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阅读书系(套装共28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你的价值决定你的财富

上篇 改变对待工作的心态

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当我们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那就是:永远不要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敢于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一个人,无论你从事的是怎样的职业,都应该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一个在工作中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因此也获得了领导的赏识和更多人的敬佩。与此同时,也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能力。

有个工厂的入口处,有一只被丢弃生了锈的大铁钉。员工们都从它旁边进进出出。第一种员工视若无睹,抬脚跨越而过。在他们认为,肯定有人会捡起,不劳自己费心;第二种员工则认为自己很忙,等忙完工作后,再来捡起它;第三种员工则认为铁钉容易给别人带来伤害,便立刻很谨慎地弯腰捡起,并妥善处理。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铁钉却能折射出许多人的心态。一种员工是在公司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觉察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直到下岗,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属于自私的人,一切利益以自己为中心;第二种员工虽然能够意识到环境的危机,但是却是总以借口为理由的人;第三种员工则是积极负责的人。这种人具备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具有责任感。这才是公司所欣赏的重要人才。

如果你想在公司获得成功,你必须做第三类人。因为想获得很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做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身为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对此就有深刻的见解。在他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问题到此为止!这就是责任。总统有总统的责任,员工有员工的责任。对于任何一名员工来说,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犯了错就要自己承担,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要嫁祸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应该有的责任心。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因为犯了错,怕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而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或者总想着隐瞒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那么错误就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降低你的行为质量。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逃避错误,不敢承担责任。

杰拉德是美国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一天,他在作工资表时,由于疏忽,给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定了个全薪,忘记扣除他请假那几天的工资。当他发现这个错误,就他找到这名员工,告诉他下个月要把多给的钱扣除。但是这名员工却说自己目前手头有些紧,请求分期扣除,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所以他必须要请示老板。

自然杰拉德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这件事情告诉老板,肯定会受到老板的指责。但是杰拉德却认为这就是自己的错误,所以应该勇敢地承担。于是他没有找任何借口,将原委告诉了老板,并请求老板原谅,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但令杰拉德没想到的是,老板听完他的错误后,却很生气地指责这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杰拉德却再次强调这是他的错误。这时,老板又大声指责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可杰拉德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错误时,老板站起来拍了拍杰拉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嗯,不错,我坚持不说你所犯的错误,而指责别人,是为了看看你承认错误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好了,现在你去把这个问题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解决掉吧。”

就这样,事情解决了。因为杰拉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老板更加器重杰拉德了。

由此看来,工作中犯了错误,要取得老板的谅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勇于面对承担自己的错误,敢于抢先一步到老板那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会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不要用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完美的执行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因为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当我们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那就是:永远不要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敢于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敬业精神的力量

当你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取得事业成功的秘方。

美国学者罗宾斯认为: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一个人如果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肯定是个出色的人才。

所谓敬业精神是指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敬业是取得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企业和老板来说,敬业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著名管理大师艾柯卡,在福特汽车公司面临重重危机时开始担任公司领导,一上任他就进行大胆地改革,致使福特汽车公司走出危机。然而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小福特却对艾柯卡十分不满,进而不断排挤,这使艾柯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艾柯卡却坚定地说:“只要我在这一天,我就有义务忠诚于我的企业,我就应该为我的企业竭尽全力地工作。”最后,艾柯卡不得已离开了福特汽车公司,但他仍然很欣慰自己为福特公司所做的一切。

由此可见,对公司来说,忠诚、敬业会使公司的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会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具竞争力,能使公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员工来说,忠诚、敬业能使员工更快地与公司融为一体,真正的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分子,更有责任感,对将来更加自信。如果想要做一个成功者,那就要保持忠诚、敬业等这些美德,使其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准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发展真正的好品格,这样,才能在将来的事业上获得成功,得到应有的回报。

而且,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做到敬业,就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因为认真地做了,才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因为付出了努力,就算工作绩效不是特别突出,也还是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还会带动全公司形成敬业的风气!

此外,敬业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提拔。一个公司的老板都喜欢敬业的员工,在他们看来敬业的人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而且事情交给他们做自己也放心。一个公司,如果每个人都为企业的发展着想,人人都敬业地工作,这样的企业肯定是个出色的企业。企业发展好了,员工也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福利。所以敬业是一种好的习惯,是一种能为彼此带来利益的工作态度。

或许,敬业的习惯不能立即为你带来现实的利益,但是,拥有不敬业的习惯一定会让你一事无成。让敬业成为习惯的人,既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利益,你将与企业实现双赢!

那么,作为一个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应该如何修养自身的敬业精神呢?

首先,做好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就是要热爱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当我们说某个人生活得值不值得时,不是指他活的年龄大小、漂亮与否、知识程度高低,而是指他(她)做了多少有益的事。

其次,对工作的忠诚度。因为忠诚是敬业的体现。生活中,人对待工作的忠诚度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工作态度好,能力又强的人;二是工作态度好,能力弱的人;三是工作态度不好,能力又弱的人;四是最令人难以定夺的是工作态度不好,但能力强的人。

管理学者认为,第一种人要重用,第二种人要培训,第三种人要失业,而对待第四种人则辞退。因为这种人一是自命不凡,难以管理;二是不出事便罢,出事便是大事。长痛不如短痛。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是每个企业最需求的理想人才则是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因为忠诚于职业的人,都会努力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他的忠诚会让他达到想象不到的高度。

总之,如果你是想做一个不被时代淹没、不被企业淘汰的人,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变以前那种上班中规中矩地完成该干的活的思想,改变下班懒洋洋地读报看电视的习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承担工作中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及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责任、挫折和失败。当你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取得事业成功的秘方。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凡事不做就是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最好的理念足以使企业在社会竞争中永久不败,做到最好足以让一个人能成就事业。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负责撞钟。过了不久,小和尚便觉得早晚各撞一次钟,单调重复,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

于是,小和尚从此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敲了半年多。

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挑水劈柴。

小和尚十分不服气,便问道:“师傅,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

方丈则回答:“你的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认识‘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你应该明白:“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还是为了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你如此对待你自己的工作,如此的不虔诚,又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小和尚听后,心中十分惭愧,默默地向后院走去。

生活中,如同小和尚的人也比比皆是,有的人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受不了而放弃,有的人则敷衍了事,却从没意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量到质的飞跃。因此,多数人都走向了平庸,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欧洲雕塑大师罗丹在工作中就能使自己达到质的飞跃,因为他有着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

在巴黎中心的两条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为《巴尔扎克纪念碑》的塑像。这座塑像上的巴尔扎克,昂着头,披散着头发,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花花世界。然而仔细注意过的人会发现巴尔扎克却像没有双手。这是让人很费解的一件事情。

原来,这座塑像是近代欧洲雕塑大师罗丹所创。为了能够理解和体会这位“人间喜剧”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巴尔扎克的内在神韵,罗丹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认真钻研了有关巴尔扎克的评论文章和传记作品。

尤其是罗丹在雕塑过程中认真态度更是让人佩服。当时塑像的委托者限定他18个月完成,并预先付给了他一万法郎订金。而他却退回了一万法郎,并要求多给他一些时间。因为他不想因为时间的仓促和金钱的诱惑而亵渎了艺术。

在塑像的过程中,罗丹常常会征求别人的意见。一天深夜,罗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巴尔扎克的塑像,一个人在那里欣赏。展现在他面前的巴尔扎克,身穿一件长袍,双手在胸前叠合,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这让罗丹十分兴奋。便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学生来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位学生来到塑像前,看到老师的作品如此欣喜。欣赏中,目光逐渐落到了塑像的那双手上。于是赞叹道:“妙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听到学生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找来另外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看后,用虔诚的口吻说:“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罗丹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最后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同样用尊敬的口吻说道:“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这时罗丹开始不安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反复端详眼前的雕像。终于他抡起锤子,果断地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被老师这一举动惊呆了。

罗丹则用平静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片刻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个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完美的人。在他的眼中,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件事,而在于你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做到了最好。

罗丹的这种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现代人要学习的。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明确一点,做好跟做到最好是不一样的。做好是一种结果,做到最好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最终的结果。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凡事不做就是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事实证明,只有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堪当大任。做到最好的理念足以使企业在社会竞争中永久不败,做到最好足以让一个人能成就事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工作中追求快乐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快乐”是人本能的向往和追求,谁都渴望能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追求快乐。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一封名为《天堂与地狱比邻》中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在古老的欧洲,有个人死后,来到了一个地方。一位侍者模样的人告诉他,在这里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的娱乐和消费,他都可以尽情享用。这个人听后十分高兴,他暗想: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于是,他每天都在品尝佳肴美味,尽享美色口福。然而有一天,他觉得天天只重复着这样一件事情,很是乏味,于是他对侍者说:“我感到这一切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可以给我找份工作吗?”没想到,侍者却摇头回答:“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唯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听后十分沮丧,愤怒地说:“早知这样我还不如去地狱好呢!”侍者温和地说:“那么您以为,您是在什么地方呢?”

