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工农红军在鄜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亦称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9月12日,在甘肃迭部县俄界,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胜利到达保安县吴起镇(今吴起县),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5年12月改称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同时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陕甘支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将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同日,中共中央西北军委发布命令: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1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11月6日至8日,红1军团主力先后到达鄜县西北的老人仓、安沟、白灵沟、秋林子地区。1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红1军团到达鄜县北道德塬东村,同徐海东领导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红15军团正式进入红一方面军序列。从1935年10月上旬红15军团进驻鄜县,11月上旬红1军团进驻鄜县,到1936年1月后陆续离开鄜县,开赴东征前线,红一方面军在鄜县战斗、休整了三个多月时间。
一 红15军团的几次战斗
1935年9月15日,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从鄂豫陕根据地出发,经过长征到达延川县永坪镇,同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胜利会师。18日,正式组建成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政治部副主任。红15军团下辖三个师,原红25军编为75师,原红26军编为78师,原红27军编为81师,共7000余人,从而壮大了西北红军的力量。随后,红15军团挥师南下,于10月1日取得了劳山战役的胜利。劳山战役结束后即进入鄜县地区,取得了郭丰战斗和钳二战斗的胜利,10月25日又取得了榆林桥战役的胜利。11月,红15军团和红1军团在鄜县一起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
(一)郭丰之战
红15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后,为了迅速扩大战果,派红78师师长杨森率部到鄜县中指原羊泉一带伺机作战。羊泉镇驻守着东北军107师619团第3营。杨森探清敌情后,于10月7日,在羊泉镇北10里地的东陈超设伏,由鄜甘游击一支队和鄜县保卫队去羊泉诱敌入围。游击队引诱敌人出巢后,一边与追击的敌人交战,一边向郭丰、东陈超一带撤退。东北军营长曲宏俊见是小股大刀长矛之众,毫不在意,率部直追。当敌人追到羊泉镇北5里地的郭丰村北时,红军的冲锋号响起,埋伏在这里的红78师突然冲出,将曲宏俊一营团团包围。经过两个小时激战,营长曲宏俊和数名官兵被击毙,余者全部被俘,缴获长、短枪300余支。
(二)钳二之战
东北军107师不甘心在郭丰的失败。1935年10月14日早晨,又增派619团和620团,由师属骑兵连担任警戒,企图捷足先登再次侵犯羊泉塬。红15军团第81师得到情报,立即由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率领,从甘泉府村川一带翻山越岭,中午到达羊泉塬北部的永川府和卜巷一带。这时,东北军步步为营,也赶到钳二一带。两军在钳二相遇,展开激战。因敌东北军装备精良,又抢先占领了钳二村有利地形,利用村中墙壁、房屋等为掩护,火力布置密集,易守难攻。而红81师所处的上、下古堆两村,地势较高,面南距敌阵地钳二村又是一片开阔地,向敌阵地冲锋,目标明显,十分不利。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双方伤亡都很惨重,鄜甘游击二支队队长高怀春壮烈牺牲。战斗持续到当日午夜,鄜县游击队、鄜甘游击一支队紧急增援,与红81师协同作战,奋勇杀敌。同时,红军在阵地上发动政治攻势,高喊:“东北军兄弟打回老家去!团结对外,一致抗日!”午夜12点,东北军终因伤亡惨重,无力顽抗,乘夜逃回鄜县城,放弃了对羊泉塬的占领。钳二战斗取得了胜利。
钳二战斗旧址
(三)榆林桥战役
劳山战役的胜利,切断了东北军67军所构成的洛川至延安的南北防线,军长王以哲率军部和129师固守延安,与留守洛川、鄜县的117师、107师失去了地面联系。1935年10月20日,军长王以哲下令107师师部和621团驻防鄜县城,620团驻防交道塬,619团和620团的1个营,共4个营,组成1个加强团,由619团团长高福源带领,进驻榆林桥,驻防洛川的117师逼近鄜县,企图打通洛川到延安的南北防线。
榆林桥位于鄜县茶坊镇北部的洛河川,是鄜县通往甘泉、延安的必经之路,背山面水,有70多户人家,靠山坡有一排窑洞。村子西边的洛河,冬天可以徒涉。东西有两座山,中间是一条百多米宽的大川,咸(阳)榆(林)公路由南向北沿村而过。南距县城10公里,北距红15军团军团部所在地道佐铺(道镇)也仅仅只有10余公里。
高福源率部到达榆林桥后,抢占有利地形,在四面山头构筑工事,并围绕村子挖了一条战壕,直通村子后山,企图以碉堡战术固守。他把一个加强连放在村子后山,控制制高点。同时,在洛河南岸驻守一个营,以控制南边的制高点。这对红15军团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劳山战役结束后,徐海东和郭述申率领红15军团乘胜南下,部队迅速隐蔽地运动到道佐铺附近。徐海东率领营以上干部3次到榆林桥附近勘察地形,讨论制定作战方案。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彻底切断东北军67军的南北防线,红15军团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坚战。遂以81师243团围困甘泉,军团主力逼进榆林桥。
