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论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敦煌學論文集序

余旅法之次年,遊覽巴黎八十餘所博物館及諸藏室殆遍,多見故國文物珍貴,遂發奮重選可貴者,攝影記録得三千餘件,寫訪古記萬余言寄《國聞周報》,此時友人王君有三,爲法國國民圖書館續編伯希和P. Pelliot所得敦煌卷子,時時爲余稱頌,促余參此一盛業,相約以韻書字書爲主,余遂排日往國民圖書館寫本部,宣讀卷子。後遂泛于全部經軸,得影本抄本及記録約四百餘卷。此時向覺民君在倫敦爲北京圖書館製敦煌卷子,余因就向君處求翟里斯借讀諸故書儒道經卷凡得百餘卷,一依例寫之,中間亦去柏林、羅馬,所得甚少,無可觀者。

盧溝橋事變之前三日,余自歐洲歸北京,與故都舊友相會。八一三上海難作,余方曝書于蘇州干將坊,十九日蘇州空城避敵人飛鳶,旅舍促余離去,無所歸,因思入滬。車至真如停不前,親見敵機炸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即電話詢滬中友人請爲察看寶山路藏書,正延燒不可知矣,數周不熄,則素日節衣食所得舊籍二萬卷成灰燼矣。將斷炊,乃受東北大學之聘,于白下藍家莊友人家,勉攜兩篋殘稿,匆匆渡江至西安,急求中國旅行社,代運蘇之居停主人鮑姓干將坊所曝書,社復電同意,不意主人周折,此八千餘卷校好書册稿件亦耗矣。琴書飄零,無以爲生。次年與新婦賃三台北山下樓屋二間,無所事,惟歐洲所得敦煌各種經卷幸得隨,乃日伏長廊中,與妻相對嗶啄,三年成《韻輯》二十四卷,《經籍校録》六卷,《敦煌文録》四卷,《莫高資料編年》十二卷,《敦煌志》十卷(後解散爲通俗讀物曰《敦煌——偉大的文化寳藏》)等六種,及别成《敦煌識小録》六種,吾妻養病檐前,憐余勞,爲録成書曰:一、《隋唐宋韻書正俗字譜》,二、《敦煌釋氏録》,三、《經卷題名録》,四、《敦煌寺名録》,五、《敦煌寫生録》,六、《唐五代敦煌坊巷録》。一九四〇年移硯昆明,與清華、北大舊友相值,有商量之樂,遂又輯不入上列各書之單篇論著爲《論文集》,先後得二十餘篇,又求之通人,爲考研各卷,如蒙文通之于《老子》,金君毓黻之爲《唐官令品考》,徐君仁甫爲《諸韻書卷子考》,而學友唐文播校《老子》最謹嚴,皆輯爲論文,凡收文八篇共爲《論文集》。余行能無似,徒以勞瘁于此種故紙堆中之事當有了時,此一集可謂了一事矣。此爲余敦煌學之第一次結集,甲申六月,時在昆明翠湖畔。

乙卯冬,女兒自富陽歸,“吾儕相對復三人”,女樂依膝下,爲整齊插架書籍,遂發奮爲余編次所著書,自覺關涉敦煌者雜而多端,遂商量重排舊稿,其可類者類之爲一書,計得完稿九種,《敦煌文録》大殘,然尚有目可尋,惜之亦附之,定爲《敦煌十書》,非謂其專於此而有大獲,實則敝帚自珍,且余一生精力,憔悴于此,世有知者,或能爲壽之棗梨。私以爲亦可作學術鼓吹,亦所甚願也,不然則藏之以待後之知吾書者。十種計:(一)《瀛涯敦煌韻輯》二十四卷已印,(二)《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已印,(三)《瀛涯敦煌經籍校録》四卷,(四)《莫高窟年表》十二卷,(五)《瀛涯敦煌雜録》,(六)《敦煌學論文集》四卷,(七)《敦煌識小録》五種,(八)《敦煌隨筆》,(九)《王國維劉復兩先生所録倫敦巴黎藏原寫本切韻校記》九卷,(十)《敦煌文録》。此次結集,近似誇飾,其實則大病之後,恐不能永世,自爲總結,其情至可悲也。

十年動亂余損失甚重,即以此論文集而論,余所最重視《翟奉達傳》、《尚書堯典殘卷疏證》、《漢魏毛詩音考》、《唐末五代敦煌寺觀經籍雜考》等文遍覓不得,可能皆已佚失,然記憶中,似有友輩借觀,或求教于人而未歸還者,其事難言,但冀其留在人間者,能漸得歸來,實爲大幸。

此次整理,凡十書中可擷採篇章大體系統入録,其入録以兩則爲準:一則其所論斷對敦煌學稍有貢獻者,不論巨細録之,故吴彩鸞寫韻,事近小説,以其可能關係韻書體式、李唐當世風習也。又如《曹氏世譜》,由題詞彙成,所關于瓜沙兩世家史事雖不爲重,然于應用史料,可爲兼收並蓄之一例而録之。一則與研習敦煌史料有關之工具篇章,亦盡傳之,如釋氏名、寫生、寺塔諸録,實可爲研究敦煌學者一種“座標”,就此座標,可參證比例以定每一經卷壁畫之年代、作者等事,於此學至爲有用,故録之以附於卷末。

又如校録一組中,僅用《詩》、《書》兩類,而省去《周易》、三《傳》、《禮記》諸卷,則以治《詩》、《書》者爲最多,故留《易》、《禮》、三《傳》以待之將來,亦以省此輯之繁重也。於是丙辰所定《敦煌十書》,遂又割裂不成體制,俟將來更定之矣。

至本集所録各文,似有未盡其藴,應更進而論之者,凡此等篇章有不能已於言者:

(一)《韻輯補逸》十二紙,全爲《韻輯》各卷殘段,其考證論定方法,皆一切同于《韻輯》各卷,以其同,故不更瑣瑣離析分事述之,但定其爲某卷之裂而已,其中自不無新例,讀者自可依故轍定之。

(二)《隋唐宋韻書反切異文表》與《諸隋唐宋人韻書小韻韻次異同考》等文,以歷史統計學論之,似尚可作若干小結,此事余自優爲之,即吾助手女兒辈亦優爲之,而不爲者,其術多方,結之不勝其結,遂使説之不勝其説。一俟讀之者,自釋之、自爲之爲便,故遂略而不言。

(三) 鶱公《楚辭音》跋一文,主要含義重在《楚辭》,故輯入《楚辭論文集》中,此卷但爲敍録而已。

此次結集,不僅與上兩次大異,而删除至多者,僅存稍愜當之作與可助研習有用之工具各篇,其所割棄,當視生命延續之長短而漸選録成書,衰朽盲翁,非欲以悲情示人也。讀此序時請參集中《我與敦煌學》、《敦煌學規劃私議》、《敦煌學必需容納的一些古蹟文物》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