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达访谈录(1999~201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0《纺织服装》周刊采访

采访人:刘萍,《纺织服装周刊》

采访时间:2000年9月30日下午3时

采访地点:海南省天域酒店

穿越时空的霓裳之旅

——著名时装设计师张肇达访谈录 2000

谈起张肇达,很多人已找不到新闻焦点。有人说,他太老了,20年当中他“出镜”次数太多了。然而,有人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到老,这个人是不是很重要呢?对中国服装业来说,张肇达正是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最近与本报记者的一番长谈,不仅让我们聆听到一个设计师的内心独白,更让我们对中国服装业的未来满怀希望,因为他、他们清楚地把握着未来的方向。

何以有兴趣尝试民族风格

问:我想先从您将在2000中国时装周上推出的一个以民族风格为主题的系列谈起。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您认为对吗?我们应发扬和演绎自己民族的精华,才能走向世界,对吗?

答:世界时尚是集世界各民族的精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尚,而且是当今人们所期待向往的各民族的精神。

问:那么中国56个民族也包括在内了?

答:当然,地球上所有民族的服装内涵都应该去发扬或重新演绎。我们不能不承认,巴黎、米兰、纽约的设计师眼光是比我们高些,他们也是徜徉在世界各民族之间寻找灵感,穿梭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中搞创作。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式设计,还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您能说属于哪一个民族呢?我认为这些设计都是世界上优秀、伟大的创作。

问:国际时尚在当今是如何演变的呢?

答:世界时装潮流同互联网一样是不分国界区域的,趋向世界大同。

问:什么时装可称经典?

答:能抵抗任何时尚潮流冲击的时装就称为经典。

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创造

问:您设计的时装特点是什么?

答:我喜欢华丽,无论设计什么样的衣服,我都先以华丽为前提;其次,考虑穿着者身体感受,让她(他)们穿着舒适;最后,让穿着者得到感情上的满足。

问:现在对于中国的时装业,迫切需要中国的时装设计大师。您现在不承认您自己是大师,那么您心目中的大师又是什么样的呢?

答:在全球有2000个店铺网络,有我完整的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和服饰品(包括香水等时尚用品)的产品系列;而我的设计思想,对美的态度,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喜爱,并在其中实现他们的期待。

问:可否具体说说您是怎样去构想、去创作每年的发布会?

答:根据我的经验去实现我憧憬的感觉。先借用当今流行资讯通过电脑模拟我的感觉,不断修改确定最终目标。再根据每一次模拟感觉去创作衣服,然后才开始画设计图。当全部衣服做好了,我会把所有衣服按种类分开挂好,根据当今最流行的时尚感觉去重新组合——比如现在纽约的风格——最后我确定下来,发布新一季的作品。

问:您的时装设计目前是运用什么技巧来创作的呢?每次都成功的保障是什么?

答:我追求用中国的思想精神来体现我期待的境界,用巴黎的时尚元素,再借用意大利的制作工艺,最后用美国纽约时尚概念进行整体包装。

问: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气?

答:成名后千万不要把这个名气看得很重,不要去捍卫它、珍惜它。每次创作,每次发布会,都要把自己看成是新入行的设计师。

问:您不害怕失败吗?比如发布会不成功或新产品上市销售不佳,我感觉您好像是最不理会别人批评的设计师。

答:成功的人,一定要习惯在出生入死的战线上生活。无所畏惧,不要怕别人批评。我们是很辛苦的,为了发布会,我们去筹集或调动资金,去苦思冥想新概念,去长途跋涉采购面料。许多同事不分昼夜、一丝不苟地去制作衣服。我们又真诚邀请你们来观摩发布会。你们的批评,如果是善意的,你们一定是热爱着我们;如果批评含有恶意,你们一定是不理解我们,更何况批评本身是没有准则的。

问:现在的流行是如何演变的呢?

