春,鄜西县、鄜甘县革命委员会就是在农会的基础上创建的。1935年11月,鄜西县、鄜甘县合并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就是农会。农会设主席、副主席以及财粮、军事、文化委员等。基层农会的领导成员均由农会会员选举产生。

(二)鄜西县的群众组织

1934年4月,随着鄜西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鄜西县各群众团体组织、地方武装也相继建立起来。当时建立的有:(1)鄜西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支部,书记薛志荣,组织委员龙带有,宣传委员李唐娃,以上3人是1934年前季发展的团员,后季发展了胡德清等2人,共5名团员。(2)鄜西雇农工会,工会主席朱应有,委员邓耀才。(3)鄜西贫农团,主席薛建有,委员胡德清。(4)鄜西赤卫大队,大队长宋金定,一村一个班,共100余名赤卫队员。(5)鄜西警卫队,下辖两个支队,一支队(南川),队长郭振明,20多人;二支队(西川),队长刘新汉,10余人。(6)鄜西保卫队,队长薛生荣,指导员方有才,共30人左右。

(三)少共鄜县委员会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名为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当时,在少共陕甘省委的指导下,少共鄜县委员会成立,赵振兴(东陈超人)、魏银川先后任少共鄜县委员会书记。少共鄜县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动员青少年投入直罗镇战役的支前和战后的扩红工作,并建立少共武装,设立了放哨站,协助维护苏区秩序。1936年5月,东北军侵占鄜县,鄜县少共组织停止工作。10月,随着县委的恢复又重新开始工作。1937年春,少共鄜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和少共陕甘省委的指示,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少共鄜县县委为主体公开建立了由各界爱国青年组成的鄜县青年救国会,从1937年春到1937年7月,魏银川、刘书亭先后任鄜县青年救国会主任。全县有1200余名青年参加青年救国会。鄜县青年救国会在中共鄜县县委的领导下,联合和团结各界青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四)鄜县妇女联合会和鄜县工会

领导全县妇女工作的鄜县妇女联合会,于1935年11月成立,李万云(女)任妇联主任。1936年5月,国民党东北军进犯鄜县苏区,鄜县妇女联合会停止工作。1937年4月,领导和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鄜县妇女救国会成立。杨晓村(女)、崔秀珍(女)先后担任鄜县妇女救国会主任。

鄜县工会于1935年11月成立,主席朱应有,1936年6月,因进入游击战争时期,鄜县工会停止工作。

(五)鄜县抗日救国会

1937年4月,在中共鄜县县委的领导组织下,鄜县各党各派和各界群众联合成立了鄜县抗日救国会。在国民党县政府所辖的10个区联保处,相继建立了10个区抗日救国会和48个乡抗日救国会。县委委派中共各级党政干部200多人到各级抗日救国会任职,组织动员各界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从此,中共鄜县县委以公开的鄜县抗日救国会为掩护迁至县城开展工作。中共鄜县县委书记霍士廉兼任鄜县抗日救国会主任。鄜县抗日救国会在中共鄜县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工作,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同国民党顽固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建立全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6月26日《新中华报》《新中华报》:1937年1月29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改变了延安没有党中央机关报的状况。1941年5月15日停刊,集中力量办好《解放日报》。第一版以《鄜县抗救会工作的开展》为题,报道了鄜县抗日救国会开展工作的情况。文章中写道:鄜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工作异常活跃,由于领导同志的努力,在全县范围内,从县城至农村群众中建立了各级与各界救国会的组织,民众取得了民主自由。例如行政保甲等现由人民改选出真正能代表自己利益的领袖,并执行了减租减息(杂税均以半数征收),特别是调剂粮食,确实解决了目前无法生活的人民,大家都有饭吃。所以,群众都积极地参加抗日工作,拥护救国会,每有一点问题就来救国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