10月24日晚,红15军团主力和鄜县游击队全部进入预定阵地。25日拂晓发起总攻,红75师、78师乘晨雾从南、北两面进攻榆林桥。红75师223团由当地熟悉山路的群众朱振武、魏正升带路,突破敌人外围防线,消灭了东山顶碉堡的敌加强连,占领了东山制高点。红78师232团从西向东涉过洛河,进攻榆林桥南敌据点。担任预备队的红81师沿洛河东岸开阔地向榆林桥西门及其两侧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红15军团攻占了榆林桥周围的所有高地,洛河南敌人一个营被78师232团团长韩先楚率部消灭。鄜县游击队占据西山,密切监视可能增援的驻县城的东北军117师的动向。
东北军外围据点被红15军团攻克后,高福源亲自组织反击,妄图夺回阵地。敌人发疯似的反扑上来,红15军团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打垮了敌人的反击。上午8点左右,大雾开始消散,徐海东听取了部队的汇报,又一次察看了周围地形和敌情,指示部队从山上往下打,向敌人占据的山坡上和山脚下的窑洞发动进攻。部队立即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夺战。红15军团在强大火力掩护下,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地消灭敌人,守敌大批被歼。只有村北的团部和村西的残余敌人还在顽抗。徐海东亲自组织225团向敌团部发起进攻。225团团长郎献民带领突击队,迅速逼近敌人。由于敌人火力密集,不少干部战士倒下去了,郎献民身负重伤。国民党619团凭借坚固的窑洞拼命抵抗,红军战士搭人梯爬上窑顶,从烟囱往窑洞里扔手榴弹,给敌人造成很大伤亡。国民党第67军派的3架飞机在空中盘旋,进行火力支援。红军为了不让飞机发挥作用,全线发起攻击,迫近敌军。飞机投下的7枚炸弹,有3枚落在敌军阵地上,引起敌军大乱。红军乘势攻进村内,展开激烈巷战,杀得敌军人仰马翻,尸体遍地。团长高福源命令文牍副官叶元超连发急电求援,但洛河川下游红15军团骑兵营上下奔驰,警戒森严,西山又有鄜县游击队严密监视布防,驻鄜县城内及郊外的敌107师、117师根本无法到达,只好按兵不动。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残敌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红15军团大获全胜。
整个战役,全歼东北军107师4个营,俘虏619团团长高福源和营以上军官6名、营以下官兵1800多人,毙伤敌300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8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108挺、长短枪2000余支、无线电台1部和其他战利品。把东北军67军王以哲部构筑的南北防线拦腰斩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处于完全瘫痪的状态。
榆林桥战役旧址
在榆林桥战役中,红15军团225团团长朗献民、223团团长王富贵和2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在榆林桥战斗激烈进行时,军团长徐海东接到军团政委程子华派通讯员送来的信,告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吴起镇。徐海东在战壕里,向战士们传达喜讯,号召大家全歼敌人,迎接中共中央,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榆林桥战役一结束,红15军团除留红81师243团继续围困甘泉县城守敌外,军团长徐海东即率部队主力到达羊泉塬北端的李家窑科一带,做攻打张村驿前的战备工作,并帮助地方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及革命武装。
二 中央红军在鄜县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极为恐慌,急忙调整“围剿”部署,亲自担任总司令,命张学良担任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之职,常驻西安,负责剿共事宜。妄图调西线东北军57军董英斌部的4个师为西路,由甘肃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企图构成葫芦河东西封锁线。以王以哲第67军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鄜县大道北上,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接应董英斌东进,妄想乘中央红军长征立足未稳,东西对进,南北夹攻,将红军围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西北革命根据地。
11月3日,中共中央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甘泉下寺湾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了中共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陕甘晋省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毛泽东提出,应该在本月内粉碎敌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不能用整个冬天,否则会给敌人构筑堡垒的时间。会议制定了“向南作战”与“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会后,张闻天等带中央机关北上,前往瓦窑堡(今子长县)。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南下,准备同红15军团会合,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1月5日到达甘泉县象鼻子湾村,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这里正式确定了发起直罗镇战役的总的决心。
(一)东村会师