寓言告诉我们: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可有些人直到失去工作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

工作的人是美丽的,是快乐的。工作让人有了工作目标,给生命注入自信、勇气、坚强和航向。工作让一个人懂得,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他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能够通过自己的业绩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的工作于他人有益,对公司有贡献,使生命有价值,这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鼓励和精神力量,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这种工作中的快乐是在不断追求中获得的。

工作是一项特权,它能够带来比赚钱维持生计更多的东西。工作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所有繁荣的来源。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使中年人有所成就,使老年人无愧人生。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人们只有先热爱它,才能得到更多的享受。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要是按层次渐进的。当吃、穿、住、用、娱乐、安全、尊重等层次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而工作正是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最佳载体。

如果我们赋予工作意义,不管工作大小,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目标无论高低,都会产生对工作的乐趣。喜欢自己的工作,就会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主动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就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当然,每个人在工作中也会因为目标没有完成而忧郁和痛苦,而闷闷不乐。这时只要你做个小小的转身,放下包袱,从容地将心底的不快和痛苦抹去,静下心来,带上笑容,保持内心的平衡,在现实面前努力追求新的目标,你会发现“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其实,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老子》有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要只要知足常乐,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平衡,就会避免因为欲望过高而造成不必要的伤感。因此,快乐的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能够对于自己的能力、品德、所处的环境有较为客观的认识,既不能好高骛远、志大才疏,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真正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就会找准人生角色的定位,这样便会少一点烦恼、痛苦,多一点恬静、从容和快乐。

这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天堂与地狱由自己建造,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人生的快乐与否。所以,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寻找快乐,让我们为自己的快乐而去努力地工作。时刻做到工作并快乐着。

小任务成就大事业

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尽善尽美,一个细节的缺憾都可导致功败垂成,都可能对全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不看重自己的工作,并不为此付出努力,你就只能接受贫穷的人生和失败的结局。对于一个工作没有热情没有目标,只想一口吃一个胖子的人无疑是纸上谈兵,一无所有。

对于那些认真做好工作中每一件事情的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懂得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后者则是在工作中埋没自己的才能。现实工作中,有的员工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公司,制度严,报酬少,却从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认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的。

公司中的每一项工作,即便再普通,再渺小,也值得你去做,而且是尽职尽责,认真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了,才有利于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下来,这也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每次外出住旅馆登记的时候,都会在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而且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因此同事称他为“每桶四美元”。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有这么努力为公司卖力的员工,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却只有阿基勃特认真去做。在别人看来“每桶四美元”是一种嘲笑,但是阿基勃特却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在嘲笑他的人中不乏有才华的人,或者能力超出他的,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由此可见,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其实,成功不是高不可攀或高深莫测的理论,它隐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琐事及生活细节中,只要用心去从事,认真去体验,随手可得,处处可见。

国际上有一个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虽然这个法则源于航空安全,但其原理却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项工作之中。可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古今中外凡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精求细节的典范。苹果落地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了,但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踏进飞船,因脱鞋的细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而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曹操却因为一次傲慢地对待张松,失去了入蜀而据之的良机。

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尽善尽美,一个细节的缺憾都可导致功败垂成,都可能对全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做好一件小事可能不会“功勋卓著”,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事业则会跨越式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工作者都必须脚踏实地,明确责任,善抓细节,精益求精,才能成就大事业,决不能因为是细节、“小事”就马马虎虎、大而化之。

虽然工作不是人的一生之全部,但它是一个人全部生命的支柱。所以,做好工作是支撑人生大厦的关键,是发挥人生价值的有效路径。而做好工作的基础则是要从小事做起。

工作态度决定你的出色

生活中是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同一件事,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者而言,意味着他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对于工作等于事业者来说,意味着他尽职尽责,努力工作,进而从工作中收获到比薪水更可宝贵的东西。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却都在公司的打拼过程中。所以当我们在从事一份工作前,就要对工作的本质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白自己到底为谁而工作?

有些员工认为工作就是为老板的利益在打拼,自己只是个廉价劳动力。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工作是为你自己,是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积累基础。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工资和奖金需要你付出努力来换取,就是人人的地位升迁、人格品性的塑造也都离不开努力工作。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有个年轻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领导竟然安排她洗厕所。无奈,她只好硬着头皮去做。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她恶心得几乎呕吐出来,实在太令人难受了。而领导要求工作质量又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这让她陷入了烦恼之中,她觉得自己很委屈,伤心得哭了。这时走进一个前辈,她没有对她任何说教,只是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光洁如新。然后,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临走时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这让少女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于是少女下定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所人!”此后,她十分勤恳,再也没有委屈和伤心,最后她的努力终于达到了领导的要求。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她喝过许多次厕所里的水。此后,她开始了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她就是日本鼎鼎大名的野田圣子。

由此可知,工作不是我们单纯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努力。野田圣子成长历程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行了: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郁闷,当然就不会做好工作。

要知道,工作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在你的手中。一个乐观自信、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现在是在洗马桶还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对此抱有满怀的兴趣。一个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像野田圣子那样: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

而生活中,许多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乳酪、衣服、公寓的一种讨厌的“需要”,像奴隶在主人皮鞭的督促之下一样,在做着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领会不到工作能锻炼人的能力,不晓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的品格,更不明白优秀的成绩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只知一味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那么他的生命决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如果你能做到,不管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会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去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人。工作就如同你的仪表一样,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对你的领导、同事、部属以及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表现出你的内心世界,你的价值取向。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

工作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页窗,它提供给我们品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里,工作成为了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有的人看来,好工作的人是至尊无上的,工作是他们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担心丢掉自己的工作,除了经济损失外,对他们打击最大的是人格的损失,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没有自尊。于是,这些人在失去工作后,就走上了颓废或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观念。

从前,有一个奇怪的民族,在处死犯人时,用的刑罚很特别。他们让犯人将甲地的土堆搬运到乙地,等全部搬运到乙地以后,在命令他们重新将土堆搬回甲地,如此循环不已。这样一来,不到两个月,全部的犯人都自杀了。

如此看来,工作就成为扼杀犯人求生意志的工具。因为人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而让他原地踏步,让他们没有目标,没有价值,最终只能是生命的终结。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家工厂的污水流到一片水域里,使致使这块水域里的鱼虾都中了毒,虽然有的还活着,但已不能食用,因此,靠这块水域为生的渔民们失去了每天的工作。

最终引起了渔民们的愤怒,一天,他们将捕捞的鱼虾全部送到工厂里去了。

经过双方的协商,达成协议,日后渔民们卖不掉的鱼虾全送到工厂,由工厂按时价买下来,全部埋在土坑里。

一开始,渔民们还十分高兴,因为这样他们不但不用费劲周折出售,还能赚到钱。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渔民们却感觉十分厌倦这样的工作。

他们是这样想的:“我们真正的工作应该是有新鲜的鱼,虾卖给居民。可现在我们这是在做什么呢?天天出卖着一堆死鱼和死虾,还不能吃?我们不能就像牲口那样为了吃饭而活着。”

于是,他们找到了那家工厂,告诉他们这活他们受不了,再也不要做。

由此而知,渔民们是因为失去了价值感,他们感受不到自己是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所以他们宁愿放弃这份清闲的工作。

如何看待工作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如果你因为工作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我,那么工作便成了你的包袱。

日本松下公司董事长就为我们讲述了他对工作的看法:在我刚创业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一切都唯我独尊。进入一家公司,我享受到了月薪一万元的待遇。这对于同龄的人来说,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了。但我并不满足,因为我觉得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已花了不少钱,好不容易毕业,每月才拿一万元,太少。如果说让我在家待着,不用辛苦工作,那还算可以。

一时冲动,我就找到了公司的经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经理听完我的一番陈述后,沉思了片刻,对我说:“刚才你说如果让你待在家里,不用工作,每月得到一万元的收入,你就很满意了,对吗?”

我说:“是呀,怎么?你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好,我就让你每天都待在家里,每个月给你一万元,但是,要是让一个人在家里白拿钱,这是对这个人的人格羞辱。如你觉得这样不行,我可以让你做一件事,那就是你每天在家里面画一万个圆圈,没有限制,什么笔都可以,只要你将圆圈画出来就成。”

在我看来,这件事太简单,再也找不出比这更轻而易举的了。

于是,我每天都在家里画圆圈。刚开始的几天,我感觉十分轻松而宁静。但从第六天开始,我就觉得烦闷,这种简单的、毫无意义的、重复的事情让我觉得无法忍受。坚持到本个月,我就想去找经理,对他说不再想干这份工作了。但是一想到我们口头上有约定,我又不服气,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又坚持了半个月。

一个月后,我找到了经理,对他说:“我不想再干这件事情了,我已无法忍受!”

经理笑着说:“我再给你加一万元,你继续干下去,怎样?”

我一听,想想那重复、枯燥的事情就烦,坚决说道:“给我一百万元,我也不干了!”

经理接着问道:“为什么?你不是觉得这件事很轻松吗?”

“但我觉得他毫无意义、单调、枯燥,一个大活人干这事比死还难受!”

“这就是说,让你做无意义的事,给你再多的钱也没用。相反,如果是有用的事情,给你很少的钱,你也会感到快乐了?”

我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有趣的工作,是不该在乎钱的多少的,所以,我应该工作,而不去抱怨钱的多少。”

“对了!董事长笑着点头道。更何况,我给你一万元的月薪也不算少,至少不危及你的生存。在这个基础上,你应该有所追求,比这个更深刻的东西才对。”

就这样,我怀着对经理的感激,一直这样看待工作,所以我安心工作到现在。

的确如此,工作是一种全身心的付出,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为社会作贡献,也是满足和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工作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个是获得社会上的报酬,成为精神上的支柱。

而工作对你而言,是意味着维持生活上的薪水?还是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这完全在于如何去看。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而去工作,“那么这个人永远只是工作的奴隶。工作不会给你精神支撑。你也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机械工作。所以说,物质就是一只看不见得手,调节着人们工作的努力程度。如果我们为了精神支柱而工作,投入得工作,你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聚精会神于工作,你的不幸就会成为过眼云烟。你的生活就会因工作而支撑着变得有意义。”

因此,工作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页窗,它提供给我们品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通过工作见识各种场面、利用工作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使你的生命随着人际资源的丰富而丰富。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永恒的,失去了,并不代表不再拥有。而在工作中与各色人等结成友情、爱情、亲情才是永存于自己生命中的瑰宝。

被解雇并非一件坏事

世界上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只有因为没有能力而与工作无缘的人。

失业是件很郁闷的事情,但并不是值得可卑的,真正值得自卑的是下岗后不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