答:今年的流行,时尚的概念,到第二年就几乎全部改变,什么钟摆方式,什么十年、五年一度,全都不对。没有渐进,全部是跳跃式的。以前的服装逻辑和理论思维,目前是不可能适应了。

问:我理解的当今的时装设计观点是:情况同经济一样,去年时尚可行的东西今年已经落伍了,当今时装设计观点是什么都可以,只是快?

答:对,我完全认同。

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我们不能不用敏捷的方式去面对新概念新时尚的冲击,使自己和高速化的时尚融为一体。

问:那么现在很多汲取信息的方式也要做调整对吗?

答:对!从因特网、宽带网和其他进步信息技术,加上巴黎时装业的新概念——比如今年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每天都转播巴黎时装节和大师们的发布会。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已经改变了我们以前得到信息的途径,现在最好的事情是:不用天天往国外跑了。

设计师工作为艺术,还是为生存

问:徘徊在我脑海里有一个问题,设计师是为时装设计艺术而设计,还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设计呢?

答:通过追求时装设计艺术,得到本人的生存。日本的川久保玲、高田贤三,美国的唐娜·凯伦、卡尔文·克莱恩,意大利的阿玛尼等大师的故事表明,他们的成功无不与他们求生存有主要关系。

问:设计是一个以创造求生存的过程,对吗?

答:对!

问:当市场与时尚有矛盾时,我们怎么办?

答:有时为了市场的需要,即使我们设计的产品不那么时尚,也要去做。

问:当设计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不好看,只要市场好卖,你们就要接受这个事实?

答:对!因为它将给我们的生存提供资源的保证。

问:有人说,市场做得好的,不是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

答:谁这样说?我们行内的很多人士都这样认为?这些只是个人看法而已。真正有才华的成功设计师,市场一定是做得最好的。

问:那如果说我们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传媒和权威的赞赏,你认为对吗?

答:我认为,目前无论什么创意、怎样的才华,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由市场让你得到价值回报,支持你生存下去,才能不断追求。

问:谁将造就我们的成功?

答:是市场,是企业家,是专家,是传媒。但最根本的保障是市场接受程度。我们设计的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接受力提高,是市场在鼓励我们走向成功。

问:在中国如何做才能既赢得市场又获得赞赏?

答:因为时装是创造性的,成衣是生产性的。具体地说在中国,时装发布和市场成衣销售要更紧密地结合,这将有效维持你的设计生命。

问:我们设计最大的误区在哪里?

答:我认为,我们设计时装,关键不是自己要表现什么,而是为谁设计。

如何评价与杉杉的合作历程

问:您为杉杉做的那次巡演显示了国内作秀的水平,但有人说中国设计师作秀是一流的,占有市场却属九流,您怎么看?

答:1997年在我们没有做《走进东方》时,人们对我们设计师作秀的批评更难听。

问:杉杉对您意味着什么?您对杉杉总裁郑永刚先生怎么看?

答:对郑永刚先生,我发自内心有两种感觉:一是无限感激、敬佩。缘于他对中国服装业的豪情;二是隐隐的歉疚,内疚我自己没能全心全意去工作,歉意不能实现他所期望的结果。这么好的组合,这么好的机会,却没能为杉杉开拓壮丽的美好景象,没能为中国服装业书写令人鼓舞的一页。

问:对杉杉全国巡演的评价如何?杉杉从中得多失多?

答:对当时的杉杉集团说这是非常迫切的。既要接受人们对旧产品厌倦的现状和对杉杉产品更新换代的急切期望,又不能不考虑全国1000家店铺的马上改换的难度和风险。在杉杉一年8700万的广告费中,用2000万做这样的巡演是非常成功的。从杉杉全年销售额高度增长也可以说明这个做法是非常的成功。

问:签约杉杉在中国服装界是件大事,您认为郑永刚看中的是您的什么?而您又看中什么?

答:也许是我有主理国际品牌的经历吧。至于我看中什么,去杉杉只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是2小时内即兴的一个决定,真的没有想得很远。

问:与杉杉解约只是因为合同到期吗?

