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幼年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是个闻名乡里的家乡菜厨师。他经常为十里八乡的邻里乡亲掌勺婚庆喜事与各种宴会,寒暑假里总有机会跟父亲出去,品尝到了鲁菜的好滋味,也因此喜欢上厨师这个职业,自然而然得到父亲的真传。
今天,父亲已经离我而去,不断淬炼自身厨艺就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缅怀,也谨以此书献给我厨艺上的启蒙之师—我的父亲,我相信这仅仅是我厨艺道路上的第一份成绩单。
如果说儿时家乡的鲁菜为我展开了美食的一扇窗口,之后在全国政协礼堂等地方跟随各派大师历练的官府菜、国宴分餐菜又为我打开了一道道门。尤其在全国政协礼堂8年时间里,受惠掌勺的各路名厨名家的教诲与自己的心得体会,领悟以官府国宴菜为起点的中国美食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唯有兢兢业业把每道工序做到精致,才对得起千挑万选的那些食材和就餐的来宾。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站在全国政协礼堂主厨的位置上,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多磨砺,从普通厨师做到高档会所、星级酒店行政总厨,位置越高,越感到通往厨艺大师的道路越是高深辽远。
作为一名好的厨师,应当博采众长而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学到的就是最好的。各种菜系可以融会贯通,而不是一定就是对立不可融合的,譬如鲁菜中的孔府菜和官府菜、宫廷菜、今日的国宴分餐菜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各有所长,融会贯通正是我的兴趣所在。
从喜欢吃到喜欢做,就是想把味觉的快感传导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分享中国美食的好滋味。
通过商业性星级酒店、高档会所等行政主厨、厨师长职位的锤炼,又使我认识到现代美食中有机养生、绿色生态等新元素已经越来越重要,吃出健康、吃出中华美食的艺术氛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时尚元素。色、香、味是中国美食昔日的三大要素,从营养学出发的养生元素、从美学出发的食物造型艺术等对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游学中国民间美食萃取其中精华,让官府菜走向民间发扬光大成为我的一个职业追求,期望花开结果。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揭示的那样,有些民间食材的精美与独一无二有时是官府菜食材也难以达到的,民间特殊食材的烹饪方法何尝不是官府菜值得吸取的营养元素,每一味食材必有其最恰当的烹饪方式方能寻找到其人世间最美味的境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唯有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才懂得中华美食的魅力永无止境。
走进东南亚地区,西餐中米其林大师的食材造型艺术乃至就餐环境中的灯光元素也让人领悟,美食中的情调已经与美食本身的色香味同等重要。
从父辈言传身教开始,20多年的从业经历,越懂得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越让自己敬畏景仰,探寻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博采众长方能走进新天地。从中国美食色、香、味的最早元素到今日绿色生态、有机养生乃至情调造型等时尚元素的渗透,都是需要不断修炼才达到至高至上新境界。
这本《创意官府菜》是自己职业生涯一个阶段的小总结,每款菜式均以简明文字介绍了主料、配料、调料、做法和菜品特色并辅以彩照。希望通过此书,让读者朋友领略到现代创意、养生官府菜的精髓与奥妙,如果能够让众位美食爱好者的味蕾定位仪找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那个位置,就是自己最大的荣幸。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就是我所期颐的厨艺与食客之间的氛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业内外各界朋友、师长的指导,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与各界朋友对本人厨艺的支持、肯定与指教,这些都是我追寻在中华美食文化之路上的源源动力。
由于时间与知识的局限,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有谬误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美食爱好者、业内外大家、导师批评指正,我将怀着感恩的心在以后的作品中更上一层楼,一起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走向更为广阔高远的境界共同努力!
万玉宝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