有位年轻妇人,工作了20多年,没有高的文凭,也没有高深的技术,但总能靠加班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助别人。因此,这个妇人很受领导的喜欢和同事的尊重,每天的的工作都干得十分愉快。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产品质量好,很快被一家外商看重,接着就跟外商合资了。合并后的中外企业,一切都是比较现代化的管理。高的技术、高的要求,致使这个妇人无法跟得上工作的节奏,最终被外企来的主任给辞掉了。

失业后的她,便当起了家庭主妇。虽然靠丈夫的那点工资,还能勉强撑起这个家,但是她总觉得内心空空,她不甘心自己就这么一辈子在家做家务,于是一有时间就到外面去看看。打听一下市场的信息,希望能再次有就业的机会。

就在朋友及亲人认为她可能只能这样的时候,她却凭着一股勇气闯进了大的城市北京。在北京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她接连碰壁,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是越挫越勇。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一份在餐厅当服务员的工作。从一个工厂的职员突然成为一个洗碗工,这个转变也许真是太大了,但是她依旧知耻而勇。就这样干了一年的时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一家大公司聘为公关职员,由于她踏实肯干、发奋学习专业知识,不到两年,就当上了公司的业务经理。

挣到了钱,她回到家乡,当亲人朋友看到她如此大的改变后,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怎么当初和她一起上班时候,就没有发现她这种潜能呢?看到大家十分惊讶的目光,这位妇人就说了一句话:“失业后的我,也曾自卑过,但是自卑是没有用的,要想永远不失业,就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人的一生中,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工作一直顺利,被人解雇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面对失业,有的人因此痛苦不堪,为失去工作而一直烦恼。其实被解雇也并非是件坏事,只要树立信心,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红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女孩,毕业后就跟着一家专门做广告设计的老板干,一干就是8年,直到做到设计总监的位置。在这8年里,公司也逐渐发展成了很有名气的设计公司,小红也为公司付出了许多心血,因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然而,就在他干劲十足的时候,她发现老板突然变了,变得“牛”气十足,对她也失去了往日的信任,更可气的是总是莫名奇妙地训斥人,这让小红十分不愉快,再也找不到往日对事业那种冲劲的感觉。

为了让自己能很快地投入工作中,小红跳槽到了一家科技发展公司,当时这个公司正好在为一个龙头企业做品牌设计,由于那里的管理者缺少相关经验,所以公司的经理就希望小红也参与进来,并提供一些经验。

就这样,小红依旧得到了行政主管的位置,可这对于她并不感到惊喜,她更看重的是这个职位所面临的工作挑战,这使他很有工作的冲动。刚上任,她就熬了几个通宵给公司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草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方案。一个月后,他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并为公司赢利十万元。为此,领导非常器重小红,还给她涨了工资。

可是一年后,一切又开始不顺利起来,领导逐渐看小红不顺眼,还总找理由把她的设计方案枪毙掉。不久,就把小红给解雇了。

从科技发展公司出来后,小江丝毫没有气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依旧充满了信心,经过几天市场调查,她发现有一家大型企业公司正在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于是将自己的简历寄给了这家企业,没过几天她就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便与老总面谈,最终顺利拿下了这一职位。工作一个月后,小红发现这家公司总经理的气魄和工作能力非常令人敬佩,而且十分敬佩。同时,他也感觉得到总经理也十分欣赏她的才华与能力。在工作之余,总经理经常约她及员工一起去打保龄球或者参加一些商务酒会。这使他们的关系相处十分融洽。

一次工作中,小红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企业图标设计相当烦琐,虽然有美感,但却缺乏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便大胆地向总经理提出更换图标的建议,没想到总经理早有此意,便直接把这件事交给她去完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小红亲自求助于图标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设计的作品中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一件。当他把设计方案交给总经理的时候,总经理对她翘起了大拇指,立刻提升小红为公司副总,薪水增加一倍。

由此看来,被解雇确实不是一件坏事,小红面对两次的解雇,都一样凭借自己的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说,路在脚下,即使失业也没什么大不了,走过去,前面也许更光明的天地在等待着我们。

这山望着那山高

频繁跳槽者,多数都是因为更多的抱怨。当抱怨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

“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职场中,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种心态。在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公司制度不够完善,工资、福利待遇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位置,尤其是得不到领导赏识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因此就想换一个工作环境,希望能够在那里大展身手。还有一种人或者因为和同事之间有了矛盾,看到别家有招聘信息的时候,就始终抱着“下家单位肯定比这家强”的念头,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草率地决定跳槽。

有个毕业于本科的大学生,由于她本身的实力比较强,毕业后她很快就找到了一加外商独资的食品公司,主要负责从事产品策划工作。因为在校期间,她就是学校的文学社编辑,写得一手好文章,再加上人又长得漂亮,在学校可谓是个多才的美女人物。在工作岗位,由于她的活泼美丽,给部门带来了许多的活力和快乐,带动了同事们的工作热情,对此同事非常喜欢她,领导自然也很看重她。

然而,就在她在这个岗位工作半年后,有家外企看重了她,并想聘用她。还给出了比在这家公司高一倍的薪水,为了长远打算,她选择了跳槽。很快来到了外企工作。工作开始,她对公司的管理制度都很满意,工作也如鱼得水,可是工作不到4个月,她却突然觉得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有些枯燥无味,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设计方案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改了又改,还是让领导无法满意。这让她觉得很受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被认可,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失去了动力和信心。最终她交了辞职信。

接着她又来到一家大的国企单位,任职于部门经理,开始的工作让她又再次充满热忱,而且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可是一天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和领导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弄得不欢而散。坏了心情,让她又开始想跳槽了。就这样她5年之内,连续换了9家单位,最终落下个一直是个打工族。看着自己同学都作出了一番成就,她陷入了苦恼之中。是自己能力差吗?回想这9家的工作,都是很不错的工作,可自己为何就待不长呢?再看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却得到了一份好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干得是那样卖力和快乐。而自己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却是一事无成。

生活中,有多数人都如同故事中的大学生一样,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越跳越好,反而因为频繁地换工作,让公司由于怕她对公司泄密等原因,不敢相信她,更不敢委以重任。因为一个公司的老板知道过于热衷“跳槽”的人,是对工作三心二意的人,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无法让他们相信会和企业共存。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不无感慨地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都是很短的时间,给我第一的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而这种频繁恰恰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他的工作经验丰富,而是说明了这个人适应环境差和工作能力低。因为一个好的工作,没有人愿意轻易放弃的。这样的频繁者,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根本就不知道如果他是我们录取的员工,他又会待多久。所以,我们对这样的人,录取的时候很有顾虑。”

的确如此,这些频繁跳槽者,多数都是因为更多的抱怨。当抱怨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他们只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跳板,时刻准备跳到薪水更高的单位,却不知在人生的发展上,强调自我努力,而是把找到一个干活少拿钱多的企业作为目标,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跳槽。最终只是“黑瞎子掰棒子”,一无所获。

所以说,为职者一定要知道,资历、经验和人脉都是你的资本,只有不要抱怨,不要频繁跳槽,杜绝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你就会在某一行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薪水非工作的全部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更应该珍惜的是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

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就对自己抱有更高的期望值,把薪水高低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喜欢与人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当自己薪水不如别人时,便多了许多怨言。

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心态。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很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导致我们日后即便奋起直追,也是无法超越的。

在一个公司里,有位员工已经工作了10年,但是她的薪水却始终是一个数字。看着别人工资翻倍涨,终于她忍不住向领导当面问了原因。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是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让这名员工十分郁闷。除了内心的沮丧和埋怨,更加的消极,想想自己的10年青春,得到的是10年的工资外,其他却是一无所获。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或许,这个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是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以及压制内心的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这足以说明,她的能力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更大的事情,而故事中这名员工正是缺乏这种向上的进取心。所以她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都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由于工作任务,吉姆·墨菲调到了不同部门工作。几年后,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在吉姆·墨菲的工作地点停了下来。同时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谈话中才知吉姆已经当上了总裁,而大卫则是铁路主管。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吉姆·墨菲开车走后,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有位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那你和他为什么如今却悬殊这么大啊?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这就是平凡者与卓越者之间差别的根源所在。

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整天为自己到底拿多少工资而伤脑筋的话,又怎能从自己工资的背后获得成长机会?他们只知道装在信封里的工资,却永远从工作中获得不到技能和经验,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只为薪水工作的可悲之处。

如今,年轻人对薪水缺乏的只是认识和理解。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更应该珍惜的是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艰巨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就如同我们走向社会的另一堂课,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增进我们的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微不足道。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的努力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因此说,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只要尽心尽职,积极进取,就能走进成功者的队伍。

要知道,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还是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天生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

工作中,或许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但是却无法控制你的思考和学习,也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更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虽然我们无法命令老板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一直勇往直前。

总之,不论你的老板有多吝啬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因为,我们不仅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薪水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一句话,薪水并不是工作的全部,我们要为自己而工作。

两种力的结合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功需要依靠别人的力量,甚至更多人的力量来维系,这样才能创造出屹立不动摇的事业。

有位哲人说过,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

道理浅显,说明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必然会遭遇挫折和失败。

如今,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合作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全部知识的拥有者,所以要借助他人的智慧来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这样一来,世界就充满了竞争和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在美国发现有一种名叫红杉的最大植物。它高100米,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按自然生长的角度来说,长得越高的植物,它的根应该扎得越深,但是这种红杉的植物却是浅浅地浮在地表,这使它的根部很快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从而得以快速茁壮地成长。

但是一般来说,根浮于地表也有弱点,如果植物的根扎得不够深,只要一阵大风刮来,就会将它连根拔起。但是红杉却为什么能依旧如此高大而屹立不动摇呢?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红杉没有一株是单独生长的,而是一大片红杉彼此地根连接在一起,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这让红杉牢牢地站在了地面上。即使自然界再大的威力,也无法动摇几千株根部紧密连接,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是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自然界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功需要依靠别人的力量,甚至更多人的力量来维系,这样才能创造出屹立不动摇的事业。