答:绝对没有别的任何原因。我是很守承诺的,郑永刚对我非常好,我将感激他一辈子。他非常尊重我,而我也十分敬重他。有这样的朋友,我感到自豪。离开杉杉至今,郑永刚先生还希望能邀请我出任杉杉集团服装顾问。

问:您对“杉杉”品牌以及“法涵诗”确实起到了提升档次、形象的作用,这是否是一个设计师最大的使命?设计师对企业的作用、贡献、职责有哪些?

答:不是最大的使命,我们只做了一个开始。我走的时候对武学凯说:“对不起,我们应做的都没有做,或者说没有做好,只有留给你去做了。”但有一点我是非常负责任的,我几乎在三年内尽我所有都传授给武学凯了。

问:离开杉杉后王新元又签新约,您的打算呢?您的名气是否会吓着一些企业?

答:不会。之后至少有20家大企业找我谈过。

问:您对下一个合作企业的期待和标准?

答:没有期待。

如何看待业内评比

问:设计师的十佳评选、排行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您如何看?

答:我建议这样的评选和排行应像法国同行那样,交由权威性媒体来做,这样争议就少了。现在这样还可以,但将来如果很多设计师在市场上成功,却还是通过协会来评选、排名,就比较容易有争议,因为协会是大家的。不过现在大家争议一下,也不是坏事,有了争议就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问:“中国首席设计大师”和“金顶奖”首届得主,这些对您意味着什么?您的目标还有哪些?

答:如果每个“金顶奖”都成功,那“金顶奖”就意味着成功;如果“金顶奖”得主的辉煌一刹那就无影无踪,那得主就像流星,将变得尴尬了。

如何评价市场现状

问:都说中国消费者整体水平偏低,如何有效地提高呢?

答:我不同意这样说。这也许是一些在市场上错位的人的一种托辞。

问:休闲已成为时尚主流,职业女装会消失吗?还是代之以休闲式正装?

答:休闲已成为时尚主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工作期间的职业环境仍会要求有与之相合的装束。会加入休闲的元素,更趋个性化和精致的品位。但20世纪80年代职业套装也有一种马上回来的趋势。

问:北京,上海,哪一个能成为中国未来时尚之都?上海更具时装文化的土壤吗?能否说上海的市场竞争更激烈,含金量更高吗?

答:它们都在变动。这个问题将在几年内在时装界徘徊,现在我无法告诉您。我只能告诉您我们在上海和北京同时开了公司。

问:您认为未来的市场是怎样的?

答:是高科技+时尚+健康+智慧型市场。我相信,市场会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艰难。

如何看待设计抄袭

问:您怎样看待抄袭?国外有专门抄袭仿制奥斯卡女性服装的设计师,公开定制,生意红火。在中国,法涵诗会允许吗?

答:抄袭在世界服装界是天天发生的事。问题是这样的抄袭有没有价值,有没有空间。目前我是鼓励抄袭的。当你的设计没有别人好,不如去抄袭。抄袭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当别人抄袭我的作品,我把这看成是对我的欣赏和鼓励。在此,我想送给不知如何抄袭的人一句话:同一种面料用在不同的款式上,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同一种款式,用不同面料,效果也截然不同。这是抄袭的技巧。中国在近三年,抄袭是可以得到利益的,不会受到谴责。即使有谴责也不重要。再过五年,抄袭可能不行。因为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了,大家追求无可代替的个性。抄袭很难立足,商业价值也就减至很低。

如何认识当代设计师群体

问:中国设计师只要消化好国际流行,再加以本土化就够了,这话对吗?

答:对这个时期的成衣来说,非常对。

问:有人说,中国服装将出现巨变,您赞同吗?

答:再过两年,中国服装舞台上,很多目前很辉煌的企业家将退到幕后去,幕前就留给我们这些设计师。

中国目前成功的服装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远离大都市,而离国际化的大都市就更远了。面对中国加入WTO时间的临近,不管他们愿不愿意,环境现实会要求这些服装企业把公司的设计部、销售部迁到北京或上海,把原企业变为生产加工基地。现在企业家们如果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他们会慢慢转变成资本家和投资者的角色,而把企业交给专业人才去管理。

问:王新元、赵伟国、吴海燕都说过:“我们是铺路石”。您怎么看这一代设计师?