东村,位于鄜县北道德塬道德村以南2.5公里处。因其坐落于宋代福严院(寺院)宝塔东侧,故得名“东村”。1924年英国传教士在东村村南修建了一座天主教堂,后改称“解放堂”。教堂7间,宽23米,进深11米,高18米。在距教堂南侧30米的沟畔有3孔土窑洞,东边第一孔窑洞就是毛泽东居住的地方。窑洞面积狭小,临窗有一个小土炕,供毛泽东休息、就寝。毛泽东办公常在窑脑畔上教堂后面的女子小学堂里。女子小学堂也是中央军委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当时,中共鄜县县委和鄜县苏维埃政府机关也在东村。
11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首长一同来到甘泉县道佐铺(今道镇)红15军团军团部,会见了刚从鄜县张村驿前线赶回来的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以及程子华、郭述申等,听取了徐海东及程子华的汇报,科学地分析了陕北的形势,同意红15军团先打张村驿的意见,并调给徐海东一部电台和译电人员,决定以葫芦河川的直罗镇为战役枢纽,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打一场大的歼灭战,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说明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发展红军的密切关系。当天下午,徐海东就带着电台和译电人员,从道佐铺回到羊泉塬,向红15军团的指战员讲了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情景,大家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中央红军来了,有了大靠山,力量大了,“再打大胜仗,迎接党中央!”“打下张村驿,去见毛主席!”红15军团全体指战员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决心以新的姿态投入战斗。
张村驿战斗旧址
11月6日至9日,毛泽东接连电令红15军团:要“尽快消灭张村驿团匪”,“肃清金村、东村、套洞(道德)、湫塬一带团匪”。并指出“这一任务对今后作战甚为重要”。同时“速令独立营,发动直罗镇、黑水寺一带及其附近地区群众,坚壁清野,将粮食、锅头搬尽”。7日下午,徐海东率红15军团去攻打张村驿寨子,路过北道德张家窑科寨子,看见寨子墙外有一木梯,想借用一下,不料竟遭到寨内民团袭击,打伤了红军战士。红军指战员,立即对寨子民团发动攻击,活捉了民团顽固分子张某父子几人,交由政府公审。接着,红15军团来到张村驿,将张村驿寨子团团包围,鄜县游击队、中宜游击队也来协同作战,不到三个钟头就把寨子打开了,寨内团丁全部缴械,无一漏网。张村驿联保主任民团头子郭某,盘踞西川,横行乡里,搜刮民财,拦路抢劫,无恶不作,被当场击毙。10日,红15军团又打开了北道德东村寨子,击毙以胡神甫为首的地方民团顽固分子40余人,扫除了盘踞在东村寨子的地方绅士和国民党反动民团武装。金村、道德、湫塬等寨子内的民团武装也闻风丧胆,纷纷仓皇逃窜到洛川和鄜县城内。北道德塬全部由红15军团控制,从而为红15军团与中央红军在东村会师及进行直罗镇战役扫清了障碍。
11月6日至8日,中央红军一纵队陆续进至鄜县西北的老人仓、安沟、白灵沟、秋林子一带。10日,中共陕甘省委和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在北道德,同中共鄜县县委和鄜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一起,与红15军团的首长共同组织当地军民,精心准备,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道德塬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福严院塔
11月11日,鄜县在东村福严院塔下的雪地里搭起了台子,悬挂起“热烈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的巨额横标。村里村外,到处都插着红旗,贴满标语。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带领中央红军来到了道德塬,沿途都受到当地群众和红15军团的热烈欢迎。省、县的领导和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等都在东村村口等候。当毛泽东和中央红军进入东村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了,大家尽情地欢呼着、跳跃着。宝塔下,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的指战员,还有鄜县游击队和赤卫队,整整齐齐地站在雪地里,威武雄壮。几十里外的群众也来观看,整个会场挤得满满的。徐海东和程子华及省、县的领导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走上主席台,向大家招手致意,会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震耳欲聋的口号声。
徐海东走到台前,十分激动地讲道:“同志们、老乡们!我们盼望已久的中央红军来到了,我们尊敬的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来到了,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会场上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徐海东接着说:“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胜利会师了,这是陕北革命斗争出现的一个新局面。中央红军素质好,战斗作风硬,多次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了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我们要向中央红军学习,搞好团结,不要闹宗派,不要搞山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迎接中央红军。什么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是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支援中央红军,抽出一批好的枪支弹药、医疗药品和表现好的战士,支援中央红军。鼓起勇气,团结一致,共同战斗!”
