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母亲是孩子人生的总设计师
孩子的成长来自妈妈的点滴教育
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而伟大的工程。面临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挑战,独生子女的培养和教育是摆在每位妈妈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伴随每个人直到永久。
母亲,在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对孩子的摇篮教育,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
母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其过程繁杂而有趣,重点不是在如何“养”大,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好行为和好品德。怎样教育好孩子是许多妈妈最为关注和头疼的事情。其实,妈妈们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兑现的,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做起。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出于好奇,总会很积极的帮着妈妈干些事情。可当他慢慢长大后,妈妈吩咐他做一些事情时他总是懒于去做。这时很多的妈妈就会因为疼爱孩子而包办所有的事情。其实,妈妈这样做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责任感。所以,平时妈妈们应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擦地、刷碗、倒垃圾等家务。
不失时机地去鼓励孩子
作为妈妈,平时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也有利于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妈妈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就肯定他鼓励他,耐心引导他,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尊严
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妈妈要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妈妈不要在别人面前训斥、指责孩子,要给孩子留一份尊严。最明智的做法是,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孩子沟通,尽可能地用积极的方法,鼓励、提醒孩子,让孩子自觉的朝家长预期的方向发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妈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应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败感训练
妈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挫败感,这样有利于孩子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一遇见困难就有大人去解决,孩子从小就没机会独立去面对困难,以致造成孩子心理承受力的脆弱,独立面对困难时就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时,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为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能力,让孩子变得有韧性。
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妈妈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氛围,了解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克服困难、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及时更正他的不良习惯和品行。很多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把在班上的一些事情讲给妈妈听,妈妈要通过评判孩子所讲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与丑、对于错。如果孩子喜欢上某一个歌星或影星,妈妈要和他一起收看有关的节目,并且加以分析,同时要告诉他,只能喜欢,不能盲目崇拜。
教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受不了任何打击和委屈。这也是许多花季悲剧产生的原因。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矛盾,这时,妈妈应告诉他要学会宽容。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忍让,对方有错误要明确指出,然后告诉他“我不计较,我们还是好朋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大大咧咧的性格。这种性格会使孩子在以后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多给孩子充充电
有益的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营养注入,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有益。因此,妈妈在有空的时候别忘了多带孩子去书店转转。当然,并不是每次去都要买书,而是要利用去书店的机会,增加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间,要让孩子知道读书不仅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如果妈妈们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教育起孩子来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妈妈和孩子的感情更亲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与孩子之间有着血缘关系,每一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天性。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成了妈妈的掌上明珠。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照顾,对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要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光有母亲爱孩子的情感基础还不行,还必须要培养孩子爱母亲的情感。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怎么可能会去爱别人呢?所以,作为母亲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爱父母的情感,这是孩子所有情感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具有爱父母的情感呢?
妈妈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美好的形象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并且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妈妈和孩子朝夕相处,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使他们终身难忘。所以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翻版。”妈妈要孩子爱自己,就必须在言行上起到示范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熏陶孩子。例如,在天冷时,妈妈可以说:“宝贝!天凉了,你冷吗?”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可以说:“孩子,妈妈为你准备一杯热饮料,趁热喝了吧!”此外,妈妈还可以时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状况等等。
妈妈要时时、处处对孩子表达自己爱的情感
作为母亲,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孩子;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在品德上要严格要求孩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妈妈对于孩子的一些健康、合理的精神需要,应尽量给予满足,如买课外书、玩具、参观、游览等,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同时,对孩子的优点,妈妈应适当地进行表扬;对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矫正。如孩子是好心干坏事(想帮妈妈洗碗,却不小心打破了碗),是由于好奇心进行了破坏(由于想探索玩具的秘密,不料弄坏了玩具),还是明知故犯等,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妈妈这样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面会认识到,母亲是很关心他的,是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增强爱母亲的情感。最不可行的就是,在孩子犯错后,妈妈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责骂、训斥甚至棒打。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时间长了会造成孩子对母亲的仇视与记恨。母子对立怎么可能培养出孩子爱母亲的情感呢?