答:我问过赵伟国,他说如果现在他自己做好了,是为自己铺路,做不好是为别人铺路。

问:有一种现象是,名师设计的产品有的不被市场认可,而目前一些被市场认可的品牌背后只是不知名的设计团体。是否名师的个人风格太浓重,有些超前?不过长远来说,市场还是设计师的天下?

答:不是长远,是永远。任何时候,任何品牌,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不知名的设计团体,所有理想品牌,任何风格,任何个性,都不能脱离这一轨道。不同风格将拥有不同顾客,任何个性都有其各自的共鸣群体。在任何市场做时装,任何的解释都是在给自己辩护或寻求解脱困境。

问:当代设计师充满机遇,您认为如何?

答:我们这一代是壮烈的。我们面对巨变的时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以后也许会让人缅怀。下一代人将成为职业的设计师,这是幸运而幸福的——主要是他们不用去做大师。我们这一代,是有悲剧色彩的。许多人在探路中遭遇不幸,许多人都牺牲在现实的实验中。

问:有人说设计师是漂在水面上的油,只有国力强了、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水”涨高了,设计水平这个“油”才会随之涨高,对吗?那真正高水准的设计师只有在经济水平提高后才能充分施展吗?

答:从社会进化的角度上是对的。从设计师追求艺术的角度我不接受。

对品牌文化有何见解

问:现在提到的品牌内涵、文化,也就是国际流行的品牌文化,是人家的标准,这个评价体系能撇开吗?

答:目前不能够。

问:为10亿中国人认可的品牌就是世界名牌,成立吗?

答:现在不能成立。再过10年能做到为10亿中国人认可的品牌,一定是世界名牌,因为中国人变了,市场也变了。

问:在中国经济实力、社会环境总体提高,跨入强国之前,中国出不了国际大牌,对吗?

答:只能这样说。

问:设计师只能与消费者共同成长,不可能超越他们的消费水平而创出大牌是吗?

答:我无法回答。

问:中国地域辽阔,所以地区差异导致全国性的女装品牌不可能出现,是这样吗?

答:现在看,可以这样解释,但不是这种说法。全国性服装品牌一定会在中国出现,也许是本国的品牌,也许是国外的,不同地区应会有同一品牌,但产品可能是不同的。

问:欧洲有主导全欧洲的统一品牌吗?

答:有主导全欧洲的一系列品牌,甚至是全国性、全球性。为什么说是一系列,因为不同档次者有不固定的品牌。

问:入世之后,门户大开,中国的服装市场会变成怎样?国外品牌和中国品牌各有哪些优势、劣势?中国品牌会有怎样的变化?消费者会崇洋吗?

答:服装的市场分野会更清楚。初期,在中高档市场,国外的品牌占有一定优势。国内品牌在中低档市场占主导地位。

国内品牌在纷繁中加快蜕变的脚步,会产生杀出重围的脱颖而出者。

中国设计师如何走出国门

问:中国品牌一定要冲向欧美吗?亚洲有无国际大牌(除高田贤三等几位大师外)?刘家强被聘到欧洲,中国设计师争取外职是否捷径?还是人先去,品牌再去?

答:就目前来说,在拥有国内市场的前提下,一定要冲出国门,被欧美认可。若设计师果真才华横溢,可以到国外进一步学习,借鉴别人的好东西,丰富自己。

问:三宅一生的历程是否是每一个东方大师都必须走的唯一道路,都必须深入西方老巢成名,然后再杀回本土?

答: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问:我们设计师要国际化,是否应去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开发布会呢?我们将如何征服世界?

答:在本国就可以。要远征,很多资源没有配备齐全,是盲目而冒险的。我期待着一个现象出现——世界品牌由中国设计师执掌。这是我们的突破口。

如何认识时尚和流行

问:我想问一下您对时尚的定义?时尚是虚的、大的架构,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吗?

