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智取四城,无忌败走
秦军刚入秦界,魏冉忽觉不对劲:秦军大张旗鼓入魏取地,最终却为自己添了八城,而秦只添二城。虽说自己那八城理论上属于秦,但此八城不与秦壤,别人终究会认为此八城乃自己私邑,而非秦邑。如此,如何向秦王交代。
是夜,秦军驻扎于野外。魏冉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召来王言,谓之曰:“我欲复而攻魏,可否?”
王言自知魏冉心中所虑,但未说出,只言道:“秦卒士气未衰,粮草充裕,可也。”
魏冉说道:“老夫非指兵马粮草之事,所指乃魏方纳城以和,秦军回秦不久,又调头继续攻之,如此合道义乎?”
王言回道:“我有一言,恐有失体,不知当讲不当讲?”
魏冉回道:“但讲无妨。老夫不怪罪你。”
王言继续说道:“秦无信久矣,今言而无信而复攻魏,乃诸多无信中一事耳。且天下礼崩乐坏久矣,信义已荡然无存。如今无信非秦独有之,它国皆有之。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之事比比皆是。故复而伐魏,道义无足挂齿也。且秦得八城后,已按约从大梁撤军,今又回到秦境,转而攻其它城,何来无信?天下诸侯伐它国而无名多矣,今不应在乎多此一件。”
魏冉听毕,大笑道:“王姑娘言之有理也。方才乃老夫多虑矣。”魏冉又问,“今不取大梁,那攻魏何地?”
王言思虑片刻,回道:“我知秦魏边境,魏有东西四城,互为掎角之势。东为卷,西为中阳,北为长社,南为蔡。四城相距甚近,相依相成,一城有危,它城援助。秦欲拔之久矣,怎奈四城相辅相成,难攻也。今穰侯若能取此四城,大王必大悦也。”
魏冉说道:“既说此四城难取,不异于两虎相斗,恐伤及自身。”
王言笑曰:“强攻不得,何不试试智取?”
魏冉问道:“王姑娘有何妙计?”
王言回道:“兵分两路,一路围中阳,另一路埋伏于蔡城附近山林。待卷、蔡、长社四城出兵救中阳时,蔡城附近秦兵即可趁其空虚,攻其措手不及。”
魏冉回道:“善。那其它三城再分别依此计而拔之乎?”
王言回道:“可也。但非一定如此,到时再随机应变即可。”
魏冉说道:“善!”
于是秦军调军回魏。又兵分两路,一路由魏冉率领,围于中阳;一路胡阳率领埋伏于蔡城附近。中阳守将见城被围,遂遣使往卷、蔡、长社三此报信求援,并另派信使回大梁报信。
魏庙堂之上,魏王闻之,又怒又慌。
魏无忌亦怒道:“秦言而无信、贪得无厌久矣。魏本就不该纳城求和。如今时隔不久,秦军归而复返,原先所割八城,无用也。”
魏齐说道:“此时深究此事无益也。击退秦兵才为眼下之要。”
魏无忌说道:“臣弟愿意领兵退敌。我率魏兵十万,加之卷、蔡、中阳、长社之兵,以及四城相辅相成之势,必能歼灭秦军。”
这时田文站出来说道:“信陵君此言尚早矣。我听闻秦军阵中有一参谋,世称凤鸣。其智谋过人,秦军近些年来能打胜战,皆因此人从旁计谋。故不可不防之。”
魏无忌回到:“薛公此言差矣。听闻此凤鸣者,不过一女子也。女子有何惧哉!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四城之势,可御敌也。我到时小心谨慎,不中敌之计即可。”
田文又说道:“信陵君小心为上好。”
魏无忌则言:“薛公已忘何人逼大王纳城求和乎?”
田文听此话后不再劝谏。
而魏王则说道:“信陵君速领魏兵十万,西进抗秦。”
于是魏无忌率魏军出城。
在中阳,此时魏无忌之军未到。秦军佯攻中阳城数次后,卷、蔡、长社三城援兵已至。魏冉见之,立即退兵。
而于蔡城郊外,胡阳见蔡城裨将率援兵出城已远,遂猛攻蔡城。因蔡城兵力空虚,很快便被攻下。胡阳又俘虏了蔡城守将。待魏冉大军入蔡汇合,胡阳将蔡城守将带至魏冉面前,听候发落。
魏冉言道:“败军之将,留之何用?斩之。”
蔡城守将恐惧,连连扣头,被求饶道:“鄙人与中阳守将甚亲,可入城劝其献城投降,以换鄙人之命。”
魏冉知此乃其金蝉脱壳之计,刚欲拒之,王言站出来言道:“城,秦军自可取,何须以你命换之。不如以命换命,再纳城请降,可否?”