教育引导孩子以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除了让孩子具有爱母亲的情感外,母亲还要引导孩子以行动来表达对自己的爱。对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
第一,培养孩子对家长有礼貌
孩子对妈妈有礼貌是孩子爱妈妈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必须严格要求孩子:平时与家长说话要用礼貌用语;家长问话要回答;早上起床要说“爸爸、妈妈早”;上学去要与爸爸、妈妈说“再见”;晚饭后休息时要与爸爸、妈妈说“晚安”;有事出门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事后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回来了;当爸爸、妈妈工作、学习、休息时不去打扰。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久你的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有礼貌的行为。
第二,引导孩子分担家务劳动
妈妈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也能增强孩子爱父母的情感。如:爸爸烧菜没佐料,可以让孩子去买;星期天妈妈为全家人洗衣服(也包括孩子的),可以让孩子把全家人的手帕洗一洗;下雨了,让孩子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家。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懂得不能总让爸爸、妈妈关心、照顾自己,自己也要关心、体贴爸爸、妈妈,要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第三,让孩子从小学会体贴家长
在爸爸生病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孩子为爸爸端汤送药;可以让孩子在爸爸床头放上一瓶鲜花,以此让爸爸得到宽慰。当孩子羡慕同伴的某一玩具、某件衣服,而妈妈因家里经济拮据而不能为他增添时,就要给孩子讲清道理,教育孩子体谅家里的困难。此外,有时间的话,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谈谈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劳动的忙碌与辛苦,让孩子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意见,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心,安心工作。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就会懂得体贴父母。
孩子爱父母是孩子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基础,培养孩子爱父母的情感是每位妈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每位妈妈都来重视这项工作吧!
想想自己要当什么样的妈妈
有人把家庭比做人生之海中的一艘小船,孩子凭借父母之船遮风挡雨,劈波斩浪。父母两人如能齐心协力,即使在滔天的波浪中也能维系小船的平衡,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父母离心离德,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哪怕是风平浪静也可能翻船,孩子同样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家庭既可以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也可能成为孩子的毁灭之舟。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妈妈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从孩子出生到学前,这段人生的启蒙教育大多是由妈妈来完成的。但是妈妈也有许多类型,下面作以简单分析:
期待型
期待型的妈妈不顾子女的天赋,把自己的夙愿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着子女完全按照自己臆想的要求和标准去做,这样的妈妈对孩子往往期望值过高。倘若妈妈持有这种态度,而子女的能力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时,就容易使子女的意志消沉、自卑、冷淡,没有活力,缺乏自制力,个别严重的甚至造成孩子自残、自虐、自杀等行为。如果你是这种类型的妈妈,那么,你该适当的反思一下自己了,以免日后造成严重的后果。
过度保护型
过度保护型的妈妈对孩子所有事情都不放心,恐怕自己为孩子考虑的不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虽然这类妈妈一切都为孩子着想,但是孩子却不见得领情,因为他们会感到压抑、受拘束、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如果你是这种类型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请注意将你看管孩子的尺度再放宽一些,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他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是你不给他尝试的机会,他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无法自立。只有妈妈适当的放手了,孩子才会一步步迈向成功。
骄纵型
骄纵型的妈妈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放纵,不管孩子怎么做,她都支持,都认为是对的,哪怕是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她也从不严厉批评。这类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看似幸福,实则相反,孩子常因缺乏耐力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他会变得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你也在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以后的一切恶果都是你现在一手造成的。所以,你现在必须注意严厉管教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个转变过程要把握好度,循序渐进地改变。
放任型
放任型的妈妈内心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的事情一般让孩子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但由于妈妈与孩子接触时间少,没有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等,容易让孩子感到妈妈对自己疏于照料,而且不受重视。所以,妈妈在宽容孩子的同时,也应给予他适当的指导及约束,因为孩子毕竟很小,他没有能力分辨善恶美丑,需要妈妈做积极正确的指引。
过度赞誉型
过度赞誉型的妈妈常会对孩子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这类妈妈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类拔萃,从学业、课余生活到穿衣打扮。孩子在妈妈的赞誉声中成长,使他们习惯了听溢美之词,也愈发地失去了上进心,他们很难融入环境,也承受不了失败。
过度冷漠型
过度冷漠型的妈妈会很注意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很少与孩子沟通,她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加坚强。但是,孩子总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妈妈的冷漠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到妈妈不够重视自己,从而愈发缺乏自信,变得胆小。甚至有些孩子为了弥补亲情上的缺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其行为往往过激。
过度情绪化型
过度情绪化的妈妈在处理与子女的关系时,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和情绪出发。今天她高兴,就会兴高采烈地与孩子们分享,孩子说什么她都会同意;但如果她第二天情绪不好了,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与这样的妈妈生活在一起,会从此失去安全感,变得异常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妈妈高兴。
通过上述的介绍后,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如果你属于上述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和心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你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真正的合格母亲。孩子在你的精心培养下,才会成为一个心智全面发展、健康有为的合格人才。
妈妈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技巧
大多数的妈妈都知道赞美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赞美是促进孩子不断改掉缺点、毛病,不断进步、成功的关键。但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孩子往往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因此,妈妈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就会适得其反。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妈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夸奖孩子的技巧:
夸孩子要力求客观实际
妈妈在准备夸奖孩子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只有在孩子做了值得夸奖的事情时才去夸奖他。妈妈如果对孩子无原则地加以夸奖,特别是孩子做了错事时,也仍然尽说好话,就会使孩子养成是非不分、骄横跋扈的坏习惯。例如,在孩子朗诵时,有的字读音不太清楚,当他读对时,妈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当他读错时,也要给予客观的评判:“你读错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其感到被夸理所当然而不是牵强附会。同时针对孩子的不足,也应给予积极鼓励,树立其自信心。如对孩子说:“多读几遍,相信你会读准确的!”
