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渭北苏区(代序)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一日)
渭北苏区处于三原北三十华里的武字区和心字区。大革命时期乔国桢同志在这一地区作群众工作。
一九二八年,为了援助渭华暴动,这里发生过三万人的围城斗争。一九三〇年,成立了灾民自救军。以后隐蔽的游击运动从未停止过,其间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分地、分粮、分牛羊的“三分”,与抗粮、抗款、抗捐、抗债、抗税的“五抗”等斗争,杀土豪反劣绅。是个“半红半白”的环境。另一方面群众在斗争中也遭到国民党反对派的捕杀镇压。这就可以看出,革命的进程,不能以和平推进,而是在斗争中推进。这是渭北苏区的准备时期。
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十月革命节时,是渭北苏区的成立和失败的时期。一九三二年春,中共陕西省委发动关中二十四县农民围城斗争。这时红二十六军的前身陕甘游击队也开到渭北苏区。成立了工农兵代表会议、渭北革命委员会,领导农民分配土地,开展游击战争。成立了工、农、妇等群众团体及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在农民联合会里,不但有雇农、中农、贫农,也有富农,而妇女联合会里的中农、富农家庭妇女更是屡见不鲜的。革命运动蓬蓬勃勃,这样就威胁着三原、西安的敌人,敌人发动了六县民团“围剿”。另一方面,由于中共陕西省委“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派去渭北苏区工作的李杰夫、程建文等人,把富农和地主一样看待。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节,他们发动万余群众在三原附近的马路上游行示威。在敌人“围剿”时,则又死守阵地击而不游。在失败时又束手无策,而这些“左”倾机会主义者们也就逃之夭夭了。就这样在敌人的“围剿”与“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使渭北苏区遭到失败。
从一九三二年冬到一九三三年夏是渭北苏区的最后时期,亦即恢复渭北苏区与成立红四团的时期。纪念十月革命节活动失败月余后,我与李豫章同志到富平西区都村一带开展游击运动,半月后分粮群众发展到几千人。成立了游击队,建立了农民总会。不久国民党反对派发动五县民团“围剿”,这一区域又遭到破坏。留下来的人,一部分去照金活动,一部分参加渭北游击队。一九三三年初,渭北苏区由于西面成立的泾阳游击队(苗家祥部)、耀县南三堡由张仲良同志领导的农民斗争发展了游击运动,而又恢复起来。这时从红二十六军也来了张秀山等几个坚强的干部,加强了渭北游击队的领导,开展了积极进攻的游击战争,并直接配合了红二十六军的行动,经过半年就壮大成为红四团。而这时的中共陕西省委仍是“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派杜衡来过一次,强调分配土地,反对苏区同志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当时遭到了同志们在实际行动中的反对。到了同年夏天,在敌人三面“围剿”之下又失败了。此后渭北苏区再没有恢复起来。
我们从渭北苏区长期斗争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在敌人统治的中心地区是不能建立根据地的。要采取灵活的进攻政策,保守一隅是要失败的。并且要有正确的政策,而“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被证明是失败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