蔡城守将问道:“换谁之命?”
王言回道:“我闻信陵君率军十万已至中阳,你往中阳,与其守将合谋杀信陵君,而后献城。如此,便可饶你之命。”
蔡城守将连连叩头,回道:“可、可、可……”
魏冉心想眼前这人一出蔡城,欲其献城尚难,又要其杀魏无忌,可谓难事,但也并未阻止,而是说道:“若能戴罪立功,可饶你不死。”
王言又说道:“事成之时,你在中阳城垣之上,点火灭之,再点火灭之,如此七次,以此为号。随后便可开城迎穰侯。”
蔡城守将回道:“鄙人遵命。”于是,秦兵送蔡城守将出门。
魏冉疑惑道:“王姑娘此举有何深意?蔡城守将必不听你所言。”
王言回道:“然也。此人一出蔡城,有两个选择。可逃之夭夭,亦可入中阳城假装已杀信陵君而后诈降。若是前者,此人乃贱命,放之无足轻重。若为后者,秦军便可将计就计,兵不血刃而取中阳也。”
蔡城守将至中阳,城内守兵纳其入。随后蔡城守将将王言所要求之事告与魏无忌。魏无忌大笑曰:“我看这凤鸣乃名过其实也。”遂命蔡城守将和中阳守将将计就计,并告知,“若所来秦卒不足一万,则可开城迎人。若多于一万,万不可开城。”
于是蔡城守将于城垣上点火灭之,如此七次。城外秦之斥兵见之,即往蔡城告与魏冉。
魏冉召来王言商议道:“此行该带兵多少?”
王言回道:“明处一千,再有十万余兵藏于附近深林,伺机而动。”
于是魏冉亲率一千秦兵至中阳,王言随同。魏冉至城下,恐城垣上魏军射箭偷袭,未过于靠前。中阳守将见魏冉所带之兵不过一千,遂令开南门纳之。待城门大开,魏冉方小心翼翼走向城门。
此时蔡城守将和中阳守将已于城门处迎接,实则欲待魏冉及一千秦兵入城后,立即关闭城门,从而瓮中捉鳖。
魏冉至城门处,问蔡城守将道:“信陵君是否已死?”
蔡城守将回道:“头颅已挂于衙署门檐,穰侯与我随往便可见之。”
中阳守将附和道:“是也。吾等诚心纳城,只为求得高官俸禄。”
这时,王言二话不说,拔出手中纯均剑,刺中蔡城守将胸膛。魏冉见之,亦拔出手中之剑,斩中阳守将于剑下。随后一千秦兵杀光城门一带魏兵,据此而抗蜂拥而至的魏兵。同时,城外林中秦兵亦冲杀而出,很快便与一千秦兵汇合,与魏兵厮杀于城门口。魏兵不及秦兵凶猛,节节败退。而秦军勇往直前,魏兵被杀得片甲不留。
魏无忌见魏军颓势,已无反败为胜之机,遂自带五万魏兵从北门逃亡而去,败逃至长社城。
于是秦军夺下中阳,虏敌两万,皆斩之。
是夜,王言、魏冉、胡阳于中阳城衙署用膳。
胡阳说道:“自伊阙之战以来,王姑娘所施之计无一不让人叹服。”
魏冉亦言道:“昔日老夫只听旁人说起王姑娘之计神乎其神,老夫将信将疑。今日一见,果然所言非虚。从此之后,对王姑娘可谓另眼相看。”
王言回道:“何足道哉也。”
胡阳说道:“王姑娘过谦矣。”
魏冉转而问道:“今已攻下两城,还剩两城未占,王姑娘有何妙计?”