答:不一定对,无法说清楚。但它肯定包含人们所憧憬的生活方式。8月28日在孔庙,我、宋建明、王新元、王庆、赵伟国,想为时尚二字下一个非常准确到位的定义。我们足足辩论了4个小时,也无法达成共识,只能说时尚就是时尚。

问:其实时尚是由许多生活的具体表象凝聚而成,而且它很依赖引导。那设计师是否就是振臂一呼、跟我来的角色?

答:设计师只是发现人从前所向往期待的,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

问:流行,每季都在刷新。从贬义上说它是否是“皇帝的新衣”,人云亦云?

答:肯定不是“皇帝的新衣”,但这种现象一定包含在里面。

问:用专业的眼光,您能简单概括全球时尚吗?

答:寻找设计创意应到伦敦;追求品位,培养艺术情操应到巴黎;借用成衣设计因素到米兰;整个时尚新一年的包装概念,开始于纽约。

问:下一个潮流将如何演绎?

答:下一个潮流是时装潮流结构性的改变,包括成衣、市场、营销、传媒、商会。

问:近几年时装是如何发展的呢?您怎样看待整个趋势?

答:几乎是同样的裁剪,同样的物料,不同的只是产品包装、店铺陈列、色彩排列而已。近年来,大家都在制造印象,没有什么整体突破性的创作。世界是越来越小,流行也越来越超越国界,设计师也越来越需要对全球市场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创新的速度亦要相应加快。

时装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多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现在的时装趋势,将是一个回归个人时代的、人们不受束缚的空间,将要体现出一种对自己的需要、一种个人价值被认同的追求。人们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穿戴自己喜欢的衣物,自由自在,寻找优雅、简单、自由将是一种主流时尚追求。

当前情况下如何小马拉大车

问:您对“土法炼钢”有兴趣吗?

答:没有。每当想起当年积弱的中国面对船坚炮利的列强,这是曾经的悲哀。我们一定要清醒,要奉行“拿来主义”,借鉴先进的最好的东西来武装自己。在高级成衣市场上,面料是第一大设计,技术制作是关键。所以,我们采用国际上在面料领域中优秀的东西,借用当今在制造业上最先进的技术。

问:现在怎样完成从选购面料到样衣这一过程?

答:从前,我们到国外看大师的发布会,到国外面料博览会去订购面料回来做衣服,然后再拿着衣服去参加博览会或去外国公司推销自己的作品。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有制作班底,都可以完成。在网上,在FTV[法国时尚电视台(Fashion TV,FTV)]上寻找你想要的信息,将需要用电子邮件发给面料供应商,一周内你就会收到寄来的样料。你可以制作衣服、拍片,放在网上向你的客户推销。他们认为好,你可以寄去样衣确定。

问:您怎样获得想要的面料流行趋势?有好作品就一定会有市场吗?

答:主要通过巴黎和意大利的面料博览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技术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只要有了好的产品就一定会有市场。但其他许多因素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产品质量的保证、整个销售系统的运作是否流畅,甚至送货时间的安排,都会影响一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模特行业的看法

问:您认为中国有名副其实的超级模特吗?

答:如果同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娜奥米(Naomi)、克劳迪娅·希弗(Claudis Schiffer)等世界超模比较的话,就像中国需要服装设计大师一样,在中国只能看到迫切的需要。

问:中国的模特业是否成熟?

答:随着中国服装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与国际渐渐接轨,模特业将开始走向成熟,并在成熟的过程中更加职业化、国际化。

问:中国目前有这么多模特大赛是否正常?

答:无论是时装业发达的欧洲,还是落后的亚洲,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中国目前的模特大赛还算正常,但如果掺入太多商业动机和因素就不正常了。中国的模特赛事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模特经纪公司为自己选拔新秀,培养新人;另一种是行业内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而设立。

虽然存在的是合理的,但是中国这么多女孩子去寻找“名模梦”,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好的。许多女孩子把模特理解成鲜花和赞美,看成是一夜成名的天梯。其实,名模在T型台上展示的美,与台后的辛勤与汗水分不开。模特其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职业。成名本身就难,成名后马上面临退休的局面,这种现象现在变得更尴尬了。

问:中国名模最大优势是什么?最缺少的是什么?