在热烈的掌声中,彭德怀司令员走到台前讲话:“红15军团的同志们,战友们,陕北的老乡们和地方工作的同志们!我们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受到你们的热烈欢迎,热情支援,诚心诚意的团结,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接着,彭德怀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正式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将中央红军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将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彭德怀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张云逸兼任副参谋长。红一方面军辖红1军团和红15军团,约1.1万余人。彭德怀又讲了两支红军胜利会师的重大意义,最后说:“我们会师了,成了一支部队,红15军团统一归红一方面军建制。我们要团结战斗,坚决粉碎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要巩固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现在敌人已向我们进攻了,我们要准备打大仗、打硬仗,以新的胜利向党中央、向陕北人民献礼。”
中共陕甘省委、鄜县县委和当地群众代表也在大会上发了言,热烈祝贺两支红军队伍胜利会师,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打胜仗。
毛泽东兴高采烈,不时地向广大指战员和群众挥手致意,会场上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与红15军团在鄜县北道德东村福严院宝塔下的雪地里胜利会师。这是两支长征队伍(中央红军和原红25军)的胜利会师,也是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红15军团)的胜利会师。
红15军团把欢迎中央红军的到来凝聚在对中央红军的支援上,每个连抽出3挺机枪和其他枪支弹药送给中央红军,经济部拿出1万元,卫生部调出部分药品、衣物送给中央红军供给部。毛泽东、彭德怀收到物款后,立即给徐海东、程子华发出感谢信,感谢帮助和支援,盛赞三支红军(中央红军、红25军、西北红军)的会师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伟大胜利。
会师后,中央军委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驻扎在东村,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就在这里亲自部署、指挥和总结了直罗镇战役。红1军团驻扎在道德塬、魏家河(渭家河)、姜家川一带,红15军团驻扎在葫芦河川的张村驿一带。红军指战员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两个军团之间订立了战场上的革命竞赛条约,开展了紧张的战前思想动员、军事训练和兄弟般的训练竞赛。省、县党政军民也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勤支前工作中。11月12日,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等领导就来到张村驿,和中共陕甘省委、鄜县县委的同志一起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和党的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做好战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历史名镇,位于鄜县境域西部的葫芦河川,东距鄜县县城57公里,是陕西鄜县通往甘肃庆阳的必经之地。直罗镇南北群山迭起,百姓不足百户,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仅有一条可供步兵和驮马蜿蜒行进的道路,葫芦河由西向东绕城穿过。整个地形对“设伏歼敌”非常有利。
11月18日,毛泽东在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镇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徐海东、程子华、左权、彭雪枫、陈赓、朱理治等。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总结讨论了方面军及游击队的部署、军事政治教育、军区军分区组织与工作;地方工作计划、筹粮计划、筹款计划等问题,进一步对直罗镇战役进行了详细部署。会后,各级党政军民迅速落实。彭德怀司令员带领红军团以上干部,在鄜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的配合下亲赴直罗镇勘察地形,测绘作战地图,分配战斗任务。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左权、陈赓、彭雪枫等都一同骑马前往。为防止国民党军队利用直罗镇东山寨子固守,红15军团派一营部队连夜拆除了寨子围墙。
图为鄜县张村驿镇军委会议旧址
