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湖
白洋湖,被称为杜湖的“姊妹湖”,位于慈溪鸣鹤古镇西南,古称伯阳湖,简称白湖。其名源于其上游白洋溪,因有大瀑布而得名。白洋湖东、南、西三面环山,东南隔渠与杜湖相通;北侧有洋浦直通入海。据史书记载,白洋湖系古代潟湖,形成于两汉期间,其面积为1700亩。唐景龙年间,唐中宗李显梦见姚北浅滩白龙被困,令余姚县令张辟疆修建白洋湖,并与杜湖相通。清嘉庆年间,邑人叶天麟出资,将旧湖尽易以石。清末和解放后又多次加固修建。
白洋湖兼具西子般的风韵和璞玉般的古朴,镶嵌在群山之中,烟波浩瀚,水鸟翔集。不仅风景秀美雅致,还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美文雅诗赞美白洋湖的湖光山色。如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晚清诗人叶闻声也有诗赞其家乡白洋湖:“侬家归住白湖涯,湖水东流斜复斜。记得静观楼夜月,樽前一曲浪淘沙。”
白洋湖有水晶般的纯洁、璞玉般的古朴、西子般的风韵,得天地之独厚,秉山水之灵秀。这里曾是叶氏家族诗社——白湖诗社的诞生地,也是白湖诗社灵魂的家园。这是一个能全天候令你享受湖光山色的好地方,也是个能全天候令你安宁冥想的好去处。据记载,当年的白洋湖有风光旖旎的十景:“石塘樵唱”“浮碧渔灯”“东汀水波”“西信梅烟”“鸥阁梵音”“禹亭夕照”“隐山松籁”“沙湾莲歌”“桂雾残雪”“望湖秋月”。美景良辰,把盏唱和,诗酒留连,乐而忘返,该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遗憾的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白洋湖的缩影,决定了曾经的那些风景今已部分消失,但仍风景如画。我们不妨粗粗梳理,将散落的珍珠一一串起来,供访客细细品味。
鸥阁梵音
鸥阁梵音南邻白洋湖金仙寺,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寺院虽几经毁建,几经易名,至明清却已是闻名南方禅林的千年古刹。据载,旧时曾有许多高僧先后驻锡于此,著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四次云游金仙寺,并在此完成了《清凉歌集》《华严集联三百》等作品。禹王山又名隐山,因鄞令方轸隐居于此,故名。山顶原有抑洪亭,刻有禹王像。而今禹王山古迹被毁较为严重,“禹亭夕照”“隐山松籁”已难寻觅,但鸥阁梵音依旧回荡着。游客可在傍晚和清晨,或乘舟于美丽的湖之中,或坐在湖边的楼阁里,聆听那悠悠清风送来悠远的绵延佛音,让佛音在你的心灵深处回荡,为你守住这躁动世界里难得的宁静与空灵。
浮碧孤屿
出金仙寺正门左前方湖中约150米处,有一小岛屿,名为浮碧山,又称“浮碧孤屿”。“浮碧孤屿”四个字形象生动地概括、诠释了小岛屿的风貌:小屿上灌木成林,花草丛生,绿意葱茏。小屿如一方胜地,清幽、高洁又典雅。站在湖岸边观赏,白洋湖就是镶嵌在群山间的玉镜,而小屿仿佛是玉镜上轻灵浮动的小舟。小屿的四周烟波浩瀚,水鸟翔集。在潋滟的水波间,站在小屿的任何一角,皆可欣赏金仙禅寺的庄严肃穆。日可看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白洋湖;夜可看古镇的万家灯火,亭台楼阁精美出尘。难怪清代诗人叶炜作《浮碧屿晚眺》赞美:“小屿浮湖面,登临惬素衷。水分秋色白,霞借夕阳红。疏竹容栖鸟,归牛负牧童。回环看不厌,身在画图中。”
湖中七塔
先前金仙禅寺因年久失修,殿宇朽蚀,1989年由港胞姚云龙先生提议并带头捐资修复。后逐渐新建望湖楼、望海亭、七塔、佛学院等。宁波七塔寺门前有七塔,奉化雪窦寺门前也有七塔。白洋湖中亦有七塔,秀美如凌波仙子,今已成为白洋湖胜景。
白洋瀑布
白洋瀑布是一个背靠悬崖、面临深渊,左接险壑、右连峻峰的三级瀑布。第一级最高、最急,第三级最宽、最缓,瀑布落差达27米。瀑布每层跌落,都是一次倾情的奉献,声如滚雷,水花四溅,烟雾溟溟,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缤纷,蔚为壮观。白洋瀑布深谷奇、瀑布秀、清潭幽、山崖雄,令人赞叹。
白洋瀑布景观随季节变换和水流多寡的变化而变化。春季,山花吐蕊,杜鹃盛开。在红花万朵丛中,白洋瀑布犹如一匹银色素洁的白练,轻盈欢快地舞蹈着;夏季,山溪猛涨,激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凌空而下,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威;金秋,素绢三折高挂,碧水清流,山色铺金,水雾夹着阵阵松香,平添一股神秘缥缈的韵味;隆冬,瀑流消瘦,妩媚清秀,三级细流悠悠然然,依稀可见仙女起舞。
若要更近地领略白洋瀑布非凡的气势,须沿着石径到瀑下水潭,去感受弥漫的水雾。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月,占地5328平方米,坐落在白洋湖西岸,在金仙寺可遥遥望见。门楼巍峨,门楣上横书“革命烈士陵园”六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进入墓区,有挽联上书:“驱阴霾兴华夏一片丹心终不灭,抗强寇保家乡两间正气自长存。”陵园内共葬有104名烈士,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中共慈溪县委组织部长郑侠虎、大革命时期党员宁绍台农民协会特派员沈邦祺及沈一飞等。陵园内翠柏成荫,庄严肃穆。在此,我们可以回溯峥嵘历程,缅怀英烈风范,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锦堂墓园
在古镇入口西侧,还有近代著名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先生的墓园及墓庄。墓园坐北朝南,面湖而建,古朴典雅,碑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为吴锦堂先生自撰,表达了他热爱故乡的拳拳之心。碑文由清代末科状元、近代大实业家张謇题书。墓园北侧还有墓庄一座,系三进五开间,正厅正中置有吴锦堂先生石膏像,上挂孙中山先生题名的“热心公益”匾额,右旁有民国年间山东省省长屈映光题的“惠敷桑梓”匾额。吴锦堂先生在清末民初之际,出巨资整修杜白两湖及其他水利工程,还筹建了锦堂学校,他的爱国精神,被后人称颂。而今在吴锦堂墓园东侧,还有日本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锦堂师范名誉校长陈德仁先生为缅怀吴锦堂设立的“泽乡碑亭”一座。