答:优势:中国的名模年轻、有朝气。而且由于模特大量涌现,造成成本低廉。

最缺少:因文化素质、时尚环境、优雅风尚、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中国的名模们距离辛迪·克劳馥等有影响力的世界名模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

问:您女儿长大后,您会支持她做这一行吗?

答:一定不支持。

如何认识自己

问:无数的人帮助您,您每次都与他们合作得很好。看来服装设计师也不是那么容易。

答:所以很多成功设计师都非常谦逊,是真心的,因为他心存无限谢意。我的发展是很多人爱护的结果,所以我一定要用更棒的服装设计回报他们。

问:跟我们讲讲您的成长过程,您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艺、个人风格怎么看?

答:当魏林在昆明当众说我是一个“白痴的天才”时,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把复杂的内心和体悟告诉您,请您帮我作一个分析。

有人说,一个人的历史,决定了他的行为。所以,现在你们有时感到我善良、品格非常高尚,那是别人在同样对待我;有时你们感觉我很洒脱,什么都不理,那一定是我碰到了可恶的事情;有时你们感觉我像“海盗”,那是别人侵犯我的时候;有时你们感觉到我很机智,那是我在参禅的时候。我每天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三点,大脑是无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像电脑死机一样无法使用。一过三点,我的大脑就恢复了运转,像晴空万里。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在死机的这段时间,我出席很多公开场合,很多反映都装不出来,魏林说我是一个“白痴天才”就是从这点说起。身边了解我的朋友,老是很紧张,他们担心我做错事。

我从小跟着品格极好的爷爷和非常善良的奶奶长大。很小的时候就拜佛,我的内在应当是非常善良的。十岁时跟着风流、洒脱、不拘小节、号称“大侠”的名画家黄霞川先生学画,二十岁时我跟了五位时装界的名流学习时装设计,二十二岁到纽约第七大道。有人形容我这段时间是在“海盗身边长大的”,三十岁我曾去学佛参禅。所有这些都带给我很大影响。

问:您的风格业已形成了吗?顽童、天才、激情奔放,这些形容词适合您吗?

答:这个问题我不知如何回答。

问:请描述一下您的个人形象,对自己下一个评语。

答:我可能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面对工作和感情时的态度就是在理性与感性、严谨与疯狂、条理分明与随心所欲之间摆动。

问:能否说说您最难堪的一次经历?

答:穿了一对黑色皮鞋好几天才发现是不同款式的两只,而且是由一个女孩告诉我的。

问:那么您最难忘的一个女人呢?您对女性美的标准有哪些?

答:标准太多了,多得不好意思说。我最难忘的……在1987年德国汉堡的时装表演中,我走入后台,发现一个女人没有穿衣服站着。我初时以为是一个假模特,后来发现是会动的,我发现我的心都不见了。我想当你看到一个女人,你自己的心都不见了时,那她一定是你心中女性美的最高标准了。

问:那么您认为艺术创作的“博爱”、灵感刺激与爱情的忠贞有冲突吗?

答:没有。无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博爱”、如何寻求刺激灵感,跟爱情的忠贞都有同一个问题,即潜意识的执着和对事物、对人的习惯行为。

问:在跟您的接触中,我时常感到困惑:有时我感觉您连话都说不清楚,真不知道您想表达什么;有时又感觉您才智过人,语言精彩。对此您可以解释吗?

答: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感受是充满个性的,而语言是一个大家为交流而创出的共性的东西。一个个性的东西通过一个共性传递给您,您想可以吗?是很难的。

所以,有时候我都不怎么说话,也许是想不明白,也许想明白了;也许不想说明白,也许想说明白,但无法说清楚。因为我认为明白的人,少说甚至不说反而明白。

我的老师告诫我说:服装设计师是凭着他们的创作出品来说话,话说得越少越好。我今天破坏规矩,说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