王言回道:“今信陵君于长社,此城暂时不宜用计。何不使人假扮信陵君信使,报信于卷城守将,就说长社被围,信陵君要其前往救援。待其出城后,便可乘虚而攻之。”
魏冉说道:“昔日已有蔡城中此计而被占,今故技重施,恐难成也。”
王言回道:“穰侯此言甚是。卷城守将虽心中有疑,但今为信陵君之命,其必谴亲信一探究竟。故而秦军可遣骑兵三千,多带旌旗,在其亲信毕竟之路、长社城附近,假意围城,应能欺之。若遇长社守兵出城欲战,此三千兵亦可轻而易举撤退。”
魏冉问道:“此计可有把握。”
王言回道:“并无。但可一试。”
魏冉说道:“也罢!不妨一试。”
于是,魏冉使斥兵穿魏军盔甲,至卷城向卷城守将报信道:“长社受围,信陵君有令,将军速往救援。”
卷城守将思疑,便说:“你先回去,报与信陵君:‘我随后便到。’”
斥兵走后,卷城守将身边的亲信说道:“昔日蔡城因出兵营救中阳而失。如今之事恐有诈也,不可前往。”
卷城守将说道:“我也有所疑虑,可若真是信陵君之命,我不前往,大罪也。”
亲信说道:“不如我前往长社查探,若真有秦兵围城,将军再出城营救也不晚。”
卷城守将回道:“善。”
于是卷城守将的亲信骑上快马出城,将至长社,见远处尘土飞扬,荆旗蔽空,便放慢步伐,靠前窥探,果见秦兵背影将大道集塞。遂调转马头,往卷城而去。回报卷城守将曰:“秦军势大,围于长社城下。”
卷城守将说道:“善。方才信使所言非虚。”遂往城中调兵。
同时,魏冉又使人于长社城内散言道:“卷城守将已降秦。”此言传到魏无忌耳里。魏无忌谓长社守将道:“此事真假难辨,但要防患于未然。”于是下令全城坚守不出。
卷城之军刚出城不久,魏冉便率大军袭城。卷城守备空虚,又无将领指挥,故很快便被秦军攻克。秦军随后进城剿灭魏兵,又故意放出几个魏卒,使其前去报信。
卷城逃兵追上大军,谓卷城守将道:“卷城失守。”
卷城守将大叫一声:“中计了。”随后立即下令全军回军救援。至卷城,秦军已将城门紧闭,秦兵立于城垣上严阵以待。胡阳立于城垣上喊道:“卷城已易秦,尔等速速归降。”卷城守将见已无力回天,遂又下令回军,往长社逃去。
魏冉见状,调军出城,悄悄尾随卷城逃军。
卷城守将至长社城下,喊话道:“我乃卷城将军,快开城门,卷城已失。”
城垣上守兵听到后回禀魏无忌。魏无忌立即与长社守将至城垣上一探究竟。
魏无忌谓长社守将道:“此人乃卷城守将乎?”
长社守将仔细看完,回道:“此乃卷城守将无疑。”
魏无忌说道:“传言卷城守将已降敌,虽不知真假,但不得不防。”于是让守兵喊话道:“速回卷城把守,莫于此过多停留。”
卷城守将回道:“卷城已失,回不去了。”
魏无忌又让守兵喊道:“此时不宜开门,可另寻它处驻军。”
卷城守将气急败坏道:“中阳、蔡城亦已失守,再无它处驻军矣。”
守兵听从魏无忌之令,喊道:“可野外驻扎。”
卷城守将回道:“出城匆忙,并无带任何辎重,亦无粮草。且秦军若袭营,恐全军覆没也。”
此时魏无忌已怒,又想起前些日子惨败之景,欲出气而后快,于是对长社太守说道:“此人如此坚持入城,必为敌之奸细。你率军出城将其杀之。”
长社守将回道:“得令。”遂率长社守兵出城杀敌。
卷城守将见城门已开,以为魏无忌已许其入城,心里甚喜。然随后却是大军杀出,不像迎宾之景。长社守将二话不说,带领众将士冲杀而去。卷城守将不明就里,但见对方怒气冲冲,于是下令所领部下奋力抵抗。
两城魏军短兵相接,互相厮杀,俨然已成仇敌。你砍一刀,我亦刺一剑。你杀死一卒,我亦斩首一兵。两军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无数。最终以卷城守将被刺死于马下,及其部下全军覆没而终。
然而此时,藏于不远处深林许久的秦军冲杀而出,奔向长社。长社守将即令全军回城。可已来不及,秦军所过之地,魏兵一一倒下。魏兵因刚酣战不久,此时人困马乏,根本无力抵抗秦军,很快便被秦军杀到城门口。
秦军夺下城门。魏无忌即令城内所有魏兵极力阻击秦军,将其挡于城门之外。可魏卒哪有秦兵勇猛,只得渐渐后退。而城内秦兵越聚越多,魏卒已胆怯心虚,无力再战。于是降者十有七八,余者非死即逃。而魏无忌见大势已去,从北门仓皇而出,跟随者不过四五十。
此役秦军虏敌两万,又尽杀之。
已拔四城,魏冉可向秦王交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