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创伤现场评估、急救及安全转运技术与规范
第一节 创伤现场评估
一、现场评估
现场评估主要包括:现场的安全性,自身、伤员及旁观者是否身处险境,是否需要个人防护措施,根据患者数量判断是否需要更多援助,以及评估损伤机制。
二、初期评估
1.对患者的总体印象
评估和确认患者是否有威胁生命的情况,ABC顺序:呼吸道阻塞,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活动性外出血,急性心脏压塞等。如果有威胁生命的情况,应立即处理。同时评估疾病特征或损伤机制。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通过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判断意识水平。意识完全清醒,对语言、疼痛刺激有反应,或完全没有反应。
3.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
对没有反应的患者立即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内异物:如血块、呕吐物、分泌物等。
4.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来计数呼吸频率和判断呼吸质量。
5.评估患者的循环情况
评估患者的脉搏情况,评估是否有大出血,通过评估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来了解患者的循环灌注情况,测定血压。
6.确定优先处理的患者
(1)应留意:
1)总体印象较差;
2)意识不清——没有吞咽或是咳嗽;
3)清醒,但是不能听从指令;
4)呼吸困难;
5)休克(低灌注);
6)有并发症的分娩;
7)胸痛,同时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
8)不能控制的外出血;
9)任何部位的严重疼痛。
(2)快速转运患者,通知相关医院人员。
7.进行有重点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1)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在创伤评估之前或过程中采集病史。
(2)按体格检查顺序“CRASHPLAN”进行体检。
C=cardiac(心脏), R=respiratory(呼吸), A=abdomen(腹部), S=spine(脊柱), H=head(头部), 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 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
1)心脏评估:必须要求在5~10s内根据大动脉有无搏动做出心脏是否停搏的诊断。创伤后心脏停搏是伤情严重的表现,如何在停搏前判断伤者可能会出现停搏非常重要。患者出现休克、意识蒙眬、呼吸微弱或出现叹息样呼吸、过快或过慢的心律失常等常常是心脏停搏的前奏,此时若能够及时发现和救治,常可能防止心脏停搏发生。
2)呼吸评估:确定其是否存在自主呼吸或是否有呼吸困难,如有异常,应快速判断原因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3)腹部评估:清醒患者可以检查腹部是否有疼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昏迷患者应观察其腹部是否膨隆,腹肌是否紧张,是否有移动性浊音,有无血尿或便血。如为开放性腹部损伤,出现伤口出血或胃肠内容物等,应予以相应的处理,当腹腔内容物自腹腔脱落出来时,不能简单地将其还纳进腹腔,而应以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将其与空气隔开并以碗形容器予以保护。
4)脊柱评估:如患者诉说有颈部或胸腰部疼痛,无肢体活动,有麻木或感觉丧失,或者呼吸无力,此时应高度怀疑患者有脊柱脊髓损伤。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注意其头、肩和躯干同时轻轻地翻转,避免扭转。
5)头部评估:有无头皮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眼眶血肿、鼻腔及外耳道流血或流液等状况。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来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6)骨盆评估:是否存在腹股沟区的肿胀,或脐至两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是否对称来判断是否存在骨盆骨折。
7)四肢评估:有无疼痛、局部压痛、肿胀、叩击痛等情况,查看伤口所处的位置、大小、深度、肢体反常活动等,要两侧对照。
8)动脉评估:由于大动、静脉的损伤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和肢体的存活,因此要尽快检查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循环。
9)神经评估:对感觉、肌张力、肌力、反射进行评估。
在检查中如出现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应首先考虑未发现的出血或呼吸并发症,并给予紧急处理。
(3)对于没有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机制的患者,着重体检特定的损伤位置。
三、持续评估
强调病情的发展趋势、记录病情变化以及医疗干预之后再评估的重要性,以确保医疗干预措施正确合理。
1.重复初期评估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15min评估和记录一次生命特征;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至少每5min评估和记录一次。
(1)再评估神志情况。
(2)保持气道开放。
(3)监测呼吸频率和呼吸质量。
(4)再评估脉率和脉搏质量。
(5)监测皮肤颜色和温度。
(6)反复判定患者处置的优先级。
2.再评估和记录生命体征
3.根据患者的主诉或损伤情况重复重点评估
4.检查医疗干预措施
(1)吸氧以保证足够的氧气输送/机械通气。
(2)确保出血的控制。
(3)确保其他干预措施运用合理。
(赵丽君 蔡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