妈妈夸奖孩子要就事论事
妈妈夸奖孩子时,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言过其实。例如,当孩子画一幅不错的儿童画时,千万不能说“真聪明”而应说“哟,这幅画画得不错”。要知道,过分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爱慕虚荣的种子。
妈妈夸奖孩子要掌握分寸
在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应该做的事,都有权得到赞美。但须注意不要重复赞美。
夸具体不夸全部
有些妈妈在夸奖孩子时惯用“宝宝,真棒”“宝宝,真聪明”“宝宝,真乖”等比较笼统的词。其实,妈妈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宝宝,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画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妈妈在留心孩子的努力后真正做到“夸具体”
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时你亲眼看见孩子付出的努力,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试试这样夸孩子: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妈妈掌握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技巧,就会成为天下最了不起的妈妈,你的孩子也会成为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妈妈要教给孩子值得教的东西
舐犊之情是为人母的天性,但爱,需要理性。母爱是伟大的,过分溺爱孩子的妈妈却是可怜、可叹、可悲的!到底应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妈妈都应具有清醒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的妈妈忙于工作,忙着赚钱,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扔给爷爷奶奶,长大了便交给学校,推给社会,错误认为只要给他们殷实的经济保障就够了。实际上,这种放任教育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不健康的“爱”。
妈妈在施爱前要考虑一下,孩子究竟需不需要
妈妈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儿女的身上明显是不对的。这样儿女不但不会开心,更不会对妈妈感恩。例如,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在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穿花裙子、带花。于是,在她有了女儿以后,她就想着把自己的女儿也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妈妈给小女孩买了花裙子,而且还给小女孩留了长发。每次外出时,妈妈总会找出最漂亮的裙子和很漂亮的头花,为女儿精心打扮一番。可是,女儿喜欢穿运动服,每一次都会哭闹着不要这些,但每次妈妈都是以不穿就不带她出去为理由来强迫她穿裙子。
妈妈不要包办,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发生问题的时候,妈妈要先考虑一下问题的所有权是谁,不要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灿灿和小朋友小宝,一起拿着小筒子、小耙子、小勺子在玩沙子。突然,灿灿的妈妈听到灿灿大哭了起来,于是她连忙过去看,原来是小宝把灿灿的小筒子拿走了。灿灿的妈妈就跑过去帮灿灿要了回来。灿灿妈妈的这种做法显然剥夺了灿灿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其实,妈妈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小宝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话,灿灿在以后遇到困难时就不会退缩,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妈妈就会培养出一个勇敢、坚强、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妈妈不立即服务,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妈妈要学会等一等,不要立即反应。让孩子经历自然合理的行为结果。例如,芮芮很喜欢玩积木,小时候她每一次玩完后,就不管了,任由积木满地都是。每一次妈妈都会马上收拾起来,免得看起来乱乱的。其实,孩子小时妈妈帮着收是没错的,但是妈妈更应该做的是,在一边帮孩子收的时候,一边告诉她这样做会很干净很整洁;再训练她自己来收拾。她如果不马上收拾的话,这时妈妈也不要马上帮忙,积木就在那里放着。结果在她第二天再玩的时候,发现东西缺了,下次她就会自己主动收拾。
妈妈不要为孩子开“专利”
很多妈妈因为孩子小,所以视孩子为家庭中的地位最高者,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但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妈妈自己平时是一个很有规律的人,却顾及到自己孩子小,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常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漫不经心,有始无终。
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妈妈不能轻易满足
有的妈妈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妈妈还给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孩子任性,妈妈不要事事迁就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不要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孩子。对于孩子的正当的、合理的要求,应当尽量满足,一时办不到也应该说明原因,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迁就。对于孩子任性的坏习惯,妈妈要予以“冷处理”或转移注意力。在孩子大哭大闹时,妈妈可用一种新的事物或某种强烈刺激吸引和转移他的注意力,或采取“冷处理”办法,即暂时不要理睬,等他安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这样就会使他慢慢感到乱发脾气或大哭大闹“要挟”不了大人,任性的毛病就会自然得到克服。
妈妈应教给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不懂得感恩就背离了人性;不会感恩的人,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所以,家长在为提高子女的智商而努力的同时,也千万别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
怀有感恩的心,就是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妈妈要教育孩子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在孩子知道什么是“恩情”之后,即认识到他平时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等日后有机会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道谢”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此外,妈妈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妈妈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言传身教,让孩子识恩