这好比一盘散沙,尽管它金黄发亮,也仍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同水泥结合在一起,就能盖成高楼大厦。而人的力量就如同这沙粒,只要与人合作就能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变成有用的人才,掌握这种才能,才会不断使自己向前前进。

所以说,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无论是生活、工作,我们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一条生产流水线,需要同组的人员积极配合,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劳动工效。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也必须有几个好助手和技术熟练的护士配合,才能完成高难度的手术。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不仅在工作上难有成绩,甚至适应社会生活也会感到困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工作中的合作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愉快地接纳他人。对人扬长避短,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互相接纳彼此的缺点,做到互相信任。

其次,要学会理解和谅解他人。合作过程中双方难免会发生分歧和误会,当对方有了分歧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从各方面权衡利弊,缩小分歧,消除误会,在求同存异中继续密切合作。

最后,要学会与人分享。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所以要知道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不要自私自利,独吞胜利的成果,这样会使你脱离合作关系。

总之,学会了与人合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用工作业绩来说话

职业生涯起伏不定,难以捉摸,唯有调动自己的全部才智,以出色的业绩对老板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得到公司的承认,立于职场不败之地。

一个公司作为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公司正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如果你是金子就会因此发光,否则就会被人丢弃。

在一个公司中,考核员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唯有业绩才能体现一个员工的价值。对于一名领导者和一个企业来说,业绩同样是他们的生命,没有业绩,其他一切都没有说服力。公司中,谁都想拿高薪,但究竟拿多少,是由你的业绩来决定的。你要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去为公司创造价值。

高梅在美国担任华人金融学会理事,是一位华尔街少有的女性基金经理。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投资者最后要看业绩。

1989年,高梅考入汕头大学文学系,4年后获文学士学位。毕业3年后,她前往加拿大的维老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时,正好遇到多伦多道明银行在母校招聘,于是她就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她先到学校去申请,由于她一直业绩突出,所以很快通过了学校的批准,接着便是开始面试,凭借着她渊博的知识和智慧的头脑,顺利地进入了这家银行工作。

进入银行后,她工作十分认真刻苦,做金融衍生产品分析,为交易员提供研究报告。2001年,她通过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考试。同时她的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重视。一天,她的经理问她纽约有个自营部,是否想去那里工作,她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她知道纽约的自营部当时由著名华人投资者黎彦修领导,业绩在华尔街名列前茅。这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个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由于是银行的自营部,所以自营部要按照银行的规定来做,当时只能做可转换债券,其他产品不能投资。于是2003年,黎彦修带领自营部的20个员工离开银行,成立独立的富尔投资管理公司。

这样,任务就落到了她的头上。因为这个团队过去没有投资过高收益债券,所以她只能摸索着前进,尝试着债券交易,凭着她对市场的认识,在她看来,高科技虚无缥缈,不像传统公司有个实体。其实许多高科技公司和网络公司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水和电一样稳定。于是她通过种种的努力和实践,终于使银行的业务在同行中站住了脚。

因此,她的业绩证明了自己能够担任基金经理。当有人问她成功的经验,她说,就是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业绩。

的确如此,这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你不为老板创造价值,老板拿什么去给你作为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多得,永远是这个社会的真理。

所以说,业绩是干出来的。少说话,多做事,对工作心怀感激,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把工作做到最好,要事优先,效率制胜。这样你才能从众多平凡的员工中脱颖而出。

一个成功的企业也是如此,必须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业绩突出的员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能靠这些员工的努力和拼搏,而员工对于企业的最好回报,莫不过于拿自己的业绩说话,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争取创造更大的辉煌!

像老板一样思考

“像老板一样思考”,把自己当成老板,且办事的效果超出老板的底线甚至期望,自然就能得到更高的薪水,也终会成为一名老板或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普遍都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老板更多的是抱怨。这是因为员工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问题,从没想过如果自己是老板,会怎么做?如果你真正想过,那么或许你也就会理解你现在的老板。

“像老板一样思考”这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源于老托马斯·沃森的一次销售会议。那是在一次老沃森的会上,他首先介绍了当前的销售情况,分析了市场面临的种种困难。会议整整进行了一下午,一直都是托马斯·沃森自己在说,而属下则显得烦躁不安。

看到这种情况,老沃森缄默了10秒,等到大家发现突然出现安静的情形有些诧异时,他就起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思考),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缺少的是——思考,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工作赚得薪水的,我们必须把公司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思考。”

随后,他要求在场的人开动脑筋,每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提不出建议的话,就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否则,不得离开会场。

最后,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许多问题都被提了出来,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此,“思考”便成了IBM公司员工的“座右铭”。

其实,“像老板一样思考”是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疑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其中包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顾客和个人的服务;心智得到更大的提高,赢得更加广泛的尊重;取得更多的合作机会等。

哈里就是一位用老板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他相信机会来自于努力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他曾是一家贸易公司部门经理,有些工作他完全可以安排自己手下去做,但是他却亲身去做,对于出货进货,他都认真去把关,在与客户沟通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对人员的管理上进行人性化管理,使办公室的气氛和谐又充满干劲。仅仅几年,哈里就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由于优异表现,他被调到了总公司工作,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这就是“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所得到的报酬。由此看来,“像老板一样思考”,把自己当成老板,且办事的效果超出老板的底线甚至期望,自然就能得到更高的薪水,也终会成为一名老板或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像老板一样思考”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准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请思考如下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应该怎样对待无理取闹的顾客?

如果我是老板,该如何管理员工,提高效率?

如果我是老板,对于公司不必要的浪费,会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果我是老板,是否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所带来的影响?

……

我们无法列举出一位老板应该思考的所有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一旦有了“像老板一样思考”的这种心态,就会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你的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从而深入思考,积极行动,最终从公司中脱颖而出。

下篇 改变对待财富的心态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人的贫穷不在于资本的多少,而是思想的贫穷。要想致富,就要先让自己的头脑灵活起来。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是众多先富起来人的经验。富人不在乎自己口袋有多少钱,却在乎自己脑袋有多少东西。而穷人只在乎自己兜里能装多少钱,却不去想自己大脑到底拥有多少东西。因此,富人用大脑思考赚钱的方式。穷人只能拥有装钱的口袋。

洛克菲勒曾指着自己的大脑说:“即使我把所有衣服脱光,再放入没有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因为,我有这个。”

事实证明,洛克菲勒是对的。许多富人也正是因为拥有洛克菲勒的思想,才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有家木梳厂有4位推销员,厂里决定从中选出一名最优秀的人作为推销主管。于是便让四个人同时去一个地方推销梳子。

第一个推销员接到通知后,就按着厂长给的地址来到了此地。结果一看,这里都是光头的和尚。心想:“这根本用不着梳子,于是回去如实地将情况反映给了厂长。”

接着,又派了第二个推销员,推销员来到庙里看到了和尚,便开始吹捧起来:“这梳子刮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对研习佛法有强记博览之效。”结果他卖掉了十几把梳子高兴得回去了。

第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对庙里的主持说:“每天来这里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如果您在每个香案上都摆上几把梳子,让他们磕头之后能够梳理好头发,既体现了您们的关心,又使善男信女们不会蓬头垢面,这不是佛家的一大善事。于是他卖掉了上百把梳子。”

第四个推销员来到了庙里,他跟主持商量,请允许我在你们庙里开一个小店铺,然后在梳子上刻上很多诸如“佛光普照”等类似的文字,然后作为纪念品卖给游客,这样既宣传了你庙里的香火旺盛,又帮我完成了我的工作。结果,他每天可卖掉好几百把梳子。

最后,第四个推销员成功了。他被选为了推销主管。

由此可见,成功的人总是善于思考,从平常的思维方式中另辟蹊径,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不同的经营思路。

犹太人是守规矩的商人,但他们总能在不改变规则形式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通规则为其所用。

有个故事就蕴藏着这种智慧:有个犹太人来到一家纽约的银行贷款窗口,坐了下来。银行的人员上前招呼说:“你好!先生,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吗?”犹太人回答道:“我想借钱。”

“好啊,那您要借多少?”

“1美元。”

“什么?只借1美元?”

“对啊,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要是有担保,借再多也无妨。”

“哦,那你看这些可以吗?犹太人一边从包里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这里总共有50万美元,你看够不够?”

这时候,银行人员有些愣住了。怀有疑问地说道:“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您。”

说完,犹太人起身准备离开银行。

银行行长在一旁冷眼观看,怎么也想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匆匆忙忙地赶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请稍等。”

“有什么事情吗?”犹太人站住了脚。

“先生,是这样,我不明白,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如果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是愿意借给你的。”

犹太人听了他的话,笑着说:“谢谢您的好意。只是我来你们这之前,我问过好几家,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准备在你们贵行寄存这些股票。没想到租金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这就是犹太人的聪明大脑的灵活运用。犹太人也正是凭借他们聪明的大脑而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许多富人也因此产生。

所以说,资本并不是财富的唯一条件。而真正成就财富的是要有个善于思考和运用的大脑。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社会尤为重要,而只有靠智慧和头脑赚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被金钱束缚

当认识到积极的心态会吸引财富,然后才能去积累财富,但是,在使用积极心态时不要忽略了你的健康。

对于金钱,智者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可以把人们带进天堂,也可以把人们推进地狱;可以救济别人,也可以害了自己,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它,驾驭它,做金钱的主人,才能够对人发挥出它的重要的意义。而愚者却往往面对金钱迷失了自己,他们只看到金钱带给自己的物质享受:豪宅、名车、漂亮的服饰、美女和俗人眼中的羡慕。为此,不惜手段或者不顾一切去追求、挖掘金钱,不知不觉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被金钱所束缚。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到头来身身败名裂,一无所有。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财富就像粪尿一样,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

洛克菲勒从小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是他非常上进。在他刚走向创业这条路的时候,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好青年,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取得了财富后,他变得非常贪婪和残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方的居民深受他的残害,这让他们十分痛恨他。为了解心中的气愤,他们亲手做了一个木头偶像,并给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他的身边有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就连他的弟弟也对他的行为十分不满,深感厌恶他。而特意将儿子的尸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会变得像个木乃伊。”

而洛克菲勒也由于过度地贪婪金钱,最后将身体拖垮。医生根据他身体的情况,宣告他也只能活到50多岁,并建议他必须要改变自己对金钱贪婪的心态,同时让他在金钱、烦恼、生命中任选其一。这个可怕的结果,让洛克菲勒顿时开始惶恐起来,他好怕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遵循医生的劝告,回家静心修养。他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反省自己,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霸道和残忍,于是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1901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他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 ,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就这样,在后半生的岁月里,洛克菲勒选择了做个慈善家,逐渐也让那些厌恶他的朋友开始消除了恨意,他的病情也有了好转,每天生活都非常快乐。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充实和幸福。

1937年,他含笑离开了人世。享年98岁。他死时,唯一剩下的是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对此,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

在《赢家的强运法则》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要有合于时代的金钱感觉,即合理地支配你们拥有的钱财。这句话说来容易,实际做来却有困难,因为人对事情的想法和创意,多多少少曾受限于生长的环境,所以虽然知道,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要告诫大家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仆!