10月28日,西路东北军57军开始东进,但行动谨慎,11月1日占领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后,即停下构筑工事。11月6日,东路东北军67军117师北进至鄜县县城后也按兵不动。为了调动敌人,红军指挥部命令红15军团第81师的243团加骑兵营,加紧围攻驻扎在甘泉县城的东北军129师685团,以迷惑敌人。同时在直罗镇一带派出地方游击队和小股武装四处活动,以引诱东西两线东北军就犯。果然,国民党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见甘泉军情危急,忙令集结在甘肃省合水一带的董英斌57军全部火速东进,迅速构成葫芦河封锁线,并解甘泉之围。接到命令后,东北军第57军除留108师守备合水至太白一线外,主力3个师从合水县太白镇出发,沿葫芦河向直罗镇、鄜县攻击前进。其先头部队第109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时,军部率另2个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20日晨,其先头部队第109师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沿葫芦河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攻击前进,在红15军团派出的警戒分队和鄜县游击队的引诱下,于下午4时进占直罗镇,进入红军设计的“口袋阵”。57军军部率第106师、第111师进占黑水寺地区。109师师长牛元峰一到直罗镇,即向国民党西北“剿共”总部和57军军部报捷。由于东北军一路未遇到较大规模的抵抗,警惕性逐渐松懈,宿营后,大吃大喝,疏于戒备。是夜,即被红军包围,仍无察觉。
11月20日晚,毛泽东和彭德怀得知敌109师进入直罗镇后,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红1军团与红15军团分别沿葫芦河川两侧山岭,进入预定阵地,直罗镇南北山上布满了红军。鄜县游击队共500多人也配合红军主力进入阵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都亲临前线指挥。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直罗镇东北方向的吴家台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可一览直罗镇全貌。战斗打响以后,毛泽东一再指示各路红军:“要的是歼灭战。”彭德怀司令员随红15军团行动,指挥所设在直罗镇南川的文家庙村。
参加直罗镇战役的红一方面军机枪连
11月21日拂晓,红军按预定作战方案,全线发起攻击。红1军团从正北和西北方向,进攻直罗镇北山,断敌退路;红15军团从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阻敌东逃。激战至14时,敌第109师大部被歼,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寨子固守待援。镇东寨子围墙,事先虽被红军拆除,但牛元峰进驻后,下令连夜补修加固,加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牛元峰借有利地形,指挥他的残兵败将负隅顽抗。红15军团经过猛烈攻击,仍未攻下,形成僵局。徐海东准备再组织兵力强夺时,周恩来深入前沿阵地来到寨前,了解到寨内无粮没水,便决定红15军团留一部分兵力包围牛元峰残部,待其逃跑时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并阻击由鄜县来援的敌117师;其余主力和红1军团向西迎击由黑水寺来援的敌106师、111师。
2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西进,迎击西路来援之敌。敌106师和111师畏惧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军乘势追击,在张家湾又歼灭106师617团,其余两师不得不退回甘肃境内。东路来援之敌117师刚到羊泉塬即遭到红军和地方游击队的猛烈阻击,也仓皇退回鄜县。牛元峰待援无望,饥渴难忍,于11月23日晚分路突围离寨,兵卒四散,牛元峰带40余人向西南方向逃命,红15军团一营部队跟踪追击。24日凌晨,在距直罗镇5公里的卧牛湾,将牛元峰残部全部歼灭,牛元峰被击毙。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直罗镇战役,全歼牛元峰109师和106师的1个团,毙敌1000余人,俘虏5367人,师长牛元峰被击毙,缴获长短枪35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无线电台两部、子弹22万发、战马300余匹以及其他物资,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改善了红军的装备。
直罗镇战役旧址
直罗镇战役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红四团政委黄甦,红二团团长李英华,聂荣臻的通讯员孙启峰,红15军团少共营的张标、王瑞芽、根虎、牛娃、榜子等12名小战士等共36名红军指战员在直罗镇战役中光荣牺牲。
直罗镇战役胜利了,红军战士欢呼雀跃,老百姓纷纷前来慰问,把直罗镇都快要挤破了。红1军团和红15军团携带着胜利品,押解着俘虏,撤出战场,分别在鄜县北道德塬的任家洼村和羊泉塬的西陈超村召开了祝捷大会,并追悼阵亡烈士。中共鄜县县委书记郭子清和鄜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副主席韩明奎分别出席了红1军团和红15军团的庆祝大会,代表鄜县人民祝贺直罗镇战役取得胜利。红1军团和红15军团都互相派了参观访问团,进行参观、访问和联欢。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带领剧团,到红1军团、红15军团驻地慰问演出。鄜县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编排了戏剧、秧歌等文艺节目,到红1军团和红15军团驻地进行慰问演出。
图为红一军团在鄜县北道德乡任家洼村召开军民祝捷大会