感动能激活人追求真善美的心理,使人愿意为了美好的理想去做任何事情。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妈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孩子。例如,当孩子把自己手中的东西塞到妈妈的嘴里时,妈妈应该积极回应:“谢谢!真的很好吃。”当孩子给你端来一杯水,你一句“谢谢你为妈妈倒水,妈妈很感动,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会让孩子深深感动,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
时时事事,教孩子知恩
妈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孩子知恩。妈妈应该从身边事做起,要让孩子知道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对照顾自己的亲人、对帮助自己的同伴、对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对做出可口饭菜的厨师叔叔,甚至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等,都对自己有恩。对父母、亲人祝福“节日快乐”,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对照管生活的叔叔阿姨说一声“感谢你们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等等。关键是时时事事,给予孩子熏陶。
体验教育,助孩子体恩
感恩实际上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心境。妈妈要运用体验的方法,让孩子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为他人着想。例如,当孩子撕坏图书、捏死小蚂蚁时;当孩子摘树叶、践踏小草时……妈妈可以启发孩子想想自己被别人踩了是什么感觉,被别人打了又是什么感觉,让他们从中知道对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应给予帮助,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感恩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自己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要让孩子以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同学、亲人的恩情,让他们在实践中知恩、感恩、报恩。例如,“三八”妇女节给奶奶、外婆、妈妈送上一杯甜甜的糖水,让她们感受自己对她们甜美的爱;父亲节给爸爸送上一张自己亲手做的感恩卡;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唱一首感恩的歌;教师节为教师做一件小事,等等。妈妈要让孩子知道,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了感恩。还可让孩子每天说一句感谢的话,例如:感谢建筑工人让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感谢送水叔叔为我们送来清凉甘甜的水……
孩子的心犹如一片净土,种植感恩,就会收获仁爱、关怀、宽容和幸福。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他们将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报答父母、师长,报答社会。
妈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学习就会越好,他的眼界就会越开阔,对某些学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与透彻。
孩子的各种课外、校外的兴趣活动也会促进孩子的课内的活动。比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就可能对语文课感兴趣;喜欢植物,就可能对生物课感兴趣;喜欢机器,就可能对物理感兴趣,等等。
孩子能否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兴趣与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妈妈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父母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很多妈妈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很多孩子会指着大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可是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问这么多,烦不烦?”也许,孩子的好奇心就在父母的不断喝斥声中被扼杀了。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俩在大树底下玩,两人产生了爬上树去摘月亮的想法,结果把衣服都钩破了。他们的父亲见此情况,不仅没有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着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莱克兄弟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经过多次试验,兄弟俩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其实,我们的妈妈也可以像莱特父亲那样,注意倾听孩子的问题、想法,尊重孩子的观点,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孩子就能在不断地发现和思考中增强创新能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在你给他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他常常是一边听一边迫切地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妈妈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妈妈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妈妈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孩子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孩子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妈妈最好还能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以让孩子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有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孩子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妈妈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