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既起,拼尽全力
“我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王麒诚坦言。
“我的梦想一直都有,只不过梦想一直在改变。最开始的梦想只不过是想自己养活自己,让生活过得更好;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让自己和企业令人尊重;第三步就会想去做一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甚至改变世界的事情,层次是不同的。”2001年,读大二的王麒诚是学生会外联实践部的部长,他认识了一位来给学生会活动做赞助的老乡。“我当时只是很好奇,这么慷慨给我们学生会做赞助,他的钱是怎么赚的?后来,得知他是销售光纤收发器设备的。”
王麒诚笑道:“我当时就想,能不能跟他一起干?”于是,王麒诚开始跟这位老乡合作创业,成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
“以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不像现在这么包容,而且客户也会对新公司心存疑虑,加之这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所以大城市市场一直较难攻克,”王麒诚说,“我们从四五线城市入手,去了舟山、丽水、衢州。终于,最后跟丽水签订了协议。”
创业没资金怎么办?这是王麒诚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当时,我们先请来了供应商的老总提供证明,这样就可以先预付款项再供货。”成功地找到市场突破口,并通过努力迅速打开市场,让王麒诚仅仅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就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元。
这次创业初体验,被王麒诚定义为玩票性质的“创业实习”与“创业热身”,但第一桶金带来的成就感也让他深深地迷上了创业。“通过这八个月的时间,我的变化很大,特别在为人处事、情商和商业逻辑判断上。这次‘试水’也让我对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受到了创业的魅力,最为重要的是,有了信心。”
走得更早,看得更多,体会自然也更深。在此之后,王麒诚便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创业积累上。大四那年,他争取到了去浙大中控实习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也间接成就了如今的汉鼎。
当时的王麒诚在浙大中控的教育事业部实习,而部门正在推广下沙高教园区的建筑智能化项目,他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智能化领域在那时候尚处于起步阶段,门槛还没那么高,而且从事此行业的企业不多,竞争也没现在这样激烈。“首先,企业资质的审核并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其次,只要签完合同便可以拿到30%的预付款;再则,当时行业的毛利可以达到30%以上。”
汲取了第一次“创业热身”的经验,王麒诚深知合伙人的重要性。于是,在确定创业项目之后,王麒诚成功地挖到了一位技术合伙人,成立了浙江汉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他在那家公司的时间并不长,不然我肯定挖不出来了。”王麒诚说,因为给别人打工和给自己干活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2002年11月,浙江汉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让行业内知道自己的存在,王麒诚和他的合伙人疯狂地跑项目,找机会进行投标,最多的时候一年投了100余项,“一年投100余项,平均下来几乎三天就要投一次标。或许是天道酬勤,那时我们的中标率也很高,达到了15%”。第一年,公司投中了两个项目,总计800万元。
“通常我们白天跑建筑工地,晚上做标书,每一份标书都要反复推敲,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作。”王麒诚说,标书也有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如果说内容是智商,那么它的包装则是情商,“我这人好面子,所以我宁愿多花100块钱去包装标书,而这恰恰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一个做法。”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智能化领域,王麒诚明白,唯有科技才是发展的关键。于是,他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最终自主研发出汉鼎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大厦管理系统)。
“这个行业利润本身就比较高,为了增加中标率,我们相对别人会让利10%。但由于预购和提供产品中间相隔将近一年,而电子产品降价又快,其实我们损失也不算多。”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汉鼎终于在排资论辈的行业里脱颖而出,仅用九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顶尖的智慧城市服务商之一。
2012年,汉鼎股份登陆深交所,王麒诚也成了第一位80后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