换句话说,不要被金钱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我们虽然难以达到洛克菲勒的境界和卡内基所说的标准,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也可以在金钱的植被里活出自己的活法。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

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成了不肯花钱的、可怜的守财奴,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

钱买不到的东西

如何获得金钱、尊重、爱与安全,只是过程而已,只是看您如何去付出金钱、尊重及您对人的挚爱。

有个人靠做生意发了家,拥有了许多钱。但是人们对他却是冷眼相待,根本不尊重他。为此,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到底如何做,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佩和仰慕。

一天,富商在街上漫无边际地走着,突然看到路边有个乞丐,衣衫褴褛,在那坐着乞讨,让人看着十分同情,他想这回机会来了,便走到了乞丐的身边,从兜里掏出一枚金币向乞丐的碗里丢去。没想到,乞丐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而是不断地捉身上的虱子,这让富商十分生气,便大声说到:“给你扔进一枚金币,你没看见吗?难道你眼睛瞎了?”

乞丐依旧没有抬头,只是漫不经心地回道:“这是你愿意给的,我又没强求你,你不高兴可以拿回去。”

富商这时更是气愤,冲动地从兜里掏出了十个金币扔在了乞丐的碗中,心想这回我看你还看不看,一定会跪着向自己致谢。但依旧让他料想不到的是,乞丐还是不理不睬。

富商几乎要暴跳如雷,大声吼道:“我给你的是十个金币,你要仔细看清楚,告诉你我是个有钱人,好歹你也得尊重我一下,难道你连道谢的话都不会说吗?”

乞丐则伸个懒腰,回到道:“有钱是你的事情,尊不尊重是我的事情,这可是谁都强求不得的!”

富商更急了,说道:“好,那如果我将一半的财产捐送给你,那是不是你就可以尊重我了?”

这时候,乞丐翻着白眼开始看着他回答道:“如果你给我一半财产,那么我不就和你一样是有钱人了吗?那我为什么还要尊重你呢?”

富商更加急躁起来,说道:“那好,那我将我所有财产都送给你,那你是否愿意尊重我。”

话音刚落,乞丐大笑起来:“你把你全部的财产给了我,那你不就成了乞丐,而我却是成了富翁,我又凭什么要尊重你呢?富商此时气得已经说不上话来,沮丧地走开了。”

一个人是否能被人尊重,不是被祈求得到的,更不是强求索取的。而是你的言行举止让人从心里佩服和敬仰,这样人们才会肃然起敬。富商或许是因为自己有些行为让人们不满意,甚至让人很厌恶,所以他才得不到人们的尊重。这就告诉我们,要使得别人尊重,那么你首先就要做好让人尊重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追求从心理角度上讲,是有五个层次的:首先,温饱是人们生活中最先解决,也是最基本的事情,这是人的最低层;其次,就是对安全的需要,比如说有个避风的家;再次,就是爱人和被爱的需求;又次,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后,也是最高层实现自我价值。

故事中的富商有钱后,就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这符合马斯洛学说所述人的天性。但是富商的固执和错误意识,给我们点明一个明显的道理:金钱与尊重在许多时候是难以画上等号的。这正如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所说:“金钱与粪尿相同,积聚它便会放出恶臭;然而散布时,则能肥沃大地。”

由此可见,对于金钱的积累,那么就如同粪便一样早晚都是发出恶臭,但如果将财富合理利用,做些对人生有价值的事情,就能够使金钱发挥最大的亮点,被人们从心里发出敬佩之情。

所以说,我们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而要杜绝钱可以买到一切东西的心态,而要按着马斯洛的五项层次理论,循序渐进的去实现自己人生的需求。要从现在开始清晰认识到:如何获得金钱、尊重、爱与安全,只是过程而已,最重要的是要看你如何去付出金钱、尊重及您对人的挚爱。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那我们就要学会理财,那样我们也可以轻松愉快地过一生。

财富分为开源和节流两种方法,对于开源来讲,节流更简单些。青年人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先注重积累,精于理财。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年轻人根本不重视金钱,认为钱就是要花的,所以花钱大手大脚。而到了真正用到它的时候,才知道钱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一些工薪阶层来讲,每个月的工资都是非常有限的,要吃穿住行,还要娱乐、交际,几乎每个月下来都是月光族。这样的状况,要想获得经济独立,也许是遥遥无期。为了避免贫穷带来的恐惧,这就需要你学会理财。这样,即使遇到突然的环境变化,也不会惊慌失措,一筹莫展。

真正会用钱的人,就会成就一番事业。在美国,有位年轻人从宾州的乡村来到费城,进入一家印刷厂工作。每当到开工资时,他都看到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储蓄公司开了一个户头,养成了每周都存款五元的习惯。受这位同事的影响,这位年轻人也在这家储蓄公司开个户头,三年后他就有了900元的存款。可这时,正逢这家印刷厂发生财务困难,面临倒闭的命运。他马上拿出这900元钱来挽救这家印刷厂,也因此获得这家印刷厂一半的股份。这位年轻人在使用这笔金钱时,他采取了严密的节约制度,帮助这家工厂清还了所有债务。正因此,他拥有了公司一半股份,再后来,他每年可以从这家工厂里拿到2.5万多元的利润。无疑,这位年轻人最后是一位成功的人。

因此,理财家达希·珍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节省下来的一块钱,绝对大于你赚进的一块钱。如果你想赚钱,不外乎“找更高薪酬的职业”和“多省点钱”两条渠道。

事实如此,真正懂得使用钱的人,他是不会用金钱去炫耀自己,而是将金钱用在值得用的地方。

在台湾商界,有个名叫沈庆京的人,他拥有数十亿元的资产。但是这个人却从不对吃和穿有更高的要求,而是和那些平凡人一样穿着和吃饭。有朋友看到他这样,就建议他说:“你看你拥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为自己买点像样的衣服,吃些好东西。”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道:“这不是很好吗?马马虎虎啦!”不过,如果要是公司内的影印纸消耗过多,或电灯没有随手关掉,就会经常遭到他的指责和训斥。

由此可看,人有不同追逐财富的方式,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呢?

有人说财商包含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要正确认识金钱的能力;其次是要正确地利用金钱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有了财商这两种能力,就能够成为现实生活中唯一能健康发展的智能。因为财商的能力,是每个人需要的,它同智商、情商一样,都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

对此,有关理财专家总结出了管理财富的6条规则,值得我们借鉴一下:

第一,找一个适合你的钱财的预算。

把支出记在一个本子上。在每个月的开始,将自己所花费每分钱准确地记录,如果能够坚持,可做3个月的记录。这样就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记录,表明我们将钱花到了什么地方,然后再根据手中剩余的钱做下预算。当然这种预算,并不是让你勒紧裤腰带,也不是让你抹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让我们避免额外超支,而有安全感。你可以将你所有需要买的用品列个清单出来,这样你就知道你如何去消费了。或者是将所有的收入都列一个清表,两个表对比进行预算,就知道该如何花这笔钱了。

第二,学会聪明地花钱。

用最少的钱去买最到的东西。因为一个会花钱的人他会用最少的钱办出最多的事情,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比如,有两个收入同样多的女士,其中一个总是穿着朴素,从不乱花钱,只是买生活的必需品;而另外一个女士却整天买化妆品,漂亮的衣服,看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每月都是月光族。这就是会花钱和不会花钱的对比,会花钱的人就能够让钱的价值升到最大,每一分钱都花得值。

第三,不要为你的收入而增加烦恼。

生活中多数都为自己的收入而烦恼忧愁,觉得自己的收入微薄,与人相比总是微不足道。而那些收入多的人却是让贪欲增加,每天收入多少,也就花多少。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贵,买高档的东西,去高档的地方买快乐,最后钱是超额支出,背上了债务,心里徒增了还钱的苦恼。所以,钱少少花,钱多也不乱花,这样你才能让你的钱合理支配你的生活开销。

第四,如果你要借钱,一定要想办法去银行贷款。

如今,总有些人一旦手头拮据,就要去向朋友借,如果朋友借了,他就开心,不借则是翻脸,从此失去了朋友。也有些人,向放高利贷的人去借钱,因而陷入了偿还沉重利息的痛苦之中。其实,有时候适当去银行借,倒是可以让你巧妙地理财。

第五,有钱可以买点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保险业也开始兴起,你可以用你剩余的钱为自己买个养老保险,这是对人身健康的保证,所以花这样的钱是一种合理的消费。

第六,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对金钱负责的态度,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些家长过于溺爱而养成了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如果你从小不灌输他对金钱得之不易的珍惜,那么将来长大后,他一定不懂得理财。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要对他积极教育,从小培养他的理财意识。譬如,作家史蒂拉·威斯顿·图特教育孩子理财的方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他交给9岁女儿一张特别存款单,每当女儿想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候,她就将零用钱存进那本存折,等到她买完就把剩下的结存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使女儿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还领会了处理金钱的责任感。

总之,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那么就让我们学会理财吧,因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你学会了理财,你会发现自己同样可以富有,生活一样幸福和快乐。

从小钱开始

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钱也不愿意赚或赚不到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你能做大事、赚大钱的。

“从小钱开始”是创业者常用的手段。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许多人一心想发财,但又不屑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于是苦苦等待有了雄厚的资金再去创业。结果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

对于“先做小事,赚小钱”这句话,也许对于每个创业者都不会听。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雄心,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

当然,“做大事,赚大钱”的志向是没有错的,有了这个志向,可以促使人不断向前奋进。但是,社会上真能“做大事,赚大钱”的人并不多,更别说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了。因为,如果真能这样,也应该具备一些特别的条件:

首先,要有过人的才智。也就是说,你应是一块天生“做大事,赚大钱”的料子!