11月30日,毛泽东在东村的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对直罗镇战役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我们胜利的原因:(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葫芦河与直罗镇);(三)战斗准备的充足;(四)群众与我们一致。这四个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胜利与敌人的失败。”“这次胜利的战斗,告诉我们对于以后的作战,亦必须争取这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同时,毛泽东还从八个方面对这次战役胜利的影响和意义做了总结。他强调,这一胜利实现了中共中央与军委决定的“向南作战”与“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使刚刚会合的南中北三支红军,得到了进一步的团结”,“使我们能够利用时间去猛烈扩大红军”;“巩固苏区”;“允许我们猛烈扩大苏区”。毛泽东特别强调:“中央领导我们,要在西北建立广大的根据地——领导全国反日反蒋反一切卖国贼的革命战争的根据地,这次胜利,算是举行了奠基礼。”会上,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萧劲光为陕甘军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治委员,同时还任命了22名师、军分区、骑兵团、独立团的军政干部。同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再次对直罗镇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做了深刻论述。他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1月25日和12月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先后两次报道了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战况及其重大意义,扩大了直罗镇战役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民众。
三 红军帮助鄜县地方工作
红一方面军在鄜县期间,帮助地方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和地方民团武装,给群众分田地、分粮食,建立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拥政爱民,和鄜县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广泛发动群众,做好备战支前。红一方面军一到鄜县,红军首长周恩来、彭德怀等带领红军农村工作部的干部和中共陕甘省委及鄜县县委的干部一起深入到张村驿一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筹集粮草,为直罗镇战役做好准备。苏区军民很快形成战备支前的热潮,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粮草运来千千万,大仗就在眼面前,如若你不信,三天以后可看见。”战前,全县共建立了4个接待站,在很短时间内就筹集粮食40余万斤、担架千余副。直罗镇战役开始后,全县上下齐动员,党政干部、游击队、赤卫队、担架队全部开赴战场,带路、送信、抬担架、参加战斗、押解俘虏、清扫战场。
(2)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巩固和扩大苏区。红军到达鄜县后,帮助地方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及地方武装。榆林桥战役后,红15军团派康玉林帮助地方建立了黄甫店乡苏维埃政府、乡党支部和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乡党支部、乡政府立即组织发动群众放哨、发路条,把地主、富农的土地、牛羊分配给贫苦农民。中共中央联络部部长李克农还经常来乡上指导工作。红15军团攻克张村驿民团据点后,立即帮助地方建立了张村驿乡苏维埃政权。红15军团群工部的王部长介绍张村驿的石国昌加入党组织,并于11月28日帮助下河湾乡建立了党支部。按照中共陕甘省委的指示,少共陕甘省委副书记竭俊勋与红15军团政治部干部郭子清一起,来到北道德,将鄜西县和鄜甘县合并,成立了中共鄜县县委和鄜县苏维埃政府,红15军团政治部干部郭子清担任中共鄜县县委书记。接着,在红军的帮助下,全县建立了5个区、28个乡苏维埃政权,同时还建立了区党委和乡党支部。中央红军派罗积全担任鄜县第二区(羊泉、钳二)的区委书记。红军还帮助各区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游击队和赤卫队,并进行军事训练,使其成为鄜县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武装力量。
(3)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鄜县苏区的大申号、北道德、直罗镇、张家湾、张村驿、寺仙、南道德等地,红一方面军所到之处,土豪劣绅逃跑了,红军帮助区乡苏维埃政府向群众开仓放粮,分配土地。11月间,全县除牛武、交道、城关以外,全部进行了土地分配,推翻了封建剥削。红15军团将攻克张村驿、张家窑科、东村等寨子抓到的土豪劣绅交给鄜县苏维埃政府处置。县政府召开群众大会,镇压了张某等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为民除了害。附近的国民党民团和土豪劣绅闻风丧胆,闻风而逃,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鄜县苏区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扩大,苏区人民也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4)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天,红一方面军指战员穿着单衣草鞋,宁肯露天宿营,也不打扰当地群众。他们用了群众的东西,或即时归还,或照价付钱,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直罗区南沟门王二强全家外出,红15军团吃了他家一头猪,无法付钱。直罗镇战役后,部队专门派人给王二强家付了钱。红军指战员,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深受鄜县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群众赞扬“红军是天下最好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