其次,要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如家有庞大的产业或企业,或是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母亲)。因为这样的父母,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一踏入社会就可“做大事,赚大钱”。

再次,要有好的机运。有过人才智的人需要机遇,有优越家庭背景的人也需要机遇,才能真正“做大事,赚大钱”。因此,你应该问问自己:你的才智是“上等”、“中等”还是“下等”?别人对你的评价又如何呢?你的家庭背景又如何呢?是否有可能助你一臂之力的人?以及你对自己的“机遇”有信心吗?

如果对于上面的条件,你没有完全具备,那么你就要先从小事做起,先赚小钱。因为,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首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当你做小事得心应手时,就可以做大一点的事。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其次,“先做小事,先赚小钱”还可培养自己踏实的做事态度和金钱观念,这对日后“做大事,赚大钱”以及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纵观一些富人的成功之路,他们无不从小事做起,从小买卖做起。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这样从事的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果凭投机而暴富,那么来得快,去得也快。钱赚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

古时候,有一个小青年,他天生聪明睿智,对于经营更是十分精通。

有一天,小青年在大街上捡到一只老鼠,于是他就想如何以它为资本做点买卖。当他想到他可以作为一种药材时,就把老鼠送给了一家药店铺,结果得到一枚钱。接着他又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糖浆,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当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就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都放了一点糖浆。花匠们喝后,十分高兴,就每人送给他一束鲜花。接着他就卖掉了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着糖浆和水罐到花圃去。这天,花匠们临走时,又送给他一些鲜花。他又用这样的方法,没过多久他就积聚了八个铜币。

又一天,天上风雨交加,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们不知道如何清除它们。小青年看到后走到那里,对园丁说:“如果你们允许这些断枝落叶全部归我,我就可以把它打扫干净。”园丁听后说道:“先生,你都拿去吧。”

这青年来到了一群正在玩耍的儿童中间,对他们说你们每人帮我捡一棵断枝,你们将会得到一颗糖果,顷刻之间,这帮孩子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柴火,就从青年手里买下运走。这天,青年通过卖柴得到十六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如今他已经有二十四个铜币了,于是他又想出一个主意。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水缸,供应五百个割草工饮水。这些割草工说道:“朋友,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呢?”青年人笑着说:“等我需要的时候,再请你们帮忙吧!”后来他四处游荡,结识了一个陆路商人和一个水路商人。

陆路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五百匹马进城来。”听了陆路商人的话,他就找到割草工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而且,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好吗?”割草工都爽快地答应了。随即拿出五百捆草,送到他家里。当马贩子来时,走遍了全城,也找不到喂马的饲料,不得不出一千铜币买下这个青年的五百捆草。

过了几天后,水路商人又告诉他说:“有条大船进港了。”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花了几个铜币,临时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冠冕堂皇地来到港口,以他的指环印作抵押,订下全船货物,然后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坐在里边,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必须通报三次。”

这时大约已有一百个波罗奈商人听说商船抵达,前来购货,但得到的回答是:“没你们的份了,全船货物都包给一个大商人了。”听了这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侍从按照事先的吩咐,通报三次,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最后一百个商人每人给他一千元,才取得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又每人给他一千元,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由于小青年巧作经营,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一只老鼠为本,获得了二十万元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

由此而知,刚创业的人由于资金少,一开始就想赚大钱是不现实的。理性的做法就是从“小钱”开始,利用金钱“滚动”的特点进行资金的积累,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壮大自己的事业。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金钱天生具有扩张的本性。一枚小小的铜钱,可能就是万贯资产的源头,每个人都不要忽视一分钱的力量,特别是那些渴望创立一番事业的人,更不能轻看每一分钱,与其无谓地期待雄厚的原始资金从天而降,还不如从小钱开始积累。

因此,作为一个刚创业的青年,一定要脚踏实地,打消发横财的荒唐想法,千万别自大地认为你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赚小钱,你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钱也不愿意赚或赚不到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你能做大事、赚大钱的。如果你抱着这种思想“做大事,赚大钱”的心态去投资做生意,那么失败的可能性一定很高。

莫让贪婪毁了你

人们极易成为金钱的奴隶。一个贪图厚利、和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得到,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人生莫过于一个“欲”字,欲是万事之首,贪是万恶之源。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无度灾终伴。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一个贪图厚利和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得到,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草原,人们都叫它“ Spring book ”。因为那里的草长得非常旺盛,所以那里生长的羊群也十分肥美。羊群更是发展迅速。而且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一种让人很惊奇的现象:一般走在前面的羊群就能吃到新鲜的草,而落后的羊群就会吃前面羊群剩下的,为了能够抢在前面吃到新鲜的草,没有任何一个愿意落在后面,所以他们都会拼命地争夺做前面的羊。这样一来草原就形成了一副非常壮观的画面:羊群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在草原的前方有个悬崖,而羊群却全然不顾,结果整个羊群都跳下了山崖……

由此可见,羊群们只是为了贪吃一点青草,而不顾一切去抢夺,最后却没想到贪“吃”了自己,坠落了山崖。

所以,作为今人我们应该以此为警示,当心中的贪念升起时,它就会将你带入悬崖边缘,如果你不时刻提醒自己,你也会像羊群一样落入山崖,最后得不偿失。

真正懂得贪婪的人,决不会将贪婪作为宝贝,无休止地去追逐和索取。子罕的“宝贝”观,便说明了这一点。

在宋国,有个人一天捡到了一块美玉。就打算把这美玉献给在朝中做官的的子罕。当他拿美玉送给子罕时候,子罕却拒绝了他。这个人就说到:“这块玉我已经让玉工看过了,他确认这是一件宝物,所以我才把它进献给你!”子罕又回答说:“我把不贪婪当做宝物,你把美玉当做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这个人听后,跪下向子罕叩头道:“如果这块美玉在我手里,我走到哪里都会觉得不安全的,我还是把它送给你吧。这样我就可以不被别人陷害,保全性命了。”于是,子罕答应他替这个人保管。后来子罕将美玉带了回去,又请玉工来仔细确认,最后他找到一个识货的人将美玉卖了出去。将美玉换得的钱还给了那个人,让那个人成了富翁,然后将他送回了家。

由此可见,面对宝贝,人与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一个让人钦佩,而另一个却让人鄙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标准,都可以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宝贝”。有了这种思想,就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是无比的敬仰,而不是对你的鄙视。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子罕就能做到为官不贪,永葆清白,这一精神上的“宝”比起物质的“宝”更为珍贵,更值得我们去珍惜,所以我们一定要抵制住美玉的诱惑,而保存着自己的“不贪”之宝。

总之,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但欲望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觉得很累,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所求的太多。我们总希望拥有越多越好,爬的越高越好,不断地索取,心灵自然无法得到休息,要生存,必须有物质做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有一个度,物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但是你却未必都能享受,所以只有抛弃欲望的负重,才能轻松地生活。

会花钱才会赚钱

穷人花钱是为了享受生活,而富人花钱是为了使事业更加壮大。

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而钱的不同花法却体现着一个人对人生的不同认识,有的人用花钱来享受生活,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终一无所有。而有的人则花钱去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多的财富资本。这便是成功者与失败者对于财富的不同用途,而得到的不同结果。

犹太人·泰勒在他写的《生活备忘录》中指出:“从一个人在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方面的做法,就知道一个人能不能赚钱。”这也是犹太人的重要理财观:会花钱才会赚钱。

会花钱才会赚钱也就是说有了钱就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赚钱,用钱去“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

如何把手中的钱用活,是经商的一大学问。这就要求你学会区分“活钱”和“死钱”。活钱就是指以钱养钱,以钱生钱。而死钱就是没有支出,让它永远安静地躺在那里。

比如有两个穷人,同时领到100元的生活补贴。其中一个人就用100元钱买了50双凉鞋,然后拿到地摊上以3元钱出售,结果赚了150元。而另一个人却用这100元钱买大米和油盐,几乎每个月都是如此。

同样的100元钱,前一个用到了他的经营上,最后成为了资本,而后一个原来的100元在价值上却没有一点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可见穷人的可悲处就是他的钱不能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

生活中类似的人比比皆是。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因人成事,说到底,也就是根据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自己的对策,不失时机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其实“以钱生钱”就是因人成事,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商业中,有些人想从商但是苦于没有资本。也许就这一个困难就可以难倒英雄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经营者,无论你有多么强的经营能力,但如果没有钱供你运用、支配,那么,所有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可是对于有头脑的商人来说这件事情是很好解决的。办法是借钱生钱。用钱生钱,也就是说,有了一定数量的钱,再加上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调配,就能获取更多的钱,如何合理地运用、调配已有的金钱,这是对一个经营者的才干和智慧的考验。

南存辉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1994年,当地方政府还在加大投入,新建第三代更具规模的电器城时,正泰的决策者已经把目光移向在全国建立营销网点的工作。他们挑选了富有开拓精神的经理负责此项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小心谨慎地进行试探性的布点。当时,为了扶植网点的工作,公司需要给每个网点一定的垫资款,作为销售启动工作的周转资金。当网点逐渐增多,垫资的数目越来越大时,负责网络建设的经理不免存忧虑:万一这款收不回来怎么办?南存辉知道他的顾虑后说:网点铺不开是你的责任,钱收不回是我的责任。后来,他的大胆投资,使营销网点从无到有,三年之后,发展到800多家。

由此可知,有了钱就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赚钱,用钱去“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大实业家。

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财富不仅仅是你有多少钱,除了它还有生命、健康、亲人、朋友等。而我们每个人的本身都是百万富翁。

巴尔扎克说:“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抓紧时间,不懈努力的人,才能铸就辉煌的明天。

瑞士国家,有这样一个社会福利待遇政策:凡是瑞士婴儿出生后,医院就会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立刻给他(她)编号,还会将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与成年人一样,有一个财产状况的栏目需要填写。

有位非洲人,听说瑞士这个政策后,十分羡慕。也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当他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随便敲入了3.6万瑞士法郎。当一切顺利填写完毕后,他十分开心,庆幸自己从此有个“瑞士儿子”。

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三天后他就被查了出来。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发现他是假冒人的并不是户籍管理员,而是瑞士的一位家庭主妇。

这位主妇为自己孩子填写户口的时候,不经意地看见有一份报表中,一位婴儿在财产栏目中填写了3.6万瑞士法郎,这让她十分奇怪。因为作为瑞士人,在他们给自己孩子填写所拥有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在他们看来,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最大的财富是他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

也许这是那个非洲人从未想到的。非洲人的失败,看似是因为他的随意一填,实质上却是因为他价值观念的错误。

生活中,拥有非洲人这样的价值观的人有许多。在他们认为金钱才是一个人的最大的财富。其实不然,有金钱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幸福的人生。

一对年轻的男女带着幸福的微笑,携手走向了结婚礼堂。当甜蜜的爱情随着时间变为平淡时候,开始羡慕起别人能够买好多漂亮的衣服,开着车到处游走,而自己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还要天天为金钱奔波。为此,妻子整天闷闷不乐。

相反,她的丈夫却是个很乐观的人,看到妻子的忧郁,他总是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对他说,他的病都是累出来的,为了赚钱,总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吃饭也没个规律。

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如果给你钱,但你必须和我的朋友一样在医院住上几天,你愿不愿意?”

妻子想了想说:“不愿意。”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途经一幢漂亮的别墅。看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别墅里走出来。丈夫又问妻子:“如果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但同时你必须要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愿意不愿意呢?”

这次,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当然不愿意。”

又过了几天,丈夫听说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因抢劫现金超过100万,被法院判处死刑。

回到家,丈夫再次问妻子:“如果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去死,你愿意吗?”妻子很是纳闷儿,不知道丈夫这些天到底怎么回事,总是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生气地大声说:“你胡说什么呀?即使你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愿意!”

丈夫听后,笑着说:“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多么得富有:我们拥有生命、青春、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万,还有,我们靠劳动创造财富的这双手,你还愁什么呢?”

妻子这才恍然大悟,细细品味丈夫说的话,心里豁然开朗,从此快乐了起来。

的确如此,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财富不仅仅是你有多少钱,除了它还有生命、健康、亲人、朋友等。而我们每个人的本身都是百万富翁。

不要为物欲所困

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正确的金钱观才会让你拥有幸福的人生。

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对于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掌握一定量的金钱就可以获得必需的物品。因此许多人一生为钱拼命地工作,以致盲目追求社会上所推崇的东西。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也有一些人对于金钱的认识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人为了得到金钱,丧失本性,伤害别人;有的人为了维护尊严,散尽家产。贪污受贿这都是为金钱所扭曲了心灵,让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志向、名誉、地位都为金钱所掌控,一切是非善恶、荣辱得失都以金钱为标准,结果是得不偿失。

有位哲学家曾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的确如此,金钱能带给我们快乐,也能使我们走向罪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有个看破红尘的人,来到了寺院出了家。他问禅师:“钱财是什么东西呢?”

禅师没有给他具体答案,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名叫难陀的国王,他非常的贪心,拼命地聚敛财宝,希望这些财宝在他死后也能带走。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把一国的宝贝都搜集来,不留一点剩余在外面。

国王有个资色美丽的女儿,所以他就规定:谁要是想娶他的女儿,就必须带着财宝当见面礼。否则就是痴心妄想。就这样,他的仓库逐渐堆积了满满的金银珠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银宝物。

当时,有一个寡妇十分疼爱她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却被国王女儿的美丽所吸引,所以就想娶到她。可是他家里却没有钱,这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干着急。为此,他害起了相思病,身体逐渐瘦弱,生命走向了死亡的边际。他的母亲见状,十分心疼,就问儿子:“你到底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于是儿子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母亲。并对母亲说,如果我真的不能娶到国王的女儿,我是必死无疑。”

母亲听后,焦急地说:“可是国中金钱宝物,一无所剩,我到哪里去弄宝物呢?”沉思了片刻,说:“有了,你父亲去世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听后仿佛看到了希望,精神有所好转。第二天他就来到了父亲的坟地,从他口中取出了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很是疑惑地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是从哪里弄到这枚金钱?是不是你发现了地下的宝藏了!”

寡妇的儿子听后否认了这一切。国王则用了种种刑法,拷打他。最后寡妇的儿子忍受不了酷刑,就对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是我母亲告诉我说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所以,我挖开坟墓得到了这枚钱。”

于是,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经过调查,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事实,并回去禀告了国王。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之所以聚集一切宝物,想的就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父亲,连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禅师讲完了故事,小和尚恍然明白,答道:“钱乃身外之物。”禅师笑着点了点头。

由此可知,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是一辈子都在金钱的泥沼中挣扎,还是让金钱成为我们幸福快乐的源泉?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真正具有生活智慧的人,他们会追逐财富,享受财富,但却不会做金钱的奴隶。因为他们明白金钱固然重要,但是生命里不止只有赚钱这一件事情,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能够让生活充实快乐,比如健康、幸福、快乐等这些是金钱永远买不到的。

所以说,无论在赚钱过程中,还是赚到后,都应当以正确心态对待,不要为物欲所困。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让金钱为人服务,不能为了金钱而牺牲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否则,即使你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一无所有。

抓住致富的机会

只有善于发现机遇、迅速抓住机遇的人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穷人如能迅速的抓住致富的机会,那么他将不再是一个穷人。

机遇往往是一次性的。也许在某人身上是机遇,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就是“机失”。生活中有许多机遇往往都是一次性,你抓住了它,你就能取得成功,财源就会降临在你的头上;你稍微忽略,机遇就会从你身边擦肩而过,财源与成功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竭尽全力,不然最好的机会就会悄悄地从身边溜走。看似平常的一天,也许我们就在面对着一生的机缘。面对任何困难,无论它看上去有多棘手,我们都只有靠勇气和毅力,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抓住它们,不管它们是大张旗鼓地出现,还是藏在尘埃下面。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可以说,人一生的命运就是由一连串的机遇连接而成。自己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能否抓住这些机遇。小机遇往往就是大事业的开始。如果客观条件类似,成功与否通常都掌握在人们自己手里。愚蠢的人常会以种种借口坐失良机;而聪明的人能够把贫瘠的机会利用到极限,甚至创造机遇。

碰到机遇是一种幸运,但抓住机遇却是一种能力。只有准备充分,眼光精确,才能快速地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取得成功,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

著名的钢琴家肖邦年轻时在巴黎,不被人所知,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不断努力,各种公众场合演奏,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演出。终于,偶然的一次机会,著名的钢琴大师李斯特发现了肖邦的才华,于是让他在自己的演奏会上弹一曲。肖邦登台时,场内一片漆黑,但一曲终了,灯光亮起,观众十分吃惊,因为面前演奏的竟然是一位年轻的陌生人,但他的精湛、高超的琴艺,却让在场的人们无不敬佩,因此全场给他以一阵热烈地掌声。肖邦成功了。

正是因为肖邦凭他不懈地努力,得到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了机遇,才攀上了成功的巅峰。反之,他如果对于每次演出都要去考虑,去想值不值得去演奏,那么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很多人都会抱怨机遇不公平,抱怨机遇没有给自己带来财富,没有让自己变成一个富人。其实,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只是为那些富人准备的。因为机遇本身没有意识,无论他是有才能或是无才能的人;是勤奋或懒惰的人;是善良或恶毒的人;是富有的人;还是清贫的人;机遇都会冷漠而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同等的机会和帮助。正如利希腾贝格所说的:“机会不仅成全小偷,而且也会成全伟大的人。”也就是说,机遇不会专等一个人,谁抓住了就属于谁。

有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对夫妇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天,父亲对他的儿子说:“你们如今也长大了,该到外面去见识见识了。”于是兄弟两个听了父亲的话,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

刚过半个月,哥哥就从大城市回来了。父亲十分吃惊,就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哥哥满不在乎地说:“没有什么事情,爸爸你不知道那里的物价太贵了,连口水都要花钱去买,那以后怎么生活呀,你看吧,弟弟也很快就得回来。”

父亲听后,没有言语。

没过几天,弟弟果然也回来了。不过他却不是回家来生活,而是来这取水。

父亲问他:“你也回来了。”弟弟则回答道:“是啊,爸爸,你不知道大城市真好,机会多,到处有钱赚,连我们喝的水都可以卖钱。我这次回来,恐怕要好久才能回来。”哥哥听后,暗暗讥笑他说:“什么遍地是钱,真是笨蛋。看他等到混不下去再回来时候,大家怎么笑他。”

转眼,几年过后,弟弟在大城市里发了财,成为了一家矿泉水公司的销售商。而哥哥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由此可知,弟弟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致富的机遇,抓住了机遇,最终成了一个富人;而哥哥一直还不知道为什么穷,也不知道弟弟为什么能成功。

所以说,成功与失败只是一线之差,成功在于你为与不为。只有发现机遇,并快速抓住它,穷人将不再穷,才能取得更理想的事业。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你是否看到这是一次机遇;二是你是否敢投身其中,因为机遇中的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穷人要想致富,必须看到机遇,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它,才有可能成为富人。

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那成为富人的野心。

有句话叫“富贵险中求”,这话很有道理。虽然我们不认同盲目地冒险,但我们的确需要一种冒险精神。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永远不会前进的,因为成功的机遇往往是最青睐敢于冒险的人。

风险是和机会紧连在一起的。冒险是机遇的代价,如果你只求安定,不愿承担风险,那你同时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利益;风险越大,利益就越大。成功的人都是敢冒风险、善抓机遇、能透过风险抓住财富手臂的人。

人生离不开冒险,冒险的力量是推动成功的保证。卡耐基也指出:一个人能否获得个人成就,看他是不是愿意尝试。愿意去冒险,喜欢试验,能变通。这些才是获得学习和进步的唯一途径。

蒙阴县常路镇被人们称为“沂蒙蜜桃之乡”。而且在这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种桃树不仅自己发了家,而且还带领乡亲们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使那里由原来的荒山野地变成了遍地的“桃花村”。因此人们都称她为桃女状元。

桃女状元名叫王平霞,40岁,是个比较有思想的人,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就有勇气和魄力去做到底,谁都阻拦不了。在1993年的时候,镇上推行一种反季节种植蔬菜,希望村民能够积极参加。由于人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这样的种植方法,谁都不敢去尝试。但王平霞却第一个报了名,自己建起了1亩的蔬菜大棚,结果蔬菜成熟出售后,竟让她纯赚了6000元。这让许多村民都十分眼馋和羡慕,于是就纷纷向她讨教方法,在她的带动下,许多人都参加了大棚种植。第二年,农民的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1999年,村里又开始推行土地承包,村里有块地却始终没人去承包。于是王平霞又大胆地在村里承包了40亩荒地,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总共投资了20多万元。她先买了10吨的有机肥改良土壤,又用挖掘机进行了彻底整治,还请专家论证,最后架了电,通了水,修了路,从此她把家搬到了果园里。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果园的科技含量,她就大量搜集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询资料,或者去咨询专家,甚至买有关蜜桃管理的科技光盘去学习。只要是哪里有新技术,她就大胆地去桃园子里试,给果树定干、拉枝、修剪、施肥、套袋、授粉,打点滴。结果她的辛苦努力换来了果园的大丰收。由于她果园的的品种多,技术含量又高,赢得了人们的广大欢迎,许多客户都指名要她家的桃子。就这样,她的果园成为了全镇上的科技样板园。

由此看来,王平霞创建“特色优质桃园”的成功,正是因为她的敢想敢做所致。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求安稳,不能考虑到长远,瞻前顾后,没有正确的决策,都是成为穷人的原因。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只鹰,那么你可能只射到一只小鸟,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月亮,那么你可能就射到一只鹰。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野心。他们只是追求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只要温饱就行,不求上进。这恰恰是他们一辈子成不了富人的原因。这也正如古文所记载,仲永3岁便能成诗作文,才华横溢,但却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继续填充自己扬名四海的野心,最终满腹才华都被埋没,成为了平庸者。

因此,要想脱离贫穷,走向成功致富就要做到:敢想、敢做、敢成功。这样才能释放你的潜能、唤醒你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事实如此,成功的富人都是这样成为财富的拥有者的。

绝不发不义之财

生活中,挣钱的方法很多,会挣钱是一种智慧。但挣钱必须讲究一个“道”字,就是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利润,绝不发不义之财。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从中可知,古代圣贤早就对于金钱有很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到明朝的沈万三;从清朝的王炽,到现代的陈嘉庚、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君子,从高官到布衣,从富豪到贫民,组成了人杰的方阵,光照寰宇。改革开放以后,靠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许多仁人志士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了财,致了富。他们发财不忘国家,致富不忘乡邻。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带领乡亲奔小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这些爱财而又取之有道的君子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生活中,挣钱的方法很多,会挣钱是一种智慧。但挣钱必须讲究的是一个“道”字,就是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利润,绝不发不义之财。这也是先贤流传下来的做事原则,

李元纲《厚德录》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林绩的人,在蔡守旅舍中住宿,这天晚上,刚要躺下,却觉得床席下有东西让他很不舒服,于是他掀开床席一看,发现有个布袋,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几百颗珍珠。第二天,他就问旅店主人说:“前天晚上是什么人在这里住呀?”店主告诉他是个富商。林绩则对店主人说:“他是我的老朋友,如果他再来,希望您让他到上庠来找我。”说完,他还把自己的名字用纸公布在房子里说:“某年月日,剑浦林绩住馆。”便离开了。

富商来到京城后,刚要拿出珍珠来卖,却发现不见踪影,于是急忙沿着来路寻找。到达蔡州旅舍后,便看到了林绩的告示,便赶到上庠。林绩见到他后,就把事情的经过全告诉了富商说:“您的珍珠都在,但是不能就这样拿走,您应该上书官府,我才能全部奉还。”富商就遵照了他的办法。最后,林绩来到官府中把珍珠全部交给了富商。官尹让他们对半平分珍珠。富商也说:“这也是我本意。”可林绩却不肯接受。他说:“如果我想得到这些珍珠,那么前几天就已经归我所有了。”

事实如此,正如林绩所说,如果他真想得到这些珍珠的话,那是易如反掌,只要在拾到的时候不告诉任何人,一走了之便大功告成。但他并没有那么做,也并非他不喜欢珍珠,而是他懂得爱财必须有“道”,必须必须靠自己辛勤劳动去挣,而不是趁人之危发不义之财。

生活中,如林绩这样品质高尚的大有人在,正是因为他们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高尚品德,才成为了富有的人。

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掌握了这其中的道,就可以找出一条正确适合自己走的路,还能指导人生宏观运行轨迹,使自己最终走向财富的道路。

如何选择财富

正确看待财富上的得与失,才可以正确选择行为处事的方式,才可以在自己获取财富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为久远!

保持健康心态,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是最重要的选择,因为失败了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再起,要是心态失衡了,那就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有两个人,一个是体弱多病的富翁,一个是健康强壮的穷汉。两人都彼此羡慕着。一天富翁对穷汉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财富换你的健康”;穷汉为了得到财富也心甘情愿地将健康交换。

于是他们找到了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让他对他们进行人脑交换。最后,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

不久后,成了穷汉的富翁由于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又开始有了成功的意识,并逐渐开始积累财富。但与此同时,他总是也在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就大惊小怪。由于他长期担惊受怕,没过多久,他那极好的身体又回到原来那多病的状态里。

而另一位穷汉虽然有了钱,但身体十分弱。于是他就以身体虚弱,无力拼搏为理由,尽量挥霍金钱,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最后钱被花得一文不剩,他又变成了穷汉。然而,也正是因为他无忧无虑,换脑的疾病也不存在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体。最后两人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这就是心态的巨大作用。人只有一副好心态,才能将自己推上成功的顶峰。否则,就像故事中的人一样,再怎么改变,心态不变,也会最终回到了原点。

这也就是说,正确看待财富上的得与失,才可以正确选择行为处事的方式,才可以在自己获取财富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为久远!

在瑞典,有五个好朋友相约去打猎。他们中有一个牧师、两个士兵、一个旅店老板、一个农民。一天,他们在深山老林走了很远,也没能找到猎物。于是几个人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刚要坐下,牧师的脚无意中踢到了一处苔藓,苔藓下露出一块银色的石头。他拿起来仔细端详,发现这是一块不同的石头。这让他想到人们常说这座山蕴藏着丰富的铅和锌,如果真的发现了铅矿或锌矿,那么他们不就等于发现了一笔巨额的财富。于是他把石头拿给了朋友看,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高兴。最后他们约法三章,除非五人集体行动,以后任何人都不得单独到这儿来。

七天后,石头鉴定的结果出来了,原来这块石头不是铅石、锌石,而是银石。他们发现了一座银矿!牧师决定得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其他四位朋友。随后,他来到旅店老板家,却得知老板不幸去世了,原因是因为老板认为自己发了大财,自从山林回来后,除了喝酒什么事都不做,结果喝醉酒从马车上跌下来,摔死了。接着,牧师找到那个农民,农民说天哪,我以为那只是我们的梦,所以已将我的那份卖给了别人,只换了100元!最后,牧师又派人将银矿的事告诉两个士兵,结果得知一个士兵已枪杀了另一个士兵,起因是为了独霸银矿。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牧师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心想:人为什么面对财富的时候,就不能平静对待呢?思前想后,他毅然决定让那座还没有被人发现的银矿永远埋藏在大山深处,并不断祈祷,希望那座银矿让人们知道得越晚越好。

故事道理浅显,这是告诉人们不要因为拥有了财富就丧失了做人的本分。

对此,成功企业家冯仑提出“心理钱包”的一个观点,他说:人一生会有三个钱包,可以使用三种钱。第一个是现金或资产;第二个钱包是信用,决定着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第三个是心理钱包。其实这第三个钱包就是你的一种心态,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心态下,你对财富多与少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譬如,一个拥有数亿资产的人,他一瞬间得到或者失去几万,这对他来说都是无关痛痒之事。然而,如果是一个只是靠工薪生活的普通人,如果同样一瞬间得到或者失去几万,那么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价值不菲的财富。同样道理,如果你生活的周围都是比你富有的人,那么你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很贫穷,然而,如果你生活的周围都是比你穷的人,那么你就会觉得你越来越富有。

这一切都是取决于人的心态,你怎样认为,生活就会以你认为的样子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还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就必须首先改变我们自己对待财富的心态,用你最积极的心态去为财富而拼搏,那样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是否拥有更多的现实财富,生活都是一样富有和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